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 第八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PPT课件+练习+学案
展开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布局
(对应学生用书第351页)
一、选择题
(2019·湖北八校模拟)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 km,连接甲、乙两城市的交通线路有三条。 图a为甲、乙两城市三条交通线路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b为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据此完成1~3题。
图a
图b
1.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 )
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
B.公路、航空、河运
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
D.航空、高铁、村村通
2.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下列关于线路M所对应的运输方式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 )
A.运价最低 B.沿线多桥梁和隧道
C.沿线停靠站点最多 D.终点在乙城外32 km
3.结合图b中的四图,下列说法符合Ⅰ、Ⅱ、Ⅲ、Ⅳ特点的是( )
A.看Ⅰ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运价大于铁锭
B.看Ⅱ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
C.看Ⅲ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
D.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
1.C 2.B 3.A [第1题,线路M长度为622 km,海拔几乎没有变化,且海拔较低(78 m),M对应的交通方式最可能是高铁,不是航空。线路N在地势变化大的地方略有起伏,路线整体较平稳,代表的交通方式最可能是高速公路。线路P沿线海拔变化较大,道路建设受地形影响大,公路等级较低,可能是省道或村道。第2题,首先依据上题确定线路M为高铁。高铁的速度较快,为了保证安全性,高铁线路一般较为平直,桥梁、隧道较多。第3题,据Ⅰ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棉花的密度小于铁锭,故运费贵。据Ⅱ图,运距越长,运价越高,但P为省道运费低,M为高铁运费高。据Ⅲ图,活鱼在水中才可以存活,故运费更贵。据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价格高,运费高于铁锭。 ]
成兰铁路2011年2月开工建设,2012年12月后一度停工,2013年10月正式复工,预计2020年竣工。届时,兰州至成都由原来的15小时减少到4小时。据此完成4~6题。
4.成兰铁路一度停工,最可能是因为( )
A.线路长、造价高
B.沿线人口稀少
C.桥隧多、技术难度大
D.生态环境脆弱、地质条件复杂
5.成兰铁路部分桥梁将建为公路、铁路两用桥,这样可以( )
①加强民族团结 ②节约工程投资 ③少占土地资源 ④减少大气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成兰铁路通车后,会( )
A.促进成都与兰州间的大宗货物交换
B.结束成都与兰州之间无铁路的历史
C.使兰州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入成都地区
D.加强关中地区与成渝地区的交流合作
4.D 5.B 6.A [第4题,成兰铁路途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对铁路建设影响较大。第5题,成兰铁路建设公路、铁路两用桥,可以减少桥梁建设的数量,节约工程投资及少占土地资源,公路、铁路两用桥对加强民族团结和减少大气污染没有影响。第6题,成兰铁路通车后,会促进成都与兰州间的大宗货物交换,A对。成兰铁路修建以前,成都与兰州之间可以经陇海—宝成线进行联系,B错。该铁路建设不会导致兰州地区人口大量流入成都,C错。成兰铁路不经过关中地区,D错。]
郑州多举措发展“通道+网络”的现代物流枢纽,其米字形高铁网已初具雏形。据此完成7~8题。
7.郑州成为物流枢纽的原因是其( )
A.位于华北腹地,地形平坦
B.农业发达,可外调的物资丰富
C.是重要的铁路枢纽,交通便利
D.人口密集,能源丰富
8.建设物流枢纽对郑州的意义是( )
①提升城市等级 ②扩大城市服务范围,打造区域核心城市 ③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带动工农业发展,促进自然资源的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C 8.B [第7题,郑州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其米字形高铁网已初具雏形;郑州凭借便利的交通,成为物流枢纽。第8题,城市的等级并不能因为物流枢纽的建设而提高,①错误;物流枢纽的建设,可以扩大郑州的服务范围,使其成为区域核心城市,②正确;物流枢纽建设带来的物流、资金流,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③正确;郑州自然资源较为匮乏,物流枢纽的建设并不能促进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④错误。]
(2019·河北百校联盟质检)下图示意某岛国城市、铁路与河流分布,该国中北部地区是其重要的甘蔗种植和蔗糖工业基地。读图,完成9~11题。
9.该国铁路发展较晚,推测该国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状况 B.河流状况
C.耕地资源 D.城市分布
10.该国甲—乙—丙段铁路以货运为主,运输的货物主要是( )
A.咖啡 B.蔗糖
C.水稻 D.香蕉
11.该国铁路未沿着海岸地带选线的主要原因是海岸带( )
A.沼泽湿地广布 B.地质构造复杂
C.耕地面积较广 D.高山、峡谷众多
9.D 10.B 11.A [第9题,读图可知,该岛国为古巴。古巴铁路主要分布在古巴岛的中部,基本上没有沿着沿海平原地带选线,其原因主要是古巴沿海地带多低地平原,湿地面积广,城市密度小;而中部地势高,城镇聚落多,因此,该国早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城市分布。第10题,由材料可知,古巴中北部地区是古巴重要的甘蔗种植和蔗糖工业基地,因此甲—乙—丙段为蔗糖专用铁路。第11题,读图可知,古巴岛位于热带,降水丰富,尤其是东北部海岸地带,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沿海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湿地广布,城市密度小,交通运营量较小;而内陆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凉爽,人口稠密,城市较多,工农业较发达,交通运营量较大。因此,古巴铁路线基本位于岛屿内陆地区而未沿着海岸带分布。]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解析] 第(1)题,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的特点,可从铁路线数量、密度和联系的地区等方面据图归纳;文字材料指出尼日利亚经济以农矿业为主,工业落后,说明铁路路网的作用主要是方便农矿产品的出口和商品的进口。此外,尼日利亚人口过亿,铁路线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第(2)题,读图不难看出拟建沿海铁路基本呈东西走向横贯沿海地区。第(3)题,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纬度较低,终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铁路建设人员应针对气候湿热、雨林中蚊虫野兽多、环境恶劣等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第(4)题,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应当围绕与铁路建设相关的工业部门分析。
[答案](1)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
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3)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4)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尔卑斯山地貌复杂,地势险峻,将广袤山区与苏黎世、米兰、都灵等文化、经济中心相隔离。最初圣哥达地区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每年大约有120万辆重型卡车从圣哥达山区乡村呼啸而过,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瑞士决定兴建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隧道施工人员前后累计有数千人,耗资超过100亿美元,整个工程共挖掘出巨量的土石。2016年6月1日隧道正式通车。
图a 图b 圣哥达隧道剖面图
(1)简述“最初”公路运输成为圣哥达地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因。
(2)说出大量重型卡车呼啸而过对圣哥达山区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
(3)分析促使瑞士决定耗费巨资兴建圣哥达隧道的原因。
(4)提出合理的措施处理隧道工程挖出的大量土石。
[解析] 第(1)题,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的地方,首先是“最初”这个信息,需要考生结合所在时期特征去考虑;其次考虑公路这个关键信息,找出公路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的优点即可。第(2)题,交通运输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考虑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注意本题所给关键词“大量”“重型”“呼啸而过”等,进而可以得出该地公路运输具有运输总量大和卡车吨位大、速度快等特征。由此可以分析其造成的环境破坏。第(3)题,本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原因,一般是社会经济因素为主导,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方式、运能等有了新的需要,或者说原有的交通运输方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4)题,对于各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一般考虑“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对于土石来说,主要考虑再使用方向,可以考虑作为建筑材料等使用。
[答案](1)运输方式的原因:圣哥达地区位于山区,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修建交通线路对技术和资金要求高;公路建设成本低,技术要求低,适应性强;“最初”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比较落后。
(2)破坏道路;造成噪声污染;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当地珍稀动植物;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3)阿尔卑斯山将瑞士北部与南部地区隔开,交通需求量大;原有交通方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充足的资金和技术为隧道建设提供了保障。
(4)措施:作为混凝土、水泥生产的原料,用于隧道建设;用于铺填铁道、填湖造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