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解析版
展开
2020-2021学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敧斜(qī) 蝉蜕(tuì) 贮蓄(zhù) 咄咄逼人(duō)
B.斑螯(áo) 静谧(mì) 碣石(jié) 人迹罕至(hǎn)
C.桑葚(shèn) 憔悴(cuì) 分歧(qí) 淅淅沥沥(xī)
D.菡萏(hàn) 黄晕(yùn) 感慨(kǎi) 混为一谈(hùn)
2.(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澄清 捶打 呼朋引伴 疲惫不堪
B.莉临 吝啬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C.遮蔽 姊妹 小心翼翼 人声鼎沸
D.静默 倜傥 油然而生 恍然大悟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这次活动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4.(6分)经典诗词默写。
(1)傍晚时候,上灯了,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水何澹澹, 。
(3) ,崔九堂前几度闻。
(4)不知何处吹芦管, 。
(5) ,随君直到夜郎西。
(6)潮平两岸阔, 。
5.(3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作为北极海冰范围测量的权威单位,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发布的每日卫星数据显示, 从长期趋势来看,北极海冰范围缩减,但近几年来却在增加。②其中在2014年8月25日,北冰洋有15%的区域海冰覆盖,面积达到562万平方公里。③这是自2006年以来有关记录的最高值,同时代表在过去两年里,北极冰盖的面积从391万平方公里增加至562万平方公里,增长了43%。④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公布的卫星图象中还显示;北极冰盖的面积不但扩大,其厚度也相对增加,这表示其未来应对融化危险的抵抗力增强。
(1)第④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修改: 。
(2)第②句有语病,请修改 。
(3)第①句的横线处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出来: 。
6.(2分)名著阅读。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两篇文章的篇名。
(2)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1分)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易损。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班级拟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将“远”字的笔顺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8.(3分)语文实践活动。
下面是你所在的城市近期完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调查中的“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请你概括表格所反映的情况。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选择的网友对象
凭感觉交网友
看重才华
看重外貌
看重人品
比例
19%
17%
19%
45%
9.(3分)如图讲述了一个反映古人深厚友情的故事,请你讲给大家听。(不超过100个字)
三、阅读(共15题,计46分)
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 风
林斤澜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⑪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文章前三段写出了北京的 的特点。
(2)第⑤段在文中的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赏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②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从句式角度赏析)
(4)作者为什么怀念“北国的春风”?
11.(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⑪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
⑫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⑬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 →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 →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 。
(2)按照括号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①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修辞手法的角度)
(3)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
(4)“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为什么李想将“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5)李想以前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
(6)仔细揣摩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
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饭疏食
②传不习乎
③不亦说乎
④人不堪其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四十而不惑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乐亦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D.逝者如斯夫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从文中任选一句话,写出它对你的启示。
13.(4分)古诗词曲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曲的 ,“秋思”是这首散曲的 ,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图。
(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作文(50分)
14.(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树木,要感激的是森林,因为它给了树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小溪要感激的是大海,因为它给小溪奔流不息的生命;大地,要感激的是太阳,因为它的光辉给人类呼吸的乐园……同学们,是谁在你陷入困境时给你帮助?你要感激的人是谁呢?
请以“我最感激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②叙述清楚,要有真实情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解答】ACD.正确;
B.有误,“斑蝥”的“蝥”应读作“máo”。
故选:B。
2.【解答】ACD.正确。
B.有误,“莉临”的正确写法是“莅临”。
故选:B。
3.【解答】ABC.正确。
D.有误,各得其所: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词义和“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矛盾。
故选:D。
4.【解答】(1)一点点黄晕的光(重点字:晕)
(2)山岛竦峙(重点字:竦峙)
(3)岐王宅里寻常见(重点字:岐)
(4)一夜征人尽望乡
(5)我寄愁心与明月
(6)风正一帆悬(重点字:悬)
5.【解答】答案:
(1)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公布的卫星图象中还显示:北极冰盖的面积不但扩大,其厚度也相对增加,这表示其未来应对融化危险的抵抗力增强。
(2)其中在2014年8月25日,北冰洋有15%的区域被海冰覆盖,面积达到562万平方公里。
(3)虽然
6.【解答】(1)本题是对学生文学常识的考查。准确掌握即可。注意书写正确,内容准确。《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注意与《呐喊》《彷徨》中的文章区分。选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除了课文之外还有《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等。
(2)本题考查对文句的理解。“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中的“那时候”是指我准备去看五猖会的时候;“诧异”一词含蓄的批判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答案:
(1)《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写出其中两篇即可)
(2)写出了“我”对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背书的不解与不满。父亲虽然爱“我”,但完全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只顾按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甚至抑制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很爱孩子,可是并不懂得孩子的真正需求,让孩子一切都听从自己安排。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解答】答案:
8.【解答】从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来看,选择的网友对象看重人品的比例高达45%,可见大部人中学生交网友看重人品,凭感觉交网友、看重才华、看重外貌所占的比例较小。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示例:大部人中学生交网友看重人品
9.【解答】答案:
示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演奏,钟子期善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三、阅读(共15题,计46分)
10.【解答】(1)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概括。我们阅读前三段可知,“春脖子短”写的是北京春天短暂的特点,“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写的是北京春天风沙大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关键段落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分析该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第⑤段承接了上文对北京春风“刮土”的疑问,又引出下文京西大山里春风介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①句中使用“轰”“嘎”两个动词,写出了北方的春风吹开河冰,吹断病树枝的情形,生动形象地写了北国春风势不可挡的气势。②句中“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采用反问句式,强调了春风的力量,北国的春风能驱走寒冷带来生机和活力。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文章第四自然段可知,作者去北国的大山参加下乡活动,看到了北国真正的春天,积雪融化、冰河开裂、万象更新,看到了农民为迎接春天所做的劳动,下乡这段时间,作者真正感受到了北国的春风,同样,这春风也陪伴作者度过了那艰苦而又难忘的下乡岁月。所以作者更怀念北国的春。
答案:
(1)春天短、风沙大
(2)第⑤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承接了上文对北京春风仅仅是“刮土”的疑问,同时引出下文对京西大山里春风的介绍。
(3)①运用拟声词,形象地写出北国春风的凛冽刚劲。
②采用反问句式,加强语气,强调了北国的春风粗犷有力,能驱走严寒,令大地焕发生机的特点。
(4)主要是因为北国的春风踢打开了冰封和霜雪,陪伴作者度过了那艰苦而又难忘的下乡岁月。
11.【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概括。解答时,对应文章相应段落找出关键句,提取其中的关键词语进行作答。文中提到“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而前文提到“其父母离家五年”,因此此处用原文词语作答应是“不让眼泪落下来”。文中提到“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而前文提到其父母车祸受伤,因此此处用原文词语作答应是“不哭”。“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感受到快乐,流下了泪水。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第①个句子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来赏析。阅读句子,“冷冷地”是对他的神态描写,“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则是对他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李想对老师态度的冷漠。第②个句子则要求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句子将他比作是“一阵风”,很明显是突出他跑得快,结合内容可知,他是为自己有“娘”,有了亲人的关爱而变得更加快乐起来。
(3)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本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头疼”的意思是烦恼、苦恼;根据文中情节“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可知:李想上课不认真听课,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因此老师会感到“头疼”。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分析。从前文可以看出,李想是个孤僻、内向的孩子,现在变得活泼可爱,最主要的原因是妈妈告诉他,他们不会再离开李想,让李想得到了关爱,他为自己也有“娘”的关爱而特别开心。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记述的事件,特别是李想父母的一番话,我们可明白李想以前那些表现的原因,“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再根据下一段中李想得意地拉长声音说“俺娘……会洗的”,那个“娘”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可以确定就在于此,据此概括整理即可。
(6)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李想的父母回家时因车祸受了伤,李想“连滴眼泪都没流”“跟没事人一样”,显得十分冷漠。“我”作为李想的老师,听到村民的议论,为自己作为老师的失职,没有走进李想的内心而愧疚。
答案:
(1)不让眼泪落下来;不哭;终于掉下眼泪。
(2)①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李想冷漠、倔强和对人不信任的心理。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卸下心理负担的李想的欢快与轻盈描绘了出来。
(3)“头疼”的意思是烦恼、苦恼;因为李想上课不认真听课,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所以老师会感到“头疼”。
(4)父母回来后,李想得到了关爱,特别开心和自豪。
(5)外出打工的父母决定以后留在李想的身边,这会让他重拾了久违的爱,又获得了生活的希望。
(6)示例:多么冷漠的孩子啊,他究竟在想什么?我真是失败啊!一个如此需要关心的孩子,我竟一直未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12.【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解答此题需结合句子意思理解。
①句意思为:我整天吃粗粮。饭:吃,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句意思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的知识,动词活用为名词。
③句意思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④句意思为: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够。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需结合语境分析。
A.但是,表转折/表承接。不同。
B.学习/学习。相同。
C.代词,这/代词,他。不同。
D.代词,时间/代词,人。不同。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此题需结合句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计划于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A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而:表转折,但是。愠:怨恨,恼怒。此句意思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
B句中重点词语有:三:多次。省:反省。此句意思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一句你最有体会的话,结合学习、生活中的感受,来谈论所收到的启示即可。示例:在学习上,“学而时习之”,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在修养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启示我与朋友交往一定要讲信用。
答案:
(1)①吃,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传授的知识,动词活用为名词。
③同“悦”,愉快。
④堪:能够。
(2)B
(3)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
(4)示例1:在学习上,“学而时习之”,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
示例2:在修养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启示我与朋友交往一定要讲信用。
13.【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有关散曲的文学常识的把握。《天净沙•秋思》是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2)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小令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因此,“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散曲的主旨句,结合全文来看,文章运用“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来描绘深秋晚景。这是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案:
(1)曲牌名,题目,深秋的景色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译文: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四、作文(50分)
14.【解答】
我最感激的人
喜欢牵着你的手在阳光下幸福地漫步,追寻小鸟快乐飞翔的影子,倾听泉水叮咚流淌的乐章。晚上,喜欢靠在你的肩膀上,听你讲那过去泛黄的故事,欣赏萤火虫飞过身边的痕迹,静观天边飞速划落的流星,默默在心里许下美好的愿望。希望一直就这样,依赖在你的身旁。
现在外婆老了,她走不了远路了,整天窝在小小的院子里。
我却长大了,飞出了外婆的小院,再没时间拉着她的围裙,像鼻涕虫一样粘着她撒娇了。
“外婆,快过年了,我考完试放假就来看你。”在学校里我兴奋地打电话给外婆。
“那好啊,等你放假了,外婆做好吃的等我的小猴子回来吃。”听得出来,外婆说话的声音里都带着笑意。外婆在小院里呆得太久了,寂寞了,想念她的孙儿了。
天公不作美,我刚收拾好课桌里凌乱的东西,便看见外面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阴沉沉的天空压在头上,似乎摇摇欲坠,仿佛随时有坍塌下来的危险。我不情愿地背着书包向校门口走去,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大雪中缓缓走来,更像是从遥远的时光里隐约走来,走到面前,才变成真实的外婆。
我与外婆并肩走在路上。已是中学生的我明显比外婆高出一个头。外婆穿着一双旧布帮胶底鞋,在堆满了雪的小路上蹒跚走着,深一脚,浅一脚,每迈出一步都十分吃力。她努力保持着身体的平衡,但她手中的伞却始终罩在我头上,紧握伞柄的手在风雪中艰难地调整着角度。外婆的手像一件粗糙的雕塑品,又像寒冬里干枯的灰色树枝。寒风夹杂着雪花不断地向她那佝偻而单薄的身体袭来,漫天飞雪和她那花白的头发相互交织着,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瞬间心疼了,赶忙接过外婆手中的伞。
我们就这样互相扶持着,艰难地走回了那个熟悉的小院。
外婆老了,脊背弯成了一张弓,身子比先前缩小了一号,但她却像阳光,照亮我的心灵,带给我丝丝温暖。我多想,就这样一直陪在外婆身边,一直,一直……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感谢您,我亲爱的外婆。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敧斜(qī) 蝉蜕(tuì) 贮蓄(zhù) 咄咄逼人(duō)
B.斑螯(áo) 静谧(mì) 碣石(jié) 人迹罕至(hǎn)
C.桑葚(shèn) 憔悴(cuì) 分歧(qí) 淅淅沥沥(xī)
D.菡萏(hàn) 黄晕(yùn) 感慨(kǎi) 混为一谈(hùn)
2.(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澄清 捶打 呼朋引伴 疲惫不堪
B.莉临 吝啬 翻来覆去 喜出望外
C.遮蔽 姊妹 小心翼翼 人声鼎沸
D.静默 倜傥 油然而生 恍然大悟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这次活动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4.(6分)经典诗词默写。
(1)傍晚时候,上灯了,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水何澹澹, 。
(3) ,崔九堂前几度闻。
(4)不知何处吹芦管, 。
(5) ,随君直到夜郎西。
(6)潮平两岸阔, 。
5.(3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作为北极海冰范围测量的权威单位,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发布的每日卫星数据显示, 从长期趋势来看,北极海冰范围缩减,但近几年来却在增加。②其中在2014年8月25日,北冰洋有15%的区域海冰覆盖,面积达到562万平方公里。③这是自2006年以来有关记录的最高值,同时代表在过去两年里,北极冰盖的面积从391万平方公里增加至562万平方公里,增长了43%。④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公布的卫星图象中还显示;北极冰盖的面积不但扩大,其厚度也相对增加,这表示其未来应对融化危险的抵抗力增强。
(1)第④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修改: 。
(2)第②句有语病,请修改 。
(3)第①句的横线处需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出来: 。
6.(2分)名著阅读。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两篇文章的篇名。
(2)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1分)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易损。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班级拟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将“远”字的笔顺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8.(3分)语文实践活动。
下面是你所在的城市近期完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调查中的“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请你概括表格所反映的情况。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选择的网友对象
凭感觉交网友
看重才华
看重外貌
看重人品
比例
19%
17%
19%
45%
9.(3分)如图讲述了一个反映古人深厚友情的故事,请你讲给大家听。(不超过100个字)
三、阅读(共15题,计46分)
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 风
林斤澜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⑪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文章前三段写出了北京的 的特点。
(2)第⑤段在文中的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赏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②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从句式角度赏析)
(4)作者为什么怀念“北国的春风”?
11.(1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⑪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
⑫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⑬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本文的题目是《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围绕着“眼泪”,请你概括李想的这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 →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 →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 。
(2)按照括号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①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修辞手法的角度)
(3)如何理解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头疼”?请你概括出老师头疼的原因。
(4)“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为什么李想将“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5)李想以前上课走神,后来为什么会认真听讲了?
(6)仔细揣摩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
12.(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饭疏食
②传不习乎
③不亦说乎
④人不堪其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四十而不惑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乐亦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D.逝者如斯夫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从文中任选一句话,写出它对你的启示。
13.(4分)古诗词曲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这首曲的 ,“秋思”是这首散曲的 ,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图。
(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作文(50分)
14.(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树木,要感激的是森林,因为它给了树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小溪要感激的是大海,因为它给小溪奔流不息的生命;大地,要感激的是太阳,因为它的光辉给人类呼吸的乐园……同学们,是谁在你陷入困境时给你帮助?你要感激的人是谁呢?
请以“我最感激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②叙述清楚,要有真实情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解答】ACD.正确;
B.有误,“斑蝥”的“蝥”应读作“máo”。
故选:B。
2.【解答】ACD.正确。
B.有误,“莉临”的正确写法是“莅临”。
故选:B。
3.【解答】ABC.正确。
D.有误,各得其所: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词义和“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矛盾。
故选:D。
4.【解答】(1)一点点黄晕的光(重点字:晕)
(2)山岛竦峙(重点字:竦峙)
(3)岐王宅里寻常见(重点字:岐)
(4)一夜征人尽望乡
(5)我寄愁心与明月
(6)风正一帆悬(重点字:悬)
5.【解答】答案:
(1)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公布的卫星图象中还显示:北极冰盖的面积不但扩大,其厚度也相对增加,这表示其未来应对融化危险的抵抗力增强。
(2)其中在2014年8月25日,北冰洋有15%的区域被海冰覆盖,面积达到562万平方公里。
(3)虽然
6.【解答】(1)本题是对学生文学常识的考查。准确掌握即可。注意书写正确,内容准确。《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注意与《呐喊》《彷徨》中的文章区分。选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除了课文之外还有《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等。
(2)本题考查对文句的理解。“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中的“那时候”是指我准备去看五猖会的时候;“诧异”一词含蓄的批判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答案:
(1)《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写出其中两篇即可)
(2)写出了“我”对父亲在“我”看五猖会前逼“我”背书的不解与不满。父亲虽然爱“我”,但完全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只顾按自己的想法要求孩子,甚至抑制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很爱孩子,可是并不懂得孩子的真正需求,让孩子一切都听从自己安排。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解答】答案:
8.【解答】从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来看,选择的网友对象看重人品的比例高达45%,可见大部人中学生交网友看重人品,凭感觉交网友、看重才华、看重外貌所占的比例较小。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
示例:大部人中学生交网友看重人品
9.【解答】答案:
示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演奏,钟子期善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三、阅读(共15题,计46分)
10.【解答】(1)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概括。我们阅读前三段可知,“春脖子短”写的是北京春天短暂的特点,“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写的是北京春天风沙大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关键段落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分析该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第⑤段承接了上文对北京春风“刮土”的疑问,又引出下文京西大山里春风介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①句中使用“轰”“嘎”两个动词,写出了北方的春风吹开河冰,吹断病树枝的情形,生动形象地写了北国春风势不可挡的气势。②句中“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采用反问句式,强调了春风的力量,北国的春风能驱走寒冷带来生机和活力。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根据文章第四自然段可知,作者去北国的大山参加下乡活动,看到了北国真正的春天,积雪融化、冰河开裂、万象更新,看到了农民为迎接春天所做的劳动,下乡这段时间,作者真正感受到了北国的春风,同样,这春风也陪伴作者度过了那艰苦而又难忘的下乡岁月。所以作者更怀念北国的春。
答案:
(1)春天短、风沙大
(2)第⑤段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承接了上文对北京春风仅仅是“刮土”的疑问,同时引出下文对京西大山里春风的介绍。
(3)①运用拟声词,形象地写出北国春风的凛冽刚劲。
②采用反问句式,加强语气,强调了北国的春风粗犷有力,能驱走严寒,令大地焕发生机的特点。
(4)主要是因为北国的春风踢打开了冰封和霜雪,陪伴作者度过了那艰苦而又难忘的下乡岁月。
11.【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概括。解答时,对应文章相应段落找出关键句,提取其中的关键词语进行作答。文中提到“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而前文提到“其父母离家五年”,因此此处用原文词语作答应是“不让眼泪落下来”。文中提到“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而前文提到其父母车祸受伤,因此此处用原文词语作答应是“不哭”。“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感受到快乐,流下了泪水。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第①个句子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来赏析。阅读句子,“冷冷地”是对他的神态描写,“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则是对他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李想对老师态度的冷漠。第②个句子则要求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句子将他比作是“一阵风”,很明显是突出他跑得快,结合内容可知,他是为自己有“娘”,有了亲人的关爱而变得更加快乐起来。
(3)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本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头疼”的意思是烦恼、苦恼;根据文中情节“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可知:李想上课不认真听课,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因此老师会感到“头疼”。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分析。从前文可以看出,李想是个孤僻、内向的孩子,现在变得活泼可爱,最主要的原因是妈妈告诉他,他们不会再离开李想,让李想得到了关爱,他为自己也有“娘”的关爱而特别开心。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根据文中记述的事件,特别是李想父母的一番话,我们可明白李想以前那些表现的原因,“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再根据下一段中李想得意地拉长声音说“俺娘……会洗的”,那个“娘”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可以确定就在于此,据此概括整理即可。
(6)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李想的父母回家时因车祸受了伤,李想“连滴眼泪都没流”“跟没事人一样”,显得十分冷漠。“我”作为李想的老师,听到村民的议论,为自己作为老师的失职,没有走进李想的内心而愧疚。
答案:
(1)不让眼泪落下来;不哭;终于掉下眼泪。
(2)①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李想冷漠、倔强和对人不信任的心理。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将卸下心理负担的李想的欢快与轻盈描绘了出来。
(3)“头疼”的意思是烦恼、苦恼;因为李想上课不认真听课,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所以老师会感到“头疼”。
(4)父母回来后,李想得到了关爱,特别开心和自豪。
(5)外出打工的父母决定以后留在李想的身边,这会让他重拾了久违的爱,又获得了生活的希望。
(6)示例:多么冷漠的孩子啊,他究竟在想什么?我真是失败啊!一个如此需要关心的孩子,我竟一直未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12.【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解答此题需结合句子意思理解。
①句意思为:我整天吃粗粮。饭:吃,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句意思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的知识,动词活用为名词。
③句意思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④句意思为: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够。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需结合语境分析。
A.但是,表转折/表承接。不同。
B.学习/学习。相同。
C.代词,这/代词,他。不同。
D.代词,时间/代词,人。不同。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此题需结合句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计划于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A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而:表转折,但是。愠:怨恨,恼怒。此句意思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
B句中重点词语有:三:多次。省:反省。此句意思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一句你最有体会的话,结合学习、生活中的感受,来谈论所收到的启示即可。示例:在学习上,“学而时习之”,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在修养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启示我与朋友交往一定要讲信用。
答案:
(1)①吃,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传授的知识,动词活用为名词。
③同“悦”,愉快。
④堪:能够。
(2)B
(3)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
(4)示例1:在学习上,“学而时习之”,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
示例2:在修养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启示我与朋友交往一定要讲信用。
13.【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有关散曲的文学常识的把握。《天净沙•秋思》是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2)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小令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因此,“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散曲的主旨句,结合全文来看,文章运用“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来描绘深秋晚景。这是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案:
(1)曲牌名,题目,深秋的景色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译文: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四、作文(50分)
14.【解答】
我最感激的人
喜欢牵着你的手在阳光下幸福地漫步,追寻小鸟快乐飞翔的影子,倾听泉水叮咚流淌的乐章。晚上,喜欢靠在你的肩膀上,听你讲那过去泛黄的故事,欣赏萤火虫飞过身边的痕迹,静观天边飞速划落的流星,默默在心里许下美好的愿望。希望一直就这样,依赖在你的身旁。
现在外婆老了,她走不了远路了,整天窝在小小的院子里。
我却长大了,飞出了外婆的小院,再没时间拉着她的围裙,像鼻涕虫一样粘着她撒娇了。
“外婆,快过年了,我考完试放假就来看你。”在学校里我兴奋地打电话给外婆。
“那好啊,等你放假了,外婆做好吃的等我的小猴子回来吃。”听得出来,外婆说话的声音里都带着笑意。外婆在小院里呆得太久了,寂寞了,想念她的孙儿了。
天公不作美,我刚收拾好课桌里凌乱的东西,便看见外面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阴沉沉的天空压在头上,似乎摇摇欲坠,仿佛随时有坍塌下来的危险。我不情愿地背着书包向校门口走去,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大雪中缓缓走来,更像是从遥远的时光里隐约走来,走到面前,才变成真实的外婆。
我与外婆并肩走在路上。已是中学生的我明显比外婆高出一个头。外婆穿着一双旧布帮胶底鞋,在堆满了雪的小路上蹒跚走着,深一脚,浅一脚,每迈出一步都十分吃力。她努力保持着身体的平衡,但她手中的伞却始终罩在我头上,紧握伞柄的手在风雪中艰难地调整着角度。外婆的手像一件粗糙的雕塑品,又像寒冬里干枯的灰色树枝。寒风夹杂着雪花不断地向她那佝偻而单薄的身体袭来,漫天飞雪和她那花白的头发相互交织着,模糊了我的视线。我瞬间心疼了,赶忙接过外婆手中的伞。
我们就这样互相扶持着,艰难地走回了那个熟悉的小院。
外婆老了,脊背弯成了一张弓,身子比先前缩小了一号,但她却像阳光,照亮我的心灵,带给我丝丝温暖。我多想,就这样一直陪在外婆身边,一直,一直……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感谢您,我亲爱的外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