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北省麻城市校级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2016-2017学年湖北省麻城市校级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如图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
B.
面纱织布
C.
火药应用
D.
瓷器烧制
2.下列实验操作中存在有不合理操作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分子:2O
B.三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
C.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H2
D.一个钙离子:Ca+2
4.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6.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
C.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7.如表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CaO(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C
N2(O2)
通过灼热的足量的铜网
D
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A.A B.B C.C D.D
8.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9分)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实验1和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是用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若反应结束后天平仍然平衡,则说明了 .
(2)图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出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 、 .
10.请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淀粉遇到固体碘、碘溶液、碘蒸气都变蓝,这一现象说明 .
(2)收集的地面雨水常携带树叶、塑料袋等不溶杂物,处理雨水时应进行沉降、 就可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这样的水还不能饮用,若要作为饮用水,生活还要采取的措施是 ;
(3)煤炉里的煤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4)酸雨主要是由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形成的.酸雨造成的危害主要有:①腐蚀建筑物;② 等.解决酸雨的措施有 等.
11.现有A、B、C、D、E五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如表,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A
B
C
D
E
(1)属于单质的是(填序号) ;
(2)C物质在足量的B物质中完全燃烧生成D和E,其化学方程式是 .
(3)在一定条件下,1.7g A物质和2.4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7g D物质和另一种物质,则该物质中含有 种元素.
12.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F为黑色粉末,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 ,F的化学式为 .
(2)A、C、E三种物质中,具有还原性的是 、 (填化学式)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
四、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4.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填字母)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E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
(3)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若用F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填“a”、“b”) 进入.
15.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不活泼,不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表的验证: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
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液变
为 色
猜想 错误
②滤了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
称其质量为1.04g
猜想 正确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写出1条即可) .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
2016-2017学年湖北省麻城市校级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6分)
1.如图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
B.
面纱织布
C.
火药应用
D.
瓷器烧制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棉纱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火药应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瓷器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下列实验操作中存在有不合理操作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分析】①根据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判断.
②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判断.
③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和方法判断.
【解答】解:
①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试剂瓶口要紧挨试管口,所以错误.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姆指要离开试管夹的短柄,所以错误.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根据气压变化原理,如装置严密,手离开试管后,导管中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所以正确.
故选A.
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分子:2O
B.三个二氧化硫分子:3SO2
C.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H2
D.一个钙离子:Ca+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3SO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C、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1个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故选:B.
4.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判断.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C、根据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解答;
D、根据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
【解答】解: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考虑.B.根据还原剂来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进行分析.D.根据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错.
B.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故错.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因此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不能使石蕊纸花变红,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用于灭火,着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故正确.
故选D.
6.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
C.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分析】A、根据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进行解答;
B、根据氢气、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C、根据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进行解答;
D、根据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过高,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解答.
【解答】解:A、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故A正确;
B、氢气、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故B正确;
C、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厨房天然气泄露,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应该关闭阀门,并且开窗通风,故C错误;
D、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过高,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故D正确.
故选:C.
7.如表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CaO(CaCO3)
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
C
N2(O2)
通过灼热的足量的铜网
D
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8.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由乙酸的分子的模型图,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4O2.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个乙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乙酸的分子的模型图,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2H4O2.
A、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2=60,故选项说法正确.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2=1:2: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9分)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实验1和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是用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Fe+CuSO4=Cu+FeSO4 ,若反应结束后天平仍然平衡,则说明了 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
(2)图2实验中观察到蜡烛出现的现象是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该现象说明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 密度比空气大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和天平平衡的条件分析判断;
(2)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解:(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图1所做的实验中,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所以左右肯定平衡,不会发生偏转.
(2)由于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故答为:(1)Fe+CuSO4=Cu+FeSO4,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2)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请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淀粉遇到固体碘、碘溶液、碘蒸气都变蓝,这一现象说明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2)收集的地面雨水常携带树叶、塑料袋等不溶杂物,处理雨水时应进行沉降、 过滤 就可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这样的水还不能饮用,若要作为饮用水,生活还要采取的措施是 加热煮沸 ;
(3)煤炉里的煤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C+O22CO 、 S+O2SO2 ;
(4)酸雨主要是由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形成的.酸雨造成的危害主要有:①腐蚀建筑物;② 使土壤酸化 等.解决酸雨的措施有 用清洁能源代替煤、石油 等.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水的净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碘具有能使淀粉变蓝的性质,以及固体碘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过滤能够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
(3)根据煤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4)根据二氧化硫溶于水能造成酸雨以及酸雨的危害进行解答;
【解答】解:(1)淀粉遇到固体碘、碘溶液、碘蒸气都变蓝,固体碘、碘溶液、碘蒸气均是由碘分子构成的,都变蓝,说明相同的分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而与分子的质量、体积、运动速度无关.这一现象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故填: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要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澄清透明的水,这样的水还不能饮用,若要作为饮用水,生活还要采取的措施是加热煮沸.
故填:过滤;加热煮沸.
(3)煤炉中燃烧的煤,由于受反应条件氧气的限制,在煤炉的不同部位会发生不同的反应现象,氧气不足会发生:2C+O22CO;硫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S+O2SO2.
故填:2C+O22CO;S+O2SO2.
(4)二氧化硫溶于水能造成酸雨,酸雨造成的危害主要有:①腐蚀建筑物;②使土壤酸化等.解决酸雨的措施有用清洁能源代替煤、石油等.
故填:使土壤酸化;用清洁能源代替煤、石油;
11.现有A、B、C、D、E五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如表,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A
B
C
D
E
(1)属于单质的是(填序号) B ;
(2)C物质在足量的B物质中完全燃烧生成D和E,其化学方程式是 2CH4O+3O24H2O+2CO2 .
(3)在一定条件下,1.7g A物质和2.4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7g D物质和另一种物质,则该物质中含有 一 种元素.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表中信息可知A物质的分子由1个N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NH3,B物质的分子由1个氧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O2,C物质的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3OH,D物质的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E物质的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O2,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A物质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甲烷分子构成的,化学式是CH4,B为水分子构成,化学式是:H2O;,C是:CO2;D是:O2;由此可知:
(1)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B氧气;
(2)C物质在足量的B物质中完全燃烧生成D和E,即甲醇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O+3O24H2O+2CO2.
(3)经计算,2.7克D物质即水中含氧元素2.4克、氢元素0.3克;1.7克A物质即氨中含氮元素1.4克、氢元素0.3克;2.4g B物质即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另一种物质中只含有1.4克氮元素,则该物质是氮气,化学式是:N2;则该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
答案:(1)B;(2)2CH4O+3O24H2O+2CO2;(3)一;
12.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F为黑色粉末,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 Fe2O3 ,F的化学式为 CuO .
(2)A、C、E三种物质中,具有还原性的是 C 、 CO (填化学式)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C+2Fe2O3 3CO2↑+4Fe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A为黑色固体单质,而B为红棕色粉末,所以可以判断A为碳单质,而B为氧化铁粉末,它们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C可以和A在高温下反应,所以可以判断C为二氧化碳,D为铁,那么E为一氧化碳,G为紫红色物质,所以可以知道G为铜,而F为氧化铜,D可以和H反应生成G,所以可以判断H为铜盐的溶液,例如硫酸铜,至此各物质均已鉴定完毕,带入验证,符合题意,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1)A为黑色固体单质,而B为红棕色粉末,所以可以判断A为碳单质,而B为氧化铁粉末,它们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而C可以和A在高温下反应,所以可以判断C为二氧化碳,D为铁,那么E为一氧化碳,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所以可以知道G为铜,而F为氧化铜,D可以和H反应生成G,所以可以判断H为铜盐的溶液,例如硫酸铜;
(2)根据(1)的判断可以知道A为碳,C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所以具有还原性的为A和E,即碳和一氧化碳;
(3)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反应①为氧化铁和碳的反应生成铁盒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3C+2Fe2O3 3CO2↑+4Fe;
故答案为:(1)Fe2O3;CuO;
(2)C、CO;
(3)3C+2Fe2O3 3CO2↑+4Fe.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考虑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可以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
【解答】解:设高锰酸钾的质量是x,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x 3.2g
则,解得x=31.6g,
答: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g.
四、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4.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试管 ;
(2)实验室制取氢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填字母) A或B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用E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证明满了 ;
(3)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A或B ,若用F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填“a”、“b”) a 进入.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验满的方法是: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证明满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因此不需要加热;若用F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答】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长颈漏斗;试管;
(2)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验满的方法是: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证明满了;故答案为:A或B;Zn+H2SO4=ZnSO4+H2↑;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证明满了;
(3)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因此不需要加热;若用F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A或B;a;
15.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不活泼,不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既有Cu也有Cu2O .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表的验证: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
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液变
为 蓝 色
猜想 ① 错误
②滤了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
称其质量为1.04g
猜想 ③ 正确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写出1条即可) 节约药品 .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作出猜想】根据两种物质都有考虑;
【实验探究】
(3)据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推测含有Cu2O;据铜的质量推测原固体中含有铜单质;
【评价反思】
(1)微型实验装置药品用量较少,节约药品;
(2)据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两不变”分析.
【解答】解:【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③既有Cu也有Cu2O.
【实验探究】
(3)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推测含有Cu2O,故滴入的应是稀硫酸,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故溶液变为蓝色,所以猜想①错误;
由化学方程式Cu2O+H2SO4═Cu+CuSO4+H2O知,每144份质量的氧化亚铜反应会生成64份质量的铜,若有1.44g的氧化亚铜反应会生成0.64g的铜,而实际收集到的铜的质量为1.04g,故1.44g是氧化亚铜和铜的混合物.
【评价反思】
(1)微型实验装置药品用量较少,节约药品;
(2)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故答案为:【作出猜想】既有Cu也有Cu2O;【实验探究】(3)蓝;①;有红色固体;③;【评价反思】(1)节约药品;(2)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校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校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解析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校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校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校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17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校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