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470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470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470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4701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4701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4701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4701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4701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背景资料,学习目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兑命yuè,学xiào学半,翻译课文,问题探究,拓展延伸,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文节选自《学记》(《礼记解集》),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1、领会《礼记》的相关知识;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准确翻译课文;3、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嘉肴yá 自强qiǎng
重点词语【1】虽:即使;【2】佳:美好;【3】肴:用鱼、肉做的菜。 【4】食:吃 【5】旨:味美 【6】至道:最好的道理 【7】 善:好处
【8】是故:因此,所以 。 【9】 困:不通,理解不了。 【10】反:反省。 【11】 自强:自我勉励。 【12】 长:促进 【13】其:表示推测语气 【14】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②“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1、背诵《虽有佳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①《虽有佳肴》的中心论点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②作者用类比的方手法引入要阐明的观点,然后展开逐层论证,最后引证结论。
2、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明了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3、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陈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文章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男有分,女有归”一句运用对偶句式,言简意丰,有很强的节奏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古义:教与学;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词义扩大。②不独子其子 古义:子女;今义:儿子。词义缩小。
③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还,返回。词义转移。④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财货,泛指所有的财物;今义:货物,商品。词义缩小。⑤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的事;偷东西的人;狡猾等。词义转移。
5、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用类比的手法,强调了人学习的重要性。
②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说明学习只是要在少年时期,等到年纪大了就晚了。古人以此警告人们,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有珍惜时间,才能学有所成。
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因为独自学习,不了解外部动向,所以成了“井底之蛙”。
④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再针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形容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容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
1、《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形式,它需要每个人都贡献出一份力量。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仅是将废纸拾进垃圾桶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将会带来巨大的风气转变。 2、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3、《虽有佳肴》启发我们应重视实践,学到的道理应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的正确。 4、学完《虽有佳肴》,我明白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将努力以此指导我的人生。
人们不断地学习先人的知识,并总结出新的知识,才创造出今天高度文明的21世纪社会。只有学才能拓展我们的视野,也只有学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学习要注意积累。只要我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一定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