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期末真题体验
展开期末真题体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7·浙江11月选考)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 ℃。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综合思维)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 )
A.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 B.水星在小行星中穿梭
C.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 D.圆圆的地球挂在天空
答案 C
解析 读太阳系示意图可知,土星不会出现在火星与火星的卫星之间,故不会遮住火星的卫星,A项错误;水星有自己的公转轨道,不会在小行星带中穿梭,B项错误;火星属于银河系,夜晚可以看见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C项正确;因行星之间实际距离遥远,在火星上用肉眼观测地球,只能是一个小点,D项错误。
2.(综合思维)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 ②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 ③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多 ④夜晚火星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因为火星“表面大气稀薄”,所以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白天气温高,①正确;因大气稀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低,④正确。故D项正确。
(2019·浙江4月选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据此完成3~4题。
3.(区域认知)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动力 辐合上升 B.热力 辐合上升
C.动力 下沉辐散 D.热力 下沉辐散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等温线向上凸,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垂直上升;在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由于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是热力原因造成的,故B项正确。
4.(综合思维)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区域是( )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答案 D
解析 夏季,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项错误;冬季晴朗的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至谷底,谷底气温低,B项错误;郊区与城市之间,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郊区形成高压,气流下沉,C项错误;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气温升高,气流上升,D项正确。
(2019·海南高考)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区域认知)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西风
答案 C
解析 祁连气象站经度位置约为90°E,图中所示时间换算成当地时间约为23时至次日11时。由材料可知,谷风主要形成于白天,从当地上午的图像可以看出,主要是偏北风,故C项正确。
6.(区域认知)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答案 D
解析 通过风向的主体变化可推测,山谷的大致走向为东西走向,山风与谷风还可细分为上坡风与下坡风,由偏南风与偏北风的风速比较,偏北风风速较低,推测南坡较高,在下坡运动过程中受重力作用,风速较大,故D项符合题意。
(2019·海南高考)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7~8题。
7.(区域认知)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春汛”可知,锡林河有春夏两个汛期;结合6~8月降水量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农业生产特点(有部分种植业,需引水灌溉)可知,夏季生产用水量大(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地广人稀,生活用水量不大),故D项正确。
8.(区域认知)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湿地
答案 B
解析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故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草原,故B项正确。
(2019·江苏高考)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综合思维)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米处,2015年与1989年之间不透水面比例的差值最大,说明1989年到2015年,该城市距市中心15~20千米处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
10.(人地协调观)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热岛效应”加剧,使地表气温升高;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地表径流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水位下降;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1~13题。
11.(区域认知)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8月份(夏季),自西向东离长江口越远,浮游植物的密度越大。
12.(综合思维)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答案 C
解析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8月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这是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离河流入海口较近的海域含沙量较大,水体较浑浊,致使水下光照条件较差,不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浮游植物密度较小,反之离河流入海口较远的海域水体含沙量较小,水下光照条件较好,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浮游植物密度较大。故C项正确。
13.(综合思维)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 A
解析 冬季,河流径流量减少,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较夏季少,流水携带泥沙中营养盐较夏季少,所以总体上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由于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积更靠近河口,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2017·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4~16题。
14.(区域认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答案 C
解析 洪积扇主要是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地势平坦处堆积形成的。由图可知,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数量众多,且贺兰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覆盖率低,因此有利于河流、沟谷携带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贺兰山东麓和西麓相比,坡度差异不明显。岩石裸露不是形成洪积扇的条件。降水集中有利于洪积扇的形成,但不是洪积扇集中连片的原因。
15.(区域认知)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低山区,山地相对高度较小且河流流程较长,河流流速较慢,侵蚀、搬运作用较弱,因此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
16.(区域认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不利于发展种植业。贺兰山东麓地区,地势平坦,海拔较低。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该地水源短缺,但不是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
(2017·浙江4月选考)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综合思维)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此图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就某个小尺度区域来说,地形和地质条件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比较稳定。
18.(综合思维)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答案 A
解析 土壤的肥力形成得益于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山坡会受到流水的冲刷,泥沙在河谷易沉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热带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2017·海南高考)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9~21题。
19.(人地协调观)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而农业社会对耕地的需求量大,故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谷地面积,故A项正确。
20.(人地协调观)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答案 B
解析 该县集镇位于较大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低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灭,灾而无难”。
21.(区域认知)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集镇位于山间谷地,地势较为低平,流速缓慢,且排水方便,洪水退去较快,故C项正确。
(2016·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22~23题。
22.(区域认知)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答案 D
解析 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降温明显,因此冻害高发,故D项正确。冻害是低温造成的,与年降水量多少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冬季气温最低的是北坡,故B项错误。西北坡比北坡的年日照多,故C项错误。
23.(综合思维)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 C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使蒸腾加剧,但与冻害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冻害是气温下降到0 ℃以下时出现的对农作物的伤害,低温更低,不一定使冻害加剧,故B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雪期缩短,气温降到0 ℃以下,没有积雪覆盖而使冻害加剧,故C项正确。气候变暖,不一定使太阳辐射减弱,故D项错误。
(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图为某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工作流程示意图。完成第24题。
24.(综合思维)该地理信息技术为( )
A.RS B.GPS C.GIS D.VR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理信息技术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获取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处理,故该技术为RS,A项正确。
(2018·浙江4月选考)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制作专题地图,运用GIS技术打开河流、城镇两个图层,图层中十字星的经纬度相同。完成第25题。
25.(综合思维)如果将两个图层叠加,所得地图为( )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两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但比例尺不同,第二幅图的比例尺是第一幅图的比例尺的二分之一,因此代表的实际范围较大。所以,当两幅地图进行叠加时,两幅地图的比例尺需要统一,如果右图的比例尺扩大到与左图相同时,图示中各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会扩大到原图距离的二倍。结合十字星位置以及图中河流的形状可知,B、C两项错误;根据图示地理事物的图上距离可知,A项错误,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2018·浙江11月选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略图,图中等压线反映某日7时天气形势。
材料二 苜蓿是一种上等饲料,它的根部具有固氮作用。乙地附近某农场采用苜蓿与玉米轮作,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成为一种成熟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1)田纳西河流域降水丰富,水汽主要来自于________洋,影响该河流向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2分)
(2)此时甲地吹________风,其风力比乙地________。(2分)
(3)从农业生态保护角度,简述乙地农场发展苜蓿与玉米轮作的作用。(6分)
答案 (1)大西 地形
(2)东北 小
(3)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污染;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地区,美国西部多高大山地,东部山地海拔较低,故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影响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气压北高南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形成东北风;甲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第(3)题,发展苜蓿与玉米轮作,有利于土地休养生息,苜蓿有固氮作用,可提高土壤肥力;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减少污染;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可减少流水、风力侵蚀对土壤的影响。
27.(2017·江苏高考)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一为“搁浅冰山照片”,图二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__________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6分)
(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 水温降低;盐度降低
(2)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 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
(3)时间提前;数量增多
解析 第(1)题,纽芬兰岛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受极地东风影响,有来自极地地区的拉布拉多寒流,经常携带大量冰山南下,寒流对沿岸地区起降温作用,同时由于温度降低,海水蒸发减弱,盐度也会降低。第(2)题,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结合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大小、数值变化及密集程度可直接判断;气温的东西差异主要是由洋流性质不同导致的,南北差异主要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第(3)题,注意题干中的信息“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全球变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要从冰山出现的时间和数量等方面回答。
28.(2017·浙江11月选考)读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甲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聚落空间分布相对________(填“集中”或“分散”)。图示地区易受台风影响,按自然灾害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台风属于__________灾害。(2分)
(2)北部湾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________地区,其西北部山地丘陵坡度________,土层浅薄,南部肥沃的耕作土壤为________。(3分)
(3)从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角度,说明北部湾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多的原因。(8分)
答案 (1)分散 气象
(2)南方 陡(大) 水稻土
(3)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交通便利;利于农业发展;海岸线长,利于港口城市发展。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区聚落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台风属于气象灾害。第(2)题,我国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湾城市群位于南方地区。其西北部山地丘陵坡度大。南方的自然土壤为较贫瘠的红壤,经人类活动改造成肥沃的水稻土。第(3)题,北部湾沿海地区为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沿海平原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平原地形利于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好;北部湾海岸线曲折漫长,有优良港湾,利于港口城市发展。
29.(2018·浙江4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 某家具企业在甲地生产家具组件,在沿海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在消费地组装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图示地区冬季寒冷,主要因________高,白昼时间________(填“长”或“短”),且受冬季风影响大等。(2分)
(2)形成乙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作用。(1分)
(3)与图中同纬度地区相比,说明丁地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6分)
答案 (1)纬度 短
(2)流水沉积
(3)降水较多,植物种类丰富;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自然带多;人类活动破坏小。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冬季昼长较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而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风加剧此地区的寒冷,因此冬季温度较低。第(2)题,乙平原为松嫩平原,主要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第(3)题,丁地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丁地位于长白山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植物种类丰富;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自然带多;人类活动破坏小。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随堂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期末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本册综合综合训练题,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