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十五 父母的心精品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十五 父母的心精品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生难字,多音字,mú一模一样,mó模仿,nán难关,nàn灾难,dāng担当,dàng当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作者,把握文章故事情节。2.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方法,分析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重点)3.体会作者“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的作品风格,感悟父母对子女的崇高而无私的爱。(难点)
题目中的“父母”是文章的主人公;“心”既指送孩子时善变的心理,又指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篇文章的主题,也是线索,起到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作用,在结构上也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浅草的少男少女》《古都》等。
本文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有删节。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1901年他的父亲去世,1902年他的母亲去世。他成了孤儿后,只好寄居在体弱多病、双目失明的祖父家中。不久,他的祖父也病逝。他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因而特别渴望父母的爱。《父母的心》这篇表现亲子之情的小小说就是他内心渴望父爱与母爱的产物。
一波三折一波三折指用复沓回旋的手法组织文章情节,造成波澜曲折、扣人心弦的特殊效果。可从巧妙安排文章的结构入手,准确、清楚地展现矛盾冲突,恰当地运用抑扬结合、张弛交错、对比、反衬手法等方面展开。
一波三折的“三”,并非实指,而到底设置几个“波折”好,这要根据事物发展和作者表达意图的需要来决定。“折”,要折得合情合理,要顺其自然、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濑户(lài) 褴褛(lán lǚ) 吩咐(fù)酬谢(chóu) 一模一样(mú) 羡慕(xiàn)
①他模(mó)仿孙悟空真是有板有眼,简直一模(mú)一样。
②我们要勇于面对灾难(nàn),突破难(nán)关。
①风度:人的举止姿态(多指美好的)。②褴褛:(衣服)破烂。③寒酸:形容简陋或过于俭朴显得不体面。④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⑤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⑥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⑦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⑧如数奉还:按照原来的或规定的数目还给人家。如,依照,按照。⑨冷酷:(待人)冷淡苛刻。
1.(江苏无锡中考,T15)请简要说说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第一段以寥寥几笔便把“贵妇人”的形象勾勒得十分鲜明,与下文“四十岁上下的男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2.(湖南衡阳中考,T22)请简要分析第2段画线句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外貌描写。“衣衫褴褛”“寒酸”写出男人的家境贫寒,境遇窘迫,表明这个男人的地位低下,生活艰难;“十分显眼”写出了他因贫困而格外引人注目。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男人”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3.(吉林中考,T23)如何理解“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这句话的含义? 没有豪言壮语,却也掷地有声,只因为有亲情的力量、爱的力量,才有此效果。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孩子们的深切的爱,为下文写他们几次三番送、换孩子埋下伏笔。
4.(辽宁沈阳中考,T15)第6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语言、神态描写。“犹豫”的神态将他内心舍与不舍的矛盾刻画出来,而他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这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5.(辽宁沈阳中考,T16)请分析第8、9段中三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这两个词语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不舍与难过的心情,同时又为下文换儿子埋下伏笔。“无精打采”既表明男人的内心十分痛苦,又表明他为即将失去二儿子而感到难过。
6.请简要分析为什么财主夫人“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一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二是那位妈妈提出的理由,表面上看似很可笑,实质上却是为了孝顺父母,而孝顺父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以财主夫人不得不答应。
7.(山东东营中考,T14)探究第13段画线部分“事情到这儿还没完”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承上启下,再次激起波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8.(山东济宁中考,T17)简要概括“财主夫人”的形象特点。 财主夫人长得美丽,是“风度极佳、引人注目”的高贵妇人;当穷人夫妇每次换孩子时,她都能同意贫困父母的要求;最后财主夫人决定送还孩子并表示酬谢。因此,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有着美好品质的人。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爱都是一样崇高而无私的。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逐步展开的?文章围绕“送子”一事,按父母二人心态的变化,一层一层地展开。一开场通过财主夫人与穷人衣着方面强烈的对比,映衬出双方家庭背景的极大差距。通过女佣与父亲的对话让读者清楚两个家庭具有互补性,给之后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接着,理所当然的,财主夫人得到了孩子,而贫穷的家庭得到了他们最需要的钱。
这时,故事情节峰回路转,一系列的调换让大家疑惑这对父母究竟是怎样想的。最后,贫穷的父母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能送。同时也感动了财主夫人,故事达到了高潮。几次“换子”的变化,都显得合情合理,情节虽然一波三折,但读起来十分顺畅自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十五 父母的心公开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学习目标,父母的心,抓线索理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情节父母的心,问题探究,总结课文,读课文品细节,高高兴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十五 父母的心获奖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生难字,多音字,mú一模一样,mó模仿,nán难关,nàn灾难,dāng担当,dàng当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十五 父母的心获奖课件ppt,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合作学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抓线索理情节,品细节细体会,眼含热泪,无精打采,失魂落魄,痛哭失声,探究学习,作者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