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综合训练题
展开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理图表、文字、数据等资料,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2.结合区域的区位条件,学会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3.掌握综合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存在问题的方法,并找出治理的对策、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一、自然环境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自然条件
(1)地貌格局呈半环状
(2)气候
温带湿润 半湿润季 风气候
(3)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地资源的优势
(1)土壤肥沃
(2)土地资源丰富
2.土地开发
(1)开发:进行水利建设,建立国营农场
(2)保护沼泽湿地
(3)现状: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1.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
(2)林业
2.农业布局
(1)特点:明显的地域性。
(2)布局
①自东向西
②自南向北: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农林牧交错地带。
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主要方面
问题
对策
黑土的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
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
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的发展
森林资源减少,覆盖率下降
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湿地的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现存的天然湿地:建立湿地保护区;
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
已经退化的湿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
探究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平原、山脉和国家名称:
A____________(山脉),B____________(山脉),C____________(山脉),D____________(平原),E______________(平原),F____________(邻国)。
答案 长白山脉 小兴安岭 大兴安岭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朝鲜
2.填写下表,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作出评价(有利、不利条件)。
地形特征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
优势农业资源
山环水绕
山地
西部
北部
东部
沃野千里
平原
南部
北部
东部
答案
地形特征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
优势农业资源
山环水绕
山地
西部
大兴安岭
森林资源
北部
小兴安岭
东部
长白山地
沃野千里
平原
南部
辽河平原
土地资源
北部
松嫩平原
东部
三江平原
有利条件:气候适宜,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农业资源类型多样,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山区和西部草原地区生态较脆弱,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3.水稻喜光热,多分布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为什么东北地区不仅可以种植水稻,而且品质较高?
答案 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生长。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因而稻米的质量好、口感好。
4.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工业发展历史较早、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发达的工业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提供了保障。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供应举足轻重,东北平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供应基地,其发展农业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生产条件
具体表现
影响
自
然
条
件
土地
资源
耕地广阔且集中连片分布
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层深厚
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宜农荒地多
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气候
条件
气候适宜,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热量南北差异大,降水东西差异大,有利于农业发展多种经营
森林
资源
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为发展森林工业奠定了基础,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草场
资源
现有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面积的9.3%,多为森林草甸草原
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
渔业
资源
滩涂面积广大;有许多淡水湖泊和水库
水产资源丰富,淡水渔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工业
基础
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
运输
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便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
历史
较短,人口密度较小
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规模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②平原地区耕作层厚度大 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④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是( )
①黑土 ②黑钙土 ③棕壤 ④沼泽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
A.土地平坦,土壤肥沃
B.降水较多,水热配合好
C.纬度高,热量不足
D.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
答案 1.B 2.A 3.D
解析 东北地区以黑土、黑钙土为主,土壤生产潜力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适于机械化作业。
探究点二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是小麦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水稻 小麦 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 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逐步向北部迁移
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热量 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下图为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及成因,试把关系图补充完整。
答案 ①商品率高 ②地形平坦 ③专业
4.利用水循环原理,分析A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
答案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多条河流流经,水源丰富。
⑤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5.A地区停止围垦后,耕地不再增加,其农业发展的出路何在?
答案 ①依靠科技,提高单产;②发展绿色农业和水产养殖业;③进行农、林、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④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延长产业链。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
平
原
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
部
草
原
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
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林木、人参、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读图,回答4~6题。
4.该图最有可能是( )
A.东北耕地分布图
B.东北经济作物分布图
C.东北粮食作物分布图
D.东北林地分布图
5.图中图例Ⅲ表示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
A.针叶林 B.人工经济林和次生林
C.春小麦 D.大豆
6.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
A.保持水土
B.建成我国的畜牧业基地
C.综合治理中、低产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答案 4.D 5.B 6.D
解析 第4题,从图例可看出,该地理要素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东北平原,而且Ⅰ、Ⅱ具有南北方向的过渡性,因此可确定为林地分布图。第5题,图例Ⅲ分布于东北平原,且为林地资源,该区开发历史悠久,原始林已不存在,所以主要为人工经济林和次生林。第6题,该区发展商品粮、林业的区域优势显著,其发展方向是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
因素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纬度高(低),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平坦(起伏大),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经济
因素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社会
因素
国家政策、种植历史
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观点:有利、不利、效益、影响等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
反对。发展的不利区位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宁夏中卫市(甲地)为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沙砾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铺上一层沙砾,盖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瓜的质量和产量。
(1)甲地种植硒砂瓜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甲地地表沙砾对当地西瓜生长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试分析甲地农民采用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砂瓜生长过程的影响。
(4)分析乙地种植西瓜的劣势气候条件。
答案 (1)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地处河谷地带,地势平坦等。
(2)沙砾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沙砾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地表水下渗,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3)覆盖薄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长期湿润,有利于克服当地干旱气候条件对西瓜生长的不利影响;覆盖薄膜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损失,提高地温,有利于西瓜快速生长。
(4)乙地位于季风区,春季时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旱涝灾害频发。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材料二,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即可。第(2)题,沙砾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变当地昼夜温差,同时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改善当地的水分条件。第(3)题,薄膜覆盖技术的运用改善了当地的水热条件。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风沙灾害多,降水集中在夏季,旱涝灾害频发。
定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会地带,海拔1 420~3 941 m,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地有“中国薯都”之称,产品部分出口。下图为“甘肃省定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定西成为“中国薯都”的优势条件是( )
A.气候复杂,品种多样
B.地势平坦,利于耕作
C.濒临黄河,水源充足
D.公路发达,利于外运
2.定西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 )
A.旅游产业 B.食品加工业
C.建筑和建材业 D.高新技术产业
3.定西马铃薯出口国外,最有可能的去向是( )
A.美国 B.澳大利亚
C.哈萨克斯坦 D.法国
答案 1.A 2.B 3.C
解析 第1题,定西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多种马铃薯生长。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会地带,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排除B;图中显示,定西并不濒临黄河,排除C;图中反映定西铁路交通便利,便于运输,而不是公路,排除D。故选A。第2题,定西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马铃薯,因此可发展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第3题,据图可知,定西位于亚欧第二大陆桥沿线,距离哈萨克斯坦较近,且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定西距法国、美国和澳大利亚远,运输成本高,且三国农业发达,竞争压力大,排除A、B、D。故选C。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5.针对图中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4.D 5.C
解析 第4题,图中P平原是我国松嫩平原,该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第5题,图示区域中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6.据下图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图中甲、乙两区域分别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丙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
(3)丁地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简述该商品粮基地商品率高的原因。
(4)请你在甲和丁两地中任选一地,说出该地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答案 (1)畜牧业 林业
(2)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灌溉便利;地形平坦。
(3)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
(4)甲地问题:土地荒漠化。建议:合理放牧、保护草场、建设人工草场、培养良种、发展畜产品深加工等。
丁地问题:湿地破坏。建议:退耕还湿、建设湿地保护区、发展旅游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
解析 (1)甲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适合发展畜牧业,乙区域位于小兴安岭山区,适宜发展林业。(2)优势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3)商品率高的原因可从人口、耕地、土壤等方面分析。(4)针对甲、丁两地实际说出目前存在的生态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即可。
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良。读“2010年双塔灌区农作物单方水净产值表”,完成1~2题。
作物类型
用水定额
(m3/hm2)
单方水净产
值/(元/m3)
单位面积净产
值/(元/hm2)
作物种植
面积/hm2
小麦
8 700
0.13
1 164
1 414
棉花
8 700
3.62
31 493
5 390
蔬菜
12 300
1.81
22 313
5 393
瓜类
4 500
5.30
23 861
604
1.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品质优良,其主导因素是( )
A.昼夜温差大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
2.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双塔灌区今后种植面积最可能扩大的作物类型是( )
A.棉花 B.蔬菜 C.瓜类 D.小麦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双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故品质优良。第2题,该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图中数据可知,目前瓜类种植面积较小,单位面积净产值较高,用水定额小,单方水净产值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应大力发展耗水少、单方水净产值大的瓜类作物。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3~6题。
评价类别
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
满足
程度
热量满足率
22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资源利
用率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3.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4.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
5.该地区最适宜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6.该地区可能是(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
答案 3.B 4.C 5.A 6.C
解析 从满足程度上看热量满足率最低,故该地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为气温。从满足程度上看土壤养分满足率高,其最主要的优势为土壤。从资源利用率可知,该地最适合农作物A的种植。综合分析四地区的特征可知该地最可能为松嫩平原。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读图,完成7~8 题。
7.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是( )
A.自然土壤肥沃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商品率高 D.水热条件优越
8.为保证该地区农业稳定生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改良土壤 D.培育良种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题,该区域冬季种植油菜和甘蓝,判断是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土壤肥力较差,人均耕地面积少,商品率低,但水热条件优越。第8题,南方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所以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改良土壤、培育良种主要有增产效应。
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199元/斤。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回答9~10题。
9.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 )
A.气候湿润,有机质含量高
B.热量条件好
C.年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D.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少
10.珠三角地区上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主要原因是( )
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 ②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 ③水稻生产用水量大,灌溉水源不足 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珠三角地区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 ⑤珠三角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9.D 10.A
解析 第9题,与其他水稻种植区相比,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积温低,作物生长期长,病虫害少,所以品质较好,故选D。第10题,珠江三角洲水稻种植面积减小主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①②正确,故选A。
黑龙江省黑河市(51°N)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界线,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据此完成11~12题。
11.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 )
A.劳动力缺乏 B.灌溉水源缺乏
C.热量不足 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
12.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C.全球气候变暖
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答案 11.C 12.B
解析 第11题,依据材料中黑河“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这一信息可知,限制水稻种植的主要原因与纬度高低有关,而纬度高低又直接与热量有关,故原来制约黑河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第12题,现在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与气温升高以及适应这一纬度的新水稻品种的开发有关,而能够持续高产、稳产等强调水稻品种的优良,故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13.(2018·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 第(1)题,一题两问,一是推测湿地的地貌特点,二是推测湿地的气候特点。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高,属于温带气候,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没有形成堰塞湖而是形成大片湿地,且面积广大,积水较浅,可推测该地地势平坦且开阔。第(2)题,注意要求从降水量与蒸发量数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乌裕尔河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蒸发量不断增大,最终降水量与蒸发量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第(3)题,一题两问,一是指出扎龙湿地水中盐度的变化,二是说明变化原因。乌裕尔河属于内流河,河水不断注入湿地,带来盐分,同时,水中盐分会随着湿地内水分的蒸发而不断积聚,从而导致湿地水中含盐量增大。第(4)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同意与不同意选择其一,理由合理即可。若同意,可从对水中盐分、泥沙淤积、鱼群数量、水环境等的影响方面分析;若不同意,可从对湿地水量、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及环境等的影响方面分析。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解析 (1)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上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2)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3)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施用的化肥少。(4)“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由材料和前面三题可知,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14
鲁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2页。
地理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单元活动 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课后复习题,共12页。
鲁教版必修三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三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