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三轮专题培优教程全国通用版检测:第二编专题二图表四 结构统计图
展开图表四 结构统计图
1.基本特征
常见的地理结构统计图有柱状图、圆形图、折线图、金字塔图等。
(1)柱状图(又可归类于二维坐标图)
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一般横坐标表示相对独立的各个地理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用柱(线)的形态表现出来,具有直观性。
(2)圆形图(包括扇形图、饼状图等)
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以各个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事物整体的比例。这种图形能表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二是表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
如中国地形组成结构图(图甲)、某地工业产值结构图(图乙)。
(3)曲线图、折线图(线性图)
曲线图、折线图是采用曲线或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下图)。
(4)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因图形似金字塔而得名。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读图技巧
(1)看图例,读数据:结合图例,对应结构图中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注意图中数值是绝对值还是百分比,图示柱状(扇形)体中各个构成项目的含义。
(2)看数值,定范围:观察不同地理事物的数值大小、比例高低,特别注意每种地理事物的范围(即归纳出各地理事物的构成特点)。
(3)看变化,找联系:对比观察柱状、扇状、曲线等数据载体的变化特征,分析相互之间的联系,应主要把握:
①地理数据随坐标的变化特征;
②不同图示地理事物的变化特征。
(2017·北京高考)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内蒙古(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 (1)A (2)B
(2019·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下图为我国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是( )
A.1986~1990年 B.2016~2020年
C.2020~2025年 D.2026~2030年
答案 C
解析 我国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大于0表示劳动力人口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26年开始出现了负值,说明劳动力人口出现了减少,在此前一直增加,故在2020~2025年之间劳动力人口出现了最大值。
2.据图推测,2036~204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为( )
A.人口总量逐年下降 B.人口出生率低
C.劳动力严重过剩 D.老龄化现象趋缓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2036~204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说明人口总量保持不变,A项错误,B项正确;这个阶段劳动力人口增长率是负值,说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且由于持续的时间较长,说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已经不足,C项错误;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而2036~204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比现在还低,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D项错误。
特色专项增分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湖南益阳上学期期末)城市住房供需匹配系数反映了一个城市住房和供需之间的关系,是住房需求量与住房供给量之间的比值。下图是我国部分城市未来五年住房供需匹配系数预测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城市住房供远大于求的是( )
A.北京 B.保定
C.大同 D.鄂尔多斯
答案 D
解析 该图反映的是住房需求量与住房供给量之间的比值,比值越小,需求量越小,供给量越大。读图可知,鄂尔多斯比值最低,则供给量最大,需求量最小,故D项正确。
2.北京匹配系数最高,原因主要是( )
A.人口大量迁入 B.新婚人口多
C.拆迁较多 D.出生儿童较多
答案 A
解析 北京匹配系数最高,说明供小于求,主要是人口大量迁入,流动人口对住房的需求量大,而住房供应量小,故A项正确。
3.近几年北京匹配系数出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人口老龄化升高
C.城市用地紧张 D.产业向周边转移
答案 D
解析 随着雄安新区的建立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北京产业大量外迁,导致人口减少,住房压力减轻,匹配系数开始下降,故D项正确。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期末)空间基尼系数是衡量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指标,空间基尼系数值越接近0,则该地区的产业分布越均衡;越接近1,则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下图为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示意图。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差异明显,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不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据此完成4~5题。
4.2005~2014年广东省制造业( )
A.珠三角地区集聚程度提高
B.粤东地区集聚程度最高
C.粤西地区空间分布最均衡
D.粤北地区空间分散化明显
答案 D
解析 2005~201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变小,说明集聚程度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最大,说明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粤西地区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大于粤东和粤北地区,说明集聚程度高于粤东和粤北地区;粤北地区空间基尼系数较小,且2005~2014年呈变小趋势,空间分散化明显。
5.广东省制造业行业集聚水平差异大,出现行业空间分散化现象,表现在( )
A.轻纺工业由粤东、粤西地区向珠江三角洲和粤北地区转移
B.资源加工工业由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
C.先进制造业由粤东、粤西地区向粤北地区转移
D.产业转移促成了珠三角地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专业化分工趋势
答案 D
解析 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为欠发达地区,轻纺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资源加工工业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增强,与国际产业转移关系密切。
(2019·四川绵阳一诊)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551 m,山顶海拔3 099 m。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在该植被带内占比最大的是( )
A.600~1 099 B.1 100~1 899
C.1 900~2 799 D.≥2 800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关键词“在该植被带内占比最大”判断。读图可知,≥2 800 m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在该植被内占比最大,故D项正确。
7.<600米地带内的物种数偏少的原因最可能为( )
A.气候干旱 B.地形陡峭
C.土壤贫瘠 D.人类活动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前平原海拔551 m。这说明<600米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人口稠密,人类开发强度大,造成物种数偏少,故D项正确。
8.1 100~1 899米地带内的物种数最多,推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土壤 D.地形
答案 A
解析 1 100~1 899米地带地处山地中部,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有利于植被生长,故A项正确。
(2019·广东佛山质量检测一)婴儿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实施。2016年我国新出生婴儿1 786万,其中“二孩”婴儿824万;2017年新出生婴儿1 723万,其中“二孩”婴儿882万。读2016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9~11题。
9.最近一次婴儿潮出现的大致时间是( )
A.1967~1971年 B.1987~1991年
C.2000~2005年 D.2011~2015年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婴儿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读图可知,25~29岁人口比重最高,所以当时应该是处于婴儿潮时期,该图为2016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数值相减可知,当时应当为1987~1991年,故B项正确。
10.引发最近一次婴儿潮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前一次婴儿潮波及
B.国家人口政策调整
C.社会经济条件改善
D.医疗卫生水平进步
答案 A
解析 因为中国上一次“婴儿潮”新增人口已经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又产生了下一次婴儿潮,所以引发最近一次婴儿潮最主要的原因是前一次婴儿潮的波及,故A项正确。
11.通过人口数据分析,2016年以来( )
A.周期性婴儿潮现象已来临
B.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明显改善
C.年轻人婚后生育意愿上升
D.全面“二孩”政策效应显现
答案 D
解析 通过人口数据分析,2016年以来看不出周期性婴儿潮现象已来临,排除A项;并没有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项错误;年轻人婚后生育意愿明显下降,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2016年我国新出生婴儿1 786万,其中“二孩”婴儿824万,2017年新出生婴儿1 723万,其中“二孩”婴儿882万,“二孩”婴儿人口数量增多、占比较高,这说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明显,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9·江西宜丰中学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4分)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南部,上游冰川广布。20世纪60年代~2010年,监测流域内降水量整体增加,冰川总面积减少,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图一为黑河流域图,图二为黑河流域冰川条数不同海拔区间变化。
(1)说出黑河不同季节的补给类型并简要分析黑河流量的时空变化规律。(10分)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8分)
(3)归纳20世纪60年代~2010年,黑河流域不同海拔区域冰川面积的变化规律。分析黑河流域冰川条数与面积的变化给河西走廊绿洲带来的影响。(8分)
(4)河西走廊号称“新能源走廊”,请说出该地一种可开发的新能源并简述理由。(8分)
答案 (1)春季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变化规律:从上游到下游流量先变大后变小(上游到中游流量变大,中游到下游流量变小);夏季流量大(季节变化大)。
(2)气候更加干旱,温差加大,风沙天气增多,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物理风化加剧,风力侵蚀加大;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造成植被大面积死亡,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3)变化规律:以海拔4 500米为界,高于海拔4 500米的区域冰川条数增加,低于海拔4 500米的区域冰川条数减少。
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先是冰川融化量增加,补给绿洲大量水资源,利于绿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但随着气候的持续变暖,冰川条数减少,面积缩小,提供给绿洲的水资源渐少,最终绿洲会因水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而变为沙漠,从而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生存。
(4)风能。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大;由于地形影响,导致狭管效应显著,地面风速强劲。
太阳能。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解析 第(1)题,从纬度位置看,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有积雪,春季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夏季降水集中,祁连山夏季冰雪融化,所以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以山麓地下水补给为主。上游冰雪融水是黑河的主要补给来源,中下游地区由于农业灌溉、蒸发及下渗等导致河流流量变小;夏季温度高,融水量大。第(2)题,主要从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第(3)题,观察图二可知,以4 500米为界,高于海拔4 500米的区域冰川条数增加,低于海拔4 500米的区域冰川条数减少。分析冰川面积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对河西走廊绿洲的影响。第(4)题,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丰富。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巴基斯坦南濒阿拉伯海,渔业资源丰富,以中小型作业渔船为主在近海捕鱼,船上没有冷冻设备。巴基斯坦总人口1.93亿,96%以上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不食无鳞鱼。海洋渔获量中约60%用于制造家畜饲料用的鱼粉,渔产品出口是巴基斯坦一个主要的创汇渠道。卡拉奇港口停靠着70%~80%的当地渔船,港口运营压力较大。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深化中巴渔业合作,我国某企业在瓜达尔港投资建设渔业中心,包括海产品冷冻车间、深加工车间、海水淡化厂制冰厂、包装厂和海洋科技研发中心。下图示意2010~2014年巴基斯坦渔业产量统计(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1)分析巴基斯坦渔获多数用于制造鱼粉的原因。(8分)
(2)说出2010~2014年巴基斯坦渔业生产特征。(6分)
(3)简述巴基斯坦从中巴渔业合作中可获得的利益。(8分)
答案 (1)受宗教信仰影响,国内消费市场狭小;捕捞、冷藏保鲜技术落后,渔获产品很难达到出口冷冻和冰鲜上市的要求;加工水平低,无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能力;港口基础设施条件差,且距国际消费市场较远,运输能力不足。
(2)巴基斯坦渔业以海洋捕捞为主;淡水捕捞和淡水养殖相对较少,海洋养殖几乎为零;渔业总产量上升,海洋捕捞和淡水捕捞产量增加,淡水养殖变化较小。
(3)可以获得捕捞加工、保鲜、养殖技术,提高渔获量和渔产品的质量;提高捕捞装备水平,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销售市场,增加外汇收入;增加渔民的就业机会,提高渔民生活水平。
解析 第(1)题,巴基斯坦渔获多数用于制造鱼粉的原因,主要结合材料中“船上没有冷冻设备”“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不食无鳞鱼”“卡拉奇港口停靠着70%~80%的当地渔船,港口运营压力较大”等叙述,从当地的捕鱼条件、饮食习惯和海运条件三个角度分析。第(2)题,2010~2014年巴基斯坦渔业生产特征,主要从渔业资源来源、渔业资源来源比重变化两个角度作答。第(3)题,巴基斯坦从中巴渔业合作中可获得的利益,主要从捕捞技术、渔业产量、基础设施、经济收入、就业机会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