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下跟踪检测: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下跟踪检测: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第1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下跟踪检测: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第2页
    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下跟踪检测: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下跟踪检测: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课下跟踪检测(2018·安徽合肥一中周末作业)地球近地面有多个气压带、风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的是(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极地东风的是(  )解析:1题,三圈环流的判断要抓住几个关键点:赤道附近近地面因气流上升而形成赤道低气压带;30°附近近地面因上空气流堆积下沉而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60°附近近地面因冷暖气流相遇而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极地东风形成于地球两极的高纬度地区,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北风,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南风,故D项正确。答案:1.D 2.D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回答35题。3.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C.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4.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高压,一定是由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B.乙地为低压,一定是由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C.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D.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解析:34题,甲地纬度低于乙地,且甲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可判断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地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丙位于盛行西风带,该环流圈为中纬环流。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第5题,甲地气流下沉,为高压;乙地气流上升,为低压。高压不一定都是由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如副热带高气压;低压也不一定都是由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如副极地低气压。答案:3.C 4.B 5.C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7.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解析:6题,M所处纬度在30°,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北面的风带风向为东南风,可推知该气压带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应选C。第7题,由气压带、风带的组合情况可知30°S60°S30°N60°N答案:6.C 7.C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9.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北半球春季B.乙表示7月份、北半球夏季C.甲表示9月份、北半球秋季D.乙表示1月份、北半球冬季解析:8题,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20°N30°N,故30°N40°N地区盛行西南风。第9题,从甲、乙两图气压带的位置可知,甲图为北半球的冬季,即1月份,乙图为北半球的夏季,即7月份。答案:8.D 9.B10(2019·河南省实验中学周末作业)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解析:A 受单一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或下沉气流,形成无风带。南北纬30°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属于无风带;南北纬40°附近地处西风带;南北纬60°附近受西风带或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南北纬80°附近地处极地东风带。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12.热带辐合带(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解析:11题,根据题干中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可知,图中为北半球信风,为南半球信风,为东北风,为东南风。由赤道附近高空流向南半球副热带高空,为西北风(西风)由赤道附近高空流向北半球副热带高空,为西南风(西风)。第12题,热带辐合带与赤道低气压带大致吻合,北半球夏季时北移,冬季时南移;南半球夏季时南移,冬季时北移。其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影响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答案:11.D 12.D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314题。13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14.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解析:13题,降水少、气温高、光照强都不易形成雾,而当风力较弱时,雾气不易驱散。第14题,S市位于30°N40°N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答案:13.C 14.D15(2018·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周测)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气压带中,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高气压带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属于动力因素形成的高气压带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2)BC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填风带名称)CD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填风带名称)(3)在图中画出CD之间的风向。解析:(1)问,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图中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下沉形成的。第(2)问,根据各气压带和风带在图中的位置可直接判断。第(3)问,根据图中气压带位置可以画出风向。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答案:  (1)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A C(2)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3)图略(提示:CD之间的风为东北风。)16.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什么?(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什么?(3)C气流来自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该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情况怎样?为什么?(4)请说出ABCD四处风向的差异。解析:(1)题,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发生位移,应为北半球的冬季。第(2)题,A地气流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第(3)题,C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冷凝,故降水少。第(4)题,A为西南风,B为东北风,C为西北风,D为东南风。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发生位移,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对于北半球来说,此时是冬季。(2)多 A地气流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流动过程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而B地气流向低纬流动,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所以降水相对较少。(3)副热带高气压带 降水少。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冷凝。(4)A是西南风,B是东北风,C是西北风,D是东南风。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