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精品说课ppt课件
展开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
本课是一年级科学《我们周围的物体》这一单元第六课的内容。本课又是这一单元内容的重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考虑到“溶解”一词一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课并不为他们建立溶解概念,不给出具体的解释,而只在词汇表中给出“溶解”这一科学词汇,学生只需要通过实验现象来初步认识“溶解”即可。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观察一瓶水》,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对科学这门课程的认知结构还很模糊。他们在行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
首先,我想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实验过程中要抱有一份科学、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要在今后很长的科学实验研究学习中,一直本着对真实的执着追求,逐步找到科学实验要找到什么实验结果,以及怎样去找到这个结果。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通过溶解的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对科学这门课程的认知结构还很模糊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本节课还采用了对比、归纳、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发挥想象→提高兴趣,直到获得学习能力。
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盐、红糖、小石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实验记录表一份,放大镜一个。
1、复习导入。2、教师指导实验目的并演示实验过程。3、学生分组实验。4、交流汇报实验结果。5、得出结论。6、总结和评价。
板书简洁,条理清晰,让学生一看就知道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同时点出重难点。
单 通过讲本课,我对科学教学流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在对比实验中认识了溶解现象。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 由于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较多,每个环节的时间很紧。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和时间不是很充分,显得急于求成。
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优秀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shízǐ石子,怎样做,我观察到,食盐红糖,小石子,不溶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获奖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流动性,无固定形状,白色小颗粒,红褐色小颗粒,灰色白色小颗粒,没有味道,有焦糊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16《它们去哪里了》课件-教科版2017科学一年级下册pptx、它们都去哪了mp4、沙子去哪里了mp4、糖去哪了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