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展开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25分)
1.扁形动物不具有的特征是( )
A.身体呈两侧对称 B.背腹扁平
C.有口无肛门 D.身体分节
2.鲫鱼在水中游泳时,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结构是( )
A.体表的鳞片 B.身体两侧的侧线
C.鳃丝中的毛细血管 D.胸鳍、腹鳍和尾鳍
3.下面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
A.青蛙 B.蜥蜴 C.家鸽 D.中华鲟
4.下面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
C.婴儿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
D.乌贼释放墨汁掩护自己逃生
5.下面动物中具有一系列社会行为的是( )
A.蜜蜂 B.蝗虫 C.蚯蚓 D.蜗牛
6.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天敌﹣﹣狼,结果鹿的数量先是急剧增加,后来又迅速减少,森林植被大量减少.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 )
A.植物的传粉受到影响
B.分解者减少,物质循环受阻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被破坏
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少
7.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
A.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D.原始生命的形成需要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条件
8.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生物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而进行斗争
C.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9.下面对生物进化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英国曼彻斯特深色桦尺蛾变成常见类型是煤烟熏黑的结果
B.经过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生物生存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雷鸟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0.下面各项中不能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是( )
A.古生物化石 B.动物体型的大小
C.生物的染色体结构 D.动物的同源器官
11.农业专家将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选择培育出了高产抗倒伏小麦,这是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植物的多样性
12.在下表的四种植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植物名称
分类等级
桃
甘蔗
香蕉
苹果
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微目
禾本目
芭蕉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禾本科
芭蕉科
蔷薇科
属
桃属
甘蔗属
芭蕉属
苹果属
A.桃、甘蔗 B.香蕉、苹果 C.香蕉、甘蔗 D.桃、苹果
1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对濒危物种进行异地保护
C.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D.禁止猎采和买卖珍稀濒危物种
14.下列概念的逻辑关系与如图不相符的是( )
A.1是河蚌、2是软体动物、3是无脊椎动物、4是动物
B.1是小脑、2是脑、3是中枢神经系统、4是神经系统
C.1是松树、2是裸子植物、3是被子植物、4是植物
D.l是基因、2是DNA、3是染色体、4是细胞核
15.老鹰在空中盘旋,鲤鱼在水中穿梭,小狗在路上慢步.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依次是( )
A.飞行.游泳.爬行 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 D.飞行.游泳.行走
16.人体的运动系统不包括( )
A.关节 B.骨 C.神经 D.骨骼肌
17.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形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飞行是鸟类运动的基本形式
B.鱼类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配合运动
C.蛇和蜗牛的运动形式为爬行
D.蝗虫只能进行跳跃运动
18.下列动物中,属于我国特产的珍惜哺乳动物是( )
①娃娃鱼 ②白鳍豚 ③大熊猫 ④扬子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在自然界中,动物的尸体不会永远保留的主要原因是( )
A.尸体自然分解 B.被人埋藏
C.被其他动物吃掉 D.被腐生细菌分解
20.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下列最先发展的是( )
A.使用工具 B.两足行走 C.大脑发达 D.使用语言
21.2013年初,雾霾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弥漫,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增加绿化面积 B.提倡秸秆焚烧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22.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C.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2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A.逐级递增,单向的 B.逐级递减,单向的
C.逐级递减,多向的 D.逐级递增,循环的
24.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这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A. B.
C. D.
25.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单细胞 B.都具有细胞核
C.都不含叶绿体 D.都是分裂生殖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25分)
26.(7分)如图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请据图回答:([]内填图中数字或字母)
(1)动物类群1开始出现 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
(2)种类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 。
(3)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 ] ,其两种繁殖特征是
(4)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
(5)在植物类群中,不能产生种子,根、茎、叶中具有输导组织的是[ ] 。
(6)最高等的被子植物的果实是由 发育来的。
27.(7分)如图为某同学精心绘制的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包含 条食物链。
(2)要使该食物网成为一个生态系统,需添加的成分是 。
(3)鹰和蛇除构成捕食关系外,还可以构成 关系。在该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 个营养级。
(4)图中①和②,可以代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5)若该草原为了杀灭害虫,喷洒了一种含有机汞的农药,则一段时间后体内残留有机汞最多的生物是 。
(6)在“绿色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鹰获得了1千焦的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 千焦。
28.(4分)请回答下面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问题:
(1)人体有600多块骨骼肌,这些骨骼肌的 将其连在不同的骨上,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动骨绕 活动,从而产生动作。
(2)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绕道取食行为”,得到结果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3)当你期末考试完,回到家看见妈妈给你准备的可口饭菜,忍不住用手拿起一个鸡腿送入口中。你在完成把鸡腿送入口中这个动作时,参与收缩的骨骼肌主要是 。
29.(7分)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多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实验。.
(1)你认为他们能提出的问题是 。
(2)他们设计的实验:根据“乌龟取食蜗牛、蜗牛取食杂草等”的食物链,以及“杂草的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氧气”的事实,设计了如图探究方案,图中相同的因素有 ,变量是 ,设计两个装置的目的是 ,密封容器后,将两个容器放在室内通风和光线良好的地方,每天观察并记录。现象: 图中生物存活时间较长,而另一图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短。得出结论:植物的多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
(3)科学研究发现,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系统中的 有关,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 。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25分)
1.扁形动物不具有的特征是( )
A.身体呈两侧对称 B.背腹扁平
C.有口无肛门 D.身体分节
【分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出现了中胚层.
【解答】解:A、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A正确。
B、背腹扁平背腹扁平是扁形动物的特征,B正确。
C、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的特征,C正确。
D、扁形动物的身体不分节,D错误。
故选:D。
2.鲫鱼在水中游泳时,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结构是( )
A.体表的鳞片 B.身体两侧的侧线
C.鳃丝中的毛细血管 D.胸鳍、腹鳍和尾鳍
【分析】在水中能绕过障碍物主要靠的是侧线.
【解答】解: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①身体流线型,体表覆盖鳞片,能减小运动时的阻力。②躯干和尾部的摆动能产生前进时的动力③背鳍、胸鳍、腹鳍协调,保持身体平衡。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④用鳃呼吸。⑤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使其能准确的避开障碍物。
故选:B。
3.下面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
A.青蛙 B.蜥蜴 C.家鸽 D.中华鲟
【分析】在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为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AB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蜥蜴是爬行动物,中华鲟属于鱼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故ABD错误;
C、家鸽是鸟类,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故C正确。
故选:C。
4.下面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
C.婴儿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
D.乌贼释放墨汁掩护自己逃生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ACD、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婴儿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乌贼释放墨汁掩护自己逃生,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不属于后天学习行为,ACD不正确;
B、导盲犬引导盲人过马路是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B正确。
故选:B。
5.下面动物中具有一系列社会行为的是( )
A.蜜蜂 B.蝗虫 C.蚯蚓 D.蜗牛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解:A、蜜蜂群体中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蜂王,因此具有社会行为,A正确;
BCD、蝗虫、蚯蚓、蜗牛,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属于社会行为,BCD不正确。
故选:A。
6.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天敌﹣﹣狼,结果鹿的数量先是急剧增加,后来又迅速减少,森林植被大量减少.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 )
A.植物的传粉受到影响
B.分解者减少,物质循环受阻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被破坏
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减少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2)捕杀狼和豹会使鹿增加,破坏生态平衡,由于鹿增加草减少,土地就会沙漠化.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1)狼的数量减少会引起鹿的数量增加,会使草减少使草原退化,引起土地沙漠化,破坏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被破坏;
(2)由于鹿的天敌减少,使得鹿奔跑速度减慢,从自然选择角度讲,鹿群的自然疾病也增多,引起鹿群退化。
故选:C。
7.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
A.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D.原始生命的形成需要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条件
【分析】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米勒用实验验证了这一步,据此解答
【解答】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B。
8.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生物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而进行斗争
C.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解答】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
故选:C。
9.下面对生物进化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英国曼彻斯特深色桦尺蛾变成常见类型是煤烟熏黑的结果
B.经过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生物生存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雷鸟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解答】解:A、英国曼彻斯特深色桦尺蛾变成常见类型是适应环境的结果,错误;
B、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说法是错误的。
C、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所以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项说法错误;
D、雷鸟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
故选:D。
10.下面各项中不能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是( )
A.古生物化石 B.动物体型的大小
C.生物的染色体结构 D.动物的同源器官
【分析】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
【解答】解:A、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A正确;
B、要证明生物是否高级与个体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B错误;
C、生物的染色体结构,能作为生物进化证据,C正确;
D、动物的同源器官,能作为生物进化证据,D正确;
故选:B。
11.农业专家将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选择培育出了高产抗倒伏小麦,这是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植物的多样性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
农业专家将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选择培育出了高产抗倒伏小麦,这是利用了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2.在下表的四种植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植物名称
分类等级
桃
甘蔗
香蕉
苹果
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微目
禾本目
芭蕉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禾本科
芭蕉科
蔷薇科
属
桃属
甘蔗属
芭蕉属
苹果属
A.桃、甘蔗 B.香蕉、苹果 C.香蕉、甘蔗 D.桃、苹果
【分析】生物分类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解答】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由题意可知,桃与甘蔗同门,香蕉与苹果同门,香蕉与甘蔗同纲,桃与苹果同科。因为门>纲>科,所以桃与苹果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D。
1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对濒危物种进行异地保护
C.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D.禁止猎采和买卖珍稀濒危物种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选:A。
14.下列概念的逻辑关系与如图不相符的是( )
A.1是河蚌、2是软体动物、3是无脊椎动物、4是动物
B.1是小脑、2是脑、3是中枢神经系统、4是神经系统
C.1是松树、2是裸子植物、3是被子植物、4是植物
D.l是基因、2是DNA、3是染色体、4是细胞核
【分析】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包含3,3包含2,2包含1,1的范围最小.4的范围最大.审题时要注意.
【解答】解:A、1河蚌属于2软体动物,软体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3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属于4动物界,是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B、1是小脑属于2脑、脑属于3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属于4神经系统,是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C、1松树属于2裸子植物,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植物,没有从属关系,符合题意。
D、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由简到繁的顺序:1基因→2DNA→3染色体→4细胞核,是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老鹰在空中盘旋,鲤鱼在水中穿梭,小狗在路上慢步.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依次是( )
A.飞行.游泳.爬行 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 D.飞行.游泳.行走
【分析】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不同,有游泳、爬行、蠕动等.
【解答】解:老鹰属于鸟类,前肢变成翼,运动方式为飞行;鱼生活在水中,运动方式为游泳;小狗属于哺乳动物,运动方式为行走。
故选:D.
16.人体的运动系统不包括( )
A.关节 B.骨 C.神经 D.骨骼肌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解答】解: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因此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所以人体的运动系统不包括神经。
故选:C。
17.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形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飞行是鸟类运动的基本形式
B.鱼类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配合运动
C.蛇和蜗牛的运动形式为爬行
D.蝗虫只能进行跳跃运动
【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运动是动物的重要特征,不同的动物借助不同的结构进行运动,动物的运动都需要以一定的结构作为基础的。
【解答】解:A、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A正确,
B、鱼类生活在水中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配合运动,B正确。
C、蛇属于爬行动物,运动方式是爬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运动方式为爬行,C正确。
D、蝗虫具有2对翅,能飞行,具有3对足,也能进行跳跃运动,D错误。
故选:D。
18.下列动物中,属于我国特产的珍惜哺乳动物是( )
①娃娃鱼 ②白鳍豚 ③大熊猫 ④扬子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的特点、意义以及分布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①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②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白旗。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中文名白鳍豚,属于喙豚科,拉丁名为 Lipotesvexillifer,英文名为 Yangtze River Dolphin.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喜欢群居,视听器官严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白鳍豚是恒温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
③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哺乳纲,属熊科。
④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9.在自然界中,动物的尸体不会永远保留的主要原因是( )
A.尸体自然分解 B.被人埋藏
C.被其他动物吃掉 D.被腐生细菌分解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据此答题。
【解答】解:自然界中,动物的尸体不会堆积成山,是因为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腐生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腐生的细菌等微生物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20.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下列最先发展的是( )
A.使用工具 B.两足行走 C.大脑发达 D.使用语言
【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解答】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
故选:B。
21.2013年初,雾霾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弥漫,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增加绿化面积 B.提倡秸秆焚烧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分析】(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2)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符合题意;
B、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都可能引起大气污染,降低汽车尾汽的排放标准,也就是说汽车尾汽的排放量会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C.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解: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生产者和大气中的箭头是双向的,因此①是生产者。①③都有箭头指向②,表示①③的残体都能被②利用,因此②是分解者,则③是消费者,①、②、③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故选:D。
2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A.逐级递增,单向的 B.逐级递减,单向的
C.逐级递减,多向的 D.逐级递增,循环的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解答】解: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 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故选:B。
24.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这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A. B.
C. D.
【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解答】解: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它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其数量应是呈波浪形的消减状态,不可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更不可能是一直呈增多状态,因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受应是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故选:D。
25.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单细胞 B.都具有细胞核
C.都不含叶绿体 D.都是分裂生殖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与真菌的共同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真菌的结构、营养、生殖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因此细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异养。
A、细菌都是单细胞的,而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故不符合题意。
B、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故不符合题意。
C、细菌、真菌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有寄生,也有腐生。故符合题意。
D、细菌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25分)
26.(7分)如图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请据图回答:([]内填图中数字或字母)
(1)动物类群1开始出现 组织 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
(2)种类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3 ] 节肢动物 。
(3)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 5 ] 哺乳动物 ,其两种繁殖特征是 胎生、哺乳
(4)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A ] 苔藓植物
(5)在植物类群中,不能产生种子,根、茎、叶中具有输导组织的是[ B ] 蕨类植物 。
(6)最高等的被子植物的果实是由 子房 发育来的。
【分析】(1)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2)图示生物分别代表的植物类群是:1腔肠动物;2软体动物;3节肢动物;4两栖动物;5哺乳动物;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被子植物。
【解答】解:(1)1动物类群为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细胞已经出现了分化形成了组织,组织进而构成简单的器官。
(2)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因为此类动物中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昆虫。
(3)从生物进化树上看,5哺乳动物位于进化树动物类的最高端,故最高等的动物类群是哺乳动物.其两种繁殖特征是胎生、哺乳。
(4)A苔藓植物的叶片由一层细胞构成,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因此可作用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5)B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处,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6)最高等的被子植物也叫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在经历了传粉、受精等过程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故答案为:(1)组织;
(2)[3]节肢动物;
(3)[5]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缺一不得分);
(4)[A]苔藓植物;
(5)[B]蕨类植物;
(6)子房。
27.(7分)如图为某同学精心绘制的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包含 4 条食物链。
(2)要使该食物网成为一个生态系统,需添加的成分是 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
(3)鹰和蛇除构成捕食关系外,还可以构成 竞争 关系。在该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 二 个营养级。
(4)图中①和②,可以代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② 。
(5)若该草原为了杀灭害虫,喷洒了一种含有机汞的农药,则一段时间后体内残留有机汞最多的生物是 鹰 。
(6)在“绿色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鹰获得了1千焦的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 25 千焦。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有富集现象。通过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进行解答。
【解答】解:(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 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鼠→蛇→鹰、绿色植物→兔子→蛇→鹰;
(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图中的绿色植物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存在着各种关系,它们互相依赖、相互制约,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鹰捕食蛇,蛇捕食兔子和老鼠。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如鹰和蛇都以鼠为食物,它们有属于竞争关系。在该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第三、第四二个营养级。
(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与能量的过程,图中①和②,可以代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是②。
(5)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在该生态系统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6)能量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是10%﹣20%,在“绿色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鹰获得了1千焦的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1÷20%÷20%=25(千焦)。
故答案为:
(1)4;
(2)非生物成分;分解者(缺﹣﹣不得分);
(3)竞争; 二;
(4)②;
(5)鹰;
(6)25。
28.(4分)请回答下面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问题:
(1)人体有600多块骨骼肌,这些骨骼肌的 肌腱 将其连在不同的骨上,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动骨绕 关节 活动,从而产生动作。
(2)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绕道取食行为”,得到结果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乙→甲→丙 。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3)当你期末考试完,回到家看见妈妈给你准备的可口饭菜,忍不住用手拿起一个鸡腿送入口中。你在完成把鸡腿送入口中这个动作时,参与收缩的骨骼肌主要是 肱二头肌 。
【分析】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相互配合下共同完成的.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解答】解:(1)人体有600多块骨骼肌,这些骨骼肌的肌腱将其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2)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绕道取食行为”,得到结果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乙→甲→丙(或乙甲丙).
(3)当你期末考试完,回到家看见妈妈给你准备的可口饭菜,忍不住用手拿起一个鸡腿送入口中。你在完成把鸡腿送入口中这个动作时,此时处于屈肘状态,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答案为:(1)肌腱;关节
(2)乙→甲→丙(或乙甲丙)
(3)肱二头肌
29.(7分)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多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实验。.
(1)你认为他们能提出的问题是 植物的多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吗? 。
(2)他们设计的实验:根据“乌龟取食蜗牛、蜗牛取食杂草等”的食物链,以及“杂草的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氧气”的事实,设计了如图探究方案,图中相同的因素有 土壤、蜗牛、水、乌龟、阳光、温度等 ,变量是 杂草多少 ,设计两个装置的目的是 形成
对照 ,密封容器后,将两个容器放在室内通风和光线良好的地方,每天观察并记录。现象: A 图中生物存活时间较长,而另一图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短。得出结论:植物的多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
(3)科学研究发现,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系统中的 生物多样性 有关,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
【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考查的是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照实验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和土壤等,作用是为生物提供食物、能量和生存空间。一般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解答】解:(1)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所以针对实验要求提出的问题是 植物的多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吗?
(2)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图中A与B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相同的因素:土壤、蜗牛、水、乌龟、阳光、温度等,实验变量是杂草多少。实验结果应是A装置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而另一图中的生物存活时间较短。得出结论:植物的多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
(3)一般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本身就越稳定。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故答案是:(1 )植物的多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影响吗?
(2)土壤、蜗牛、水、乌龟、阳光、温度等;杂草多少; 形成对照;A
(3)生物多样性;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测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测试卷(含解析),共20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中成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中成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中成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中成外国语学校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