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练习:模块综合检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281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练习:模块综合检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281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9-2020学年鲁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练习:模块综合检测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281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六 环境保护综合精品达标测试
展开模块综合检测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也是我国湖泊地区中面积较大的湿地。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围垸等活动的干扰,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下图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
(1)归纳人类的围垸活动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
(2)据图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4分)
解析:(1)由图可知人类的围垸活动使得湖泊面积减小,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时水位相对异常增高,发生洪涝的概率增加;洞庭湖地区水体面积减小,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污染加重。(2)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应当恢复洞庭湖的原有水体面积;仔细读图,根据图中相关信息可知湖沙沉积形成滩地,是湖泊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入湖河流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减少湖泊地区泥沙沉积;针对人类的围垸活动,应当撤掉围垸,退田还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答案:(1)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使长江发生洪涝的概率增加;洞庭湖地区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污染加重。
(2)入湖河流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撤掉围垸,退田还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农业污染也呈现出立体化的特征。“农业立体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以及耕种措施等造成的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立体交叉污染。下图为农村畜禽养殖“畜禽粪便立体污染形成通道”图。
分析农村畜禽养殖造成的农业立体污染过程。
解析:环境污染可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①畜禽粪便堆放产生恶臭气体污染;②畜禽粪便自由排放和随径流污染水体,进而导致土壤污染;③污染的水体和土壤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④污染人畜饮用水源,传播疾病,影响人类健康;⑤通过降水、生物循环等空气污染物沉降于水体和土壤或被农作物(生物)吸收,形成交叉污染。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桉树是常绿高大乔木,可长至100~110 m,是世界上最高的树。桉树原产自澳大利亚,需水肥量大,生长速度快,固炭能力强。中国引种桉树可追溯至1890年。因为生长迅速,经济效益高,在我国南方地区被大量种植。中国桉树林的种植面积位列世界第三,广西的速生桉面积则占全国一半,解决了广西80%以上、全国20%以上的木材需求。
评价广西大规模种植桉树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有利:桉树属速生林,解决了广西80%以上、全国20%以上的木材需求,有利于减少对其他树木的过度砍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桉树光合作用强,释放出大量氧气,有利于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不利:由于生长速度快,蒸腾作用强,桉树根系大量吸收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表干旱,土壤缺水,影响其他植被生存,破坏生态环境。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目前,生态浮床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项重要的水质修复技术,并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湖泊、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整治工程中。生态浮床是将植物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进行水质修复的技术。下图示意生态浮床构造。
简述生态浮床技术进行水质修复的基本原理并指出浮床还有哪些生态功能。
答案:基本原理:植物吸附水中营养物质,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浮床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生态功能:提供鸟类及鱼类栖息场所;削减波浪、保护湖岸;具有景观美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调查显示,全国90%地下水被污染,其中,浅层地下水已不能饮用的面积达六成。环保部门初步判断,我国地下水污染正在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地下水形势已刻不容缓。
简要分析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
答案:污染来源:沿海地区海水入侵与倒灌;工业污染用水;农业污染用水;生活污染用水。
防治措施: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污水的排放标准;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6.读西安市冬、夏季气体污染和能见度变化曲线,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比较西安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冬夏季的浓度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2)从大气角度分析,夏季9时至14时能见度上升的原因。(6分)
答案:(1)冬季浓度高于夏季。 原因:冬季,西安市气候寒冷,燃煤量加大,有害气体排放增多。
(2)9时至14时,太阳辐射较强,地面对外辐射强烈,空气运动加强,浓雾、污染物等快速扩散,能见度明显上升。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冬天是虫,夏天是草,冬虫夏草是个宝”。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海、西藏等高寒地区,尚不能人工栽培。每年5、6月份,当地的人们便举家出动,带着小榔头等工具走进高山草甸,开始一年一度的虫草采挖活动。近年来,由于冬虫夏草产量日益减少且面临枯竭,价格已经炒到几十万元一斤,有药材中的“软黄金”之称。如图为冬虫夏草采挖现场图。
分析冬虫夏草资源枯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答案:原因:冬虫夏草生长环境恶劣,产量低;不能人工栽培;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价格昂贵,采挖收益高,导致过度采挖。(任答其中3点即可)
措施:严禁过度采挖;实行轮采、休采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等。(任答其中2点即可)
8.如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读图回答问题。(10分)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特点:距离公路越远,土壤重金属含量越低;公路东侧含量高于西侧。
原因:①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汽车尾气;②距公路越近,接受的尾气越多;③东侧位于盛行西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接受的汽车尾气较西侧多。
9.阅读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穿山甲(见图)是地栖性哺乳动物,体形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多生活在亚热带的落叶森林,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穿山甲栖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喜炎热,能爬树。其主要食物为白蚁,此外也食蚁及其幼虫、蜜蜂、胡蜂和其他昆虫幼虫等。食量很大,一只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纳500克白蚁。近年来穿山甲数量急剧减少,我国大陆地区已难觅其踪影。
我国穿山甲巢穴一般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夏天住的,叫做夏洞,建在通风凉爽,地势较高的山坡上,以免灌进雨水,洞内隧道较短,大约为30厘米左右,里面结构比较简单;另一种是冬天住的,叫做冬洞,常筑于南坡,地势较低的地方,距地面垂直高度有4米多,洞内结构比较复杂,隧道弯弯曲曲,形似葫芦,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道用土堆起的土墙,长度可达10余米,还经过二、三个白蚁的巢,成为其冬季的“粮仓”,洞的尽头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凹穴,里面铺垫着细软的杂草,用以保暖,是其越冬期的“卧室”,也用作“育婴室”。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穿山甲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4分)
(2)分析我国穿山甲冬季洞穴修筑的理由。(6分)
答案:(1)人类的大量捕杀;栖息地的破坏和减少。
(2)朝南修筑,利于采光取暖和避风,利于过冬;洞道深且筑有多道土墙,利于防止冷空气的进入;与蚁穴连通,可保障冬季食物的来源。
10.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城市垃圾成分的变化(%)。
年份 | 1994 | 1998 | 2005 |
纸类 | 8 | 9 | 11 |
塑料 | 9 | 13 | 13 |
竹木 | 1 | 1 | 2 |
纤维 | 2 | 2 | 3 |
厨余 | 59 | 53 | 62 |
果皮 | 14 | 14 | 1 |
金属 | 1 | 1 | 3 |
玻璃 | 4 | 5 | 3 |
渣土 | 2 | 2 | 2 |
材料二 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示意图。
(1)根据以上材料,总结我国城市垃圾的特点。(4分)
(2)列举由城市垃圾所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解析:(1)由材料一中的表格可知我国城市垃圾的种类多,以厨余垃圾为主;由材料二图可知城市垃圾的数量大,增长速度快。(2)本题考查城市垃圾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从其对耕地的占用及造成其他污染等角度考虑。
答案:(1)种类多,数量大;增长快,以厨余垃圾为主。
(2)造成大气污染;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占用耕地,使耕地短缺;影响环境,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
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综合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综合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
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单元 以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0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单元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精品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单元 用辩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精品习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