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复习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568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化学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复习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568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三化学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复习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568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高三化学 课题1 关于衣料的学问复习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高三化学 课题2 家用燃料的更新复习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高三化学 课题2 平衡膳食复习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高三化学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复习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高三化学 课题3 汽车燃料的清洁化复习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高三化学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复习教案
展开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复习教案
一、设计思想
本课是以酸雨的形成引出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然后设计实验,通过测定二氧化硫溶液PH、使品红溶液褪色等导出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得酸雨的形成及危害,从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学好化学是防止环境污染、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教程中,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总结,不但理解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且使学生体会到获得化学知识专题及同学之间的合作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对雨水的酸性进行实验测定。
3、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过程和方法:
1、上网或查阅其他资料来获取酸雨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
2、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并汇报展示,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探究的能力。
3、通过实验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生配合实验,使学生体验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二氧化硫的性质
2、酸雨的形成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化学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橡皮塞、试管若干、滴管数支
3、化学试剂:浓硫酸、亚硫酸钠、品红、PH试纸、双氧水、硫粉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任务布置】
【探究课题名称】酸雨的成因
具体要求: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及二氧化硫在酸雨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探究活动记录表
探究主题 | 酸雨的成因 |
假设 |
|
依据 |
|
探究方式 |
|
探究活动记录(收集的证据、观察现象、分析) |
|
遇到的问题 |
|
结论 |
|
感悟 | [ |
【导入新课】酸雨是全球性的环境公害之一
【观察录像】酸雨
【提出问题】酸雨的成因是什么?
☆师:在课前我们已经布置了探究活动任务,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小组的探究情况
★生:根据事先准备的记录表进行展示。
例如:有一个小组展示如下:
探究主题 | 酸雨的成因 |
假设 | 雨水呈酸性,是由某些气体溶解在了雨水中形成了酸 |
依据 | 正常的雨水酸性很弱,对农作物、建筑、估计等无危害 |
探究方式 | 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
探究活动记录 (收集的证据、观察现象、分析) | 资料显示:酸雨中含有多种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是由氮和硫的氧化物转变而来。 |
遇到的问题 | 氮和硫的氧化物是如何转变成酸的?SO2转变成SO3是需要催化剂和高温条件的,没有这样的条件它怎能转变成SO3,又哪来的硫酸呢? |
结论 | 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硫酸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在大气中部分转化为三氧化硫最终变成硫酸,部分先转变成亚硫酸再被氧化成硫酸 |
感悟 | 酸雨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酸雨的危害很大,合理使用能源,开发新能源对保护环境很重要。 |
【交流讨论】
1、为什么正常雨水是弱酸性的?
2、怎样的雨才算是酸雨?
3、为什么在这种条件下二氧化硫会转化为三氧化硫?
【形成结论】
因溶有二氧化碳的缘故正常的雨水会带有很弱的酸性,只有PH<5.6的雨水才被称为酸雨。
在空气中使用二氧化硫会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主要是尘埃中的金属化合物,还有有矿物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尘中的炭黑等颗粒物,这些颗粒物表面积较大,能大量吸附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硫的氧化也有催化作用。
【过渡】我们通过酸雨的形成及造成的危害,这一过程了解了一部分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性质,想要防治酸雨,必须先知道它们的性质才能“对症下药”啊!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吧!
教学内容 |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学生活动 |
SO2的物理性质 | 【演示实验】展示二氧化硫的集气瓶,用针筒将蒸馏水注入瓶中,摇晃集气瓶,用PH试纸测定PH值【提出问题】从整个过程中,你能得出有关二氧化硫的哪些性质? 【总结】SO2的物理性质 | 观察、思考
得出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能溶于水,生成酸 |
SO2是酸性氧化物 | 【提出问题】类比二氧化碳,作为一种酸性氧化物,会具有哪些通性?
【提出问题】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后对应的酸是什么酸?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二氧化硫是亚硫酸的酸酐?而不是硫酸的? 【提出问题】与水反应生成酸的实验我们刚刚已经做过了,现在我们类比二氧化碳看看它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何异同?
【提出问题】怎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分析原因。
【拓展应用】如此说来用这个方法检验SO2和CO2气体是否妥当呢? | 思考、回答: 1、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思考、回答: 亚硫酸 思考、回答: 从化合价是否一致 【实验探究】用针筒抽取SO2慢慢挤入澄清石灰水 观察现象、描述现象 出现异常:有些同学看到了先出现浑浊再澄清的过程;有些同学自始自终没有看到浑浊 【交流与讨论】异常情况 【解释与结论】 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亚硫酸钙,当SO2过量又反应生成了可溶的亚硫酸氢钙,所以浑浊又消失了,这与CO2相似 但从溶解度、溶解速度角度思考,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及溶解速度比二氧化碳大,所以有些同学没看到浑浊估计是操作太快,一下子SO2已达到亚硫酸氢钙了。 思考、回答: 不妥,现象受操作影响,则结果可能会出错 |
SO2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 【提出问题】我们刚才从它是一种酸性氧化物的角度去思考了它可能有什么性质,而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不仅仅是研究它的通性,还需要具体物质具体分析,下面我们从它的化合价的角度来分析分析,它可能有什么性质呢? 【提出问题】我们从刚才酸雨的形成过程中可能看到,SO2是可以被氧气氧化的,那么其它常见的氧化剂呢?如酸性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等。下面请同学做一下实验,看看有什么现象?猜测一下产物是什么?
【讲述】我们从刚才的实验看到反应很容易就发生了,速度也很快,这说明SO2是比较容易被氧化的,具有还原性;我们刚才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它还应该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但它的还原性在高中阶段我们只学到:SO2和H2S反应。 【提出问题】请大家根据化合价升降的规律来分析一下产物是什么?推出其议程式。 | 思考、回答: +4价是硫的中间价态,还不是最高价态,因此,SO2应该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实验探究】 在点滴板中分别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然后向这三种溶液中滴加二氧化硫的水溶液。 观察现象:颜色褪去 分析推测产物 推出方程式
思考、回答 得出方程式 |
SO2的漂白性 | 【创设情境】播放录像:不法商人用硫磺燃烧熏蒸白木耳,使其颜色好看,洁白。 【提出问题】这说明SO2有什么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哪些有漂白性的物质? 【讲述】SO2也有漂白性,但它有点与众不同,我们做个试验看看有啥不同? 【演示实验】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 【演示实验】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 【提出问题】与前面我们看过的漂白有何不同? 【讲述】SO2的漂白原理 【提出问题】检验SO2和CO2气体你有好办法了吗?
【提出问题】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溴水等褪色是不是属于它的漂白性呢?
【提出问题】如果将SO2通入紫色石蕊试剂你估计会有什么现象?再自己验证一下吧!
【讲述】SO2的漂白作用不是所有有机色素都可以与之结合而褪色的。 |
思考、回答: 漂白性 思考、回答: 双氧水、氯水、漂白粉、过氧化钠、臭氧 观察,描述现象 观察,描述现象 回答:加热后会复原 思考、回答: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复源 思考、回答: 从SO2漂白原理分析,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一点看,不属于漂白,从化合价变化来看应该是属于还原性。 思考、回答:先红后褪色 【实验探究】将SO2通入紫色石蕊试剂 观察,发现与推测矛盾 |
课堂小结 | 【讲述】今天通过大家的准备和讨论基本了解了酸雨的成因,也从中学习了SO2的性质。【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思考一下:我们学了那么多的物质的性质,那么请你总结一下,学习一种物质的性质,一般从哪几个方面来讨论? 【提出问题】那么从这三个方面来看SO2的性质有哪些呢? |
思考、回答: 1、通性 2、氧化还原性3、特性 思考、总结 |
布置作业:95页3、7、8、9 |
六、教后思考
“酸雨的成因”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让学生交流讨论他们的探究方案、探究活动进行情况、探究结果,并让他们比较方案的优缺点,总结探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意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反思的习惯,并在活动中掌握的知识更易掌握。
“二氧化硫的性质”属于较常规的物质性质的教学方法,由实验引出化学性质,特别是有关实验中的矛盾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通过老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养成从物质类别、氧化还原和特性三个宏观角度去分析探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思维习惯。
七、巩固练习
1、酸雨是指PH 5.6的雨水,酸雨的成分以硫酸为主,其形成过程是煤和石油燃烧产生SO2,然后在空气中发生下列反应:
(1) (2) ,
(3) ,(4) 。
2、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其具有 ,若将褪色后溶液加热则会出现 。
4、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5、硫蒸汽折合标况下的密度是2.857克/升,所以硫蒸汽的分子式应该是:
A. S. B. S2. C. S4. D. S6.
6、下列说法与酸雨的形成无关的是
A. 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 B. 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C. 硫酸厂排出的大量尾气 D. 自然界中硫化物分解
7、对酸雨的pH描述中最准确是( )
A.小于7 B.小于5.6 C.在5.6~7之间 D.等于5.6
8、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那么,造成大气中SO2急剧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实验室中逸出和排放的SO2 B.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SO2
C.火山爆发放出的SO2 D.硫酸厂排放废气的SO2
9、下列反应中,表现了二氧化硫氧化性的是
A.与水反应 B.与溴水反应
C.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与硫化氢反应
10、下列几种物质均能使品红褪色,其中有一种物质使品红褪色的原理与其他几种不同,该物质是( )
A.过氧化钠 B.臭氧 C.二氧化硫 D.过氧化氢
11、将SO2和SO3两种气体的混合物通入BaCl2溶液,其结果是
A.两种气体都被吸收,并有BaSO4沉淀生成
B. 生成BaSO3和BaSO4两种沉淀
C. 只有BaSO4沉淀,SO2通入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D.只生成BaSO3沉淀,SO3从溶液中逸出
12、属于SO2被还原的反应是
A. SO2+2H20+Cl2=4H++SO42-+2Cl- B. SO2+2H2S=3S+2H2O
C. SO2+2OH-=SO32-+H2O D. SO2+OH-=HSO3-.
13、①氯气 ②二氧化硫 ③活性碳 ④漂白粉 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褪色过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
14、下列溶液中通入SO2后,最终一定会出现沉淀的是 A.HCl和Ba(NO3)2的混合溶液 B.BaCl2溶液
C.NaOH溶液 D.Ca(OH)2溶液
15、为除去CO2中的SO2气体,可将气体通入
A. 饱和NaCl溶液. B. 饱和NaOH溶液
C. 饱和NaHCO3溶液. D. 饱和NaHSO3溶液
16、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SO2的性质及有关实验。
(1)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2)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硫酸反应制取S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分别将SO2气体通入气体下列C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少量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 继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现象是 。
②SO2通入紫红色KMnO4溶液,现象是 。
③SO2慢慢通入(可以气割气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
。
④SO2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没有明显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4)若同学制取的SO2气体中混有CO2气体,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SO2气体,又有CO2气体。可以选择图2洗气装置设计实验。洗气装置里的溶液( )
A浓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品红溶液、
E澄清石灰水、F高锰酸钾溶液、G碳酸氢钠溶液。
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所给装置可以重复使用,有些装置也可以不用)
17、在下图装置中,装置A的烧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的直玻管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方程式为 ,在装置D的U形管中有无色晶体生成,此晶体的化学式是 ,装置E中NaOH的作用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由于SO2转化为SO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从装置E中排出的气体还应当含有 (填化学式)。事实上,B装置还可以用来控制进入C装置直玻管的反应物的用量,你认为控制的原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