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习题
展开知识点一 生产活动会影响环境
1.农村:农田生态系统是进行 农业生产 的场所,从事 农业生产 的人口所聚居的地方就形成了 农业村落 ,即农村。
2.意义: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我国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而且与广大农民密切相关。
3.措施:为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我国政府在控制 森林采伐量 、植树种草、 退耕还林还草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建立 自然保护区 等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
知识点二 生态农业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4.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 可持续发展 的有效途径。
5.生态农业的优点:可提高 太阳能 的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中 生物能量 的转化率。
知识点一 生产活动会影响环境
1.农村环境对应哪个生态系统?(B )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
2.小明的家乡原来是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可是近几年,山上的树木稀疏了,鸟类变少了,就连小河的水流也变小了许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B )
A.天气干旱使得树木枯死,河水变少
B.人们对树木乱砍滥伐,对鸟类任意抓捕
C.鸟类迁到食物充足的更远的山里了
D.气温升高,河水蒸发旺盛,鸟类不适合这样的高温天气而迁走了
3.给农田施用化肥,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引起(D )
A.农作物缺水萎蔫
B.土壤的性质改变
C.河流、湖泊水体污染
D.农作物害虫增多
4.下列环境污染中与农业生产关系最紧密的是(B )
A.大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
D.噪声污染
5.在农业生产中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C )
A.农家肥中适量混合化肥使用
B.实行农作物轮作
C.在韭菜畦中埋入农药防止韭蛆等害虫危害韭菜
D.用降解膜覆盖西瓜苗使西瓜提前上市
6.下列做法会对农田生态系统造成土壤污染的是(A )
A.长期施用化肥
B.施用农家肥
C.实行作物轮作
D.中耕松土和除草
知识点二 生态农业能改善农村环境
7.下列哪项不是生态农业的特点?(D )
A.污染小或无污染
B.能量多级利用
C.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经济效益偏低
8.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是(B )
A.大兴安岭
B.桑基鱼塘
C.长白山原始森林
D.锡林郭勒草原
9.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对人畜粪便最合理的利用途径是(B )
A.直接作为肥料
B.先作为沼气原料后做肥料
C.腐熟后作肥料
D.干制后作为燃料
10.辽宁农民在水稻田中进行养蟹实验并初获成功。插秧时,他们调整了水稻种植的行间距,留出较宽的养蟹通道,使得稻田有较长的透光时间。放养蟹苗后,稻田中的稻谷虫等多种害虫,成为螃蟹丰富的食物,而螃蟹的粪便又成为水稻的肥料,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农民既节省了农药、化肥又生产了有机食品。
(1)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成分外,还必须有 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只答分解者亦可) ,其可将动物的粪便和动植物的遗体变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物质。
(2)研究上述高效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 人类 最有益的部分。
(3)农民放养螃蟹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与稳定,因为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都有一定限度 。
(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增大行间距使水稻的种植数量减少,但水稻产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透光好,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养蟹后病虫害减少了(合理即可) 。
(5)我们吃的大米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水稻所进行的 光合 作用积累的有机物。
(6)请写出该人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水稻→稻田害虫→螃蟹→人或水稻→人(任选其中一条) 。
1.导学号80654052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利用情况,以下分析错误的是(C )
A.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部分
B.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
C.该生态系统沼气发酵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用秸秆培养食用菌可使能量尽量地被人类利用
2.我国北方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下关于这种北方生态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和二氧化碳
B.种植为养殖动物提供丰富的氧气
C.冬季养殖可提高室温,有利于植物生长
D.养殖为种植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
3.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的是(B )
①植树种草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大量采伐森林
④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 ⑤多施农药 ⑥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 ⑦堆放垃圾 ⑧提倡使用农家肥
A.①②③⑦⑧
B.①②④⑥⑧
C.①②④⑤⑧
D.①②④⑤⑦
4.导学号8065405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生态农业布局的国家,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利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布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桑基鱼塘”这种农业布局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如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工建立的新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稻、鱼、蚕茧的全面丰收。下面是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生物(即主要成分)是 桑和稻 ,分解塘泥和蚕粪等有机物的生物属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者 ,如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腐食性动物) 。
(2)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 桑和稻 (生物)通过 光合 作用所固定的 太阳能 。
(3)该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哪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草原生态系统。原因是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属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食物链结构简单,草原生态系统比桑基鱼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丰富,食物网复杂,稳定性高 。
1.(2017·江苏苏州模拟)目前,苏州市正在申请国家级生态城市。其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D )
A.生态农业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
B.生态农业建立的依据是生态学原理,属于消耗自然资源较多的农业
C.生态农业维护了生态平衡,是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的唯一途径
D.生态农业区别于普通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
2.(2017·山东菏泽模拟)下列不符合农业生态规律的是(A )
A.围湖造田
B.退耕还草
C.封山育林
D.无土栽培
3.导学号80654054(2017·山东夏津二模)如图为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家禽、家畜、人属于 消费者 。
(2)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不宜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过一段时期,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应该是 人 。
(3)农作物秸秆的碎屑、沼气池中的沼渣都含有丰富的 有机物 ,可以作为培养蘑菇、木耳等食用菌的培养基。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的成分比较简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少,因此其 自我调节能力 弱于森林生态系统。
(5)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多途径的利用农作物可使其储存的能量更多地被人类利用。
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如图是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农作物→家畜 。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图中所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 家畜 ,属于分解者的是 食用菌、蚯蚓 。
(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的粪屑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这些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 多级 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 能量利用率 ,既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4)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很快就会退化,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 较小,其原因是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
初中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课时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24章 人与环境第2节 关注农村环境*测试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关注农村环境 同步练习,共生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现代生物技术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现代生物技术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念,转基因技术与制药,转基因技术与遗传病诊治,转基因技术与农业,转基因技术与环境保护,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转基因产品的 安全性 ,克隆技术引起 伦理 之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