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9 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3.9 阿长与《山海经》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情感变化脉络。
2.分析关键语句,从细节中体会阿长形象。
3.分析关键词语,体会“大词小用”的词语运用之妙。
4.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感激以及歉疚之情,从而学会关注并尊重生活中的普通人,使自己成为一个善良、重情义的人。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段话中的故事是什么故事?讲这个故事的人是谁?
对,是“美女蛇”的故事,讲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长妈妈是谁?为何她能讲出如此丰富有趣并让小鲁迅担忧一阵子的故事来?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梳理叙事事件,把握文本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对于每一件事情,作者对于阿长的情感态度如何。请简要概述。
明确:①“常喜欢切切察察”,爱告状,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实在不大佩服);②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不耐烦);③讲长毛攻城的故事(有了空前的敬意);④谋害“我”的隐鼠(敬意消失);⑤“我”十分渴慕《山海经》,求而不得时阿长竟为“我”买来了(新的敬意)。
2.通过上述分析,你的眼里也一定出现了一个“阿长”的形象,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______的人”表述。(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方面说,可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各抒己见)
明确: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阿长是一个限制“我”行动的人;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小结: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目标导学二:分析叙事特点,领会作者情感
1.文章虽然围绕长妈妈写了诸多琐事,但并不是详细记述所有事件,而是有详有略,请同学们说说,课文略写了哪些内容,详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切切察察”的毛病、限制“我”的行动、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等,详写了她名字的由来、睡相粗俗和为“我”买《山海经》等事。叙事写人散文,若叙多件事,必然有详略之分,否则一概详记,不仅可能犯啰唆毛病,也可能导致逻辑上主次颠倒。本文略写部分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全面的多角度了解,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且部分略写内容,看似写长妈妈的毛病,实际也有诸多趣味,如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等,读来令人不禁莞尔一笑。这些略写事件,它们起着反衬作用,并不能削弱“我”对长妈妈的敬意。详写阿长的名字来源,则另有讲究,结合历史背景,这是为了更加突出长妈妈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身份,有这一层介绍,略写部分长妈妈的诸多毛病不仅情有可原,且更让人对时代的缩影表示同情。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立即将略写的诸多毛病一律洗去,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也在详略得当之中得以适当表现。
2.文章所述的事件虽然有详略特点,却仍是诸多琐事,而文章读来完全不显杂乱,似乎有一条固定的线贯穿在其中,你觉得这条线是什么?
明确:是情感线,文章所述的事件虽然琐碎,但是由于情感变化穿插在其中,又使文章结构十分清晰,读来也十分自然。
3.请说说贯穿在文中的情感线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纵观全文,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按照“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变化的。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三、板书设计
初中人教部编版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