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六)
展开2017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六)
一、选择题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 B.矿泉水 C.自来水 D.冰水混合物
2.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磷矿粉 B.硝酸铵 C.硫酸钾 D.氯化钾
3.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很硬,而石墨质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B.蔗糖是甜的,食醋是酸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C.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变化﹣﹣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4.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B.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
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5.以下是某些同学在“测定土壤酸碱性”实验中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加土壤颗粒 B.
加水溶解
C.
振荡试管 D.
用玻璃棒蘸取清液
6.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0 C.+1 D.+5
7.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用带火星木条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水区分硝酸铵和食盐两种固体
C.用过滤的方法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D.用稀硫酸区分黄铜(Cu、Zn)和纯铜
8.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2NO+O2=2NO2
C.3CO+Fe2O32Fe+3CO2 D.2NaCl2Na+Cl2↑
9.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如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10.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11.如图是四种常见饮料的pH,其中呈碱性的饮料是( )
A.可乐 B.橙汁 C.牛奶 D.苏打水
12.下列溶液无色,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SO4 NaCl KNO3 B.NaOH NaCl NaNO3
C.Na2SO4 NH4Cl ZnCl2 D.K2SO4 AgNO3 NaCl
13.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FeCl3、NaCl、NaOH、MgCl2四种溶液
不另加试剂
B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水
C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过滤
D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序号
实验内容
x轴含义
y轴含义
坐标图
①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中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质量
单质铜的质量
②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稀盐酸质量
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
③
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加入氯化钠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时间
剩余固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填空题(共19分)
15.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式或化学符号.
(1)2个氮原子 ;(2)铵根离子 .
16.如图为某品牌牛奶的部分标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物质,除标签中所标注的,还缺少的一类营养素是 ;
(2)人体中最主要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 .
17.(7分)2014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 去年的主题是“水合作”.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去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下表是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部分内容.
项目
标准
感官指标
无异味、异臭等
化学指标
pH 6.5~8.5,铜<1.0mg•L﹣1,氟化物<1.0mg•L﹣1,游离氯≥0.3mg•L﹣1等
(1)感官指标表现的是自来水的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若化学指标中的 pH=8时,表明自来水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如图1表示某市饮用水的净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3)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4)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补充了氯胺(NH2Cl)、臭氧(O3)等.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
(5)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4分)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析出晶体较多.(填“A”或“B”)
(3)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A物质.
19.(4分)山西阳泉新景矿曾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瓦斯存在于煤层及煤周围的岩石层中,是煤矿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是导致煤矿事故的“隐形杀手”.
(1)瓦斯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煤矿井里的瓦斯爆炸要满足三个条件:瓦斯浓度要达到爆炸极限、足够的 和 ;控制好其中的条件都可以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根据你所学知识试举一避免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
三、简答题(共17分)
20.(7分)有一包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取少量A做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试用化学式填空:
(1)白色沉淀B是 D是 ;
(2)白色固体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为 ;
(3)若白色固体A中只含二种物质,它们是 ;
(4)白色固体A还有哪些可能的组成:① ;
② ;③ .
21.(10分)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中盛放稀盐酸的仪器名称是 ,F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 .
(2)B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红磷过量或足量;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3)E实验的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上述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正确的是 (填字母)
四、实验题(共22分)
22.(11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以上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上述装置改正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欲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并且要求能能随时控制反应进程,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5)实验室制取H2、O2、CO、CO2、NH3等五种气体,可选用装置F来收集的气体有 (填化学式).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 通入.
23.(11分)氧化铜(CuO)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中.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H+、H2O和SO42﹣中的哪种粒子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如图所示三个实验来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们可能提出的假设是:
①可能是H2O能使氧化铜溶解;
② ;
③ ;
(2)通过实验(I)可以证明假设 不成立;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是哪一种能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可以在(Ⅲ)中加入 溶液,通过 的现象来证明不是 (填离子符号)溶解的氧化铜;
(4)探究的结论为 ;
(5)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后,试管内壁上往往留有一层薄薄的“铜镜”,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来除去“铜镜”.请写出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铜镜变黑 ;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 .
五、计算题(共14分)
24.2HPO4是一种常用的化肥.请回答:
(1)(NH4)2HPO4属于 肥,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氮和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
(2)农科所的科技人员分析指出小芳家的农作物缺氮和磷,需要施磷3.1kg,氮7.0kg,则需要(NH4)2HPO4 kg,同时还要增加NH4NO3 kg.
25.(9分)某同学称量5g木炭粉与氧化铜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的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除Cu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该物质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是 .
(2)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7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2010•宁德)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 B.矿泉水 C.自来水 D.冰水混合物
【考点】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汽水、矿泉水、自来水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解答】解:A、汽水中含有水和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C、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2.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磷矿粉 B.硝酸铵 C.硫酸钾 D.氯化钾
【考点】9K:化肥的简易鉴别.
【分析】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硝酸铵、硫酸钾和氯化钾都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固体.
B、硝酸铵为白色晶体.
C、硫酸钾钾为白色晶体.
D、氯化钾为白色晶体.
硝酸铵、硫酸钾和氯化钾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与其它化肥从外观看与磷矿粉与其他化肥相区别.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化肥简易鉴别,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磷矿粉颜色与其它化肥的不同.
3.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很硬,而石墨质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B.蔗糖是甜的,食醋是酸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C.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变化﹣﹣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考点】B9: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C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分子、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刚石很硬而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错误;
B、根据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所以蔗糖与食醋的物理性质不同;故选项正确;
C、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度变化是因为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错误;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B.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
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考点】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乙硫醇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32=62,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6):(32×1)≠2:6:1,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硫醇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下是某些同学在“测定土壤酸碱性”实验中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加土壤颗粒 B.
加水溶解
C.
振荡试管 D.
用玻璃棒蘸取清液
【考点】9A:溶液的酸碱性测定;48:固体药品的取用;49: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土壤颗粒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玻璃棒蘸取清液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土壤颗粒,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C、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手指拿住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玻璃棒蘸取清液,将玻璃棒伸入试管中蘸取待测液即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0 C.+1 D.+5
【考点】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次氯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区分下列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用带火星木条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用水区分硝酸铵和食盐两种固体
C.用过滤的方法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D.用稀硫酸区分黄铜(Cu、Zn)和纯铜
【考点】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9U: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A、根据氧气助燃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
B、利用溶解时的放热和吸热现象可以区分;
C、根据过滤的方法是除掉水中不溶性杂质分析;
D、根据铜与黄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
【解答】解:A、氧气助燃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会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故可以区分二者,可行;
B、硝酸铵溶于水要吸热而使温度降低,而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故可以区分二者,可行;
C、过滤的方法是除掉水中不溶性杂质,不能除掉可溶性杂质,故不可以区分二者,不可行;
D、黄铜是铜锌合金,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排在氢的前面,活动性比氢强,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铜排在氢的后面,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将铜和黄铜分别投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不产生气泡的是铜.故可行.
故选C
【点评】本题是物质的鉴别题,在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利用物质化学特性来选择合适的物质进行区分,我们所选择的物质必须与所要鉴别的物质反应,产生不同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够一次性区分开,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相反的两种物质,我们也可以采取加热的方法鉴别.
8.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CuSO4=FeSO4+Cu B.2NO+O2=2NO2
C.3CO+Fe2O32Fe+3CO2 D.2NaCl2Na+Cl2↑
【考点】F3: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B、2NO+O2=2N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3CO+Fe2O32Fe+3CO2,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2NaCl2Na+Cl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如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考点】C5: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氯元素的偏旁是“气”,可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即核内质子数为11,而不是中子数,故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考点】67:氧气的物理性质;68:氧气的化学性质;69:氧气的用途;F5:氧化反应.
【分析】A、氧化反应就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B、氧气不易溶于水,但鱼虾照样能在水中生活.
C、支持燃烧是氧气的另一重要性质.
D、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氧气,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
【解答】解: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A正确;
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只能说明水中有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不正确;
C、因为氧气具有助燃能支持燃烧,所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正确;
D、根据氧气的性质﹣﹣供给呼吸判断: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氧气性质的考查,知道氧气的氧化性、能助燃且供给呼吸、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11.如图是四种常见饮料的pH,其中呈碱性的饮料是( )
A.可乐 B.橙汁 C.牛奶 D.苏打水
【考点】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可乐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橙汁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牛奶的pH接近7,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D、苏打水的pH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下列溶液无色,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SO4 NaCl KNO3 B.NaOH NaCl NaNO3
C.Na2SO4 NH4Cl ZnCl2 D.K2SO4 AgNO3 NaCl
【考点】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根据在溶液中能够生成沉淀、气体、水的离子不能共存,溶液中不能有带色的离子,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A、根据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进行分析,
B、根据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判断,
C、在氢离子存在的环境中,各物质的离子之间不能够发生反应,
D、根据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在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A、在溶液中铜离子显蓝色,而本题的溶液是无色,故A错误,
B、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水而不能共存,故B错误,
C、三种物质的各个离子在氢离子存在的环境中不会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共存,故C正确,
D、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够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解本类题时,首先要考虑有无带色的离子,再考虑各离子在氢离子存在的环境中是否会发生反应.
13.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FeCl3、NaCl、NaOH、MgCl2四种溶液
不另加试剂
B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水
C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过滤
D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考点】9U:酸、碱、盐的鉴别;2H: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Cl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物质的鉴别所选用的方法正确.
B、碳酸钙难溶于水,NaOH、NaCl、NH4NO3均易溶于水,但分别使温度升高、温度变化不大、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物质的鉴别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C、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亚铁,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除杂所选用的试剂错误.
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正确.
故选:C.
【点评】物质的鉴别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掌握鉴别与除杂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序号
实验内容
x轴含义
y轴含义
坐标图
①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中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质量
单质铜的质量
②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稀盐酸质量
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
③
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加入氯化钠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时间
剩余固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7R:溶质的质量分数;85:金属的化学性质;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①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②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③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能够继续溶解;
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解答】解:①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随着反应进行,铜质量增大,当铁完全反应后铜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②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水的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③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能够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④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剩余固体质量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填空题(共19分)
15.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式或化学符号.
(1)2个氮原子 2N ;(2)铵根离子 NH4+ .
【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铵根离子可表示为:NH4+.
故答案为:(1)2N;(2)NH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如图为某品牌牛奶的部分标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物质,除标签中所标注的,还缺少的一类营养素是 维生素 ;
(2)人体中最主要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 糖类 .
【考点】J2: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分析】(1)根据标签中含有的营养素来判断缺少的营养素;
(2)要熟记人体内主要供能物质.
【解答】解:(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有图表可知缺少维生素;
(2)人体热量的60%﹣70%来自于糖类,所以人体中最主要供能的营养素是糖类.
故答案为:
(1)维生素;
(2)糖类.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素,知道了人体内的主要供能物质.
17.2014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 去年的主题是“水合作”.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去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下表是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部分内容.
项目
标准
感官指标
无异味、异臭等
化学指标
pH 6.5~8.5,铜<1.0mg•L﹣1,氟化物<1.0mg•L﹣1,游离氯≥0.3mg•L﹣1等
(1)感官指标表现的是自来水的 物理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若化学指标中的 pH=8时,表明自来水呈 碱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如图1表示某市饮用水的净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蒸馏 .
(3)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肥皂水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4)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补充了氯胺(NH2Cl)、臭氧(O3)等.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0 .
(5)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用来代替Cl2进行自来水的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ClO2+Cl2=2NaCl+2ClO2 .
【考点】76: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77:硬水与软水;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感官指标水的性质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分析,根据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的关系判断;
(2)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
(3)根据硬水、软水的区别及硬水的软化方法回答;
(4)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5)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判断出反应中物质的分子构成,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感官指标表现的自来水的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是物理性质,在化学指标中的pH=8时大于7,表明自来水呈碱性;
(2)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时,只有蒸馏得到的水是纯水,所以,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3)硬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遇软水产生的泡沫多,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O3是一种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
(5)根据反应中各物质分子的微观模型图,各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NaClO2、Cl2、NaCl、ClO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2+Cl2=2NaCl+2ClO2.
故答为:(1)物理; 碱性;(2)蒸馏;(3)肥皂水;(4)0;(5)2NaClO2+Cl2=2ClO2+2NaCl.
【点评】本题较全面地考查了水的净化的知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只有较全面地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才能灵活答题.
18.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 30℃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A 析出晶体较多.(填“A”或“B”)
(3)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B 物质有剩余(填“A”或“B”).
(4)现有5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能实现的是 ② (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入A物质.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1)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
(2)根据溶解度变化的范围大小考虑;
(3)根据40℃时,A、B的溶解度判断;
(4)根据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考虑.
【解答】解:(1)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30℃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A物质溶解度减小得多,即溶不了得多,析出来的就多;
(3)40℃时,A的溶解度大于30g,B的溶解度小于30g,所以40℃时,50g水中溶解A物质的质量大于15g,溶解B物质的质量小于15g,所以40℃时,将A、B各15g分别加到均盛有50g水的两只小烧杯中,充分搅拌后B物质有剩余;
(4)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增加溶质,因为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所以是后两者.
故答案为:(1)30℃(2)A;(3)B;(4)②.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交点的含义,降温后析出晶体多少的判断方法,一定量溶剂中加入一定量溶质是否全部溶解的判断方法,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19.山西阳泉新景矿曾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伤.瓦斯存在于煤层及煤周围的岩石层中,是煤矿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是导致煤矿事故的“隐形杀手”.
(1)瓦斯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煤矿井里的瓦斯爆炸要满足三个条件:瓦斯浓度要达到爆炸极限、足够的 氧气 和 明火 ;控制好其中的条件都可以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根据你所学知识试举一避免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禁止烟火 .
【考点】H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H5:防范爆炸的措施.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分类分析;
(2)根据瓦斯爆炸的条件、避免瓦斯爆炸的有效措施分析.
【解答】解:(1)根据瓦斯的存在环境,是煤矿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可以判断出,它应该是混合物,故本题答案为:混合物;
(2)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瓦斯与空气混合达到甲烷的爆炸极限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避免瓦斯爆炸,应该禁止烟火,经常通风换气,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故答案为:氧气;明火;禁止烟火;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易燃易爆物方面的知识,学会遇到突发问题的时候的自我保护.
三、简答题(共17分)
20.有一包白色固体A,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取少量A做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试用化学式填空:
(1)白色沉淀B是 CaCO3 D是 BaCO3 ;
(2)白色固体A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为 FeCl3、Na2SO4 ;
(3)若白色固体A中只含二种物质,它们是 CaCO3、Ba(OH)2 ;
(4)白色固体A还有哪些可能的组成:① CaCO3、Ba(OH)2、NaOH ;
② CaCO3、Ba(OH)2、BaCl2 ;③ CaCO3、Ba(OH)2、NaOH、BaCl2 .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9I: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分析】由于含Fe3+溶液呈黄色,其沉淀为红褐色,根据白色固体A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B和无色溶液C,可确定白色固体A中不含FeCl3;根据白色沉淀B全部溶于稀硝酸,可判断白色沉淀为CaCO3、白色固体A中Ba(OH)2、BaCl2与Na2SO4不能同时存在;在几种物质的溶液中,能与气体CO2反应形成沉淀的只有Ba(OH)2,因此,白色固体A中一定含有Ba(OH)2;根据以上分析,对白色固体A的可能组成做出合理推断,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
【解答】解:(1)根据白色沉淀B可以全部溶解于稀硝酸,结合固体A的可能组成,可判断沉淀B为碳酸钙;根据固体A的可能组成,在这些可能含有的物质中,只有Ba(OH)2能与CO2反应生成BaCO3沉淀,可以确定沉淀D为BaCO3;
故答案为:CaCO3;BaCO3;
(2)根据白色沉淀B可以全部溶解于稀硝酸,可以判断白色固体A中Ba(OH)2、BaCl2与Na2SO4不能同时存在,又由于一定含有Ba(OH)2,所以,固体A中一定不含Na2SO4;根据白色固体A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B和无色溶液C,白色固体A中一定不含FeCl3;
故答案为:FeCl3、Na2SO4;
(3)固体A中一定含有CaCO3、Ba(OH)2,所以,若白色固体A中只含二种物质,它们是CaCO3、Ba(OH)2;
故答案为:CaCO3、Ba(OH)2;
(4)白色固体A中一定含有CaCO3、Ba(OH)2,一定不含FeCl3、Na2SO4,可能含有NaOH、BaCl2;则白色固体A的可能组成有以下四种:CaCO3、Ba(OH)2(但是(3)中出现了,题目回答“还有”,所以本组合不要出现在(4)中);NaOH;CaCO3、Ba(OH)2、BaCl2;CaCO3、Ba(OH)2、NaOH、BaCl2;
故答案为:CaCO3、Ba(OH)2、NaOH;CaCO3、Ba(OH)2、BaCl2;CaCO3、Ba(OH)2、NaOH、BaCl2.
【点评】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结合转化变化框图中的实验现象,确定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与一定不含有的物质,然后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组合.
21.(10分)(2017•广东模拟)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中盛放稀盐酸的仪器名称是 分液漏斗 ,F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 使产生的热量快速扩散 .
(2)B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①②③④ (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红磷过量或足量;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3)E实验的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 开始气球变大,后又变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
(4)上述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正确的是 BDEF (填字母)
【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62:空气组成的测定;6L: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G5:书写化学方程式;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根据实验操作中仪器的名称、实验仪器的作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A实验中盛放稀盐酸的仪器是分液漏斗,F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产生的热量快速扩散,故填:分液漏斗;使产生的热量快速扩散.
(2)B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要使实验成功,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红磷过量或足量;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故填:;①②③④;
(3)E实验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会导致装置内的压强变小,故会观察到气球变大,当滴下盐酸时,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压强增大,气球又变小故填:开始气球变大,后又变小;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4)A实验中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方法错误;B能达到实验目的;C实验中没有比较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实验证明分子的运动能成功;E实验中确认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正确;F实验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正确,故填:BDEF.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实验操作,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四、实验题(共22分)
22.(11分)(2017•广东模拟)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集气瓶 .
(2)以上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错误:E中的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改正:导管伸入接近集气瓶的底部 .(上述装置改正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欲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并且要求能能随时控制反应进程,应选用的装置是 BF (填字母,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CO2 (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5)实验室制取H2、O2、CO、CO2、NH3等五种气体,可选用装置F来收集的气体有 H2、O2、CO (填化学式).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 b 通入.
【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6C: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6L: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导致实验失败;
(3)B装置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其原理是: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4)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5)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可以判断气体的性质,根据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数据方法;
(6)氢气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解答】解:(1)①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药品;②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
故填:长颈漏斗;集气瓶.
(2)错误:E中的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改正:导管伸入接近集气瓶的底部.
故填:错误:E中的导管伸入集气瓶太短;改正:导管伸入接近集气瓶的底部.
(3)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F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
如果要求能能随时控制反应进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装置,利用B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
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过氧化氢制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填:BF;2H2O22H2O+O2↑.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CO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因为氢气不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因此都能够用装置F来收集;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氨气易溶于水,因此不能用装置F来收集.
故填:H2、O2、CO.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H2应从导管口b通入.
故填:b.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3.(11分)(2017•广东模拟)氧化铜(CuO)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中.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H+、H2O和SO42﹣中的哪种粒子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如图所示三个实验来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们可能提出的假设是:
①可能是H2O能使氧化铜溶解;
② 可能是H+使CuO溶解 ;
③ 可能是SO42﹣使CuO溶解 ;
(2)通过实验(I)可以证明假设 ① 不成立;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是哪一种能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可以在(Ⅲ)中加入 Na2SO4等 溶液,通过 固体不溶解 的现象来证明不是 SO42﹣ (填离子符号)溶解的氧化铜;
(4)探究的结论为 稀硫酸中的H+使CuO溶解 ;
(5)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后,试管内壁上往往留有一层薄薄的“铜镜”,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来除去“铜镜”.请写出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铜镜变黑 2Cu+O22CuO ;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 CuO+H2SO4=CuSO4+H2O .
【考点】28: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93:酸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稀硫酸中存在三种粒子,即水分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实验I中加入的是水,实验I是验证水能否使氧化铜溶解;
(3)实验I、实验III中的氧化铜不溶解,II中氧化铜溶解,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分析得出结论;
(5)根据信息结合现象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解:(1)稀硫酸中存在水分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分子、氢离子或硫酸根离子中的一种使氧化铜溶解;故答案为:可能是H+使CuO溶解;可能是SO42﹣使CuO溶解;
(2)实验I中,氧化铜不溶解,说明水分子不能使氧化铜溶解;故填:①;
(3)因为Ⅰ实验证明了H2O不能使CuO溶解的结论,实验Ⅱ中既有H+,又有SO42﹣和H2O,其中水分子已经证明了不能使CuO溶解,而且知道实验Ⅱ中的现象是氧化铜溶解,但三个实验必须得出实验结果,如果实验三再加盐酸,那硫酸根就没法证明了,所以实验Ⅲ中应加入的物质应该是含硫酸根的溶液;故填:Na2SO4等;固体不溶解;SO42﹣;
(4)通过实验可以得知,水分子和硫酸根离子都不能使氧化铜溶解,使氧化铜溶解的是氢离子,只有含有大量氢离子的溶液才可以和氧化铜反应,使之溶解;故填:稀硫酸中的H+使CuO溶解;
(5)因为铜不活泼,所以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先将铜灼烧变为氧化铜,再用酸溶解,洗涤即可;故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2Cu+O22CuO;CuO+H2SO4=CuSO4+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溶液和氧化铜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氧化铜反应的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计算题(共14分)
24.(NH4)2HPO4是一种常用的化肥.请回答:
(1)(NH4)2HPO4属于 复合肥 肥,相对分子质量为 132 ,其中氮和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2:9 .
(2)农科所的科技人员分析指出小芳家的农作物缺氮和磷,需要施磷3.1kg,氮7.0kg,则需要(NH4)2HPO4 13.2 kg,同时还要增加NH4NO3 12 kg.
【考点】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1)根据化学式(NH4)2HPO4判断化肥的种类;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出(NH4)2HP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中磷元素的量,再计算3.1kg磷需要(NH4)2HPO4的质量;计算出所需的(NH4)2HPO4中含有的氮元素的质量,再需要增加NH4NO3的质量.
【解答】解:(1)(NH4)2H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相对分子量是:(14+4)×2+1+31+16×4=132;其中氮和氢的原子个数比为:2:9.
故答案为:复合;132; 2:9.
(2)(NH4)2HPO4中磷元素占,所以需要施磷3.1kg,就需要(NH4)2HPO4:3.1kg÷=13.2kg;
13.2kg(NH4)2HPO4中含有氮的量是:×13.2kg=2.8kg,所以还需要氮肥:7﹣2.8=4.2kg.
所以还要增加NH4NO3(分子量是:14+4+14+16×3=80):4.2kg÷=12kg
故答案为:13.2;12.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但计算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同学们细心考虑.
25.某同学称量5g木炭粉与氧化铜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的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发现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除Cu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CuO ,该物质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是 32% .
(2)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木炭粉与氧化铜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的剩余固体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铜、可能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木炭与氧化铜;向该剩余固体中倒入稀硫酸,铜、木炭粉都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若剩余固体质量减少就应是由于氧化铜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结果;根据质量关系图,由固体质量减少量可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氧化铜的质量可计算出所消耗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利用硫酸质量与稀硫酸质量的比可计算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加入10g稀硫酸,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是由于剩余固体中未完全反应的氧化铜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剩余固体减少的量即反应掉氧化铜的质量=5g﹣3.4g=1.6g,在剩余固体中的质量分数==32%;
故答案为:氧化铜(或CuO);32%;
(2)设5g稀硫酸中含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CuO═CuSO4+H2O
98 80
x 5g﹣3.4g
=
x=1.96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9.6%
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点评】分析质量关系图中剩余固体质量减小的原因,得出固体中所含氧化铜的质量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六)(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冲刺模拟试卷(六)(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1%),3%,7~9,75g+50,00gx 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7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7年广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7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7年广东省韶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砷化镓,推理是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