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1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3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4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5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6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人教版(2016部编版) (8)第8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背景资料,学习目标,注意停顿,读准字音,兑命yuè,学xiào学半,翻译课文,问题探究,拓展延伸,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文节选自《学记》(《礼记解集》),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1、领会《礼记》的相关知识; 2、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准确翻译课文;3、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嘉肴yá 自强qiǎng
    重点词语【1】虽:即使;【2】佳:美好;【3】肴:用鱼、肉做的菜。 【4】食:吃 【5】旨:味美 【6】至道:最好的道理 【7】 善:好处
    【8】是故:因此,所以 。 【9】 困:不通,理解不了。 【10】反:反省。 【11】 自强:自我勉励。 【12】 长:促进 【13】其:表示推测语气 【14】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②“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1、背诵《虽有佳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①《虽有佳肴》的中心论点是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②作者用类比的方手法引入要阐明的观点,然后展开逐层论证,最后引证结论。
    2、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明了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3、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陈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文章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男有分,女有归”一句运用对偶句式,言简意丰,有很强的节奏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古义:教与学;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词义扩大。②不独子其子 古义:子女;今义:儿子。词义缩小。
    ③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还,返回。词义转移。④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财货,泛指所有的财物;今义:货物,商品。词义缩小。⑤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的事;偷东西的人;狡猾等。词义转移。
    5、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用类比的手法,强调了人学习的重要性。
    ②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说明学习只是要在少年时期,等到年纪大了就晚了。古人以此警告人们,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有珍惜时间,才能学有所成。
    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因为独自学习,不了解外部动向,所以成了“井底之蛙”。
    ④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再针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形容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容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
    1、《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形式,它需要每个人都贡献出一份力量。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仅是将废纸拾进垃圾桶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将会带来巨大的风气转变。 2、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3、《虽有佳肴》启发我们应重视实践,学到的道理应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的正确。 4、学完《虽有佳肴》,我明白了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将努力以此指导我的人生。
    人们不断地学习先人的知识,并总结出新的知识,才创造出今天高度文明的21世纪社会。只有学才能拓展我们的视野,也只有学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学习要注意积累。只要我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一定能取得成效。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