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8 第二次工业革命备课ppt课件
展开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欧美科学家在探索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生产力出现巨大飞跃。自主思考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 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重要发明大多出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手工业者的实践经验。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依据教材知识,自主梳理本知识点)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1.世界市场的发展(1)根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2)表现①世界贸易额增长: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增长了三倍左右。②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主要生产粮食和原料,工业化国家主要生产工业品。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2)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3)特征: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
史料解读 据统计,19世纪下半期发生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多达6 000万的欧洲人选择永远地离开祖国,去新大陆或其他地区寻求更好的经济或政治前途。导致上述现象发生的根源是什么?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提示:根源:第二次工业革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它促进了资本和人员在全球的自由流通,也为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探究点垄断组织的作用 从19世纪末开始,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被一个新的阶段,即垄断资本主义所代替。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工业的不同部门不再充斥着无数大大小小的企业,而是被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所垄断。这种过渡的基础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全方位的技术革命。……资本的集中和集聚导致强大的垄断性联合体形成……垄断并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的竞争。——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互动探究 (1)根据史料,说明“垄断”产生的根源和主要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垄断性联合体形成”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1)根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特征: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2)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并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1)积极作用①它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特别是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的重工业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②垄断组织比中小企业更有能力组织高科技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③垄断组织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垄断资产阶级努力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成本。④垄断组织内部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计划性。
(2)消极作用①垄断组织会垄断价格,这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②垄断组织在政治上会更多地干涉国家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表者。③垄断组织对外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例题】 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垄断组织得以产生。垄断组织的出现( )A.对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有一定的作用B.使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自我调节能力C.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已无法继续向前发展D.使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机制趋于消失题目立意:垄断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它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本题就旨在考查对垄断组织历史作用的认识。
解题指导:在垄断组织下,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趋于分离,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垄断组织能够加强竞争的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产的盲目状态,因此,它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A
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交通运输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直接引发这一变革的是( )A.电气时代的到来B.内燃机的创制C.新通信工具的发明D.钢铁工业的改造解析:内燃机的发明使交通运输工具的动力革新成为可能,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B
2.“组织精细、资金充裕的研究,使德国人自1870年之后主导着新的欧洲工业。”德国“主导”地位得以确立的前提是 ( )A.国家统一的完成B.代议制民主政体完善C.英国国力的衰落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答案:A
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出现这种变化的政治前提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D.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19世纪后期,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比如美国和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德国也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俄国、日本也进行了政治改革,确立了代议制民主。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
4.1892年7月13开,法国工业部长儒尔·罗什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由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开始建立C.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问世D.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打破了各国之间的界限解析:“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性加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A项符合题意。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建立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B项错误;当时飞机尚未被发明出来,C项错误;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但不会打破各国之间的界限,D项错误。答案:A
5.读下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完善B.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C.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D.运输和通信手段革新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世界工业生产在迅速地增长。工业生产的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是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870年后科学和技术的密切结合。答案:C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6. “即使在最幸运的情形下,征服外国领土的行动都是充满危险、代价高昂的。”19世纪西方对世界的征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根本上看其成功得益于 ( )A.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B.工业化带来的实力增长和技术进步C.其他国家的落后与腐朽D.交通的发展和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解析: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西方产生了对外扩张的动力。与此同时,工业革命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增强了西方国家的国力,也为列强的对外扩张提供了条件。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B
7.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但这一体系的存在不可能长久。主要原因在于( )A.体系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B.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C.体系内部的不平等阻碍各地交流D.世界体系建立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解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如列强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列强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决定着体系内部充满了冲突和斗争,所以该体系的存在是不可能长久的。答案:A
8. 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与这三个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解析: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发展起来;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随着向垄断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选C项。答案:C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以1913年为100) (单位:10亿法郎)
——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依据上述表格,提取一项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8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8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文内容ppt课件,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发电机,电气时代,汽车的问世,飞机的问世,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大王卡内基,工业结构重工业主导,垄断组织形成过程,瓜分世界,知识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8 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8 第二次工业革命优秀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联系生活整合知识,电力时代,电器的发明与使用,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动脑筋,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汽车的问世,课堂辩论会,飞机的问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8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8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贝尔发明的电话,三轮汽车,奔驰一号,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垄断组织的出现,历史纵横,垄断组织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发展,铺设电缆,课堂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