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后作业题
展开学习关键词:格物致知精神 演讲思路 事例的作用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实验的过程 不是 消极的观察, 而是 积极的tàn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zhì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tàn(探)测 细zhì(致) 适当(dàng)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袖手旁观”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置身事外,在一旁观看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难道不是眼光、勇气和毅力吗?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清谈: 不切实际的谈论。
(2)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3)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彷徨: 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4)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激变: 激烈地变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蕴含“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的一项是(B)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D.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渔者知泽。
【解析】B项所论述的是“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与“实践出真知”无关。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左传》。
C.本文在行文过程中把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因而令人信服。
D.本文是一篇演说词,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论说文。作者倡导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
【解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5.班级组织同学们参加市图书馆主办的以“把握今天,展望明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按要求修改市图书馆公众号“微服务”栏目发布的一则招领启事。
招领启事
亲爱的同学们:
4月18日下午三点左右,在市图书馆三楼社科阅览室的坐位上,有学生捡到了一个书包。包内有文具盒、记录本和人民币五十元,请失主周二至周日上午八点至下午五点,到图书馆问讯处找工作人员小李核对领取,联系电话为8520520。也可在市图书馆公众号“微服务”栏目下留言预约领取。
市图书馆
2021年4月18日
①招领启事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坐位 ”,正确写法是“ 座位 ”。
②招领启事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删去称呼“亲爱的同学们:” 。
③招领启事的内容有一处不妥,请提出修改意见:
将“人民币五十元”改为“人民币若干元” 。
(2)在活动中有一个环节,要求围绕“未来”畅谈想法,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120字)
示例:面对未知,我们也许有一丝担心,但更多的是对美好的期待;面对未知,我们也许有不知如何前行的踌躇,但更多的是乘风破浪的雄心。面对未来,我们应该怎样走好自己的路?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下面有请……(开场白设计符合“未来”的主题即可)
(3)班长在活动中以“创新成就未来”为题进行了演讲,下面是他演讲稿中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助修改。
【甲】创新可以使一个国家挺起脊梁,可以使一个人收获属于自己的未来。
创新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即使你暂时比不上别人,也没关系,【乙】创新不可能不会放弃每一个有决心、有毅力的求助者。也许你会遇到许多的艰难险阻,但拥有创新的思路,你就拥有了一条专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①【甲】处画线句语序不当,应修改为: 创新可以使一个人收获属于自己的未来,可以使一个国家挺起脊梁。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可修改为: 创新不会放弃每一个有决心、有毅力的求助者。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到结尾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6.选文第2段列举了什么事例?有什么作用?
列举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因头痛而宣告失败的例子,是为了展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从而进一步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使说理更有说服力。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不能。“往往”“常常”表示一般规律、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近”表示接近,但没有达到一百分。删掉后,表述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8.为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9.“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①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②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拓展阅读[分值:17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安徽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2019年1月2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我市仍有部分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2020年4月16日《长沙晚报》)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2020年4月3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
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解析】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可知,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包括工程师在内的“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职业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低。由此可知,C项错误。
11.材料一第二段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可能带来的结果作对比,有什么作用?(3分)
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可能带来的结果作对比,阐述了家长不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危害,从而证明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这一观点。(3分)
12.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6分)
①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②要端正学生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③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④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⑤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13.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5分)
示例一:劳动能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我们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张贴书法、绘画作品,使教室更美。我们要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示例二:劳动能让我们生活环境更美,我们在庭院、小区栽花种草,使庭院、小区更加舒适、美观。我们应该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联系生活经历3分,创造美的体验2分,共5分)
语文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加点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