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三轮复习浙江专用版练习:11选择题专练(十一)
展开选择题专练(十一)
(建议用时:40分钟)
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海岸边的山坡上,零星地分布着一些与当地基岩岩性完全不同的大砾石(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这些砾石出现在该处的外力是( )
A.海浪 B.风力
C.流水 D.冰川
2.当地现今的气候与该处出现这些砾石的地质时期相比,最确定的变化是( )
A.变冷 B.变暖
C.变干 D.变湿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第四纪冰川对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影响,难度中等。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纬度高,第四纪大冰期时被大量冰川覆盖,冰川携带大砾石随冰川坠落,经冰融水搬运到山脚下或海边低洼处,故此处的大砾石与当地基岩不同,故D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的变化,难度较小。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出现砾石的时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被冰川覆盖,该地受冰川作用影响大,气候比现在寒冷,故B正确。
答案:1.D 2.B
下图为某山脉东、西两坡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垂直带谱分布符合图示山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该山脉所处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解析:第3题,该山地山麓地带7月份气温低于1月份,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最冷月气温在0~15 ℃之间,因此该地山麓位于亚热带;降水7月份(当地冬季)多,1月份(当地夏季)少,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该山地南北走向,其西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据图可以看出,在相同海拔,西坡降水多,气温高,东坡降水少,气温低,自然带分布高度主要受温度影响,因此同一自然带西坡分布的海拔高,A、B错误;该山地海拔2 100 m,山顶没有雪线,因此C错误,D正确。第4题,该山地山麓地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该山脉所处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正确,A、B、D错误。
答案:3.D 4.C
图1为西班牙1960-2015年发电来源结构比例变化图,图2为该国区域图。读图,回答5~6题。
5.西班牙发电来源结构( )
A.1960年以化石能源为主
B.2014年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C.天然气发电比重持续上升
D.发电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
6.从区域图判断,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发电( )
①太阳能发电量冬多夏少
②太阳能发电量南多北少
③风能发电量冬多夏少
④风能发电量南多北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5题,从西班牙的发电来源结构来看,1960年以水电为主,2014年包括水电,可再生能源比例在30%~40%,不占主导;天然气发电有一定增加,但非持续上升;从1960-2014年来看,发电结构呈多元化趋势。第6题,西班牙南部及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太阳能发电量夏多冬少,南多北少;北部受西风影响大,风能发电量北多南少,冬多夏少。
答案:5.D 6.C
下表为我国某地四种农产品产销资料。读表完成7~8题。
项目∕作物 | 花卉 | 蔬菜 | 水稻 | 甘蔗 |
市场价格(元∕千克) | 5 | 3 | 2 | 1 |
生产成本(元∕千克) | 2.5 | 2 | 0.8 | 0.4 |
运费率(元∕千克·千米) | 0.5 | 0.3 | 0.01 | 0.01 |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 | 20 | 15 | 4 | 10 |
7.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黄河三角洲
8.如果该地距离城区2千米,从经济效益看,最适宜种植的两种作物是( )
A.花卉和蔬菜
B.花卉和水稻
C.蔬菜和甘蔗
D.甘蔗和水稻
答案:7.C 8.A
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外来移民人口迁入延缓了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读2000年德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完成9~10题。
9.2000年,德国外来移民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
A.老年人 B.青壮年
C.青少年 D.少年儿童
10.德国的人口增长属于( )
A.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B.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C.人口增长过渡模式 D.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9.B 10.D
近几年,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火爆,下图为成都市周边地区农家乐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影响图中“农家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科技 D.交通
12.农家乐的大力发展( )
A.可导致乡村产业结构改变
B.利于提高成都城市化水平
C.阻碍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
D.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外迁
解析:第11题,从图中看出,农家乐主要沿交通线分布,故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交通。第12题,农家乐属于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农家乐有利于促使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变,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外迁,但与提高成都城市化水平关系不大。
答案:11.D 12.A
下图为尼日利亚木材工业、食品工业和棉毛纺织工业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a、b、c工业对应的类型分别是( )
A.木材工业、棉毛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B.棉毛纺织工业、木材工业、食品工业
C.食品工业、木材工业、棉毛纺织工业
D.木材工业、食品工业、棉毛纺织工业
14.c工业的扩展在该地区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水资源短缺
③海水入侵 ④盐碱化加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第13题,从经纬度及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是尼日利亚,其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洲大部分国家经济落后,往往只能发展以当地自然资源为原料的加工工业,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a工业主要位于热带雨林地区,为木材加工工业,而c则位于热带草原区,主要发展以棉花和羊毛为原料的纺织工业。第14题,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大力发展棉毛纺织工业,可能会促进棉花的种植和过度放牧,从而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和土壤盐碱化。
答案:13.D 14.B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因黄河贯穿,早在两千多年前,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银川平原灌溉农田,发展农业。1958年8月开工建设的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结束了银川平原两千多年无坝引水的历史。如图为银川平原古灌区渠系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长期维持引水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 )
A.大水漫灌 B.河水蒸发
C.泥沙淤积 D.河水下渗
16.兴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对银川平原的直接影响是( )
A.扩大灌溉面积 B.缓解土壤盐碱化
C.增加农产品种类 D.提高通航能力
解析:第15题,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水流减缓,泥沙易沉积,所以长期维持引水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泥沙淤积。第16题,由材料可知,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枢纽工程。过去灌渠引水受自然条件制约大。该工程建成后,可增加灌溉引水,扩大灌溉面积,对农业发展起重大作用。
答案:15.C 16.A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某城市某年12月21—25日的天气。读表完成17~18题。
时间 | 21日 | 22日 | 23日 | 24日 | 25日 |
白天 | |||||
夜晚 | |||||
天气 | 大雪 | 大雪转中雪 | 阴转多云 | 多云转晴 | 晴 |
气温 | -1/1 ℃ | -3/2 ℃ | -8/1 ℃ | -10/4 ℃ | -8/1 ℃ |
17.影响表中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18.下列产业活动,受表中天气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
A.交通运输 B.电子商务
C.蔬菜种植 D.实体店商品零售
解析:第17题,表中信息显示,21—25日该城市经历了一次降雪过程,降温明显,应是冷锋活动所致。第18题,降雪和低温冷冻会对交通运输和蔬菜种植产生明显的危害,对实体店商品零售业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对电子商务影响不大。
答案:17.D 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