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开发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展开
2020-202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开发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二氧化碳 B. 冰水混合物 C. 高锰酸钾 D. 空气
- 如图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氧气验满
B. 给液体加热
C. 向试管内加固体
D. 用滴管滴加液体
- 我省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细颗粒物和臭氧等新增指标的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直接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B. 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C. 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D. 臭氧是一种氧化物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去西藏旅游的人往往会产生高原反应,吸氧气可以缓解症状,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产生大量白雾
C. 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改变
D. 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可用如图表示这三种关系.以下关系界定错误的是
A.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属于交叉关系
B. 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C. 原子和质子属于包含关系
D. 含氧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生成了三种分子
B.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C.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增减
- 下列图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在盛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引燃红磷
B. a、b两试管内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其中b试管内有少量二氧化锰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实验.铜丝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已知所用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实验二比实验一操作简单、安全环保、测量更加准确。
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
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实验一中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后要缓慢伸入瓶内。
其中正确说法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C表示的粒子符号______。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由B和D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如图所示,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常温下A、B均为无色液体,D常温下为淡黄色粉末,E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试回答以下问题:
写出F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物质中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写出C物质在生活中的一个用途: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如图是关于水的组成、净化的装置图。
从微观上看,水是由______用名称表述构成的。
用装置一净化河水时,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C.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不变
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E.经过该装置净化后的的河水仍然是混合物
F.装置二可以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写出下列仪器名称:b______。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则氧气应从装置的______端通入。若用排水法收集,瓶内先装满水,则氧气应从______端通入填“c”或“d”。
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写序号。
加热
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熄灭酒精灯
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写出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与加热时间如图所示。若该同学取用氯酸钾加热至不在产生氧气时,请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A点时,试管中剩余固体的成分为:______写物质的名称。
试计算产生氧气的质量。结果精确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
B、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
C、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错;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2.【答案】B
【解析】解:A、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A、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燃烧植物秸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碳等固体颗粒,故A错;
B、吸入细颗粒物会造成人体的肺病和气管病的发生,故B错;
C、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检测环境的污染情况并能解决污染状况,故C正确;
D、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臭氧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D错。
故选:C。
A、根据燃烧植物秸秆的危害考虑;
B、根据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考虑;
C、根据化学做的贡献考虑;
D、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燃烧植物秸秆的危害,吸入细颗粒物会造成人体的肺病和气管病的发生,知道氧化物的特点.
4.【答案】D
【解析】解:A、去西藏旅游的人往往会产生高原反应,吸氧气可以缓解症状,说明氧气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可以改变而不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均不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催化剂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故说法错误;
B、化合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说法正确;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说法正确;
D、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包含、交叉、并列关系,根据涉及的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的三种关系、正确的理解各概念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如下图:
A、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生成了两种分子,故A不正确。
B、由上图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故B不正确。
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不一定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故C不正确。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增减。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种类及数目是否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
学会利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A、红磷燃烧放热,压强增大,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氧气消耗,压强减小,并且小于原来压强,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应该是b试管中的反应需要时间短,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高锰酸钾质量能够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加热一段时间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完全反应后氯化钾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D、加热一段时间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答案】C
【解析】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应等到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正确;
实验二无需将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所以实验二操作简答,且不会导致大量白烟逸散到空气中,保护环境,且不会因为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导致的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减小了实验误差,正确;
停止加热后,应将左侧注射器中空气全部排入右侧注射器,并等到装置冷却再读数,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错误;
实验二中应保证铜丝足量,才能充分耗尽氧气,错误;
两个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均有气体剩余,可以说明空气中除了氧气外,还有其他气体,属于混合物,正确;
实验一中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增大实验误差,错误;
故选:C。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具体操作细节,以及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得出实验二的优点,对本题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难度不大。
9.【答案】 三
【解析】解:是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可以表示为。
故填:。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镁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故填:;三。
由B和D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镁,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氯元素化合价是,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镁化学式是。
故填:。
每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0.【答案】 分解反应 0 供给呼吸
【解析】解: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常温下A、B均为无色液体,D常温下为淡黄色粉末,所以D是硫,硫和D点燃生成F,所以C是氧气,F是二氧化硫,E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E加热会生成氧气,所以E是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F物质的化学式是;
的反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物质是氧气,氧气属于单质,所以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为:0,C物质在生活中的一个用途:供给呼吸。
故答案为:;
;分解反应;
;供给呼吸。
根据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常温下A、B均为无色液体,D常温下为淡黄色粉末,所以D是硫,硫和D点燃生成F,所以C是氧气,F是二氧化硫,E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E加热会生成氧气,所以E是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1.【答案】水分子 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ABCD
【解析】解:从微观上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故填:水分子。
用装置一净化河水时,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主要作用是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故填: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故填:.
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能说明由氢气和氧气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实验过程中漏斗内液面高度上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E.经过该装置净化后的的河水仍然是混合物,是因为水中仍然含有溶于水的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F.装置二可以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BCD。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根据水的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2.【答案】长颈漏斗 c d
【解析】解: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b是长颈漏斗;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密度比水小,所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从装置的c端通入;用排水法收集,瓶内先装满水,则氧气应从d端通入;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所以该反应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d;
;
。
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进行分析;
根据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催化剂,所以该反应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3.【答案】氯化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解析】解:由图片中的信息可知,在A点氯酸钾还没有分解完全,试管中剩余固体的成分为:生成的氯化钾和未反应的氯酸钾以及催化剂二氧化锰;
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45 96
x
答:产生氧气的质量
故答案为:
氯化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
根据题目中的图片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根据氯酸钾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