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核心考基础题速练: 语言表达+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展开2021届高考核心考点十分钟基础题速练: 语言表达+名句默写+诗歌鉴赏
姓名:
班级: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电视片《守护南海珊瑚林》在呈现了海底世界珊瑚家族绚丽多姿、________的图景之后,回答了珊瑚为何物的问题。随着把珊瑚定性为动物的结论,眼前展现出珊瑚虫与虫黄藻绝妙的共生关系图景,那段生动漂亮的画面与充满幽默情趣的解说,________地把虫黄藻喻为珊瑚虫的“房客”。“虫黄藻用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和氧气‘交纳房租’,并赋予‘房主’五彩缤纷的颜色;( ),还将自身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及氮、磷等供给虫黄藻做光合作用原料,真可谓佳偶天成,互利双赢了”。珊瑚的美,就这样通过共荣共生的“关系”建构并诠释出来。
狄德罗还曾说过:“关系总是随着美而产生,而增长,而衰退,而消失,而千变万化。”
珊瑚虫、珊瑚林、珊瑚礁在演绎了自身生命之美的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而面临美的毁灭。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水温度升高,让珊瑚虫和虫黄藻原本和睦的关系不复存在,从此“六宫粉黛无颜色”,珊瑚的美渐渐衰退。而对珊瑚不择手段地盗采,海洋酸化,海水污染……更是酿成珊瑚礁“白化”乃至可能从地球上消失的悲剧。于是,影视片________地描绘了以黄晖为代表的年轻的科研团队,夙兴夜寐、________,拯救珊瑚、珊瑚礁的科学实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光十色 惟妙惟肖 浓墨重彩 殚精竭虑
B.五光十色 栩栩如生 郑重其事 宵衣旰食
C.五颜六色 栩栩如生 浓墨重彩 殚精竭虑
D.五颜六色 惟妙惟肖 郑重其事 宵衣旰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珊瑚虫不仅是虫黄藻的宿主
B.虫黄藻不仅住在珊瑚虫内
C.珊瑚虫则不仅解决虫黄藻的住宿
D.珊瑚虫解决了虫黄藻的住宿之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关系总是随着美而产生,而增长,而千变万化,而衰退,而消失。
B.关系总是随着美而千变万化,而产生,而增长,而衰退,而消失。
C.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而增长,而衰退,而消失,而千变万化。
D.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而增长,而千变万化,而衰退,而消失。
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山西省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于2019年8月8日晚在山西省体育中心开幕。本届青运会项目设置有很大突破,共设49个大项,增设冬季项目、跨界跨项全能项目等。与此同时,本届青运会还将以往的以城市为单位参赛改为由省(区、市)组团,以各级各类体校和社会俱乐部为单位参赛。本届青运会共有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34个代表团报名参加,总人数为45 210。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筷子又名“箸”,还有“筴”“梜”等称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餐具。一些古籍中,在“箸”字的左边加上了一个偏旁“木”,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以后才有象牙、兽骨、玉石、金、银、铜、铁等材质的筷子。到了现代,因工业的发展,有了塑料筷子、铝合金筷子、人造水晶石筷子等。当我们外出就餐时,有不少人会选用一次性筷子,认为其更卫生,殊不知一次性筷子隐患甚多。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外出就餐时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日期、厂家信息往往是我们看不到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隐患之二是有的一次性筷子是经过化学处理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交代送别地点的同时也表明了友人所去之处。
(2)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了本质的飞跃:“________”——忘记了空间;“________”——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________”的豁达超然之“乐境”。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临江仙
徐昌图①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 ①徐昌图:五代著名词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直写别离,“恨”字直抒胸臆,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及羁旅之恨。“长恨”道出“饮散”“西去”并非第一次,一个“长”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B.第三句写出词人频频回首之态,既写出离愁的层层加深,也写出了离愁的“有形”情态,衬托出了行人心头的迷惘。
C.四、五两句融情于景,“淡云”“孤雁”“寒日”描绘出作者眼中的惨淡画面,写出浪迹飘零之苦。“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
D.词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五代,这首词可能就是徐昌图由闽入宋前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社会离乱的影子。
(2)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 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鸟羽轻”一语双关,一指文书传送之快,如同飞鸟一般迅疾;二是指诗人把插有鸟羽的征召文书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紧扣题目中的“夜赴”,具体写出了连夜赶赴邓州的情景。
C.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D.第三联描写了一副安宁祥和、极富活力的乡村图画,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留恋。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A (2)C (3)D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五颜六色:形容颜色的种类多,一般指小的、具体的。第一空,句中说“呈现了海底世界珊瑚家族绚丽多姿……的图景”,句中是说海底世界珊瑚家族构成的美丽图景,应该用“五光十色”。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第二空,是说“那段生动漂亮的画面与充满幽默情趣的解说”非常逼真,应该用“惟妙惟肖”。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形容着力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重。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第三空,是说“影视片……地描绘了……”,应该用“浓墨重彩”。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第四空,是形容科研团队用尽精力拯救珊瑚、珊瑚礁,应该用“殚精竭虑”。(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题中,括号前面是分号,分号前的主语是“虫黄藻”,而分号后“将自身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及氮、磷等供给虫黄藻做光合作用原料……”的主语应是“珊瑚虫”,据此排除B项;括号后说“还将……”,“还”说明前面应有与之搭配的关联词,一般为“不仅……还”,据此排除D项;且前面已经明确了珊瑚虫与虫黄藻的关系,“把虫黄藻喻为珊瑚虫的‘房客’”“交纳房租”,可见珊瑚虫是解决了虫黄藻的住宿,“珊瑚虫不仅是虫黄藻的宿主”与前面的内容不连贯,据此排除A项。(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从前后的内容来看,“珊瑚的美……”“珊瑚虫、珊瑚林、珊瑚礁在演绎了自身生命之美的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而面临美的毁灭”,本段论证的中心是“美”,应从“美”的角度来说,A、B两项都是从“关系”的角度来说,排除这两项。“而衰退,而消失,而千变万化”语序不当,应“千变万化”,然后再“衰退”,排除C项。
2.示例:①2019年8月8日晚,第二届青运会在山西省体育中心开幕;②青运会增设多个项目;③参赛单位为体校和社会俱乐部;④有34个代表团报名,总计45 210人。
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注意题干中的“新闻报道”“压缩”“保留关键信息”及“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五个关键点。第二步,根据“新闻报道”的特点,用要素提取法,提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信息”。第三步,根据“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的要求,组织答案。
3.示例:①筷子最早是竹、木材质的 ②隐患之一是产品信息不明 ③其含有的某些成分对人体有害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分析语境是关键。根据语境可知,①处应是从筷子材质的角度来谈的,故可填写“筷子最早是竹、木材质的”之类的内容;根据“隐患甚多”“生产日期”“隐患之二是……”可知,②处可填“隐患之一是产品信息不明”之类的内容;根据“经过化学处理”和“应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筷子”可知,③处应填写表明一次性筷子存在化学方面的危害的句子,故可填“其含有的某些成分对人体有害”之类的内容。
4.(1)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2)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物与我皆无尽也
5.(1)C
(2)示例:同意。别后行船的境况为作者的想象,本为虚境,但在下阕中,淮畔夜泊,酒消人醒之后,残灯明灭,孤枕难眠,五更风起,暗浪拍船,这些虚幻的羁旅情形被作者描绘得真切可感。词人途中的孤寂心情也融于虚景,下阕不言愁而愁自现,确是“虚境实写,化虚为实”的妙笔。
解析:(1)C项,“‘暮天红’为本词增添一抹亮色,蕴含作者对前景心怀希望之意”表述错误,“暮天红”虽是美景,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充满了伤感。故选C。
(2)下阕以设问“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领起,设想一路行船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境,饱含孤独愁苦之感,此为虚写。而“潮平淮月朦胧”“轻浪五更风”等情景又如此的真切感人,词人把这种孤寂之情融入景中,“虚境实写,化虚为实”。
6.(1)A
(2)①借景抒情。“敝裘羸马月三更”,诗人穿着破裘,骑着瘦马,半夜里在月下赶路。用了三个名词性词组,巧妙地构成了一幅清冷而略带凄凉的图画,不仅明白表现了赶路之早,而且隐含着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
②巧用典故。“岂不怀归”语出《诗经·小雅·出车》,全句意思是说:我并不是不想家,但因为官府征召有期限,不得不这样急急忙忙地赶路。表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
③虚实相生。本诗第一、三联叙事写景,是实写,第二、四联说理抒情是虚写。虚实相生,疏密有致,波澜层出,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匠心。
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诗歌诗句内容、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A项,“看得很轻,表现其不在意”错,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地迅疾。(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首先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说明艺术效果。诗中“敝裘羸马月三更”“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借景抒情;“岂不怀归”借用典故;第一、三联叙事写景,是实写,第二、四联说理抒情是虚写,借景抒情。
7.(1)A (2)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1)“与外界不通音讯”错误。标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中,“见寄”的意思是“寄信给我”,由“奉和”“次韵”可知,此诗是作者为应和皮日休书信所作,可见皮日休并未与外界不通音讯。(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需结合标题、正文、注释整体把握诗歌情感。首先,由注释①可知,诗人和皮日休是好友。其次,根据标题和首联可知,好友患病,原有的赏春约会搁置,由此可推知诗人有无法和好友共同赏景的遗憾。尾联表达了对好友病愈重赏美景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