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四年级下册4 改进小水钟优秀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主要活动包括:基于上节课对自制小水钟的使用经历,提出保持漏壶中水位不变的新的改进目标。在此目标驱动下,收集关于三级漏刻的相关信息,建立模型认知,最终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三级漏刻模型。对于学生来讲,本课有两个难点,一是找到保持水位不变的更方便的办法,二是解决漏壶出水孔大小的比例协调难题。
【教学目标】
(1)知道随着漏壶内水位的降低,漏壶滴水会越来越慢,这是造成小水钟变慢的主要原因。古人为解决这一困难发明了三级漏刻。用多级分水的方法可以改进自制的小水钟。
(2)能依据对三级漏刻资料的阅读理解,改进自制小水钟,发展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在对改进后的小水钟的测试评价中,继续培养反思评价能力。
(3)体会动手做的乐趣,感受经过努力解决困难的喜悦,继续引发对中国古人智慧的钦佩之情。
(4)体会需求对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教学课件:三级漏刻的资料和图片、视频或模型。
学生制作材料:塑料瓶(形状规则的圆筒形最好)、直尺、锥子、美工刀、记号笔等。
活动场地: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发现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成功地自制了一个小水钟,但在测试时有一个发现,是什么?
生:水流越来越慢。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再来看看滴漏的过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水流和水位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生:瓶子里的水越少,水流得越慢。
师:是这样,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水的不断漏出,瓶中水位发生变化。开始水位高时,水流速度快,同样多的水用时短;慢慢水位降低,水流速度变慢,同样多的水用时就越来越长,甚至渐渐的就从水流变成水滴了。明白了吗?
生:原来原因是水位的变化。
师:其实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现象。
(师出示满城漏壶图片)
师: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满城漏壶,一种泄水型水钟。西汉时,这种水钟就已经很常见了,但就像我们所发现的那样,因为水位的变化,使得水流速度不稳定,导致浮箭下降速度不均匀,可以计时却精确度不高。
2.设计制作——初步改进小水钟
师:如果想要更准确地测量时间,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应该是水位的问题。
师:是的,水位变化导致水流速度发生变化,所以无法精确计时。我们需要控制泄水壶里的水位不变,保持水流速度稳定。那么可以怎样做呢?
生:可以边滴水,边往瓶子里添水,保持瓶子里的水位不往下降。
生:也不能往上升。
师:这种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我们就试一试。想一想,具体怎样操作呢?
(生小组讨论)
师:想好怎么做了吗?
生:先在上面的瓶子里画一条线,记下水位,然后一个人往上边的瓶子里添水,保证水位一直在画线的地方,一个人用表计时间,一个人在下面的瓶子上画线,每10秒画一次。
师:你们怎么知道水流速度稳定了呢?
生:看看下面瓶子上画的线之间的间隔是不是一样的。
师:还有别的改进方案吗?
生:我们是先往下面瓶子里加水,每加50毫升水在瓶子上画上线,总共加6次、画6条线。然后把全部300毫升水倒进上面的瓶子里,然后再一人负责随时往上面瓶子里加水来保持水位不变,一个人负责计时。下面瓶子里的水每增加50毫升时记录一次时间,看看这样每流出50毫升水时间是不是一样的。
师:这种方法可以吗?
生:也可以。
师:我观察到,大家改进的都是受水型的水钟,能不能改进泄水型水钟?
生:老师,泄水型水钟是靠着水位下降来计时的,没法保证水位不变呀?
师:对,泄水型的水钟我们不容易改进它。那么你们就试一试改进受水型水钟,做好记录,小组要合作好。
(小组分工合作,初步改进受水型水钟)
3.设计制作——进一步改进小水钟
师:怎么样,这次的测试结果如何?
生:这次比上节课要好多了。我们每次测的大多是18秒。
生:我们每10秒流出的水也是一样多。
生:……。
师:为大家的成功鼓掌。但是,我们再想一想,如果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这样做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生:非常麻烦,得有一个人专门负责不停地加水,会很累。
生:一个人恐怕还不够,他也得吃饭睡觉呀!
师:这还真实一个现实的困难,那怎么办呢?
生:如果设计一个自动加水装置就好了。
师:这个装置具体怎么做呢?
生:想不出来。
师:那我们又得向谁请教了?
生:向古人请教。
师:看来我们一时还找不到解决这个难题的好方法。聪明的中国古人也遇到了这个困难,他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发明了一种改进版的漏刻,叫三级漏刻。我们先来阅读一下关于这种计时工具的资料。
(小组阅读资料,收集三级漏刻信息)
师:看看我们知道了什么。三级漏刻一共有几个壶?分别有什么作用?
生:三级漏刻一共有三个壶,最上面的叫天壶,中间的叫平水壶,下面的叫受水壶。
生:不对,应该是四个壶,还有一个分水壶。
师:各种壶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生:天壶是往平水壶里加水的,平水壶是往受水壶里加水的。
生:受水壶就是我们做的水钟下面的瓶子,平水壶就像是上面的瓶子,天壶就像刚才我们用来往上面瓶子里加水的瓶子。
师:分水壶的作用呢?
生:平水壶里的水要是加多了就从壶里流到分水壶里。
师: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什么?
生:保证平水壶里的水位不变。
师:这个设计怎么样?
生:古人真是太聪明了,他们给平水壶开个孔,这样往平水壶里多加的水可以流到分水壶里,这样就可以保持平水壶里的水位不变了。
师:我们一起给智慧的中国古人一点掌声吧!
师:大家有没有信心,模仿古人也做一个多级漏刻,让它自己准确计时呢?
生(齐):有!
师:好。不过制作和测试的时候遇到新的困难时,老师希望你们能像古人们学习,动脑筋、多观察、想办法、不气馁,先预祝你们成功!
(小组分工合作,进一步改进小水钟)
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
生:我们刚才发现平水壶里的水还是往下降。
师:是怎么回事?你们解决了吗?
生:我们发现平水壶下边的眼儿太大了,天壶补水供不上。我们把天壶的眼儿也弄大了,就行了。
师:真棒!自己动脑筋解决了新问题,祝贺你们!
生:我们发现平水壶里的水还是渐渐往上升,我们把分水的那个孔捅大了就行了。
师:你们做得也很好。只是分水壶里的水会很快满了呀,还得想一想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我们可以换个更大的分水壶。
4.反思评价,提升认识
师:时间关系,我们的改进小水钟只能先到这里了。最后老师想请大家说一说,这次的改进小水钟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知道了保持水位不变,就可以让小水钟的水流速度不变。
生:我们知道了古人发明了三级漏刻。
师:在经验上有什么收获吗?
生:遇到困难可以查一查资料,看看以前的人们是怎么解决的。
生:要想成功,小组几个人要合作好。
生:遇到困难要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生:……。
师:说得真好!最后老师请大家看一张图片。古人在不断研究中,逐步改进漏刻,制作出多级式铜壶滴漏,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最完整的铜壶滴漏,为元代铸造。整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壶上均有壶盖,壶盖上有孔,水可以滴入。受水壶的壶盖上铸有带刻度的铜尺,前端有方孔,便于木箭上下浮动。这样庞大的水钟,它是怎样工作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我们所看到的铜壶滴漏,计时一昼夜的误差不超过40秒,直到1656欧洲人发明了摆钟才被超越。在长达150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多级式滴漏都是世界上最精准的计时工具。如果你想感受它的魅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鼓楼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多级滴漏。其中鼓楼的铜壶滴漏还可以自动报时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现在,鼓楼的旁边还建有北京时间博物馆,藏有圭表、刻漏、浑天仪等各类计时仪器。
水钟完美地避免了日晷必须利用阳光的限制,昼夜都可以使用,一直是我国古代计时的主要仪器。从单壶到复式漏壶,水钟计时越来越精确。同学们,追求精准计时,一直是人类的目标和动力,那么,比多级滴漏还要精准的摆钟是怎样计时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活动是改进小水钟,核心无疑是在“改进”这个任务的完成。它体现了技术工具的发明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地改进与进化的,这种变化是基于人类不断追求的基础上的。当我们将研究的重点聚焦于想办法保持水面不变的难题时,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人工加水的方法,教师没有武断地提出不足予以否定,而是组织学生先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尝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会这种方法的不便之处,从而产生更加方便的新需求。自动补水保持水位不变的方法是学生一时难以想到的,在了解了多级漏刻的原型之后,这种设计就简单了许多,学生也就表现出挑战困难的期待。但实际上他们还将遇到新的困难,比如由于各壶出水孔的大小不同,形成不同的组合,会造成无法保持水位不变的境况,这样就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而对于这些新问题,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这样,解决难题后的兴奋与满足感就会给学生一种心灵上的涤荡。
【总结点评】
本单元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达成主要概念18中的一些学习目标,包括:
18.1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中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
18.2-1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18.2-2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务。
18.3-1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
18.3-2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本课中对这些目标的达成集中体现在“改进与建议、测试与调整”层面,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而这个任务的高效完成必然依托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经历。所以,给学生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挑战就成为必须。本课学生在明确了“保持水位不变”的任务之后,经过了初步设计与尝试,收集原型信息,再次设计与尝试,又发现新的困难,继续改进设计与尝试,最终完成任务。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阶、难度越来越大的有序过程。学生在不断挑战的过程中,探究能力得以提升,科学精神得以养成,动手经验得以积累,这些都为学生未来关于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
如果有机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生活中输液时的经验为基础,设计一种能够通过控制水的流速,实现以一定量的水测量更长时间的滴漏,继续增强水钟的实用价值,并使学生体会到工具的发展性特点。
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四年级下册4 改进小水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四年级下册<a href="/kx/tb_c40091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 改进小水钟教学设计</a>,共8页。
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四年级下册4 改进小水钟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大象版 (2017)四年级下册4 改进小水钟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
小学大象版 (2017)4 改进小水钟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大象版 (2017)4 改进小水钟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总结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