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地球运动——地球的公转
设计
教师
罗兆旭
授课
教师
时间
2016年4月11—4月17日
课 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重点
难点
重点: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难点:地球公转的意义
教法
三维立体互动教学模式
教具
学案、PPT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材 处 理
师 生 活 动
【激趣导入】
【教学目标】
〈b〉、利用已知的日出、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昼长=2×(12—日出)=2×(日落—12)
日出=12-昼长/2=夜长/2 ; 日落=12+昼长/2
〈c〉相同纬度的地区昼长相同,夜长相同,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例】:北纬400的地区昼长是15小时,那么南纬400的地区的夜长为15小时。
〈d〉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小时和0小时
〈e〉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小时
⑤ 熟悉不同类型的日照图
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标定向,展示考点
学生看书或学案回答问题。教师举出实例讲解易错易混知识。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白天>0-
黑夜<0
晨昏线=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平面的倾角
②正午太阳高度角(H)
★定义:某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不管这个地方能不能被太阳直射,都把中午12点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用H表示。
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半球时用“-”,大的减小的
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异半球时用“+”
★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00S 23026/S 00 23026/ N 400N
☆
直射点
递减
递减
不同纬度,距离直射点纬度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
一日内,正午12点的太阳高度最大,日出、日落时最小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H的最大值为900(如图A)
★回归线上,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H 最大值为900,(如图B)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全年无太阳直射,H最大值小于900,(如图C)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合作探究,总结知识点。然后小组代表演示成果。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握。
重点变式,拓展延伸
主动实践,感悟方法
快速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主题,活动步骤,成果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