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3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练习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三)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
2.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
1.A 2.D [第1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自转线速度甲>乙>丙>丁。第2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都是15°/h,故四地的角速度甲=乙=丙=丁。]
据科学考察: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分,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据此回答3~4题。
3.火星的自转周期是( )
A.24时41分 B.23时19分
C.24时37分4秒 D.23时15分4秒
4.太阳在火星表面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A.23°26′N至23°26′S B.22°54′N至22°54′S
C.23°58′N至23°58′S D.23°31′N至23°31′S
3.C 4.C [地球自转周期加上41分钟即为火星自转周期。地球的黄赤交角加上32分即为火星上太阳直射的回归线度数。]
读甲、乙两图,回答5~6题。
甲 乙
5.下列有关甲、乙两图中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c B.②—b
C.③—a D.④—b
6.太阳直射点从a→b→c→d运动的周期是( )
A.365日5时48分46秒 B.365日6时9分10秒
C.23时56分4秒 D.29.53天
5.B 6.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判读甲图中地球四个位置的节气,由图中可以看出地轴往右倾斜,A位置地球北极倾向太阳,应为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根据公转方向,可依次推出B、C、D分别是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②和b都表示从夏至到秋分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一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7.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教师独具)
(1)在上图外侧弧线上添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3)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___,即一个_____________。
(4)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_______,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_。
[解析] 图中的中心点为北极点、最外圈为赤道。第(1)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但都是自西向东。第(2)题,四幅图中A、D选项为侧视图,B、C选项为俯视图。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数应逐渐增大,根据选项C中经度变化状况可知,该图中心点应为南极,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第(3)题,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一个恒星日,其时间为23时56分4秒。第(4)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其余各点都相同;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答案](1)标注略(为逆时针方向)。
(2)A (3)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4)A A、B、C、D
[等级过关练]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8~9题。(教师独具)
8.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
9.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8.A 9.B [第8题,图中能看到北极星,并且北极星的仰角很小,说明当地在北半球,且地理纬度较低。第9题,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天空中的恒星转过50°,说明地球自转了50°,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15°/h,故拍摄时间为3个多小时。]
10.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约是( )
甲 乙
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
B [由M点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可以推断其纬度约为60°;由N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可以推断其位于远日点附近,时间约为7月初。]
2018年2月16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在向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在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在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
12.“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3.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的时段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11.C 12.D 13.D [第11题,在图中①位置的地球上画出垂直于地轴的赤道,画直线连接地球和太阳的球心,观察知直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在赤道以北,说明①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同理可得,③位置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可以判断②为秋分日,④为春分日; 2月16日为春节,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同时在向北移,故答案选C项。第1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春节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应该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对应轨道的③与④之间的d点,故选D项。第13题,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最快,时间为1月初,远日点最慢,时间为7月初,由近日点到远日点速度逐渐变慢,近日点在冬至日之后,远日点在夏至日之后,③为冬至日,①为夏至日,由③到④,速度先变大再变小,由④到①速度逐渐变小,故答案选D项。]
14.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南或北),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
[解析] 第(1)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出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纬线名称。第(2)题,由∠α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判断出∠α为黄赤交角。第(3)题,由C、D两处的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第(4)题,根据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及极圈的纬度关系,确定当黄赤交角变化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情况。
[答案](1)夏至,北回归线 秋分,赤道 冬至,南回归线
(2)23°26′,表示黄赤交角,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移动。
(3)南 北
(4)变大 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