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导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江苏专用练习:第2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四节
展开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程标准 |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
学习目标 | 1.结合实例,说出地域文化的含义。2.利用资料,比较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差异。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
一、地域文化
1.文化含义: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2.地域文化
(1)含义: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特点:不断发展、变化,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差异
不同的自然背景及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城乡环境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使得我们生活的城市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
三、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乡村景观是集合聚落景观、经济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特色为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包含美丽的田园风景,浓厚的地方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在地球上广阔的乡村空间孕育了丰富的乡村文化景观类型。
2.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上的体现
(1)影响城市建筑景观
①例证: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建筑高度向郊区递减;欧洲城市中心多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市中心以外。
②原因:城市发展历史不同,美国城市发展历史较短,欧洲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风格已经形成。
(2)影响建筑格局(例证)
例证 | 特征 | 原因 |
杭州 | 闻名中外的山水城市 | 受我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 |
北京 |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 | 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
华盛顿 | 以国会大厦为轴心,且居于高处 | 体现资产阶级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
探究点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多为坐北朝南,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1.北京的四合院是如何体现“合”字内涵的?
答案 四合院,是从东、西、南、北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而形成的合院式住宅。
2.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人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案 体现了中国人性格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体现了正统、严谨、尊卑有序的特点。
3.试从北方气候的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形成原因。
答案 北京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可保温防寒避风沙,向阳冬季多采纳阳光。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尤其对城市建筑的影响最为突出,城市建筑的布局、结构、风格都深深地烙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如下表所示:
城市建筑 | 表现 | 原因 | ||
建筑布局 | 美国城市 | 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开中心区,建筑高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 美国历史较短,早期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由主义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 | 发展历史不同 |
欧洲城市 | 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有许多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地区 |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 | ||
建筑结构 | 中国建筑 | 围墙是主要景观,城有城墙,园有园墙,宅有宅墙,庙有庙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 中西方地域文化差异 |
美国建筑 | 绝少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 |||
建筑风格 | 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殿、阁与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明显不同;中国民居“四合院”与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明显不同 | 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城市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 | 中西方统治权力不同 |
城市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产生影响的是( )
①城市交通网的结构
②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
③城市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④城市中文化设施的数量
⑤城市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⑥城市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A.①④ B.②⑥
C.③⑤ D.④⑤
2.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
①外向性 ②开放性 ③内向性 ④封闭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建筑上,在城市建筑的结构、布局和建筑风格上都能体现出来。第2题,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特别是“幽”字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且夏季光照强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第2题,岭南地区雨季长,降水量大、气温高。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据此完成3~4题。
3.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发达
B.美国城市用地紧张
C.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D.西欧地质条件差
4.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体现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筑有围墙 B.园林忌直求曲
C.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 D.建筑物线条简洁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西欧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第4题,中国的建筑物线条复杂,园林忌直求曲,忌宽求窄,多有围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向性。
5.山西省旧城区内有一些老式四合院,其房屋的屋顶由外向内单面倾斜,如图所示。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为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有发达的灌溉系统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__________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____________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4)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欧美民居与中国民居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它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
答案 (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量稀少。屋脊呈单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利用
(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两边倾斜) 降水较多
(4)没有围墙。 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苏州古城的规划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B.欧洲传统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
C.苏州的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经济因素对城市的影响
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
2.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答案 1.A 2.D
解析 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苏州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北京的城市布局是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工业区向城市外缘移动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如图为某城市中女性最常见的装扮。据此回答3~5题。
3.这座城市可能是( )
①北京 ②麦加 ③银川 ④巴格达 ⑤雅加达 ⑥拉萨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④⑥
4.该城市中比较常见的宗教建筑景观是( )
A.清真寺 B.教堂
C.寺庙 D.泰姬陵
5.该城市中常见的建筑风格是( )
A.红墙黄瓦,飞檐斗拱
B.白墙尖塔,穹顶水池
C.绿篱草地,花园洋房
D.高基斜顶,围墙庭院
答案 3.B 4.A 5.B
解析 第3题,图中展示的是阿拉伯女性的典型装束。第4题,该城市分布于中东地区,信仰伊斯兰教,故常见的建筑景观是清真寺。第5题,清真寺的主要建筑风格是白墙尖塔穹顶。
读下图,回答6~7题。
6.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__方面的差异( )
A.建筑布局 B.建筑结构
C.建筑高度 D.建筑材料
7.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地域文化的差异
答案 6.B 7.D
解析 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2019·天津大港月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域文化一旦形成,便不会因其他因素而改变
B.“地域”文化中的“地域”越大,地域文化特点便愈加明显
C.在同一国家的城市其文化特征基本相似
D.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上
9.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往往反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下列城市格局或建筑特点能反映中国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
A.市中心有市民集中广场、大教堂等
B.市中心区一般少有现代化高楼大厦
C.城中有墙、园中有墙、宅中有墙
D.宫殿式建筑有喷泉、雕塑等
答案 8.D 9.C
解析 第8题,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大的地域,其地域文化往往越复杂,地域文化的特点可能越模糊;同一个国家内部因民族、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等差异可能会形成多种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上。第9题,市中心有市民集中广场、大教堂是基督教文化区的城市建筑风格;欧洲一些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市中心一般少有现代化高楼大厦;宫殿式建筑有喷泉、雕塑等是欧洲典型的建筑风格,因此A、B、D三项错误。我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较强,城市建筑往往具有城中有墙、园中有墙、宅中有墙的风格,C正确。
(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期末)文化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一个地区的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持久性。当地域文化作用于消费领域时,也是润物细无声。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人们的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不同。如图是地域文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据此回答下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京人偏爱进口的东西 ②广州人注重物质消费
③上海人更喜欢国产 ④北京人有潜在的贵族意识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答案 A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上海人注重时尚,而时尚的东西多来自海外,③错误;广州人由于受港、台的影响较大,因此消费上注重物质,同时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②正确;北京是我国首都,同时又是古都,因此北京人消费受传统思想影响很大,精神上有潜在的贵族意识,①错误,④正确。故选A。
(2019·四川棠湖中学月考)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现代辛辣指数。读图回答11~12题。
11.四川人不怕辣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B.四川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C.四川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D.四川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12.川、渝、湘重辣省级行政区位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C.东部季风气候区 D.长江上游地区
答案 11.D 12.C
解析 第11题,现代辛辣指数受宗教信仰影响较小;四川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气候湿潮,昼夜温差小,吃辣可活血祛湿,有利于人体健康。第12题,川、渝的部分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但湘不在四川盆地;川、渝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湘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川、渝、湘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湖北宜昌以上河段为长江上游河段,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河段为长江中游河段,川、渝位于长江上游,湘主要位于长江中游。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14.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答案 13.C 14.B
解析 第13题,从建筑材料和房屋的结构可知,该地气候湿热,因而最可能为海南岛。第1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B项正确。
15.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所示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丙图所示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丁图所示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方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2)西北 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 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
(4)内蒙古高原 游牧 不断发展、变化的
解析 第(1)题,我国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雨季较长,降水较多,为便于排水,房屋多为斜顶结构,且倾斜角度较大。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稀少,房屋多为平顶。第(3)题,黄土直立性强,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多开挖窑洞作为居所,窑洞冬暖夏凉,非常适合人们居住。第(4)题,内蒙古高原地区的生产活动以游牧为主,牧民需要不断迁移住所,蒙古包便于拆卸,非常适合牧民居住。出现定居现象说明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边地区。由于当时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而且还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建造了一种“抵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或圆形、或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客家土楼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材料二 中国“客家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下列关于客家土楼建造地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 B.地形平坦,森林茂密
C.河流稀少,水资源匮乏 D.土质黏重,降水较多
(2)历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的主要功能是( )
A.安全防卫功能 B.宗教信仰功能
C.信息传递功能 D.文化交流功能
(3)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建筑的方式又与________因素有关。
(4)这种为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居住方式又说明了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答案 (1)D (2)A
(3)自然环境 技术水平
(4)客家人由于数代不断南迁,形成家族内部极强的凝聚力,只有家族内部的紧密团结才能使其在新的居住地生存下来。其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解析 由材料可知,客家土楼依山势而建,说明当地地形起伏大,平地少;建筑材料为土、杉木、卵石等,说明土质黏重;福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客家人修建土楼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需要。楼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反映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