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1345册复习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册文言文复习试卷(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册文言文复习试卷(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文学常识填空,抄写全诗,颔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尾联是如何凸显“故园心”的?,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萧森( ) 塞上( ) 暮砧( )
2.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字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 ,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 、 。他的代表诗作有100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体诗“三吏”( 、 、 )、“三别”( 、 、 )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3.抄写(默写)全诗。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凋伤(diā) 塞上(sài) 孤舟一系(jì)
B.萧森(xiā)暮砧(zhēn)拈轻怕重(zhān)
C.处处(chù)处置(chǔ)溯流而上(sù)
D.唾弃(tuò)江间(jiān)挑拨离间(jiān)
2.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玉露:白露。
B.巫山巫峡气萧森萧森:萧瑟阴森。
C.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D.白帝高城急暮砧砧:捣衣石。
3.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律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 。 ,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 ②鹳鹤追飞静 ③豺狼得食喧 ④薄云岩际宿
A.①④③② B.④①②③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二)阅读《秋兴八首(其一)》,完成4~7题
4.颔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6.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7.尾联是如何凸显“故园心”的?
二、自练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万壑( ) 赴荆门( ) 明妃( ) 朔漠( ) 青冢( )
2.补写出下面的诗句。
(1) ,生长明妃尚有村。
(2)一去紫台连朔漠, 。
(3)画图省识春风面, 。
(3) ,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森(xiā) 暮砧(zhēn) 塞上(sài) 执拗(à)
B.妃嫔(fēi)朔漠(sù)青冢(zhǒnɡ)群山万壑(hè)
C.单于(chán)兴奋(xīng)凋伤(diā)省识(xǐnɡ)
D.爪子(zhǎ)坎坷(kě)环珮(pèi)孤舟一系(xì)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知道。
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
C.白帝城高急暮砧砧:捣衣石。
D.独留青冢向黄昏向:朝向。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塞上风云接地阴 B.画图省识春风面
C.艰难苦恨繁霜鬓D.巫山巫峡气萧森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B.
C.D.
(二)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5~7题
5.“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赴”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6.“环珮空归夜月魂”怎样理解其中的“空”字?
7.“独留青冢向黄昏”中“黄昏”这个意象含蓄蕴藉,内涵丰富,请加以赏析。
二、自练自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猿啸( ) 渚清( ) 霜鬓( ) 潦倒( ) 浊酒( )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百年多病独登台( ) (2)万里悲秋常作客( )( )
(3)潦倒新停浊酒杯( ) (4)艰难苦恨繁霜鬓( )( )
3.补写出下面的诗句。
(1)风急天高猿啸哀, 。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4)艰难苦恨繁霜鬓, 。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chán) 潦倒(liá) 凋伤(diā) 省识(xǐnɡ)
B.妃嫔(fēi)朔漠(sù)青冢(zhǒnɡ)群山万壑(hè)
C.萧森(xiā)暮砧(zhēn)塞上(sài)秋兴八首(xìnɡ)
D.霜鬓(bìn)渚清(zhū)环珮(pèi)孤舟一系(xì)
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
A.地崩山催 一夫当关 夕避长蛇 萦绕
B.渚清沙白 艰难苦痕 风急天高 潦倒
C.玉露凋伤 循规蹈矩 磨牙吮血 霜鬓
D.踌躇满志 环佩空归 义愤填膺 毕竟
3.下面是以《登高》为例来谈诗歌朗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朗读时,读准语调语气很重要,如“风急天高猿啸哀”这一句,朗读时,“风急”要读得很凄寒;读“天高”时调子要很高并带拖腔,读出那种空旷渺远的感觉。
B.把握好重音也是朗读成功的必要环节,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中,“万”“里”“悲”“常”都要重读;“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多”“独”都要重读,以读出诗人愁苦不堪、孤苦伶仃的感情。
C.轻重也是朗读成功与否的要素,如《登高》中,“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别重;“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不能低。
D.朗读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调、语气,还要配合表情、动作。如读“天高”时最好仰视;读“渚清沙白”时最好俯视。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登高》这朵诗苑奇葩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杰作。 千余年来,凡读此诗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2)严武病逝,杜甫痛失挚友,孤苦无依,抱病弱之躯,漂泊江湖, 异乡,心境凄苦异常。
(3)李白擅长夸张,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 时间上的故意缩短,形象地表现出迟暮之年的到来,不知不觉,竟在早晚之间。
A.面世 作客 经过
B.问世 作客 通过
C.面世 做客 通过
D.问世 做客 经过
5.“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老杜以诗酒为生涯,写过许多与酒有关的词句,下列诗句表达的感情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B.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阅读杜甫《登高》,完成6~8题
6.这首诗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作简要分析。
7.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数罟( ) 洿池( ) 鱼鳖( ) 河豚( ) 狗彘( )
庠序( )孝悌( )饿莩( )衣帛( )不王者(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谨庠序之教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虚词。
(1)于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②寡人之于国也( )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2)以
①请以战喻( )
②以时入山林( )
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
(3)之
①填然鼓之( )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③五亩之宅( )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曳兵(yè) 数罟(cù gǔ) 洿池(wū) 移粟(sù)
B.鸡豚(tún)狗彘(zhì)庠序(yǎng)鱼鳖(biē)
C.孝悌(tì)饿莩(piá)供养(gōng)兵刃(rèn)
D.衣帛(yī)王天下(wàng)胜用(shēng)畜养(xù)
2.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名词,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3.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
4.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5.选出对“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③树之以桑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王道之始也 ⑥填然鼓之 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⑧未之有也 ⑨察邻国之政 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①⑤⑥B.②③⑦
C.②④⑧D.⑤⑨⑩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6~9题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洿池 罟:网。
B.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止、约束。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发现。
7.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③⑤ D.②④
8.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非我也,兵也行军用兵之道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槁暴( )( ) 砺( ) 参省( )( )
知明( )须臾( )跂( )
彰( )舆( )蛟龙( )
跬( )驽( )锲( )
镂( )螯( )鳝( )
2.文言知识检查。
(1)找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君子生非异也( )
②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④其曲中规( )
⑤用心一也( )
(3)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以为妙绝( )
佛印绝类弥勒(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②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
③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先达德隆望尊( )
七月既望( )
(4)文言虚词。
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吾尝终日而思矣( )
(5)指出句式类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6)固定句式
无以至千里( )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槁暴(pù) 锲而不舍(qì) 中绳(zhòng) 忏悔(chàn)
B.蛟龙(jiā)省乎己(xǐng)跬步(kuǐ)给予(jǐ)
C.磨砺(lì)驽马(nú)纤细(qiān)埃土(āi)
D.肄业(yì)放肆(sì)造诣(yì)莘莘学子(xīn)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 虽:连词,虽然。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动词,致使。
C.驽马十驾驾:名词,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为“一驾”。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数量词,一步。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B.木直中绳,以为轮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5~8题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7.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也能做到形象生动,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时也需要后天努力。
D.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 , 洛阳人。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仅活了33岁。他有政论散文《 》《 》《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他为司马迁所推崇,司马迁把他和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 》。
2.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轸(zhěn) 逡巡(qūn) 铦于钩戟(xiān) 膏腴之地(yú)
B.猗顿(yī)锋镝(zhé)度长絜大(xié)亡矢遗镞(zú)
C.蒙恬(tián)孙膑(bīn)藩篱屏障(fān)鞭笞天下(chī)
D.崤函(xiá)七庙隳(huī)瓮(wēng)牖俯首系(xì)颈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君臣固守以窥( )周室。
(2)孝公既( )没,惠文、武、昭襄蒙( )故业,因( )遗策。
(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 )秦,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 )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4)九国之师,逡巡( )而不敢进。
(5)因( )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6)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7)隳( )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 )。
(8)然陈涉瓮( )牖绳( )枢之子。
(9)率疲弊( )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10)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1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 )万乘( )之势,序( )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12)身死人手,为( )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第三段写了秦始皇的功业。
①政治上“ , ”。
②军事上是“南取 , ; , , 。 , ; , 而抱怨”。
③文化上是“ , , ”。
(2)第四段写陈涉起义。
①其出身地位是“瓮牖 , , ”“蹑足 , 之中”。
②其个人素质是“才能 , , 之富”。
③起义队伍的组成是“率 ,将 ”。
④其武器装备是“斩木 , 为旗”。
⑤起义的影响是“天下 , 而景从”。
③起义的结果是“ ”。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雍州(yōng) 膏腴(yú) 逡巡(quān) 隳城(huī)
B.锋镝(dí)瓮牖(yǒu)猗顿(qí)氓隶(méng)
C.棘矜(jí)劲弩(jìng)鞭笞(chì)谪戍(zhé)
D.宁越(nìng)召滑(Shà)翟景(Zhái)乐毅(Yu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度长契大 俯手系颈 云集响应
B.瓮牖绳枢同年而语比权量力
C.六合为家摄足行伍倔起阡陌
D.亡矢遗族门廷若市价值连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爱珍器重宝饶之地 爱:爱惜。
B.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名词用作动词,称帝称王。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A.席卷天下 B.会盟而谋弱秦
C.序八州而朝同列D.追亡逐北
5.下列“以为”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为桂林、象郡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本,完成6~9题
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B.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
C.焚百家之言言:言论,指著作。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什么。
7.下列各句中的“而”字,不是表目的连词的一句是( )
A.吞二周而亡诸候B.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士不敢弯弓而报怨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且夫天下非小弱也B.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C.然秦以区区之地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9.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东方诸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东方诸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其不施行仁政。
B.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选段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
D.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1.常识积累
韩愈,字 ,自谓郡望昌黎,所以世称 ,谥号“ ”,作品集有《 》。他是唐代“ ”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 、 、 、 、 、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句读( ) 或不焉( ) 经传( ) 近谀( )
老聃( )李蟠( )苌弘( )择师而教之( )
不耻相师( )
三、文言知识梳理
1.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2)或师焉,或不焉通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
(4)吾从而师之。
3.解释下列活用词。
(1)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
(2)而耻学于师/则耻师焉( )
4.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类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3)不拘于时,学于余( )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5)而耻学于师( )
三、质疑问难
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难问题?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一代文豪为什么为一个学生写下这篇文章?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2.“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古道”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教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学习应有什么态度?
4.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5.第二段作者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个中心论点的?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郯子(tán) 六艺经传(chuān) 贻(yí)
B.句读(dòu)苌弘(cháng)聃(rán)
C.阿谀(yú)授之书(shòu)蟠(fán)
D.或不焉(fǒu)谄媚(chǎn)嗟乎(jiē)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懂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D.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5.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B.
C.D.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C.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过其他人。
7.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其明也
C.吾其还也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B.
C.D.
9.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文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文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文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复习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文言文阅读,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诗歌鉴赏,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2 红烛复习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