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寒假作业精练2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0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寒假作业精练2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0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寒假作业精练2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530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寒假作业精练2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展开
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博斯腾湖地处我国新疆,为我国内陆最大的淡水湖(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博斯腾湖湖水水源补给的主要形式是
A.雨水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2.图中农业区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土地广阔
C.临近水源 D.昼夜温差大
3.夏季来甲处观赏湖光山色的游客能感觉到吹
A.南风 B.东风 C.西风 D.北风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博斯腾湖附近海拔较高,冰川融水丰富。本题考查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宜采用排除法解答本题。
1.博斯腾湖位于内陆的新疆,降水少,因此雨水和积雪融水补给少。因该湖处于天山腹地,周围山地冰川融水补给量大。
2.博斯腾湖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源匮乏,C错误;附近多沙质沉积物,土壤贫瘠,A错误;土地广阔与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无关,B错误;该地气候干旱,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夜晚气温低有利于糖分积累,D正确。
3.能观赏到湖光山色的时间应是白天,白天受湖陆风的影响应吹湖风,则甲地游客能感受到从南侧湖面吹来的南风。
【答案】
1.B
2.D
3.A
温室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下图为“温室大棚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方冬季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土壤肥力 B.降低空气湿度
C.增强太阳辐射 D.减少热量散失
2.2019年8月,东台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的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作物水分蒸腾
D.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下图为某时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图中箭头代表风向。完成下面小题。
3.据图可知
A.①是高压,②是低压 B.①②都是高压
C.B处风力小于D处 D.A处风力大于C处
4.图中A、B、C、D四处风向判断正确的是
A.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A处风向标识正确
B.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B处风向标识正确
C.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C处风向标识正确
D.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则D处风向标识正确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6.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最明显的变化是
A.①增强 B.③减弱 C.⑤增强 D.⑦减弱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两处均位于陆地上且相距不远,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8.若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其余条件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为当地的冬季 B.此时为当地的夏季
C.甲处空气受热下沉 D.乙处空气冷却上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若该图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A.D的气压最高 B.②的风向为西北风
C.②的风力大于④ D.B处多晴朗天气
10.若该图为某地中纬环流,且B是位于C北方的下沉气流,则
A.B处空气因热力原因而下沉 B.②是盛行西风
C.该环流圈对我国的降水有直接的影响 D.③气流炎热干燥
某研究小组根据某地的实测数据,绘制出该地的沥青路面,草地和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日变化曲线图。下图分别为为某地不同下垫面气温数据图和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同一天内,沥青路面和草地的温度不同的原因是
A.①辐射的差异 B.②辐射的差异 C.④吸收的差异 D.⑤吸收的差异
12.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近地面空气温度低于沥青路面和草地温度的原因是
A.③辐射是近地面空气增温的直接热源 B.②辐射对近地面空气的保温效果太差
C.①辐射太弱造成近地面空气增温变慢 D.⑥辐射太强致使近地面空气热量损失
13.城市大面积铺设沥青路面对城市的影响是
A.城市的温室效应增强 B.城市的昼夜温差加大
C.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弱 D.城市的太阳辐射减弱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4.此时,甲地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如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N>PM,则O点风向为
A.②或③ B.⑥或⑦ C.⑦或⑧ D.②或⑧
1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N<PM,则O点风向为
A.②或③ B.③或⑦ C.③或⑥ D.⑦或⑧
防风林可以减轻风力对农田的侵蚀。下图是某地防风林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8.防风林可以减小风力,是因为
A.增大了地表摩擦力 B.减小了地表摩擦力
C.增大了水平气压梯度力 D.减小了水平气压梯度力
19.如果在华北平原营造防风林,防风效果最佳的种植走向是
A.东西向 B.西北-东南向
C.南北向 D.东北-西南向
20.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2)甲、乙、两地表示高气压的是 。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 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地。
(4)若甲是海洋,乙是陆地,那么该图表示北半球的 季节。
(5)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
21.读“三种辐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代表的事物名称:②_____、③ _____、④ _____。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A_____作用、B ______作用和散射作用。
(3)近地面大气直接的、主要的能量来源是______(填序号)。
(4)与阴雨天相比,晴天昼夜温差____(大或小),解释原因:________。
【答案】
1.D
2.C
【解析】
1.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北方冬季大棚的主要作用是改造热量条件,利用温室大棚的保温作用,减少热量散失,选项D符合题意。北方温室大棚对增加土壤肥力没有直接作用,排除A。北方冬季大棚能抑制蒸发,从而增加棚内的湿度,排除B。大棚的顶棚会削弱进入大棚的太阳辐射,排除C。
2.2019年8月为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强,为了减少蒸发东台郊区农民给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选项C符合题意。8月份气温高,热量条件好,无需提高夜间的温度,提高了夜间的温度,减小了温差,不利于提高蔬菜品质,排除A、B。增强地面辐射与提高农作物存活率关系不大,且与题意无关,排除D。
【答案】
3.D
4.C
【解析】
3.读某时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知,①是等压线内低外高,是低压;②是等压线内高外低,是高压。B处对比D处等压线密集程度类似,水平气压梯度力差别不明显,风力差别不大;A处对比C处等压线密集一点,水平气压梯度力比C大,故风力大于C处。故本题选择D。
4.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斜穿等压线,读某时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知,BD风向不符合此特征。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斜穿等压线,C风向符合;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斜穿等压线,A处风向符合。综合选项,只有C选项对应正确。故本题选择C。
【答案】
5.D
6.C
【解析】
5.根据图示的大气热力作用过程判断:⑦①②为太阳辐射;⑤⑥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故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⑤和大气逆辐射③都较小,使得其气温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低。故本题选择D。
6.相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被称为大气逆辐射,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对地面辐射⑤吸收量增大,使得大气逆辐射③增强。而二氧化碳的增多对于太阳辐射(短波辐射)的影响有限,①⑦不会太大变化。故本题选择C。
【答案】
7.D
8.B
【解析】
7.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高上低;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高空和近地面相反。读图可知,a和c为水平气流,b和d为垂直气流,甲、乙为陆地,则近地面气流由甲流向乙,说明甲的气压大于乙;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总是下高上低,所以乙大于丁,甲大于丙;乙地气流上升,说明乙地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在高空堆积,丁形成高气压;甲地近地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所以b向下沉,则丙空气稀疏,相对于丁地其气压低,气流有丁流向丙,则气压丁大于丙;所以图中四地按照气压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甲>乙>丁>丙,故D正确,ABC错误。
8.若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且图中甲气流下沉,说明空气冷却,近地面形成高压。乙气流上升,说明空气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此时陆地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说明此时为当地的夏季,故B正确,ACD错误。
【答案】
9.D
10.B
【解析】
9.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此B气压高于A,C气压高于D;水平方向,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D气压高于A,B气压高于C。故四地气压由高到低为B>C>D>A,A错误;图中没有方向,因此不能确定②的风向,B错误;④位于高空,摩擦力小,风力应大于近地面的②,C错误;B处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D正确。
10.该图为某地中纬环流,且B是位于C北方的下沉气流,则位于南半球,B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因动力原因而下沉;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降水没有直接的影响,A、C错误;中纬环流中,近地面风带为盛行西风,B正确;③为上升气流,气流上升,气温下降,受其影响,多阴雨天气,D错误。
【答案】
11.D
12.A
13.B
【解析】
11.从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逆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削弱作用,⑤表示地面差异。地面的热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沥青路面和草地的比热容不同,导致吸收太阳辐射的差异,造成温度不同。故选D。
12.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空气增温的直接热源,A正确。②辐射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有保温作用,不是对空气有保温作用,B错误。①辐射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大气的增温作用小,C错误。⑥辐射大气辐射有空气热量损失,地面辐射也有热量损失,D错误。
13.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沥青路面温度变化最大,故城市大面积铺设沥青路面使城市的昼夜温差加大,B正确。温室效应是温室气体造成的,A错误。整体气温升高,城市与郊区的温差增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强,C错误。地面对太阳辐射没有影响,D错误。
【答案】
14.D
15.A
【解析】
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和等值线的判读。
14.首先过甲地垂直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适当右偏即为甲地的风向。通过画图可知,甲地的风向是西南风,D对。故选D。
15.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①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速最大,风力也最大,A对。故选A。
【答案】
16.A
17.B
【解析】
本题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16.PN>PM,则大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为N线指向M线,并与MN线垂直;此图若为高空等压面,故最终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是平行的,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的风向故为③线;若为近地面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为②线.综合得知,O点风向可能为②或③。故选A。
1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N<PM,则大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为M线指向N线,并与MN线垂直,由于没的摩擦力,故最终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是平行的,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的风向故为⑦线;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形成的风向故为③线;则O点风向为③或⑦。故选B。
【答案】
18.A
19.D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水平运动。
18.防风林可以减小风力,是因为增大了地表摩擦力,不能改变水平气压梯度力,A正确。
19.防风林要防风效果最佳,其走向应与风向垂直,阻挡作用最好,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故防风林防风效果最佳的种植走向是东北-西南向,D正确。
20.
【答案】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逆时针)。
(2)甲
(3)乙 阴雨 甲
(4)夏
(5)甲
【解析】
(1)读图,根据等压面“高高低低”的分布,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高空等压面与近地面相反。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逆时针方向环流。
(2)读图,根据等压面“高高低低”的分布,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故甲表示高压,乙表示低压。
(3)甲、乙两地中甲气流下沉,说明气温低;乙气流上升,说明气温较高。乙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而甲是晴天,气温日较差大。
(4)若甲是海洋,乙是陆地,表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那么该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
(5)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郊区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同一水平面上风是由乡村吹向城市,则表示郊区的是甲地。
21.
【答案】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吸收 反射 ③ 大 晴天少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所以晴朗的白天气温要高些;晚上,由于云少,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所以晴朗的夜晚温度要低些
【解析】
(1)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图中箭头的指向可知,图中②③④分别代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其中A大气的吸收作用、B指向宇宙空间,应为大气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3)近地面大气直接的、主要的能量来源是近地面的地面辐射,对应图中的③。
(4)与阴雨天相比,晴天昼夜温差大,这是因为与阴雨天相比,晴天少云,大气削弱作用较弱,所以晴朗的白天气温要高些;晚上,由于云少,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所以晴朗的夜晚温度要低些。由于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导致与阴雨天相比,晴天昼夜温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