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第7章 综合能力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常温下,我们身边一些物质的近似 pH范围如下:
物质 | 牙膏 | 鸡蛋清 | 酱油 | 食醋 |
pH | 8~9 | 7~8 | 4~5 | 2~3 |
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
A.牙膏 B.鸡蛋清 C.酱油 D.食醋
2.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化肥都是白色且全部能溶于水 B.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
C.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可以提高肥效 D.化肥和农药施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测溶液pH B.稀释浓硫酸 C.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D.配制氯化钠溶液
4.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主要含NaOH和CaO)干燥的是 ( )
A.CO2 B.NH3 C.HCl D.H2
5.下列有关NaOH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
A.将NaOH固体放在纸上进行称量 B.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C.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NaOH D.用C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B.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因此氢氧化钠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D.浓硫酸敞口放于空气中浓度会减小,则可证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7.有4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复分解反应就能实现的是( )
A.NaHCO3NaCl B.KNO3NaNO3
C.CuCuCl2 D.CuOCu(OH)2
9.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在稀硫酸中:Na+、Cu2+、OH- B.在氢氧化钙溶液中:N、Mg2+、N
C.在氯化钾溶液中:Ag+、H+、C 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Cl-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MnO2 | KCl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B | NaCl | Na2CO3 | 加入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
C | CO2 | CO |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
D | C | CuO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
1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5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 )
A.②④⑤①③ B.⑤④②③①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③①
12.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丁盐的水溶液,用乙制的容器却可以盛放丁盐的水溶液。由此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丙>乙>甲>丁 B.丁>甲>乙>丙 C.甲>丁>乙>丙 D.甲>乙>丁>丙
13.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生成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不含Zn和Cu
D.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可能含有Zn(NO3)2和AgNO3
14.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5.(6分)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氢氧化钠 ②氮气 ③小苏打 ④浓硫酸 ⑤熟石灰 ⑥石灰石
(1)可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 。
(2)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3)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 。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5)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碱是 。
(6)常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
16.(5分)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 (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 。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17.(11分)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的 (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可看到的现象是 ,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 。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 、 (任举两例,填化学式)。
(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 (任举一例,填化学式)。
18.(5分)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是温室气体,G是重要的调味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4)F的一种用途是 。
19.(7分)2020年奥运会奖牌制作原料来自电子垃圾中提炼出来的金属。从废线路板中提炼贵重金属和制备硫酸铜晶体的一种工艺如下:
已知:在酸性环境中有过氧化氢存在时,铁和铜分别会转化为铁离子和铜离子。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2)提炼出的贵重金属可制作奖牌,其成分是 。
(3)调节pH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填金属离子符号)。
(4)写出粗铜中的铜与稀硫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0.(7分)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1.(10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A B C
【实验步骤】
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Ⅱ.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A中,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 甲组的探究 | 乙组的探究 |
【提出问题】 |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
【作出猜想】 |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
【实验验证】 |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 7,证明猜想二成立 |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 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2.(7分)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
(1)原混合物中 NaCl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第7章 综合能力检测卷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答案 | D | D | B | D | C | D | B | A | D | D | C | C | A | B |
1.D 【解题思路】 pH<7 的溶液显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故食醋的酸性最强。
2.D 【解题思路】 并不是所有的化肥都是白色且能溶于水的,如过磷酸钙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灰色固体,故A错误;CO(NH2)2中只含有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故B错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K2CO3溶液呈碱性,将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施用时会放出氨气而降低肥效,故C错误;适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大量施用会污染环境,故D正确。
3.B 【解题思路】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A操作错误;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B操作正确;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取样检测,不能将酚酞试液直接滴入试剂瓶中,C操作错误;量筒是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的仪器,不能用于溶解物质,D操作错误。
4.D 【解题思路】 CO2、HCl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不能用碱石灰干燥,A、C不符合题意;NH3遇水得到的NH3·H2O属于碱,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B不符合题意。
5.C 【解题思路】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不能放在纸上进行称量,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A错误;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B错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对氢氧化钠来说也是杂质,D错误。
6.D 【解题思路】
选项 | 正误 | 分析 |
A | × | 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 |
B | × | 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 |
C | × | 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D | √ | 浓硫酸敞口放于空气中浓度会减小,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
7.B 【解题思路】 先根据溶液的颜色鉴别出FeCl3溶液;再取少量FeCl3溶液分别滴入盛有其他3种溶液的试管中,Ba(OH)2能和FeCl3发生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Na2SO4、HNO3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再取少量的Ba(OH)2溶液分别滴入剩余两种溶液的试管中,Na2SO4能和Ba(OH)2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剩下的就是HNO3溶液。
8.A 【解题思路】 NaHCO3与稀盐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直接得到NaCl。
9.D 【解题思路】 OH-能与稀硫酸中的H+结合生成水,A不符合题意;N能与氢氧化钙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且Mg2+能与OH-结合生成Mg(OH)2白色沉淀,B不符合题意;Ag+能与氯化钾溶液中的Cl-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且H+和C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D中离子互不反应,能共存。
10.D 【解题思路】 A项,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采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可提纯二氧化锰;B项,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蒸发结晶所得固体为氯化钠、硫酸钠的混合物;C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除去原物质保留杂质;D项,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采用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可获得纯净、干燥的碳。
11.C 【解题思路】 从所用试剂和粗盐中的杂质可知:加BaCl2溶液可除去S,加Na2CO3溶液可除去Ca2+,加NaOH溶液可除去Mg2+,但由于所加试剂过量,因此最后必须除去所加的过量的试剂。从所用试剂看,过量的Na2CO3和NaOH可用盐酸除去, 过量的BaCl2可用Na2CO3除去,因此在加入试剂时,BaCl2溶液必须在加Na2CO3溶液之前加入,盐酸可以除去Na2CO3和NaOH,但又会溶解Mg(OH)2、CaCO3沉淀,故必须在过滤后才能把盐酸加入滤液中。故粗盐提纯的关键操作是①③必须在最后,且①在③的前面,⑤必须在④的前面,故选C。
12.C 【解题思路】 根据“只有丙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四种金属中丙的化学性质最稳定。根据“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丁盐的水溶液”,可知甲能与丁盐的溶液反应,说明甲比丁活泼,同理可知乙不如丁活泼,综合以上内容分析,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丁>乙>丙,C正确。
13.A 【解题思路】 金属活动性:Zn>Cu>Ag,故锌首先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当锌全部反应后,铜才可置换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由题意可知充分反应后滤液为蓝色,说明铜参加了反应,故锌全部参加了反应,滤渣中没有锌,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生成,A正确;滤渣中没有锌,加入稀盐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B错误;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一定不含Zn,可能含有Cu,C错误;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Zn(NO3)2,可能含有AgNO3,D错误。
14.B 【解题思路】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沉淀产生,当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随着反应进行,沉淀质量逐渐增加,直到反应结束,沉淀质量不再增加,①图像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变,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不变,②图像正确;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过程中溶质质量逐渐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消耗氯化铜的质量大于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随着反应进行,溶质质量逐渐减少,氯化铜反应完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又逐渐增加,③图像错误;最初盐酸、氯化铜溶液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溶剂水,最初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有水生成,溶剂质量增大,随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即为增加的溶剂质量,与前面溶剂的增加量相比增幅变小,④图像正确。故选B。
15.【参考答案】 (每空1分)(1)② (2)⑤⑥ (3)④ (4)⑤ (5)⑤ (6)③
16.【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碱性 (2)2、5 (3)3
(4)H2SO4+2NaOHNa2SO4+2H2O(2分)
17.【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①Cu2+
②Cu(NO3)2+2NaOHCu(OH)2↓+2NaNO3(2分)
③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分) Cu2+ S Zn2+
(2)Ba(OH)2 KOH(合理即可)
(3)BaCl2(合理即可)
18.【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NaCl (2)复分解反应
(3)NaOH+HCl NaCl+H2O(2分) (4)生产玻璃(合理即可)
【解题思路】 根据“D是温室气体”,可知D是二氧化碳。根据“G是重要的调味品”,可知G是氯化钠。根据“A、B、C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以及B与C反应生成G,且C和D反应生成F,推测C是氢氧化钠、B是盐酸。在此基础上,分析“E与F反应生成G”及“C与D反应生成F”,可知F是碳酸钠、E是氯化钙,则A是氢氧化钙。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19.【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过滤(1分) (2)金、铂(或Au、Pt) (3)Fe3+、Al3+
(4)Cu+H2SO4+H2O2 CuSO4+2H2O
【解题思路】 (1)操作①是将固体、液体分离开,可知该操作为过滤。
(2)根据粗铜成分及操作②之后物质的成分确定贵重金属为金、铂。
(3)分析流程图信息,调节pH且经操作②后,得到氢氧化铝固体和氢氧化铁固体,说明操作②前的滤液中含有铁离子、铝离子,调节pH的目的是将其除去。
(4)分析流程图信息,经操作②后得到硫酸铜溶液,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铜与稀硫酸、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注意配平即可。
20.【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NaOH+HClNaCl+H2O (2)HCl(1分) (3)12 (4)C
【解题思路】 (3)根据图2和图3 的信息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12;
(4)在图2中b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故A正确;图2中d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溶质是NaCl和HCl,氯化氢在蒸发过程中挥发了,所得固体为纯净物,故B正确;图2中c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会增加,故C错误;图3中e→f温度逐渐升高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21.【参考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实验验证】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2分) 向溶液中引入了OH-,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或氢氧化钡溶液中有OH-,也会使酚酞变红等,合理即可,2分) ≤(或“<或=”)
【反思交流】(1)2NaOH+CO2Na2CO3+H2O(2分) (2)不能
【拓展迁移】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2分)
【解题思路】 【实验步骤】Ⅰ.将注射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A中的锥形瓶后,氢氧化钠与CO2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气压减小;Ⅱ.打开K1,C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A,只能说明A中的气压比C中的气压小,因CO2可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NaOH溶液中有水),也能使A中气压减小,所以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Ⅲ.打开K2,B中的稀盐酸倒吸入A、C中,A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稀盐酸的量不足,碱性物质有剩余;C中溶液变无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实验验证】甲组的猜想一和猜想二中都有Na2CO3,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会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若溶液仍为红色,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NaOH,即猜想二成立;如果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由于氢氧化钡溶液中有OH-,也会使酚酞变红,将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乙组的探究实验中,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C中溶液的酸碱性,若pH≤7,说明溶液中无OH-,即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完了,可以证明猜想二成立。【拓展迁移】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会发生变化。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来证明反应的确发生了。
22.【参考答案】 (1)解:设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x,消耗AgNO3的质量为y。 (0.5分)
(2)硝酸银溶液的质量为170 g+28.7 g-50 g-28.7 g=120 g (1分)
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3% (1分)
答:(1)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11.7 g;(2)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3%。 (0.5分)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