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4单元 第11课 包身工 训练-落实提升
展开1.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蠕动 儒子牛 横七竖八 蜂涌而至
见机 反射 血肉之驱 生杀予夺
呻吟 欧打 步履蹒跚 草煎人命
【答案】 “儒子牛”应该为“孺子牛”,“蜂涌而至”应该为“蜂拥而至”,“血肉之驱”应该为“血肉之躯”,“欧打”应该为“殴打”,“草煎人命”应该为“草菅人命”。
2.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B.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
C.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D.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解析】 A项,句中的“芦柴棒”是用特征代替本人的名字,所以是借代。B项,是比喻中的明喻,C、D两项,是比喻中的暗喻。
【答案】 A
3.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两个句子的句式,根据文意选出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 )
A.②①② B.①①①
C.①②① D.②①①
【解析】 (1)①是被动陈述句,以被动者“工房区域”为陈述对象。②是主动陈述句,以主动者“弄堂马路”为陈述对象。联系上下文,这里着重介绍的是监狱般的“工房区域”,所以必须用被动句式,才能表达准确、语气连贯。(2)①句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陈述句,并用“是……的”强调了语气。②句则是没有强调语气的肯定陈述句。(3)①句中的“粥菜”单提出来,一顿一问,起强调作用,突出包身工的饮食极端恶劣。②句是一般陈述句,显得很平淡。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核心价值观不是孤悬于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社会现实之上的空中祥云,而是贯穿传统和现实、连接庙堂与民间、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愿景。
B.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C.最新调查显示,在冠心病死亡病例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增高造成的,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
D.减少外出、减少户外锻炼、饮食清淡、少开窗通风、适量补充维生素等,都是防止雾霾不再侵袭我们健康的有效措施。
【解析】 B项,“经验阅历”与“大幅度提升”搭配不当;C项,“归因于……造成的”句式杂糅;D项,不合逻辑,“防止……不再”,双重否定变肯定。
【答案】 A
阅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完成5~8题。
5.“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8段“……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
【答案】 “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手法,这个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中,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达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6.课文倒数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开头连续用了六个“没有……”,用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和“有的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怒之情。
7.“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着什么?“黎明”象征着什么?
【答案】 “黑夜”象征着旧社会,“黎明”象征着光明的新世界。
8.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说说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想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社会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