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主题阅读及素材分析
展开逃离与回归
一\材料供给
《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月亮与六便士》《约翰·克利斯朵夫》
●《天堂电影院》
意大利南部小镇,小男孩萨尔瓦多喜欢看电影,更喜欢看放映师艾佛特放电影,他和艾佛特成为了忘年之交,在胶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后来萨尔瓦多替艾佛特成了小镇的电影放映师,并且有了心爱的女孩艾莲娜,然后失恋、服兵役、回到小镇。
艾佛特一生都没有离开那个狭小的放映间和那个封闭的乡村小镇。但他能清醒地看到这种命运的悲剧性,他认为萨尔瓦多应该有更远大的前程,不惜暗中阻止他有可能拖后腿的爱情。
他对萨尔瓦多说:“这并不是你真正的工作,现在天堂需要你,你也需要天堂,但这只是暂时的。有一天,你会去做其他事情,更重要的事情。相信我,世界上还有许多比这更重要的,重要得多的大事。”
他劝萨尔瓦多离开小镇:“不要在这里呆着,时间久了你会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
他指点萨尔瓦多:“生活和电影中不同,现实要艰难得多。离开这儿吧,回罗马去,你还年轻,世界是属于你的。”
他甚至非常决绝:“别回来,不要想念我们,不要为乡愁所牵绊。假如你真回来,不要来见我。”
艾佛特把他用一生换来的经验教给了萨尔瓦多,年轻而不知世事的萨尔瓦多于是超越了艾佛特,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可以说,没有这个守候在故乡的艾佛特,就没有日后著名的导演萨尔瓦多。
三十年间,萨尔瓦多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换了不少女人却没有一个是他的真心喜爱。
三十年后,艾佛特去世,此时的萨尔瓦多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导演,他回到了家乡,看到残破的天堂电影院,意外地遇见了艾莲娜,往日种种,真相大白,老放映员留给他一份礼物,原来是当初被镇上的检查员勒令剪掉的吻戏胶片。
而他自己在此时是如此地感伤:有件事,我一直想说其实我很害怕回来。这么多年了,我应该更坚强,更放得开,但事实上,我发现我只是回到了原点仿佛没有离开过。然而,当我环顾四周,我不认识任何人。而你,妈妈我离弃了你。我什么都没解释就跑了。
●《海上钢琴师》
1900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黑人煤矿工在一架钢琴上发现了他。
因为是新世纪的第一天,养父丹尼给他起名叫1900。因为担心被人抱走,所以1900从来没有离开过船舱,他不知道海的尽头还有其他世界。
在船舱里他与音乐结缘,成了弗吉尼亚号游轮上的钢琴师。他不曾下过船,却早已声名远扬。
在这里,他遇见了一生的知己麦克斯,麦克斯鼓励1900去到陆地上寻找全新的生活,让他优美动人的琴声家喻户晓,度过令人向往艳羡的一生。然而,他却并不为之所动。
他说:“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
最后麦克斯选择尊重1900的决定,独自离开。
财富、名誉不曾使他动摇,但爱情虽让1900心中起了涟漪,却同样使他摇摆不定,只敢在在深夜里轻轻吻了他心中的爱情,然后仓皇而逃,留在自己的世界里。
即便是这艘船是时候退役报废了,1900依旧拒绝下船,他望向那片灯火通明的大陆,若有所思地说:钢琴只有88个键,虽然它只有88个琴键,可是我却可以在这88个键上奏出无限的乐章。然而,当我望向陆地,我看到的是一片没有止境的景象,没有尽头,没有彼岸,这种感觉就像是一座拥有无限琴键的巨大钢琴,我无法弹奏它。
●《月亮与六便士》
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证券经纪人,有着稳定的收入,有着美貌的妻子,有着可爱的孩子。然而他不知怎的,疯狂的绘画念头追得他无处躲藏难以自拔,即使他没有任何绘画基础。
在留下一张不足十行的字条后,他离开了与自己生活了十七年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去了巴黎,重新开始学画画。那一年他四十岁,住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里画一些别人看不懂的画,身上只有一百块钱。
五年后,他在巴黎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几乎一命呜呼,是他的朋友施特略夫在经济上帮助,并让自己的妻子照顾他,结果他的妻子爱上了思特里克兰德,并因为感情纠葛而自杀了,思特里克兰德似乎并无愧疚,更谈不上感恩。
思特里克兰德把自己流放到太平洋的塔西提岛上,和土著人一起,直到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他销毁了自己的画作,临死前陪着他的只有一个土著女人。
在短短的十五年内,这个伦敦的股票交易员以风驰电掣的速度甩掉一个又一个身份,越过中产阶级、越过城市、越过文明,返璞归真到仅剩下一个画家的身份。押上了常人眼中一辈子的幸福与运气,只为抬头追寻那如月亮一样纯粹的梦想。
二\分析示例:
项目内容 | 认知矛盾分析 |
维度1 | 可能的观点分歧: 1.萨尔瓦多舍弃了等待的母亲、纯真的爱情、善良的艾费多和这个小镇的一切回忆;1900放弃了爱情,放弃了陆地生活,和轮船一起消亡;思特里克兰德抛弃了家庭,辜负了朋友和身边的女性。为了艺术牺牲自己或者别人,他们是灵魂的坚守者还是懦弱的逃避者?理想的路上是不是一定要作出这么多的牺牲? 2.摆脱世俗的生活,像飞蛾扑火一样追求理想,萨尔瓦多、1900、思特里克兰德们真的幸福吗?走出了“天堂”,失去了“乐园”,天才的追寻是否注定是孤独的? 3.艾佛特以自己的意愿代替了萨尔瓦多的意愿,麦克斯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世人无法阻止思特里克兰德循着自己的灵魂奔跑,我们有没有支配理想的权力? 4.在这个 “理想”滥情的社会里,三个人的经历会让人疑惑:理想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
维度2 | 立场选择: 1. 天才的一半是魔鬼,萨尔瓦多、1900、思特里克兰德他们的思维和价值标准不可以用常理度之,在他们眼里,为实现理想牺牲任何人包括自己,都是自然的事情。 2.被纯粹的梦想追着跑的人也许是孤独的,但决不会迷茫无趣,他们的前方有更多的不确定,也许是悬崖峭壁,也许是惊涛骇浪,谁敢说这不是另类的幸福。我们这些平凡之辈有多少人在绝境中体会到灵魂回归和精神升华的快感。 3.萨尔瓦多、1900、思特里克兰德虽然是极端的个例,但是捍卫梦想、绝不妥协的精神却应当是普适的,他们的行动,其实旁人无法支配。 4.任何一个时代,追寻精神和梦想基本上要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但有人却告诉我们,就算什么也不能实现,我们也可以保留做梦的权利,表达对自己的热爱。 |
维度3 | 我的判断: 其实伟大的不幸与平庸的幸福都是生活的两种不同的形态,我们之所以功利地评价所谓的得与失,逃离还是回归,无非是我们因怜惜他们的孤独,而希望他们也能够品尝一些俗世的热闹与幸福,但是,天才们却把灵魂的契合和舒适看得更重,超过了现世的安稳,甚至生死悲喜都次之,以至宁可玉碎,不愿瓦全。 对于忠于自己热爱的人来说,需求和欲望会被削减,简单澄明,并且拥有足够的勇气而不自欺,他们真诚的态度也给世人一份仰望的勇气。 |
维度4 | 我的证据: 1.高更与梵高 高更,四十岁前半生专心赚钱做金融,四十岁后半生专心画画做自己,远离繁华都市,在塔希提岛体验原始生活,纯净的环境使他的画作也变得原生态无过多修饰。 晚年时期,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几度自杀未遂的高更,灌注毕生热情用一幅画结束一生,也是他献给自己的墓志铭。 梵高,常于胸中呐喊:“我要用色彩说话!说我要说的话!”在法国南部他终日作画,宛如燃烧生命一般完全沉浸在自己用激情和色彩编织的世界中,梵高笔下的太阳,麦田,树木和道路在“发疯”般的扭曲,五彩斑斓的光线在它们的表面流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把一切都席卷了进去。 这位疯狂的作画人把他的痛苦磨难,转化成了画面上热情洋溢的美。却难以抚平遍体鳞伤,生活悲惨精神混乱,一生穷困潦倒甚至自杀。 2.尼采 在尼采的时代,上帝之于其民众正如神之于蒙昧时期的国人。然而这位天才却提出“上帝死了,需要重估一切价值”。他借狂人之口说,自己是杀死上帝的凶手,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如此狂人,必然不为其社会、时代所理解。然而他坚持:“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别无选择”。 3.《约翰·克利斯朵夫》 家庭的变故、逼仄的环境、艺术的谎言使年轻的音乐天才克利斯朵夫的精神上受到极大的伤害,羁绁之下,自由的价值、胜利的念头越发在心中燃烧,天真冲动的天性使得他像唐吉诃德一样挥舞着长矛,横冲直撞,肆无忌惮,逞着青年人的过激与充沛的精力,征讨言之无物的音乐,抨击成就斐然的艺术前辈,揭发民族的矫情与狭隘,凡是不被自己认可的东西统统否定掉。 既然不能向卑下的情操屈服,丧失了一切物质依傍的克利斯朵夫只能选择了逃离。而且乡土于他太窄了,一种流浪的本能已经像大河似的在克利斯朵夫胸中觉醒。 逃到梦想中的法国,克利斯朵夫并没有找到归宿感,却依然独立不羁,依然强烈粗犷,却在不断地自拔与更新,他不再消耗自己的生命力,而是更多地把它奉献给最高尚最完美的东西:伟大仁慈心灵的音乐,上帝的音乐。 克利斯朵夫发光的灵魂像一道激流,带着一种扫荡与毁灭的力量,流向了真理与灵魂的归宿。 |
什么是真正的音乐?
罗津斯基(1892-1958):美籍波兰指挥家不喜欢录音剪辑录制出来的音乐。曾批评一起录音的钢琴家“是不错。但难道你能不希望自己能弹得和‘它’一样好吗?”
富特文格勒(1888-1954)德国伟大的音乐指挥家重视现场,重视现场演奏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原汁原味的音乐,所以他反对进录音室录音,但是不反对现场录音,现在也有作品传世。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斯堡,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斯堡,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卡拉扬是参与CD格式发明的音乐家,是数码录音技术的倡导者和先驱者。
在卡拉扬时代,录音师被认为是对音乐进行“三度创作”的人。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奏家是二度,录音是三度。这种理论与实践,多少偏离了“录音要忠实声音现场”的古典音乐录音传统原则,接近了流行音乐的声频制作法则。
卡拉扬一生灌录了超过700张唱片,几乎都是在录音室里完成的。卡拉扬将录音可实现的完美,发挥的淋漓尽致。
格伦·古尔德(1932年9月25日-1982年10月4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 加拿大钢琴演奏家。他以演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乐曲闻名于世。1964年以后停止公开演奏,转向录音。
古尔德录制了《哥德堡变奏曲》作为自己的第一张唱片,《哥德堡变奏曲》录音是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古典音乐唱片之一。录音室使古尔德彻底的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成功是不折不扣的。
二十年里古尔德只在录音室里演奏,而且很少将一首曲子完整弹完,对于稍长一点的曲子,他每次只录三五分钟的一小段,最后靠录音师将各段最佳版本连缀起来。
项目内容 | 认知矛盾分析 |
维度1 | 可能的观点分歧 1.录音室里录制的音乐真的是音乐家演奏的作品吗? 2. 靠科技录制的音乐和现场演奏那个是真音乐? 3. 录音室录制的唱片让普通人有机会聆听大师的音乐?现场演奏离大众较远? 4.坚守自己演奏的个性还是让自己成为准确演奏的机器? |
维度2 | 立场选择: 1. 罗津斯基和富特文格勒容忍不了录制的完美唱片,如同现在的人容忍不了现场演奏时的假唱。 2.珍惜不完美的音乐,那才是真实的个性与热情的展示。 |
维度3 | 我的判断: 完美的录制音乐让演奏家的个性,演奏家诠释音乐时的热情消失,所以请每个人都珍惜藏在不完美中的个性。 |
维度4 | 我的证据: 网红脸和高级脸。 千篇一律的网红脸让人看得有一定的审美疲劳,她们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自己的特色,自己专属的美丽,丧失了父母给自己最特别的美。高级脸,一颦一笑,皆是风情万种,她们美的浑然天成,是无法替代的也是无法复制,是很独特和灵动的美,而并不是单纯的好看。美不在好看而是美在灵魂,丧失个性的美不是真美。 |
一载春秋廊桥生
纪录片《廊桥筑梦》历时一年多拍摄,展示中国浙江泰顺三座古廊桥: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从冲毁到重修的纪录,把“桥”和“人”结合起来,力图以非遗传承人、文保干部、守桥人等真实人物故事为主线,讲述人们为廊桥修复艰苦奋斗、匠心传承、互助互爱的故事,见证百年廊桥的重生。不仅突显造桥的技艺传承,更是展现世世代代民间营造与保护廊桥的精神动力,凸显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凝结成一部珍贵的历史档案。
参与修复廊桥的传承人在160多岁的古廊桥面前,再厉害的技艺传承人都是“学徒”。想要竟可能的修旧如旧,呈现出百年廊桥的古韵风姿,如今的传承人还必须向160年前的老匠人学习,研究那些古老的技术手法,而这也是一个耗时耗力的难点所在。
廊桥总是在不断地生长着,繁衍着。每一个步骤,工匠师傅们都不敢懈怠,大家明白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多的找回廊桥原来的样子。
在汗水的浇灌下,一百多年的古廊桥渐渐开始苏醒。村民们放下手中的活计,围在桥头,期盼着心底那座廊桥的新生。
此刻,三座廊桥,仿佛落虹静立溪上。登桥远眺,是绿树清溪数里;凭栏细观,是新木旧料交织。
人在,廊桥便在;廊桥在,梦想就在。古老的土地上传来遥远的回声,提醒着南来北往的人们不忘初心、传承守护。
廊桥是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如北涧桥上一个个分割均匀的摊位,可想当年如温州五马街般繁荣的景象。桥头形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层当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必定是租金最贵的地方。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以前在北涧桥的桥头上常常演木偶戏,而另一头聚集上千观众。廊桥中一般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有的并不设在桥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对桥头路冲。祭祀的对象有佛教任务如观世音菩萨、门神神荼和郁垒,尉迟恭与秦琼,也有义薄云天的天帝爷,以及能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和帮人发财的财神爷赵公明。更有一些当地人知道的人物,如陈十四夫人、马仙姑、忠烈王等等。除此还崇祀传说中掌管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杂神和半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可以行祀,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时期。乡民从四面八方聚桥卜,摆上一整只猪头,再添两盘时令水果,插上几炷香,磕头作揖祷祈福。
2006年05月25日,泰顺廊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项目内容 | 观点提炼过程 |
维度1 | 不忘初心、传承守护。虽然暴雨无情冲毁了泰顺的三座廊桥,可泰顺人民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全部投入到找桥木的人群中去,此时的人们找寻的是被暴雨冲走的桥木,更是在找寻心中的寄托,找寻今生今世的证据。因为他们相信:人在,廊桥在,廊桥在,梦想就在! |
维度2 | 价值意义: 修复廊桥就是修复廊桥文化,这是文化传承也是精神传承! |
维度3 | 观点揭示(普遍道理): 泰顺廊桥的故事是桥与人的故事,修复的是桥,更是寄托在廊桥上的人心的精神家园。一方百姓的共同记忆,一个民族的记忆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体现! |
维度4 | 我的证据: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着火,2019年4月16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我们将重建巴黎圣母院”。 马克龙说,他计划尽快在全世界发起募捐,呼吁全球有识之士共同参与重建巴黎圣母院的工作。法国主教联合会的发言人奥利维耶·力保多-杜马院称这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而且它见证了法国的历史。 火灾之后,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发电慰问。 2019年4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说,巴黎圣母院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对文化的珍视、对美的热爱超越国界。 |
孤独的老板
美国西雅图信用卡支付公司老板丹·普莱斯(Dan Price) ,不满CEO薪水平均都是一般员工的300倍这一现状,大砍自己93%薪水分给员工。
1.真良心!这位老板不满与员工薪资300倍差距
美国西雅图信用卡支付公司老板丹普莱斯(Dan Price),在读到一篇《收入是如何影响快乐》的文章后,决定给自己降薪,给员工涨薪。
丹普莱斯表示,美国老板薪资比员工薪资的比例是300:1,这个比例太荒谬了,我已经想了好一段时间,而时候也到了,我没办法再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
于是,他减了自己的薪水,然后替员工们调薪。当然,他也知道这样是有所牺牲的,但若此举激励了所有员工、让公司营收更好,那这也值得。
2.老板大砍自己93%薪水分给员工
于是,他向公司全体120名员工发出公告,集体涨薪!在这个新政策出来之前,公司的最低年薪是4.8万美金,现在是是7万美金。
这一政策立刻影响了70位员工的薪资,让他们的薪水瞬间近乎翻倍。而重点是什么呢?重点是这样惊人调薪的费用,竟然几乎是从老板自己的薪水掏出来的。
他的年薪从原先100万美金下降到7万美金,整整砍了自己93%的薪水。
3.老板与员工薪资平起平坐,激励员工更努力工作
丹也说,他一直都是个生活简朴的执行长,依然开着他已经开了12年的奥迪(Audi),减薪后生活一样过得去,只要聚会的时候还能买单就好。
4.老板苦撑两年,终成孤独老板
过去这两年,为了执行这个决策,丹有点腹背受敌,每天都焦头烂额。他要维持公司的运营,还要应付官司。有一段时间,他不得不将股票全部卖出,还抵押了两处房产,并拿出自己的养老金,来应付各项开支。他借住在朋友家,每天坐地铁上下班,像个底层打工族。
好在,在大部分员工的拥戴下,他最终熬了过来。他解决了公司内部的矛盾,留下来的员工都是他的拥趸。
丹是全球最赞的老板,也是全球最孤独的老板。很多老板都认为他这种做法很疯狂,他却自得其乐。他的公司离职率奇低,大家都不遗余力地工作,以感激老板的付出。
项目内容 | 观点提炼过程 |
维度1 | 丹的孤独源于他打破了所谓的行业规则,丹不被同为老板的其他人理解,可是他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幸福,所以孤独的丹就能成一个世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不是做众人认为对的事情。 |
维度2 | 价值意义: 当今的社会一直在强调人人平等,丹应该是真正践行了工作不分贵贱,人人平等的精神,让员工以公司为家,真正做到工作并快乐着。 |
维度3 | 观点揭示(普遍道理): 孤独者必不合时宜,但唯有孤独能让人遇到更好的自己。 |
维度4 | 我的证据: 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有着乌托邦思想,主要表现为反抗暴力与奴役,反对土地私有制度,反对崇尚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进化论”,要求奉行合法的生活义务和合理的生命法则,回返健康的农耕生活,通过人人的劳动和道德实践建立起充满兄弟情谊,平等、和谐、友爱的属于全人类的人间“天国”。 托尔斯泰是孤独的,但孤独的他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胜利。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命运共同体……: 这是一份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命运共同体……,共5页。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文苑精粹十: 这是一份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文苑精粹十,共9页。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高中语文晨读素材: 这是一份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高中语文晨读素材,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