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高考地理新突破考前冲刺卷二
展开2020年1月浙江省选考科目考试模拟卷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8年冬季,一股强劲寒冷空气近日席卷欧洲大部分地区,持续的低温和强降雪天气对交通和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欧洲持续低温和强降雪的天气系统是( )
2.强降雪停止后,天气晴朗。第二天凌晨气温情况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
A.更温和: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
B.更寒冷: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C.不变化:冷空气到达,天气晴朗
D.难确定:因素多样,气象过程复杂
解析 第1题,本次欧洲地区的低温和强降雪,是寒冷空气导致的,属于“冷锋天气系统”。观察四幅图示,A是低压系统(气旋)、B是高压系统(反气旋)、C是冷锋天气系统、D是暖锋天气系统。第2题,冷锋过境后天气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凌晨更为寒冷。B项的解释正确。
答案 1.C 2.B
牡蛎堤和贝壳堤由海洋生物外壳堆积而成的,可以反映出古海湾的地质变迁。下图是渤海湾西北部的牡蛎堤和贝壳堤分布情况,礁体Ⅰ-Ⅴ由老到新。读图,完成3~4题。
3.牡蛎堤和贝壳堤形成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 B.海洋侵蚀和流水沉积
C.地壳运动和海洋沉积 D.海洋沉积和流水侵蚀
4.根据牡蛎堤和贝壳堤的分布情况,推测图示时间内的海岸线移动方向是( )
A.向西北移 B.往返进退
C.向东南移 D.基本不变
解析 第3题,牡蛎堤和贝壳堤是地壳抬升运动和海水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牡蛎礁受冲积物质和浅海物质的混合沉积,后来经过地壳抬升,海水位相对下降,牡蛎堤遗留在陆地近岸附近。第4题,图中海洋生物礁体Ⅰ-Ⅴ由老到新,则说明从Ⅰ到Ⅴ礁堤的位置逐渐向东南移动,由此判断该时间段内,海岸线从西北向东南海洋方向推进,故选C。
答案 3.C 4.C
河南的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是以防洪、减淤为主的综合性工程。小浪底水库每年实施汛前调水调沙,即赶在大量降水汇聚成径流到达水库之前放水冲沙,防止水库泥沙的淤积,也为防洪做好提前准备。据此完成5~6题。
5.小浪底一年一度的汛前调水调沙时间,大多是( )
A.12月中旬~1月初 B.4月中旬~5月初
C.6月中旬~7月初 D.7月中旬~8月初
6.大坝在蓄水营运期间形态和位置会发生细微变化,监测这一过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PS B.GIS
C.RS D.VR
解析 第5题,黄河中下游汛期为每年7~8月。所以“汛前”调水调沙时间为6月中旬~7月初。故选C。第6题,位置发生的细微变化监测要用到定位技术,所以监测大坝在蓄水营运期间形态和位置发生的细微变化用GPS技术。故选A。
答案 5.C 6.A
沙丁鱼是冷水鱼,水温14 ℃~20 ℃是它们最喜欢的温度范围。每年5月到7月间,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浅滩一路向北迁徙到南非第三大城市德班海域,读非洲局部区域图及两城市降水量资料,完成7~8题。
德班和开普敦降水量(单位:mm)
| 5月 | 6月 | 7月 |
德班 | 59 | 28 | 39 |
开普敦 | 69 | 93 | 82 |
7.非洲南端渔业资源丰富及5~7月沙丁鱼北迁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A.寒流流经:非洲南端水温低,往北水温越高
B.寒暖流交汇:冬季寒流势力增强,由南向北侵袭
C.上升补偿流:北方为产卵地,温度高鱼卵更好孵化
D.寒暖流交汇:沿岸多浅滩,营养物质丰富
8.德班和开普敦5~7月降水量不同,其主导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地势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非洲南端位于厄加勒斯暖流与西风漂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由材料可知,南半球每年的冬天,沙丁鱼由南往北,沿着东部海岸大迁徙。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浅滩一路向北迁徙到南非德班海域,引起沙丁鱼大举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洋流的影响,这里位于30°S~40°S海域,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西风漂流增强,故冬季寒流势力增强,由南向北迁徙。故选B。第8题,这里位于30°S~40°S,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开普敦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德班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故导致德班和开普敦5~7月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故选C。
答案 7.B 8.C
老龄人口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计算公式是:老龄人口抚养系数=(≥65岁老年人口/劳动人口)×100%。该系数表示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的老年人数。下图是中国与印度的老年抚养比演化情况。读图完成9~10题。
9.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看出( )
A.2000年以前,中国与印度的老龄人口抚养负担很严重
B.2015年以后,中国老龄人口的数量迅猛增加
C.2015年之后,中国与印度的老龄人口抚养系数差距扩大
D.2020年之后,印度老龄人口抚养系数比中国增速更快
10.为缓解未来十年内劳动力可能缺乏的问题,措施合理的是( )
A.全面实施二孩政策,鼓励生育
B.大量吸引俄罗斯劳动力,鼓励移民
C.鼓励高中生积极参加兼职任务
D.循序渐进实施延迟退休制度
解析 第9题,读图可以看出,2015年以后,中国和印度老龄人口抚养系数差距在扩大,C正确,但不要误选B,因为老龄人口数量可以推测出来,但不能“直接”看出来。第10题,题干限定了“十年内”,新出生的婴儿只有满18岁以上才属于“劳动力”,A、C错;俄罗斯人口为负增长,劳动力不足,排除B。逐渐实施延迟退休制度,可以延长法定工作年限,缓解老龄化问题。
答案 9.C 10.D
图1为浙江省某市“1990~2016年建成区面积变化图”,图2为“2016~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据图1推测,该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出现严重逆城市化现象 B.居民通勤距离增加
C.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D.地表径流下渗增加
12.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图2中丁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绿化带
解析 第11题,该市建成区面积逐年增大,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居民通勤距离会增加,B正确;城市“热岛”效应会增强,C错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面积增多,地表径流下渗会减少,D错误。第12题,图2中甲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和交通便利的十字路口等地区,应该是商业区;丁功能区成点状、线状零散分布在占地面积最大的乙功能区(住宅区)中,并将乙丙两功能区分隔开,所以丁是绿化带的可能性较大;丙功能区集中成片,且分布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应该是工业区。D正确。
答案 11.B 12.D
垛田是由当地农民每年春季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堆积而成的、高出水面1米乃至数米的台状高地(下右图)。左图甲地是我国著名的垛田镇。完成13~14题。
13.与当地水田农业相比,发展垛田农业的优势是( )
A.集中连片,机械化程度高
B.陆路交通便利,耕作方便
C.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
D.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14.甲地区农民选择春季清淤堆田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
B.伏旱天气,晴朗天气较多
C.梅雨季节,河道淤积严重
D.台风多发,清淤利于抗洪
解析 第13题,读右图可知,垛田被水域划分成一块一块的,A错。当地水域面积大,交通运输工具为小船,水运便利,B错。读文字材料可知,垛田为“高出水面1米乃至数米的台状高地”,故C对。垛田农业与当地水田农业相比,热量、生长期相同,D错。第14题,甲地区春季还未受到锋面雨带影响,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利于清淤,选A。伏旱多在7月、梅雨多在6月、台风多在夏秋季节,故B、C、D错误。
答案 13.C 14.A
读美国农业分布局部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反映美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
A.地区专门化 B.交通运输便捷
C.高度机械化 D.作业过程专业化
16.①、②、③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地中海式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热带种植园农业
解析 第15题,图中反映美国农业生产利用各地区的优势条件发展成为农业区,农业区中专门生产一种农作物,反映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A对;不能反映交通运输便捷、高度机械化、作业过程专业化,B、C、D错。第16题,读图,根据图中的位置,并结合所学的美国农业地形类型可知①、②、③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选择C。
答案 15.A 16.C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完成17~18题。
17.导致图中古城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恶劣 B.水源枯竭
C.交通变迁 D.商贸衰落
18.图中河流流域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发展高耗能工业 ②下游进行梯级开发 ③发展节水型农业 ④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7题,读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区地处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源制约城市分布。图中古城所在地区沦为沙漠,水源枯竭导致古城衰落。第18题,图示河流水量较小,水能不丰富,故①、②错。因当地水资源短缺,应发展节水型农业,③对。因流域内有古城遗址,可开发特色旅游项目,④对。故选C。
答案 17.B 18.C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有关内容规定: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3小时的日照标准。有学者建议:根据住宅的垂直墙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作为住宅楼距设计的参考依据。读图,完成19~20题。
19.我国住房建筑日照规定的采光标准依据是( )
A.纬度因素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
20.表中拉萨大寒日南墙直接辐射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天气晴朗 B.太阳高度角大
C.大气透明度高 D.墙体颜色深
解析 第19题,我国四季分明,季节变化显著。由于冬季白昼短、太阳高度小等导致冬季太阳辐射不足。规定冬季每天日照时间不少于3个小时,是保障房间的太阳辐射。第20题,大寒日为我国冬季,我国冬季降水少,晴天多,故A错误;广州、昆明太阳高度角比拉萨大,故B错误;墙体颜色深对直接辐射影响较小,D错误;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C正确。故选C。
答案 19.D 20.C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和巴马科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统计图。
材料二 巴马科是马里的首都,依山面水,地形平坦,也是重要的芒果种植基地。芒果树是高大的乔木,芒果性喜温暖,不耐寒霜,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低于20 ℃生长缓慢。芒果一般3~5月上市,早于许多地区。巴马科地区的芒果品质优良,远销世界各地。
(1)巴马科最高月气温出现于________月,并分析其成因。(5分)
(2)简述甲处沼泽水位的月份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5分)
(3)判断乙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并说明其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4分)
(4)简述巴马科地区种植芒果的优势条件。(6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气温曲线可知4月份气温最高。要注意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角度进行分析。也要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料,梳理大气条件的影响。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沼泽水位变化,要抓住题目设问的角度,不要泛泛而谈。根据巴马科分降水季节变化展开分析即可。要注意从“收入水量”和“支出水量”两个方面相互结合起来分析。第(3)题,从图中的纬度位置看,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可以根据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措施进行情景迁移。第(4)题,巴马科种植芒果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梳理出巴马科地区的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优势。
答案 (1)4月份。巴马科位于赤道以北的热带地区;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高,太阳辐射强;此时雨季未开始,降水少、云层薄,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弱。
(2)6~9月沼泽面积变大,9月到次年5月沼泽面积变小。6~9月是雨季,降水增多,沼泽汇集的水量增多;9月到次年5月的降水少,蒸发量和用水量增大,导致沼泽水量减少。
(3)畜牧业。规定合理载畜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人工草场;局部地区建立防沙林。(答出三点)
(4)自然条件:低纬度热带,全年热量丰富;旱季气温适宜,有利于芒果开花和生长;地形适宜种植。社会经济条件:人口较密集,劳动力丰富;土地成本较低,上市时间早,市场利润高。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毛笔制作已有1 600多年历史。目前,其毛笔生产企业、作坊多达5 000多家,毛笔产量占全国70%以上。文港镇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其中毛笔技工1.2万人,是全国闻名的“华夏笔都”“中国毛笔之乡”。但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几十家,多以家庭作坊为主。文港镇欲以毛笔产业为龙头,推动区域整体发展,提出了“生产+互联网=在线定制”的发展思路。下图为文港镇周边环境示意图。
(1)简析文港镇成为“中国毛笔之乡”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6分)
(2)简述文港镇家庭作坊式生产的优势。(3分)
(3)指出文港镇毛笔制造业目前存在的不足。(5分)
(4)推测文港镇提出“生产+互联网=在线定制”发展思路的理由。(6分)
解析 第(1)题,“1 600多年历史”体现历史悠久,“华夏笔都”体现技术与品牌;“技工1.2万人”体现了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图示有众多铁路、高速公路,体现了交通便利。第(2)题,家庭作坊式生产,一般手工制作而投资少,生产灵活、劳动力资源利用率高;且因规模小可以随时调整生产。第(3)题,规模小而对技术的创新不利;“毛笔生产企业、作坊多达5 000多家”容易同业无序竞争、不利于产业合作。第(4)题,互联网利于扩大销售范围;定制满足个性化需求,可扩大需求量。
答案 (1)历史悠久,品牌效应显著;劳动力丰富、素质高;传承传统技艺,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及产品的运输。
(2)灵活安排生产,劳动力资源利用率高;适应性强,可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投资少,生产成本低。
(3)家庭作坊式生产(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技术的创新;同类产业集聚,易产生无序竞争;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配置不全。
(4)利用互联网销售,有利于降低销售成本,扩大销售范围;满足个性化、定制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