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秋新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精练: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检测2
展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完成1~2题。1.推测图④中大陆东岸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硬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荒漠2.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海陆分布C.洋流性质 D.大气环流高山林线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林线附近林木生长低矮,多为弯曲偏冠,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高山林线等值线图(单位:m)。读图,回答3~5题。3.影响图示区域高山林线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地势C.热量 D.降水4.甲地山麓地带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针阔叶混交林C.温带草原 D.温带荒漠5.近年来,该区域高山林线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区域降水异常偏多 B.全球变暖C.区域土壤退化严重 D.人类过度砍伐森林据预测,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的终年积雪将在十年后消失殆尽。据此回答6~7题。6.导致该山山顶积雪逐渐消失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水文 D.植被7.随着该山山顶终年积雪消失,当地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也发生变化,这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A.地域性 B.差异性C.整体性 D.综合性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更替。据此回答8~9题。8.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9.其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差异 B.水分差异C.水热差异 D.太阳辐射差异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要素分布范围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年平均气温分布范围最大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草原C.阔叶林 D.针叶林11.图中植被分布能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 B.热带雨林、阔叶林、草原C.阔叶林、草原、荒漠 D.阔叶林、针叶林、苔原下图示意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区进行考察时,由南向北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图中数字表示海拔,单位:米)。读图回答12~13题。12.该探险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B.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C.由海拔的变化引起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13.图中所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和草原,但在海拔2100~3000米处却出现了云杉林,这是因为( )A.该处位于向阳坡,且是一个洼地,温度高B.虽位于北坡但由于是迎风坡,多地形雨C.受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D.该处有河流或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读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4~15题。14.沿X、Y、Z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B.硬叶林、稀树草原、荒漠C.落叶林、草原、荒漠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15.引起X、Y、Z三地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从西向东降水减少 B.从西向东降水增多C.从西向东气温升高 D.从西向东海拔增加读喜马拉雅山的南北坡的植被分布图,回答16~17题。16.该图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整体性特点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7.图中高山草甸草原的分布北坡低于南坡,而积雪冰川的下限却高于南坡,影响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A.降水、气温 B.地形、降水C.气温、热量 D.热量、降水下图示意某山地植被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8~20题。18.该山地位于(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C.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纬度地区19.甲地的植被应为(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20.与北坡相比,南坡( )A.水土流失较严重 B.自然带数目较多C.年降水量较小 D.气温垂直递减率更大第Ⅱ卷(综合题 共60分)二、综合题(60分)21.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分布有何特点?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出地理环境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不符合一般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地自然带是__________,形成该自然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D自然带在南半球的分布面积较小,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C自然带在非洲北部分布面积广的原因。(6)比较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自然带与A地自然带成因上的差异,完成下表。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A地成因 2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从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来说,中国109国道与美国66号公路是两条相似的公路,长度都接近3 900千米。(1)简述中国109国道与美国66号公路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似之处。(2)拉萨东部和洛杉矶都有足够的降水发育成森林,其降水成因有何不同?(3)图2中甲处的森林为温带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区之一,分析甲处分布有温带雨林的原因。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根据图中字母,写出各自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2)根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判定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的地带性特征,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__________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______条件基础上形成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地带性特征在___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C自然带的天然动物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4)B自然带农业部门的结构应以__________为主。(5)C自然带的农业特点是“__________农业”,这里有特殊的地下灌溉工程__________,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主要的矿产有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解析: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纬度都达不到45°,在45°附近东西距离只有500千米的,只有南美大陆。南美大陆东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荒漠,故选D。答案:D2.解析:从图中看是地壳的隆起使气流的影响发生变化,水分条件随之变化,最终影响到植被的变化,故选A。答案:A3.解析:由图可知,图示区域内高山林线总体上由南向北递减,这说明受纬度引起的热量因素影响为主。答案:C4.解析:甲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山麓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应为温带荒漠带。答案:D5.解析:林线上升主要是气温升高所致,因此与全球变暖有关。答案:B6.B 7.C8.解析:自西向东呈现的荒漠——草原——森林更替,更替的基础是水分,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B9.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体现的是水分差异。答案:B10.解析:图示纵坐标代表的是年平均气温,可以看出草原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范围最大。答案: B11.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阔叶林、草原、荒漠这三种植被类型所对应的年平均气温相差不大而年降水量逐渐减小,符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C12.解析:由图可知,从南向北海拔先升高后降低再结合图示纬度可判断,该探险队从南向北越过了天山。沿途所见的不同自然景观随海拔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C13.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云杉林出现在天山北坡的山腰处,北坡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适合云杉的生长。答案:B14.解析:结合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特点,X、Y、Z的自然景观变化依次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Z属于热带荒漠带。答案:B15.解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从X到Y到Z降水量逐渐减少。答案:A16.解析:该图反映出山地不同海拔的自然带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是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变化而引起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C17.解析:北坡纬度较高,且位于阴坡,气温低,高山草甸草原分布的海拔较低;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答案:D18.解析:该山地南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偏大,应为北半球的山地,同时该山地基带植被为针阔混交林,说明该山地位于中纬度地区,故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答案:B19.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该山地基带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则甲地植被应为针叶林。答案:D20.解析:南坡冰川位置低,说明该坡降水较多,水土流失较严重,因此与北坡相比,南坡水土流失较严重。答案:A第Ⅱ卷(综合题 共60分)二、综合题(60分)21.解析:本题以非洲自然带分布图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原因。从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可知A为热带雨林带,B为热带草原带,C为热带荒漠带,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各自然带大体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且各自然带大体沿南北向更替,明显地具有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图中E为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对流运动减弱,形成了热带草原带。D自然带在南半球由于陆地面积小,导致分布面积较小。C自然带在北部非洲分布面积广,主要与大气环流、地形起伏和沿岸寒流有关。第(6)题,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不符合一般地域分异规律,是地形抬升东南信风及暖流的影响形成的。答案:(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由赤道到两极(3)热带草原带 此处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使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偏少,形成热带草原带(4)海陆分布(5)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地形起伏小;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6)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A地成因纬度较低,盛行东南信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位于山地和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22.解析:(1)中国109国道与美国66号公路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应分段进行分析。(2)拉萨东部和洛杉矶的降水成因应主要从地形方面进行分析。(3)甲处分布有温带雨林的原因应从洋流、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中、东段都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西段都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拉萨东部的降水主要是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向西推进所致;洛杉矶的降水主要是由冬季盛行西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受山地抬升形成的。(3)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加之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丰沛。2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区域分异规律、成因的理解状况及根据对自然带分异规律的认识,确定农业发展的应用能力。解题关键是判断图示地区的地理位置,将一般规律与具体地区相结合,并灵活运用其来解决问题。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2)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温度 中(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善奔跑和耐渴(4)畜牧业(5)绿洲(灌溉) 坎儿井 棉花 石油、天然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