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化学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考点突破训练(2份打包)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3229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化学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考点突破训练(2份打包)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3229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化学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考点突破训练(2份打包)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3229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化学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考点突破训练(2份打包)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322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化学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考点突破训练(2份打包)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322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化学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考点突破训练(2份打包)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8322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化学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考点突破训练(2份打包)
展开化学反应与能量 考点突破训练
1.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C(s) + H2O(g)==CO(g) + H2 (g) ΔH1 = akJ·mol−1
②CO(g) + H2O(g)==CO2(g) + H2 (g) ΔH2 = bkJ·mol−1
③CO2 (g) + 3H2 (g)==CH3OH(g) + H2O(g) ΔH3 = ckJ·mol−1
④2CH3OH(g)==CH3OCH3 (g) + H2O(g) ΔH4 = dkJ·mol−1
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反应③也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反应CH3OH(g)==CH3OCH3 (g) +H2O(l)的ΔH =kJ·mol−1
D.反应2CO(g) + 4H2 (g)==CH3OCH3 (g) + H2O(g)的ΔH = ( 2b + 2c + d ) kJ·mol−1
【答案】C
2.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 ===2H2(g)+ O2(g) ΔH1=571.6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 H2O(g) ===CO(g)+ H2(g) ΔH2=131.3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 H2O(g) ===CO(g)+3H2(g) ΔH3=206.1kJ·mol–1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
D.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 kJ·mol–1
【答案】D
【解析】A、①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错误;B、②中ΔH2===131.3 kJ·mol–1>0,反应为吸热反应,B错误;C、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③-②即可得反应CH4(g)===C(s)+2H2(g)的ΔH=206.1 kJ·mol–1-131.3 kJ·mol–1=74.8 kJ·mol–1,D正确。
3.室温下,将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SO4(s)+5H2O(l), 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2>△H3 B.△H1<△H3
C.△H1+△H3 =△H2 D.△H1+△H2 >△H3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知,CuSO4·5H2O(s)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 Cu2+(aq)+SO42—(aq)+5H2O(l),△H1>0;CuSO4(s)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s) Cu2+(aq)+SO42—(aq),△H2<0;根据盖斯定律知,CuSO4·5H2O受热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 △H3=△H1—△H2>0。A、根据上述分析知,△H2<△H3,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知,△H1<△H3,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知,△H3=△H1—△H2,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知,△H1+△H2 <△H3,错误。
4.已知2SO2(g)+O2(g)2SO3(g),△H=-198kJ/mol,在 V2O5存在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 E4- E3+E2-E1
B.加入V2O5后反应经过两步完成,其中第一步决定反应速率
C.加入V2O5,△H不变,但反应速率改变
D.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时,反应放热198kJ
【答案】C
5.A和B转化为C的催化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保持化学性质不变
B.生成C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C.①→②的过程吸收能量
D.C的水溶液呈弱酸性
【答案】C
6.在含Fe3+的S2O82-和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S2O82-(aq)+2I-(aq)=2SO42-(aq)+I2(aq)的分解机理及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
步骤①:2Fe3+(aq)+2I-(aq)=I2(aq)+2Fe2+(aq)
步骤②:2Fe2+(aq)+S2O82-(aq)=2Fe3+(aq)+2SO42-(aq)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与Fe3+浓度的大小有关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Fe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若不加Fe3+,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大
【答案】A
【解析】A.铁离子可以看做该反应的催化剂,根据反应的机理,化学反应速率与Fe3+浓度的大小有关,故A正确;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不正确;C.Fe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不正确;D.此反应为放热反应,不管加不加催化剂,正反应活化能都低于逆反应活化能,故D错误。
7.向20 mL 0.40 mol/L 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KI溶液:ⅰ.H2O2+I-=H2O+IO﹣;ⅱ.H2O2+IO﹣= H2O+O2↑+ I﹣。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和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标准状况)如下。
t/min | 0 | 5 | 10 | 15 | 20 |
V(O2)/mL | 0.0 | 12.6 | 20.16 | 28.0 | 32.7 |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KI能增大H2O2的分解速率
B.反应ⅰ是放热反应,反应ⅱ是吸热反应
C.0~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9.0×10-3 mol/(L·min)
D.H2O2在反应过程中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还原性
【答案】B
8.反应A+B→C分两步进行:①A+B→X,②X→C,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表示反应A+B→X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是反应A+B→C的催化剂
B.反应A+B→C的ΔH<0
C.E2表示反应X→C的活化能
D.加入催化剂可改变反应A+B→C的焓变
【答案】B
【解析】A.X是总反应的中间产物,在第一步反应中生成,在第二步反应中消耗,如果X是总反应的催化剂,则应该在第一步反应中消耗,在第二步反应中生成,A项错误;B.从图象中明显看出,反应物A、B的总能量高于生成C的决能量,反应放热,ΔH<0,B项正确;C.E2表示的是X→C的逆反应的活化能,C项错误;D.焓变和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与反应变化过程无关,催化剂只通过改变反应途径而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焓变,D项错误。
9.某温度时,VIA元素单质与H2反应生成气态H2X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1/2O2(g) + H2(g) =H2O(g) ΔH = -242 kJ·mol-1
S(g) + H2(g) =H2S(g) ΔH = -20 kJ·mol-1
Se(g) + H2(g)H2Se(g) ΔH = +8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稳定性:H2O > H2S > H2Se
B.降温有利于Se与H2反应生成H2Se
C.O2(g) + 2H2S(g)=2H2O(g) + 2S(g) ΔH = 444 kJ·mol-1
D.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VIA族元素单质与H2的化合反应越容易发生
【答案】A
10.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图示CH4与CO2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CH3COOH,总反应为CH4+CO2CH3COOH,只有CH3COOH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A项正确;B项,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B项正确;C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对比①和②,①→②形成C-C键,C项正确;D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项错误。
11.已知:C(s)+H2O(g)=CO(g)+H2(g) △H=a kJ/mol
C(s)+O2(g)=2CO(g) △H=-220 kJ/mol
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mol,则a为
A.-332 B.-118 C.+350 D.+130
【答案】D
12.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已知H—H、H—O和O===O键的键焓ΔH分别为436 kJ·mol-1、463 kJ·mol-1和495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2+1/2O2(g)ΔH=-485 kJ·mol-1
B.H2O(g)===H2(g)+1/2O2(g) ΔH=+485 kJ·mol-1
C.2H2(g)+O2(g)===2H2O(g) ΔH=+485 kJ·mol-1
D.2H2(g)+O2(g)===2H2O(g) ΔH=-485 kJ·mol-1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释放能量,根据H2O(g)=H2(g)+1/2O2(g),该反应的能量变化为2×463kJ/mol-436kJ/mol-=+242.5kJ/mol,化学反应逆向进行,反应热数值不变,符号相反,化学方程式系数加倍,反应热加倍,则2H2(g)+O2(g)=2H2O(g) △H =-485kJ/mol,答案选D。
13.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2=CH-CH=CH2(g)+2H2(g)→CH3CH2CH2CH3(g)+236.6kJ
CH3-C≡C-CH3(g)+2H2(g)→CH3CH2CH2CH3(g)+272.7kJ
由此不能判断
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
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
C.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
D.一个碳碳叁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答案】D
14.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200℃、101kPa时,0.5molH2(g)与足量I2(g)完全反应放出7.45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
(2)根据键能数据估算
化学键 | C—H | C—F | H—F | F—F |
键能/(kJ·mol-1) | 414 | 489 | 565 | 155 |
CH4(g)+4F2(g) =CF4(g)+4HF(g)的反应热ΔH为______kJ/mol
(3) 已知:①2CH3OH(l)+3O2(g) =2CO2(g)+4H2O(g) ΔH1=-a kJ/mol
②C(s)+O2(g)=CO2(g) ΔH2=-b kJ/mol
③2H2(g) + O2(g) = 2H2O(g) ΔH3 = -c kJ/mol
a、b、c均大于0 则:反应①中,ΔS______(选填“>”、“<”或“=”)0;
2C(s)+4H2(g)+O2(g) = 2CH3OH(l) ΔH=_______kJ/mol。
【答案】H2(g) + I2(g) 2HI(g) △H=-14.9kJ/mol -1940 > a-2b-2c
【解析】(1)H2和I2反应方程式为H2+I2=2HI,即1molH2参与反应放出热量为7.45kJ×1mol/0.5mol=14.9kJ,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g)+I2(g)2HI(g) △H=-14.9kJ/mol;
(2)根据△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4×414+4×155-4×489-4×565)kJ·mol-1=-1940kJ·mol-1;
(3)①CH3OH为液体,其余为气体,反应①中熵增,即△S>0;根据目标方程式,有①-②×2-2③得出△H=(a-2b-2c)kJ·mol-1。
15.Ⅰ.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重要的定量实验。取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与50mL 0.25mol/L的硫酸溶液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温度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 ||
H2SO4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29.5 | 3.4 |
2 | 25.9 | 25.9 | 25.9 | 29.2 | |
3 | 26.4 | 26.2 | 26.3 | 29.8 |
近似认为0.55 mol/L NaOH溶液和0.25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ΔH=__________ ( 取小数点后一位)。
(3)若改用60mL 0.25mol·L-1 H2SO4和50mL 0.55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____。
II、某课外活动小组拟探究H+浓度对MnO2与H2O2反应速率的影响。
(4)现取等量MnO2和下表有关物质,在相同温度下进行4组实验,分别记录收集20.0mL氧气所需时间。
实验编号 | Ⅰ | Ⅱ | Ⅲ | Ⅳ |
10%H2O2的体积/mL | 5.0 | 5.0 | V1 | V2 |
20%硫酸的体积/mL | 0 | 0.5 | 1.0 | V3 |
水的体积/mL | 15 | 14.5 | V4 | 13.5 |
所需时间t/s | t1 | t2 | t3 | t4 |
已知酸条件下时:MnO2+H2O2+2H+=Mn2++O2↑+2H2O
①实验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实验II中MnO2的作________。
②上表中V1=_______mL,V3=_______mL。
③若实验测得t2>t3>t4,则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答案】环形玻璃搅拌棒 -56.8 KJ/mol 不相等 相等 2H2O2 2H2O +O2↑ 氧化剂 5.0 1.5 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①未加硫酸,二氧化锰做催化剂,H2O2发生分解反应:2H2O2 2H2O +O2↑,在有硫酸的条件下发生反应:MnO2+H2O2+2H+=Mn2++O2↑+2H2O,反应中MnO2的作氧化剂。
②因为四个实验是对比实验,都产生相同的O2,故而需要n(H2O2)相同,所以V1=5mL,
且要测算产生等量O2所需的时间,所以混合容易的体积应相同,保证浓度相等;V3=1.5mL。
③实验测得t2>t3>t4,是Ⅱ、Ⅲ、Ⅳ三个实验中,硫酸的浓度不同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硫酸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得到等量O2所需时间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