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三 旅游地理综合测试题
展开模块质量评估(一)
教师用书独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服务业构成了现代旅游活动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三个基本要素。据此完成1~2题。
1.某校师生由旅行社组织去北京游览,这次旅游活动的主体是( )
A.旅行社的导游人员 B.教师和学生
C.旅游点的服务人员 D.北京的旅游景观
2.泰山风光属于( )
A.旅游主体 B.旅游服务业
C.旅游资源 D.旅游媒介
[解析] 第1题,旅游活动中,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即旅游者游览的对象。第2题,泰山风光属于旅游资源。
[答案] 1.B 2.C
3.下列活动属于现代旅游的是( )
①农民到郊外梅花山种梅 ②中学生骑车到郊外古运河大堤观赏春色 ③大学生到栖霞山采集矿物、岩石标本
④环保人员乘船到郊外太湖采集水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现代旅游是指人们以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等为主要目的,暂时离开常住地所经历的一种活动。种梅、采集水样等活动属于生产活动,不在旅游活动之列。
[答案] B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4~5题。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四川省盐源县的交界处,水域广阔,海拔2 690米,平均水深45米,是丽江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专家誉为“中国西南的一片净水”“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居住在这里的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氏大家庭和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习俗(“阿夏”为摩梭语,意为亲密的伴侣),地域偏僻和交通不便使摩梭人的文化得以保存完好,并且有较高的人文科研价值。
4.随着泸沽湖地区知名度的提高,去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形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有( )
①旅游服务业发达 ②风景独特 ③地方文化独特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到泸沽湖地区的游客中,按旅游目的划分,占绝对优势的是( )
A.公务 B.观光
C.购物 D.宗教
[解析] 第4题,由材料可知,去泸沽湖地区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自然风景和地方文化独特。第5题,到泸沽湖地区的游客中,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观光的占绝对优势。
[答案] 4.C 5.B
每年的阳历四月,是我国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文艺会演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赏。据此回答6~7题。
6.傣族的泼水节属于( )
①旅游活动 ②旅游资源 ③具体的资源 ④抽象的资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参加“泼水节”的旅游活动属于( )
A.游览观光 B.度假休闲
C.专项旅游 D.事务旅游
[解析] “泼水节”属于节庆活动,没有具体的物质存在形式,因此它属于旅游资源中抽象的资源。人们去参加“泼水节”,体验“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和独特的傣族风情,是典型的“远方崇拜”,即对远方风土人情的崇拜,因此游客大多是为观光而来。
[答案] 6.B 7.A
8.“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描述自然景观的( )
A.色彩美 B.动态美
C.听觉美 D.形象美
[解析] 自然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描述自然景观的听觉美。
[答案] C
9.雾凇是我国一种非常宝贵的气象旅游资源,下列四个地区中,每年都可以见到此种景观的是( )
A.海南 B.北京
C.泰山 D.吉林
[解析] 吉林市由于特殊的地域条件,雾凇出现次数多(一冬可出现60多天),持续时间长(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其中1、2月份出现的机会最多),并有厚度大(可达40~50毫米)、凝结物疏松等特点。
[答案] D
10.自然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美感特征是( )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解析] 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有所不同。地貌景观是自然景观的核心,其显示的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答案] A
11.旅游路线设计的目标是( )
A.选择最佳路径 B.注意劳逸结合
C.景观丰富多样 D.追求最佳效果
[解析] 追求最佳游览效果,是旅游线路设计的目标。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和享受,追求最佳效果是为了获取最好的旅游感受。
[答案] D
12.埃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距今已有120余年,一直是巴黎的旅游景点之一,为巴黎的旅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
A.多样性 B.重复使用性
C.季节性 D.地域性
[解析] 埃菲尔铁塔一直作为旅游资源使用,体现了旅游资源的重复使用性。
[答案] B
世界遗产九寨沟属高山深谷堰塞石灰岩地貌,其典型景观如下图。回答下题。
13.九寨沟景区最突出的价值是( )
A.科学价值 B.历史价值
C.文化价值 D.美学价值
[解析] 九寨沟属高山深谷堰塞石灰岩地貌,属于山水自然风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风景区具有美学价值。
[答案] D
下图是新疆哈密雅丹地貌景观图。回答第14~15题。
14.照片拍摄的时机和位置最可能是( )
A.雾霭茫茫、仰视近观
B.雪后初霁、俯瞰远观
C.天气晴朗、特定角度
D.日落黄昏、登高远眺
15.该景观( )
A.由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
B.反映荒漠自然景观特征
C.形成受冰川侵蚀的影响
D.岩浆岩的特点表现明显
[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天气晴朗,酷似造型的地貌景观需在特定的角度欣赏。第15题,雅丹地貌是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风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14.C 15.B
山东省把各地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包装,以“一山一水一圣人”来吸引游客。同时,对各景区软硬件设施和环境进行治理、保护,如指派保洁人员,对旅游景观进行修缮、完善和提高服务水平,调整各景区的餐饮、住宿接待规模等。据此回答16~17题。
16.增加保洁员、修缮旅游景观的原因是( )
A.正常旅游活动也会对文物古迹产生一定破坏,旅游部门应更加重视景区环境和景观的保护
B.旅游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文明的破坏行为
C.近年来旅游者素质有所下降
D.由近年来旅客对环境的要求决定的
17.调整旅游景区服务设施等规模的原因是( )
A.规模的大小应与当地就业人口数量相适应
B.规模的大小应与旅游区景点的数量相适应
C.规模的大小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D.规模的大小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解析] 第16题,由“保洁员”和“修缮”以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作出判断。第17题,调整旅游景区服务设施的规模主要是为了减少对旅游环境的破坏。
[答案] 16.A 17.C
18.有关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活动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
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
D.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解析]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并不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还有废气(以交通工具产生最多)、废水、废物、噪声、电磁辐射等污染。A、B、C三项是错误的。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答案] D
19.下列关于旅游促进环境改善的正确说法是( )
A.苏州、漓江地区的环境治理,最大的动力即为发展旅游业
B.财政拨款是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经费来源
C.环境保护受旅游建设的限制
D.旅游规划开发中,必须将经济收益放在首要地位
[解析] 为了发展旅游业,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意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旅游业收入是旅游环境保护经费的重要来源;旅游建设受旅游环境保护的限制;旅游规划开发中,必须将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保护放在首要地位。
[答案] A
20.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
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
A.填埋污染严重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解析] 治理滇池的环境污染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限制污水的排放;二是将污染的湖泊进行生态恢复。
[答案] B
据研究,南岳衡山绝顶的祝融峰景点,总面积477平方千米,一天开放12小时,每人游览时间15分钟,人均最低空间标准5平方千米,则祝融峰的极限时点容量为95人次。据此完成21~22题。
21.武广高铁客运运营以来,使衡山春节游客爆满,这将产生什么后果( )
①破坏旅游资源 ②污染水体 ③产生噪音,但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④对设施没有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为此,可建议旅游部门采取的措施是( )
①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向潜在旅游者提供参考信息,帮助旅游者避开饱和旅游地 ②扩大旅游景点规模,尽量多容纳旅游者 ③旅游景点内对旅游者实行空间上的分流 ④限制游览时间,加快游览节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21题,游客爆满可能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包括基础设施;会产生噪音污染、水体污染等。第22题,旅游区的规划应以游客获得身心享受和满足为目的,不能限制游览时间和加快游览节奏,景点也不可能无限制扩大。
[答案] 21.A 22.B
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过程中留下许多优美的诗词、绝句,恰如其分地吟出了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意境;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也都重视旅游资源的宣传。据此回答23~24题。
23.“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说明( )
①四时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 ②游山是旅游最好的选择 ③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 ④自然景观具有季节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山东威海宣传其重要的旅游胜地刘公岛时,使用的广告语是“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这句话暗含该旅游资源的特性是( )
A.多样性 B.非凡性
C.可创造性 D.永续性
[解析] 第23题,读懂诗句是解题的关键,此诗意为四季山景不同,山景随季节而变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第24题,在历史上,刘公岛是北洋水师总部所在地,它与甲午战争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说它不仅仅是个岛,就是暗含了它的历史文化意义。而旅游资源的内容表现为:旅游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是已开发的,也可以是潜在的。
[答案] 23.C 24.A
25.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区中,“世界遗产”最多的是( )
A.华南旅游资源区 B.西南旅游资源区
C.华中旅游资源区 D.华北旅游资源区
[解析] 我国的“世界遗产”华北旅游资源区最多,其次是华中旅游资源区。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一线天 黄山云海 西湖春色
(1)为追求最佳的观赏效果,一线天最适宜在________距离,视线采用________方式欣赏,人们把这类景观称为________。
(2)黄山云海最适宜在一年之中的________季,在________的天气状况中欣赏。
(3)“西湖春色”宜在________季、________(观赏角度)才能体会“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的美感。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景观的欣赏方法。一线天需要置身其中仰视方知其妙;观赏黄山云海最适宜选择在夏季,因为夏季雨水多,山中云雾多,景色丰富且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西湖春色”宜春季平视,才能体会其美感特征。
[答案] (1)近 仰视 地貌的酷似造型
(2)夏 雨过天晴
(3)春 平视
27.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图,回答问题。(18分)
(1)该区域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哪些?
(2)请对该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简单的评价。
(3)该城镇要建一个旅游度假村,在图中A、B、C、D中哪处选址最好?为什么?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可知,该区域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古代大型园林以及山地河湖等旅游资源。第(2)题,该区域的旅游资源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国家森林公园、古代大型园林等,等级高,特色突出,价值高,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开发条件方面:交通方便可进入性好,靠近大型居民区,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背景条件和客源市场条件较好。第(3)题,旅游度假村的选址突出景色优美,环境好,所以应选择依山傍水,盛行风上风向的A地。
[答案] (1)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古代大型园林以及山地河湖等旅游资源。
(2)该区域既有重点文物和古代园林,也有国家森林公园和河湖,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等级与特色突出,游览价值高;该地有铁路、公路交会,交通通达性好;位于平原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好,旅游客源市场广阔,开发条件优越。
(3)A。接近自然山水和森林,风光优美;远离工业区,处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环境质量好;空地大,开发空间大。
28.下图是某旅游景区布局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请概括上图所示旅游景区的主要景点的分布特点。
(2)上图所示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受到游客好评。请据图简述其原因。
[解析]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概括出旅游景点的分布特点是主要沿河流谷地和交通线分布。第(2)题,旅游景区服务设施分布是否合理、齐全和服务水平好坏是重要的评价角度。
[答案] (1)沿河谷(河流、谷地、交通线)分布。(2)服务设施沿交通线分布(服务设施距景点较近),为游客游览提供方便;服务设施齐全,能满足游客在游览中的多种需要。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 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
材料二 丹霞山位置图和地貌图。
(1)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试分析其形成机理。
(2)近年来,丹霞山景区接待游客人数每年突破300万人次大关,超额完成了全年接待目标。目前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还在持续增长。分析这种旅游现状会给丹霞山景区环境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 第(1)题,丹霞山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土质、土色以及地质作用有关。第(2)题,旅游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文物古迹损毁和扰乱社会秩序等方面。
[答案] (1)当地气候炎热多雨,淋溶作用强烈,土层和岩层呈红色;地壳上升,流水侵蚀严重,而形成丹霞地貌。
(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社会秩序产生冲击等。
地理鲁教版综合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地理鲁教版综合课堂检测,共13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三 旅游地理综合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三 旅游地理综合课后作业题,共14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三 旅游地理综合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三 旅游地理综合课后复习题,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