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寒假作业:(7)流域的综合开发 练习
展开
(7)流域的综合开发
1、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的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
A.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B.上游修建水库
C.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D.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2.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2、读黄河某河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河段水电站密集,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靠近城市,工程技术领先 D.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2.丙处水文站监测的行流量比乙处小,因为( )
①沿途缺少河流补给 ②沿途向其他流域调水
③沿途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④沿途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普尔河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上。读普尔河水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 )
A.由北向南流 B.会出现春汛 C.航运价值大 D.以雨水补给为主
2.该河流开发力度不大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恶劣,市场需求有限 B.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
C.地势平坦,水能资源匮乏 D.经济欠发达,技术力量薄弱
4、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流域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植被
2.要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优势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发Ⅰ区河流,侧重于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
B.开发Ⅱ区河流,侧重于水力发电和灌溉
C.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
D.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同步进行
5、向家坝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和云南省交界处,是我国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上游库区水位达到370米高程,能顺利实现向家坝水电站二期蓄水目标。结合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纵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
2.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 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 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 引发旱涝灾害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① ④
6、罗讷河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罗讷冰川,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法国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为罗讷河流域。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罗讷河上游水位最高的季节和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春季,季节性冰雪融水 B.夏季,积雪冰川融水
C.秋季,山区地形雨 D.冬季,地下水
2.罗讷河流域开发前,位于中上游的里昂很少遭受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
A.上游修筑梯级大坝 B.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C.气候干旱降水量少 D.上游流经大面积沼泽
3.长度仅500千米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主要原因是( )
A.沿岸人口稀少,利于施工 B.河流平均流量大,多高山峡谷
C.流域内农业发达,航运需求大 D.法国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7、法国的塞纳河(甲)和我国的大渡河(乙)都建有不少大坝,形成众多水库,也都面临不少问题。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塞纳河所建水坝多为低坝,大渡河则以高坝为主,与之无关的因素是( )
A.资金多少 B.地形差异 C.人口分布 D.水库功能
2.人们发现大渡河上所建水库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工程质量低下 B.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C.人为破坏严重 D.冰雪融水减少
3.目前,塞纳河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耕地需求增加 B.洪灾压力消失
C.环保意识加强 D.水电运营成本高
8、藏木水电站是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也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规划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其主要功能为发电,同样兼顾生态环境用水的要求,无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2015年10月13日,藏木水电站开始全面运行。下图示意藏木水电站住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5级电站的-第4级,该河段规划多级电站的主要原因为( )
A. 降水丰富 B. 南亚市场广 C. 地势落差大 D.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藏木水电站在一侧留出一个弯曲型的水泥通道,其主要考虑( )
A. 能保证下游供水 B. 持续输通泥沙 C. 上下游鱼类洄游 D. 保障库区不冻
3.该电站建成后,对图示区域的影响有( )
A. 恒河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加大 B. 国际互信增加
C. 电站上游传统文明发生变化 D. 恒河下游地区气候改善
9、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材料二 珠江流域图。
(1)分析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丙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环境造成的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了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解析:1.读图可知,该水文站第二年比第一年测得的降水后河流流量峰值大大降低,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调节了流域内河流的流量,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加快会加大流量变化。流量变化小可以减少下游洪涝灾害的发生。流域内植被破坏会降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导致流量变化增大
2.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田纳西河流域水力、煤炭资源丰富,是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在此基础上, 田纳两河流域积极发展了高耗能工业,促进了工业走廊的形成。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C
解析:1.结合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可知,甲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水能资源蕴藏量大,故水电站分布较密集。
2.由图可知,在乙处和丙处之间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因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这两个平原地区主要靠引黄河水灌溉来发展农业生产,同时这一地区的工业生产也消耗了大量的水,且乙、丙两处之间的河段没有大的支流注入,故丙处比乙处的径流量小。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解析:1.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春季冰雪融水多,会出现春汛;该河流域人口稀少,河流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不高;该河流所在地纬度高,降水较少,但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较多,因此,该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该河流流域内冬季漫长而寒冷,人口稀少,市场需求相对较小,因此开发力度较小。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D
解析:1.读图可知,流域内Ⅰ、Ⅱ两区域的主要差异是地形。
2.Ⅰ区域位于河流的上游,航运不便,侧重于修建水电站及发展旅游业;Ⅰ区域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Ⅱ区域位于河流中下游,以平原为主,侧重于发展航运、灌溉,茶树大多种植在丘陵地区。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解析: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3.B
解析: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B; 3.C
解析: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C C
解析:
9答案及解析:
答案:1.红水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经地区地形崎岖,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有利影响: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有利于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水库有调蓄洪水的功能,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不利影响: 水库的建设,使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淤积减慢,海岸遭受侵蚀而后退,三角洲盐渍化加重;
3.除水电外,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过程中,可以发展旅游业;利用丰富电力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利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利用广阔水域,发展水产养殖业等。
解析:1.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水量、落差两方面分析。红水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提供充足的电能,能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有利于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改善环境质量。水库调节径流,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不利影响是大量水库建设,会导致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现象。
3.利用流域内独特景观资源、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利于充足水电和丰富矿产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位于我国西南林区,能源充足,利于发展木材加工。河湖众多,水库众多,适宜发展水产养殖。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
2.B支流:开发水能;发展旅游业。C支流:发展航运。
3.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坡地开垦;围湖造田。对湖泊及其下游环境的影响:湖泊淤积,湖泊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加大下游洪灾威胁。
4.地质资料;河流水文资料;社会经济资料。
解析:1.根据图丙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结冰期,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较多,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由图甲中等高线可知A支流处在低山、丘陵地区,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根据土地利用状况图可知,A支流两岸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且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有岩石裸露,故河水在汛期的含沙量较大。
2.根据图甲和图乙可知,B支流主要流经山区,落差大,水能丰富,且流域内有瀑布和果园,可开发水能和发展旅游业;而C支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且沿岸多居民点,可以发展航运。
3.仔细对比甲、乙两图,可发现河流上游坡地开垦现象严重;湖泊面积在缩小,湖滨地带成为农田,这是由围湖造田造成的。毁林开荒、开垦陡坡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下游湖泊泥沙淤积严重,再加上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也使其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加剧湖泊下游洪涝灾害。
4.建水库除了要考虑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外,还需考虑有无断层等地质条件、河流水文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移民等社会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