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三轮复习浙江专用版练习:9选择题专练(九)
展开选择题专练(九)
(建议用时:40分钟)
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1~2题。
1.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C.地质条件 D.生物条件
2.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向高排列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解析:第1题,气候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枯枝落叶的分解、营养物质的传输。第2题,热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生物循环复杂,养分传输快,养分主要储存在生物体内,所以③纬度最低;纬度高,气温低,养分传输慢,养分主要储存在枯枝落叶中,所以①纬度最高。
答案:1.A 2.D
地壳运动可以引起河道的改变及流水作用,而构造与流水相互作用的结果基本取决于构造运动的速度、流水作用的强度等,下图表示通天河水系变迁(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完成3~4题。
3.阶段Ⅰ虚线处的构造地貌可能是( )
A.断层谷 B.背斜谷
C.向斜谷 D.地堑谷
4.通天河两条新的支流形成过程中伴随着( )
A.地壳抬升、流水堆积 B.地壳下沉、流水堆积
C.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地壳下沉、流水侵蚀
解析:第3题,据图分析,虚线处的河流发生改道,河流被切断,应该是岩层发生断裂作用,两侧岩层发生变化,促使河流发生改道,判读为断层,因此为断层谷,故选A。第4题,通天河水系的变化过程中,两条新的支流不断经过溯源侵蚀,侵蚀了甲和乙两条河流,据此判断应该是地壳抬升引起的。故选C。
答案:3.A 4.C
下图示意2010年中国、巴西、美国和俄罗斯四个国家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序号代表中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俄罗斯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高—低—高” D.“低—低—低”
解析:第5题,四个国家中,美国和俄罗斯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比重较高,农村人口比重小;巴西“虚假城市化”现象较严重,农村人口比重比中国小。第6题,俄罗斯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即“低—低—低”模式。
答案:5.C 6.D
底特律走向破产,从“汽车之都”到“悲惨之城”:19世纪初,占据美国五大湖水路战略地位的底特律发展成为交通枢纽。随着制造业的兴起,底特律稳步发展,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之都。但一个世纪之后,这个曾为美国第四大城市的汽车城却走向衰落,濒临破产。据此完成7~8题。
7.底特律成为“汽车之都”的区位条件是( )
A.丰富的煤铁资源 B.农业基础好
C.历史悠久 D.五大湖水路战略地位
8.底特律衰落为“悲惨之城”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 B.经济结构单一
C.交通条件落后 D.人口增长过快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底特律位于连接五大湖的运河交汇处,人流和货物流量大,交通运输便利。第8题,底特律成为“汽车之都”,过度依赖汽车产业,产业结构单一,支柱型产业产品需求量降低,转型慢,使底特律经济衰落成为“悲惨之城”。
答案:7.D 8.B
绍兴市柯桥区是全国纺织生产能力最大的产业集群基地。近年来,柯桥政府将区内的印染厂逐渐搬迁至滨海工业区。下图为绍兴市局部地区简图。据此回答9~10题。
9.柯桥区吸引大量印染厂进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集聚 B.地价
C.水运 D.技术
10.柯桥区调整印染厂布局的积极影响有( )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增加农业用地
③推动城市郊区化 ④减少工业污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9题,柯桥区是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基地,纺织厂与印染厂之间有紧密的投入-产出联系,印染厂靠近纺织厂有利于降低成本、加强协作,故大量印染厂在柯桥区布局。集聚是指靠近其他经济活动而使生产成本降低的外部经济因素,A正确。第10题,印染厂搬迁至滨海工业区后,有利于迁出地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等,①正确;柯桥区地处长三角地区,人口密度大,城市化速度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往往占用大量农业用地,使农业用地减少,②错误;城市郊区化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导致人口向郊区迁移,而柯桥区印染厂搬迁属于工业布局调整,与城市郊区化原因不同、结果不同,③错误;工业集聚在滨海工业区有利于集中处理污染物,减少工业污染,④正确。故本题选B。
答案:9.A 10.B
安徽省黄山地区位于长江以南的丘陵山区,酸性红壤广布。下图为红壤酸碱度(pH)与部分农作物相对产量关系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的四种农作物,最不适合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是( )
A.木薯 B.甘薯
C.芋头 D.山药
12.黄山地区河谷地带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山药在较弱酸性土壤中的产量较高,但随着土壤酸性的增强,相对产量迅速下降,故最不适合在当地大面积种植。第12题,黄山地区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种植,故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
答案:11.D 12.B
为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有学者提出将西藏的水调往西北地区的设想。读藏水北调设想线路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B.常发生凌汛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
14.藏水北调设想线路若建设,遇到的主要困难可能有( )
①地质条件复杂 ②台风灾害频繁 ③人口外迁量大
④跨越河流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13题,雅鲁藏布江位于我国季风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流域内降水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该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所处纬度较低,故不会发生凌汛;该河流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原因是不断有支流汇入。第14题,由图可知,藏水北调设想线路经过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条件复杂,跨越河流多;该设想线路经过地区人口极少,不需要人口大量外迁;该线路所经区域无台风灾害。
答案:13.D 14.C
某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气温变化数据并绘制了图1、图2(基准气温取某日平均气温)。图1中小区1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高于小区2。图2中小区3风速大于小区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16题。
15.据图文可知,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度变化的影响及原因是( )
①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
②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越少,那么它反射到大气中的热量就越多
③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越少,其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就越少
④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越多,那么空气直接吸收的热量就越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据图文可知,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是( )
①风速与热岛强度(升温幅度)呈正相关 ②风速与热岛强度呈负相关 ③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 ④“热岛效应”越强,风速越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5题,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升幅度(作用)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这是因为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①③正确,故选A。第16题,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风速越大,温升幅度越小;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②③正确。故选C。
答案:15.A 16.C
下图为某地逐月累计降水量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四幅气候资料统计图中,能反映该地气候状况的是( )
18.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则下列有关该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6-8月累计降水量曲线平缓,是受西风影响的结果
B.夏季降水少、光照强,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
C.主要分布在40°N~60°N的大陆西岸
D.雨热不同期,是不同季节受不同风带影响的结果
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该地6-8月的累计降水量变化很小,说明这段时间降水极少;而10-12月的累计降水量变化较大,即该段时间降水丰富,故该地气候可能为南半球的季风气候或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A项反映的是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B项反映的是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C项反映的是热带雨林气候,D项反映的与图示地区降水特征符合。第18题,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则该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夏季降水少,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结果;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强的气候特征,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是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答案:17.D 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