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用典课件(29张)
展开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联想和想象 ……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用典
绝句 宋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问题: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高考例题:2005年江苏卷
答案:“为拂绿琴埃”.运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典故。
用典定义: 引古事来比今事以抒发情怀的手法,通常称为“用典”。
去 用 前 朝 事 来 说 今 人 愁 欲 说 却 不 尽 故 向 古 人 求
不仅可以起到“寓万于一”“以少胜多”“言简意丰”的效果,而且可以使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为曲折含蓄,耐人寻味,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用典作用: 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语言精炼,内容丰富;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用典方式: 明用: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 暗用: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 正用:正用历史故事的意义。 反用:反用历史故事的意义
借用历史故事化用前人诗句借用神话传说
经梧州宋之问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 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chá)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问:(1)诗中“泣长沙”采取了怎样的写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诗中“泣长沙”采取了怎样的写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泣长沙”是用典的写法。 用西汉贾谊(又称贾长沙)的典故,表明自己在流放中面对着令人喜悦的美景,触目伤情,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叹息。
(王勃《滕王阁序》“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词人化用了哪些诗句?抒发怎样的心情?
例二:化用诗句 人月圆 吴激(南宋)
答案:“犹唱”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以南朝指北宋,谓北宋之灭亡已成千古伤心事了,今遇故宋女子犹唱旧时歌曲,今人感慨系之。“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江山易主,人事已非,燕子纵然归来也无物可寻了,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抒发漂泊之感,悲伤之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诗中画线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例三:借用神话传说 李凭箜篌引
运用了用典、衬托、想象的表现手法。借用湘妃泣竹、神女、女娲补天、月中吴刚等神话,运用衬托手法(连这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都被感动),高度赞扬了李凭演奏箜篌的卓越技巧。
一是典故本身的意义,(彼时彼境彼情)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此时此境此情)注意:此时此境此情:既包括大的社会背 景,也包括诗人个人的处境和上下文语境。
理解用典需要把握两点:解题思路
练习1、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问1:这首词写的事物是什么? 问2:谈谈这首诗表达的感情。
1答:“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以可知这首词写的事物是桃花。2答: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且这桃花乃属桃源之花,更有凌越世俗之意,表现词人自己的高洁怀抱。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迷津欲有问:用《论语 ·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渡口)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入世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平海:滔滔江水与海平。
问:谈谈这首诗中作者的感情。答案: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诗人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迷津欲有问”句用孔子问津典故抒发自己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想法。当时诗人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说,夹杂着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下面这首词运用了什么典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诗中吴钩指宝剑。柳宗元《唐饶歌·鼓吹曲》:“臣请执长缨,智勇伏囚拘。”长缨,有投军报国,请命出征之意。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烂柯:长久的远离家乡(世事变迁)之意。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指经世济时的宏图大略。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长城:指能守边的将领。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青莺”“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酒的代称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
投笔:指弃文从武。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化碧:形容刚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苌弘化碧。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字、望帝。渲染哀怨悲凉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望帝啼鹃。
知识积累:了解常见典故意义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诗歌鉴赏“用典”题汇编: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诗歌鉴赏“用典”题汇编,共2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手法之用典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手法之用典 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如何学习这些典故呢,五十个常考典故,过关斩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10诗歌中的常用典故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10诗歌中的常用典故 课件,共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