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2021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五四学制) 解析版
展开
2020-2021学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一种水生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这种动物最有可能属于(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环节动物 D.软体动物
2.下列哪种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形状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辅助运动( )
A.蚯蚓 B.蜗牛 C.水螅 D.蝗虫
3.下列关于部分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蜇营养丰富,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B.蛔虫与人共生,危害人的健康
C.蚯蚓能疏松土壤,排出的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
D.扇贝富含蛋白质,可以食用
4.概括和总结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学习了动物的类群后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涡虫有口有肛门,运动方式为蠕动
B.鳄鱼皮肤裸露,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
C.海豚心脏四腔,有利于保持体温恒定
D.昌邑大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利于运动
5.下列哪种结构与珍珠的形成有关( )
A.刺细胞 B.外套膜 C.角质层 D.外骨骼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是我们喜爱的一种昆虫,下列对昆虫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B.有三对足
C.有蜕皮现象
D.身体不分节
7.同学们在调查学校附近公园以及小溪中的生物种类时,观察到多种生物。以下是他们记录的部分动物,其中属于昆虫的是( )
A. B.
C. D.
8.动物学家在野外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时,捕捉到一种动物,发现该动物有如下特征:生活在陆地,身体内有脊椎骨,体表覆盖鳞片,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厚的卵壳保护,据此可判断该动物属于( )
A.节肢动物 B.鱼类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9.如图是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有关动物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③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C.④体温恒定,利用气囊辅助呼吸
D.⑤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
10.下列有关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母和涡虫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
B.蚯蚓的刚毛起辅助运动作用
C.软体动物都具有贝壳
D.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11.鲨鱼和鲸都生活在海洋中.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鳃呼吸 B.体温恒定 C.都有脊柱 D.胎生哺乳
12.冬天到了,蛇要冬眠,而兔子不需要冬眠,主要原因是( )
A.蛇的体表没有毛,兔子体表被毛
B.蛇没有四肢,兔子有发达的四肢
C.蛇是变温动物,兔子是恒温动物
D.蛇的身体小,不耐冷;兔子身体大,耐冷
13.青蛙不能像蜥蜴那样在远离水源的陆地生活。青蛙的下列特征与此无关的是( )
A.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B.皮肤裸露,体内水分容易散失
C.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
D.体温不恒定
14.春天,变色树蜥(爬行动物)喜欢在有阳光的清晨先晒太阳,再去觅食,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它晒太阳主要为了( )
A.清洁身体 B.防止水分散失
C.升高体温 D.躲避天敌
15.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鱼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游泳
B.爬行动物和鸟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D.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16.鸟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
A.肺 B.气囊 C.气管 D.肺和气囊
17.我国某地流传的“骨笛”是用一种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制成的乐器。你认为下列动物的骨骼中最适合做“骨笛”的是( )
A.草鱼 B.东北虎 C.鹤 D.蛇
18.下列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不对应的是( )
A.鸟有气囊,在飞行时可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B.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
D.虎的牙齿有分化,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19.骨骼肌修复是有一定限度的,为减少损伤发生,不可采取的科学运动方式是( )
A.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B.运动中做好保护措施
C.长时间超负荷地运动 D.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
20.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接受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B.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C.动物的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
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它的觅食、避敌和繁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1.关于人完成“坐位体前屈”动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只有上肢骨骼肌参与 B.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
C.需要多系统的配合 D.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22.有关哺乳动物骨、肌肉和关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的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
B.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骨之间的摩擦
C.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D.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23.下列关于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
B.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都能奔跑和跳跃
C.哺乳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
D.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鳍游泳
24.动物有奔跑、跳跃、飞行、爬行等多种运动方式。下列与100米运动员比赛时的运动方式相同的是( )
A.小狗跳火圈 B.蜗牛爬行 C.蚊子嗡嗡叫 D.鸵鸟逃跑
25.向朋友挥动手臂打招呼时,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③④①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0分)
26.(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学习了动物的类群,知道了动物经过漫长的年代由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逐渐进化出现在形形色色的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动物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变化历程,形态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许多相应的变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形态方面:经历了由辐射对称向 的变化,具有这种对称的生物在身体两侧或腹面生有运动器官,使运动更加准确和有效。
②消化方面: 的出现使食物和残渣不至于混合在一起,消化道壁上 的出现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都大大提高了消化效率。
③呼吸方面:软体动物才开始具有了专门的呼吸器官﹣﹣ ,这种呼吸器官只能适于在水里呼吸,当两栖动物开始登陆之后,陆生的脊椎动物靠 呼吸。
④生殖方面:低等动物一般产卵之后就弃之不顾,而越高等的生物就具有越复杂的繁殖行为,如孵卵、育雏、哺乳等,这都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 。
(2)如图A、B、C是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其中用肺呼吸的是 (填字母);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依赖的是 。(填字母),B前肢短小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 也能划水,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是图中 (填字母)所属类群。
27.(4分)某小组进行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探究活动,他们选取鸟的标本作为观察对象,请结合标本完成下列问题:
(1)鸟的身体呈 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鸟的体表覆 ,前肢变成翼,使鸟能振翅高飞。
(3)鸟的 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鸟的骨骼 、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
28.(4分)如图为家鸽胸骨和胸肌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家鸽胸大肌通过结构C固定在胸骨上,结构C是 。
(2)鸟类的飞行离不开翅膀的扇动,图中家鸽的胸大肌和胸小肌的一端都固定在胸骨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肋骨的不同侧面,结合图可以看出,当胸大肌 时,家鸽翅膀向下扇动,当胸小肌 时,家鸽翅膀向上扇动。
(3)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骨的运动是靠骨骼肌的收缩,并产生一定的拉力,为运动的形成提供动力。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在 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
29.(10分)如图是鲫鱼的形态和鲫鱼头部结构,回答以下问题。
(1)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分别是:靠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 。
(2)鱼的身体分为 、 、 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流线型的体型有利于 。
(3)鱼离开水时,[ ] 会相互粘连粘结在一起,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导致鱼不能从空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4)鲫鱼在游泳时,如果它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原因是[ ] 失去了作用。
(5)当鱼受到惊吓时,它的游动速度加快,其动力来自于 ,同时它能转向游走,这是 协调作用的结果。
30.(8分)如图是观察蚯蚓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①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 构成,体色为褐色,颜色较深的一侧称为 。
②图中[3]结构称为 ,其特点是由几个体节构成,体节界限不明显,体节厚,颜色较 且光滑。
③图中[4]应是蚯蚓的 端。
(2)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部,可以看到体节上有小突起,这些突起称为 ,对蚯蚓的运动起辅助作用。
(3)用手触摸蚯蚓体表,感觉蚯蚓的体表有黏液,其对蚯蚓的 具有重要作用。
(4)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
31.(8分)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丙图所示一块骨骼肌是由[ ] 、[ ] 构成。
(2) 图表示屈肘动作, 图表示伸肘动作。
(3)关节(如图甲)中的[ ] 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⑥表面覆盖[ ] 和关节腔中的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4)蝗虫最发达的肌肉位于 部位;它的外骨骼的作用是 。
32.(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随机选取A、B、C、D四只经饥饿处理的1月龄小鼠,在如图所示迷宫中分别进行寻找食物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1月龄
小鼠
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A
106
88
80
60
30
B
111
98
59
51
49
C
97
77
72
32
28
D
155
95
48
53
33
平均值
117.25
89.50
60.75
49.00
35.00
(1)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吮吸乳汁,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2)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 ,说明此类行为可通过训练得以强化,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 的能力。
(3)从神经调节的角度看,小鼠穿越迷宫取食属于 ,该类型的反射是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
(4)该实验选用多只小鼠而不是一只,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解: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的特征,因此题干中的动物属于腔肠动物。
故选:A。
2.解: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形状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辅助运动,属于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选项中,只有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故A正确。
故选:A。
3.解:A、海蜇营养丰富,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正确;B、蛔虫在人的肠道中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容易使人造成营养不良,蛔虫在生长发育中还会咬破肠壁,造成肠出血,蛔虫分泌的毒素对人有毒害作用。因此蛔虫与人是寄生关系,错误;C、蚯蚓能疏松土壤,排出的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正确; D、扇贝富含蛋白质,可以食用,正确;
故选:B。
4.解:A、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错误;
B、鳄鱼属于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发育无变态现象。错误;
C、海豚属于哺乳动物,心脏四腔,有利于保持体温恒定,正确;
D、虾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属于节肢动物的甲壳纲,错误;
故选:C。
5.解: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能够分泌珍珠质,天然的珍珠是由于软体动物的外套膜所分泌的珍珠层将偶然落入的沙粒包裹而形成的,产量很少;人们利用珍珠形成的原理,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将人工作成的珍珠核植入珍珠贝和三角帆蚌中,然后将其放回水中养殖,就可以得到大量人工培育的珍珠。因此珍珠的形成与外套膜有关。
故选:B。
6.解:A、昆虫纲是生物界中分布最广,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A正确;
B、昆虫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能够飞行或爬行,B正确;
C、昆虫有有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身体就能长大一圈,C正确;
D、昆虫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有的分为头、胸、腹,D错误。
故选:D。
7.解:A、蜜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有2对翅,属于昆虫;
B、蜘蛛有四对足,属于节肢动物的蛛形纲;
C、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属于扁形动物;
D、蜈蚣属于节肢动物的多足纲;
故选:A。
8.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所以体表覆盖有鳞片,体内受精,体温不恒定,受精卵有卵壳保护的动物属于爬行动物。
故选:C。
9.解:A、①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②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错误;
B、③乌龟属于爬行动物,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B正确;
C、④属于鸟类,体温恒定,双重呼吸,利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C正确;
D、⑤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D正确。
故选:A。
10.解:A、水母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二者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正确;
B、蚯蚓的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正确;
C、软体动物大多具有贝壳如河蚌、鲍鱼;有的贝壳退化,如乌贼、章鱼,错误;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呼吸器官是气管,正确。
故选:C。
11.解:鲨鱼生活在海洋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卵生,属于鱼类;
鲸生活在海洋中,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胎生,属于哺乳动物.
鲨鱼和鲸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
故选:C。
12.解:哺乳动物和鸟类,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兔子属于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在寒冷冬季也能保持体温恒定,因此没有冬眠现象。而蛇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寒冷冬季,外界环境的温度很低,蛇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避免冻伤冻死,有冬眠现象。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3.解:两栖动物幼体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功,所以其皮肤必须保持湿润,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而体温不恒定与离不开水是无关的。
故选:D。
14.解:变色树蜥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体温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春天,变色树蜥喜欢在有阳光的清晨先晒太阳主要为了升高体温。
故选:C。
15.解:A、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正确
B、爬行动物和鸟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正确
C、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鳄鱼、海龟虽然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但幼体并不是用鳃呼吸的,属于爬行动物。错误
D、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正确
故选:C。
16.解: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在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每呼吸一次进行气体交换两次。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可见肺是鸟类气体交换的场所。
故选:A。
17.解: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鸟的骨骼的特点就利于飞行,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腔内充满空气,可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可见鹤属于鸟类,其骨骼特点适合做骨笛。
故选:C。
18.解:A、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错误;
B、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正确;
C、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正确;
D、虎的牙齿有分化,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正确。
故选:A。
19.解:运动导致损伤的原因很多,比如运动之前没有热身、长期运动姿势不正确、运动量过大等。为减少损伤发生,可采取的科学运动方式有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中做好保护措施、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0.解: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A正确;
B、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如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关节在运动中起着支点的作用,可使运动更加灵活。B错误;
C、运动系统是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这就体现了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正确;
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它的觅食、避敌和繁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D正确。
故选:B。
21.解:A、人完成“坐位体前屈”动作由多组骨骼肌群参与,只有上肢骨骼肌参与不能完成,A错误;
B、人完成该项动作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多组肌肉的协作完成,B正确;
C、人完成该项动作,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正确;
D、人完成该项动作不仅有上肢骨骼肌参与,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D正确。
故选:A。
22.解:A、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A错误;
B、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B正确;
C、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正确;
D、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D正确。
故选:A。
23.解:A、空中飞行的动物不一定是鸟,如昆虫能靠翅的快速振动飞行,A错误。
B、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不一定都能奔跑和跳跃,如蛇只能爬行,B错误;
C、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比较复杂,具有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觅食和避敌,C正确;
D、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不一定都用鳍来游泳,如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D错误。
故选:C。
24.解:100米运动员比赛的运动方式是奔跑。
A、小狗跳火圈的运动方式是跳跃,A不符合题意;
B、蜗牛的运动方式是爬行,B不符合题意;
C、蚊的运动方式是飞行,C不符合题意;
D、鸵鸟的运动方式是奔跑,D符合题意。
故选:D。
25.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因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0分)
26.解:(1)①原始的单细胞动物,经历了由辐射对称向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的进化,具有这种对称的生物在身体两侧或腹面生有运动器官,使运动更加准确和有效,利于捕食和防御.
②消化方面:肛门的出现使食物和残渣不至于混合在一起,消化道壁上肌肉的出现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都大大提高了消化效率.
③呼吸方面:软体动物才开始具有了专门的呼吸器官﹣﹣鳃,这种呼吸器官只能适于在水里呼吸.当两栖动物开始登陆之后,陆生的脊椎动物靠肺呼吸.
④生殖方面:低等动物一般产卵之后就弃之不顾,而越高等的生物就具有越复杂的繁殖行为,如孵卵、育雏、哺乳等,这都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2)A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B青蛙,前肢短小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蛇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依赖;A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故答案为:
(1)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肛门;肌肉;鳃;肺;提高后代的成活率;(2)BC;跳跃;A。
27.解:(1)观察图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适于飞行。
(2)鸟的体表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展开呈扇面形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有利于扇动空气,使鸟能飞或平稳滑翔,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
(3)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发达的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减轻体重;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故答案为:(1)流线;
(2)羽毛;
(3)胸肌;
(4)轻。
28.解:(1)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图中的家鸽胸大肌通过C肌腱固定在肱骨上。
(2)鸟类的飞行离不开翅膀的扇动,图乙中家鸽的胸大肌和胸小肌的一端都固定在胸骨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肱骨的不同侧面,结合图说出,当胸大肌收缩时,家鸽翅膀向下扇动,当胸小肌收缩时,家鸽翅膀向上扇区动。
(3)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骨的运动是靠骨骼肌的 收缩,并产生一定的拉力,为运动的形成提供动力。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紧密配合下完成的。
故答案为:(1)肌腱
(2)收缩;收缩
(3)神经
29.解:(1)鱼能在水中生活的特点:一是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能在水中呼吸。
(2)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鳍能控制方向和保持身体的平衡。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鱼的头部和尾部较尖,躯干部宽大,身体侧扁,为流线型,可以在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适于在水中生活。
(3)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4)鲫鱼在游泳时,如果它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原因是①尾鳍失去了作用。
(5)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来产生向前的动力,而靠尾鳍来把握前进的方向。同时它能转向逃走,同时胸鳍和腹鳍协调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1)游泳;呼吸
(2)头部;躯干部;尾部;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⑦鳃丝
(4)①尾鳍
(5)尾鳍和躯干部的摆动;胸鳍和尾鳍
30.解:(1)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体节构成,在蚯蚓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颜色较浅的环带,如图:
可见图中1后端,2体节,3环带、4前端。
(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发现有许多小突起,叫刚毛,它可以辅助蚯蚓的运动。
(3)用手指轻轻触摸蚯蚓体壁,你会发觉它的体表有黏液。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4)刚毛是蚯蚓的运动器官,蚯蚓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协调进行蠕动。
故答案为:
(1)2体节;背面;环带;浅;前
(2)刚毛
(3)呼吸
(4)蠕动
31.解:(1)骨骼肌包括C肌腹和D肌腱。
(2)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 两组肌肉相互协调活动的。如屈肘和伸肘动作。乙图表示屈肘动作,丙图表示伸肘动作。
(3)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支点的作用。①关节囊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⑥表面覆盖③关节软骨,①关节囊分泌的滑液进入②关节腔,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4)蝗虫跳跃、飞行的动力来自胸部发达的肌肉,外骨骼的作用是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组织和防止水分蒸发。
故答案为:(1)[C]肌腹;[D]肌腱;(2)乙;丙;(3)②关节囊;③关节软骨;(4)胸部;具有保护和支撑,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32.解:(1)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吮吸乳汁。
(2)通过曲线可知:四只小白鼠用的时间随着次数的增加都在减少,说明通过训练可以强化学习行为。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3)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小鼠穿越迷宫取食属于条件反射;该类型的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4)一只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小鼠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选用多只小鼠而不是一只”,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故答案为:(1)遗传物质
(2)缩短;复杂环境
(3)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反射弧
(4)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有一种水生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这种动物最有可能属于(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环节动物 D.软体动物
2.下列哪种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形状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辅助运动( )
A.蚯蚓 B.蜗牛 C.水螅 D.蝗虫
3.下列关于部分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蜇营养丰富,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B.蛔虫与人共生,危害人的健康
C.蚯蚓能疏松土壤,排出的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
D.扇贝富含蛋白质,可以食用
4.概括和总结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学习了动物的类群后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涡虫有口有肛门,运动方式为蠕动
B.鳄鱼皮肤裸露,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
C.海豚心脏四腔,有利于保持体温恒定
D.昌邑大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利于运动
5.下列哪种结构与珍珠的形成有关( )
A.刺细胞 B.外套膜 C.角质层 D.外骨骼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是我们喜爱的一种昆虫,下列对昆虫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B.有三对足
C.有蜕皮现象
D.身体不分节
7.同学们在调查学校附近公园以及小溪中的生物种类时,观察到多种生物。以下是他们记录的部分动物,其中属于昆虫的是( )
A. B.
C. D.
8.动物学家在野外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时,捕捉到一种动物,发现该动物有如下特征:生活在陆地,身体内有脊椎骨,体表覆盖鳞片,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厚的卵壳保护,据此可判断该动物属于( )
A.节肢动物 B.鱼类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9.如图是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有关动物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③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C.④体温恒定,利用气囊辅助呼吸
D.⑤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
10.下列有关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母和涡虫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
B.蚯蚓的刚毛起辅助运动作用
C.软体动物都具有贝壳
D.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11.鲨鱼和鲸都生活在海洋中.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鳃呼吸 B.体温恒定 C.都有脊柱 D.胎生哺乳
12.冬天到了,蛇要冬眠,而兔子不需要冬眠,主要原因是( )
A.蛇的体表没有毛,兔子体表被毛
B.蛇没有四肢,兔子有发达的四肢
C.蛇是变温动物,兔子是恒温动物
D.蛇的身体小,不耐冷;兔子身体大,耐冷
13.青蛙不能像蜥蜴那样在远离水源的陆地生活。青蛙的下列特征与此无关的是( )
A.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B.皮肤裸露,体内水分容易散失
C.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
D.体温不恒定
14.春天,变色树蜥(爬行动物)喜欢在有阳光的清晨先晒太阳,再去觅食,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它晒太阳主要为了( )
A.清洁身体 B.防止水分散失
C.升高体温 D.躲避天敌
15.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鱼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游泳
B.爬行动物和鸟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C.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D.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
16.鸟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 )
A.肺 B.气囊 C.气管 D.肺和气囊
17.我国某地流传的“骨笛”是用一种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制成的乐器。你认为下列动物的骨骼中最适合做“骨笛”的是( )
A.草鱼 B.东北虎 C.鹤 D.蛇
18.下列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不对应的是( )
A.鸟有气囊,在飞行时可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B.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C.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
D.虎的牙齿有分化,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19.骨骼肌修复是有一定限度的,为减少损伤发生,不可采取的科学运动方式是( )
A.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B.运动中做好保护措施
C.长时间超负荷地运动 D.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
20.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接受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B.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C.动物的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
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它的觅食、避敌和繁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1.关于人完成“坐位体前屈”动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只有上肢骨骼肌参与 B.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
C.需要多系统的配合 D.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22.有关哺乳动物骨、肌肉和关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骼肌的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
B.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骨之间的摩擦
C.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
D.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23.下列关于动物运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
B.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都能奔跑和跳跃
C.哺乳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
D.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鳍游泳
24.动物有奔跑、跳跃、飞行、爬行等多种运动方式。下列与100米运动员比赛时的运动方式相同的是( )
A.小狗跳火圈 B.蜗牛爬行 C.蚊子嗡嗡叫 D.鸵鸟逃跑
25.向朋友挥动手臂打招呼时,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③④①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0分)
26.(10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学习了动物的类群,知道了动物经过漫长的年代由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逐渐进化出现在形形色色的动物。在这个过程中,动物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变化历程,形态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许多相应的变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形态方面:经历了由辐射对称向 的变化,具有这种对称的生物在身体两侧或腹面生有运动器官,使运动更加准确和有效。
②消化方面: 的出现使食物和残渣不至于混合在一起,消化道壁上 的出现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都大大提高了消化效率。
③呼吸方面:软体动物才开始具有了专门的呼吸器官﹣﹣ ,这种呼吸器官只能适于在水里呼吸,当两栖动物开始登陆之后,陆生的脊椎动物靠 呼吸。
④生殖方面:低等动物一般产卵之后就弃之不顾,而越高等的生物就具有越复杂的繁殖行为,如孵卵、育雏、哺乳等,这都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 。
(2)如图A、B、C是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其中用肺呼吸的是 (填字母);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依赖的是 。(填字母),B前肢短小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 也能划水,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是图中 (填字母)所属类群。
27.(4分)某小组进行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探究活动,他们选取鸟的标本作为观察对象,请结合标本完成下列问题:
(1)鸟的身体呈 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2)鸟的体表覆 ,前肢变成翼,使鸟能振翅高飞。
(3)鸟的 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鸟的骨骼 、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
28.(4分)如图为家鸽胸骨和胸肌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家鸽胸大肌通过结构C固定在胸骨上,结构C是 。
(2)鸟类的飞行离不开翅膀的扇动,图中家鸽的胸大肌和胸小肌的一端都固定在胸骨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肋骨的不同侧面,结合图可以看出,当胸大肌 时,家鸽翅膀向下扇动,当胸小肌 时,家鸽翅膀向上扇动。
(3)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骨的运动是靠骨骼肌的收缩,并产生一定的拉力,为运动的形成提供动力。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在 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
29.(10分)如图是鲫鱼的形态和鲫鱼头部结构,回答以下问题。
(1)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分别是:靠 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 。
(2)鱼的身体分为 、 、 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流线型的体型有利于 。
(3)鱼离开水时,[ ] 会相互粘连粘结在一起,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导致鱼不能从空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4)鲫鱼在游泳时,如果它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原因是[ ] 失去了作用。
(5)当鱼受到惊吓时,它的游动速度加快,其动力来自于 ,同时它能转向游走,这是 协调作用的结果。
30.(8分)如图是观察蚯蚓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①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 构成,体色为褐色,颜色较深的一侧称为 。
②图中[3]结构称为 ,其特点是由几个体节构成,体节界限不明显,体节厚,颜色较 且光滑。
③图中[4]应是蚯蚓的 端。
(2)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部,可以看到体节上有小突起,这些突起称为 ,对蚯蚓的运动起辅助作用。
(3)用手触摸蚯蚓体表,感觉蚯蚓的体表有黏液,其对蚯蚓的 具有重要作用。
(4)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
31.(8分)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丙图所示一块骨骼肌是由[ ] 、[ ] 构成。
(2) 图表示屈肘动作, 图表示伸肘动作。
(3)关节(如图甲)中的[ ] 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⑥表面覆盖[ ] 和关节腔中的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4)蝗虫最发达的肌肉位于 部位;它的外骨骼的作用是 。
32.(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随机选取A、B、C、D四只经饥饿处理的1月龄小鼠,在如图所示迷宫中分别进行寻找食物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1月龄
小鼠
小鼠找到食物所用时间(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A
106
88
80
60
30
B
111
98
59
51
49
C
97
77
72
32
28
D
155
95
48
53
33
平均值
117.25
89.50
60.75
49.00
35.00
(1)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吮吸乳汁,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2)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穿越迷宫找到食物所用的时间 ,说明此类行为可通过训练得以强化,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 的能力。
(3)从神经调节的角度看,小鼠穿越迷宫取食属于 ,该类型的反射是在 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
(4)该实验选用多只小鼠而不是一只,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解: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的特征,因此题干中的动物属于腔肠动物。
故选:A。
2.解: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形状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辅助运动,属于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选项中,只有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故A正确。
故选:A。
3.解:A、海蜇营养丰富,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正确;B、蛔虫在人的肠道中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容易使人造成营养不良,蛔虫在生长发育中还会咬破肠壁,造成肠出血,蛔虫分泌的毒素对人有毒害作用。因此蛔虫与人是寄生关系,错误;C、蚯蚓能疏松土壤,排出的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正确; D、扇贝富含蛋白质,可以食用,正确;
故选:B。
4.解:A、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错误;
B、鳄鱼属于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发育无变态现象。错误;
C、海豚属于哺乳动物,心脏四腔,有利于保持体温恒定,正确;
D、虾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属于节肢动物的甲壳纲,错误;
故选:C。
5.解: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能够分泌珍珠质,天然的珍珠是由于软体动物的外套膜所分泌的珍珠层将偶然落入的沙粒包裹而形成的,产量很少;人们利用珍珠形成的原理,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将人工作成的珍珠核植入珍珠贝和三角帆蚌中,然后将其放回水中养殖,就可以得到大量人工培育的珍珠。因此珍珠的形成与外套膜有关。
故选:B。
6.解:A、昆虫纲是生物界中分布最广,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A正确;
B、昆虫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能够飞行或爬行,B正确;
C、昆虫有有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身体就能长大一圈,C正确;
D、昆虫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有的分为头、胸、腹,D错误。
故选:D。
7.解:A、蜜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有2对翅,属于昆虫;
B、蜘蛛有四对足,属于节肢动物的蛛形纲;
C、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属于扁形动物;
D、蜈蚣属于节肢动物的多足纲;
故选:A。
8.解: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所以体表覆盖有鳞片,体内受精,体温不恒定,受精卵有卵壳保护的动物属于爬行动物。
故选:C。
9.解:A、①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②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错误;
B、③乌龟属于爬行动物,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B正确;
C、④属于鸟类,体温恒定,双重呼吸,利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C正确;
D、⑤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D正确。
故选:A。
10.解:A、水母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二者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正确;
B、蚯蚓的体壁有较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正确;
C、软体动物大多具有贝壳如河蚌、鲍鱼;有的贝壳退化,如乌贼、章鱼,错误;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呼吸器官是气管,正确。
故选:C。
11.解:鲨鱼生活在海洋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卵生,属于鱼类;
鲸生活在海洋中,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胎生,属于哺乳动物.
鲨鱼和鲸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
故选:C。
12.解:哺乳动物和鸟类,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兔子属于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在寒冷冬季也能保持体温恒定,因此没有冬眠现象。而蛇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寒冷冬季,外界环境的温度很低,蛇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避免冻伤冻死,有冬眠现象。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3.解:两栖动物幼体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功,所以其皮肤必须保持湿润,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而体温不恒定与离不开水是无关的。
故选:D。
14.解:变色树蜥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体温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春天,变色树蜥喜欢在有阳光的清晨先晒太阳主要为了升高体温。
故选:C。
15.解:A、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正确
B、爬行动物和鸟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正确
C、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鳄鱼、海龟虽然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但幼体并不是用鳃呼吸的,属于爬行动物。错误
D、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正确
故选:C。
16.解: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在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每呼吸一次进行气体交换两次。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可见肺是鸟类气体交换的场所。
故选:A。
17.解: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鸟的骨骼的特点就利于飞行,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腔内充满空气,可减轻体重,利于飞行。可见鹤属于鸟类,其骨骼特点适合做骨笛。
故选:C。
18.解:A、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错误;
B、蜥蜴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可减少水分的蒸发,正确;
C、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正确;
D、虎的牙齿有分化,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正确。
故选:A。
19.解:运动导致损伤的原因很多,比如运动之前没有热身、长期运动姿势不正确、运动量过大等。为减少损伤发生,可采取的科学运动方式有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中做好保护措施、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0.解: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A正确;
B、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如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的。关节在运动中起着支点的作用,可使运动更加灵活。B错误;
C、运动系统是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这就体现了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正确;
D、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它的觅食、避敌和繁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D正确。
故选:B。
21.解:A、人完成“坐位体前屈”动作由多组骨骼肌群参与,只有上肢骨骼肌参与不能完成,A错误;
B、人完成该项动作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多组肌肉的协作完成,B正确;
C、人完成该项动作,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正确;
D、人完成该项动作不仅有上肢骨骼肌参与,还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D正确。
故选:A。
22.解:A、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A错误;
B、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B正确;
C、人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正确;
D、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拉骨,围绕着关节做运动,D正确。
故选:A。
23.解:A、空中飞行的动物不一定是鸟,如昆虫能靠翅的快速振动飞行,A错误。
B、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不一定都能奔跑和跳跃,如蛇只能爬行,B错误;
C、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比较复杂,具有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觅食和避敌,C正确;
D、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不一定都用鳍来游泳,如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D错误。
故选:C。
24.解:100米运动员比赛的运动方式是奔跑。
A、小狗跳火圈的运动方式是跳跃,A不符合题意;
B、蜗牛的运动方式是爬行,B不符合题意;
C、蚊的运动方式是飞行,C不符合题意;
D、鸵鸟的运动方式是奔跑,D符合题意。
故选:D。
25.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因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50分)
26.解:(1)①原始的单细胞动物,经历了由辐射对称向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的进化,具有这种对称的生物在身体两侧或腹面生有运动器官,使运动更加准确和有效,利于捕食和防御.
②消化方面:肛门的出现使食物和残渣不至于混合在一起,消化道壁上肌肉的出现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都大大提高了消化效率.
③呼吸方面:软体动物才开始具有了专门的呼吸器官﹣﹣鳃,这种呼吸器官只能适于在水里呼吸.当两栖动物开始登陆之后,陆生的脊椎动物靠肺呼吸.
④生殖方面:低等动物一般产卵之后就弃之不顾,而越高等的生物就具有越复杂的繁殖行为,如孵卵、育雏、哺乳等,这都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2)A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B青蛙,前肢短小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蛇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依赖;A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故答案为:
(1)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肛门;肌肉;鳃;肺;提高后代的成活率;(2)BC;跳跃;A。
27.解:(1)观察图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适于飞行。
(2)鸟的体表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展开呈扇面形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有利于扇动空气,使鸟能飞或平稳滑翔,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
(3)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发达的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减轻体重;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故答案为:(1)流线;
(2)羽毛;
(3)胸肌;
(4)轻。
28.解:(1)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图中的家鸽胸大肌通过C肌腱固定在肱骨上。
(2)鸟类的飞行离不开翅膀的扇动,图乙中家鸽的胸大肌和胸小肌的一端都固定在胸骨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肱骨的不同侧面,结合图说出,当胸大肌收缩时,家鸽翅膀向下扇动,当胸小肌收缩时,家鸽翅膀向上扇区动。
(3)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骨的运动是靠骨骼肌的 收缩,并产生一定的拉力,为运动的形成提供动力。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紧密配合下完成的。
故答案为:(1)肌腱
(2)收缩;收缩
(3)神经
29.解:(1)鱼能在水中生活的特点:一是靠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能在水中呼吸。
(2)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鳍能控制方向和保持身体的平衡。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鱼的头部和尾部较尖,躯干部宽大,身体侧扁,为流线型,可以在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适于在水中生活。
(3)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4)鲫鱼在游泳时,如果它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原因是①尾鳍失去了作用。
(5)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来产生向前的动力,而靠尾鳍来把握前进的方向。同时它能转向逃走,同时胸鳍和腹鳍协调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1)游泳;呼吸
(2)头部;躯干部;尾部;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⑦鳃丝
(4)①尾鳍
(5)尾鳍和躯干部的摆动;胸鳍和尾鳍
30.解:(1)蚯蚓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体节构成,在蚯蚓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颜色较浅的环带,如图:
可见图中1后端,2体节,3环带、4前端。
(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腹面,发现有许多小突起,叫刚毛,它可以辅助蚯蚓的运动。
(3)用手指轻轻触摸蚯蚓体壁,你会发觉它的体表有黏液。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4)刚毛是蚯蚓的运动器官,蚯蚓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协调进行蠕动。
故答案为:
(1)2体节;背面;环带;浅;前
(2)刚毛
(3)呼吸
(4)蠕动
31.解:(1)骨骼肌包括C肌腹和D肌腱。
(2)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 两组肌肉相互协调活动的。如屈肘和伸肘动作。乙图表示屈肘动作,丙图表示伸肘动作。
(3)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支点的作用。①关节囊及其内外坚韧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⑥表面覆盖③关节软骨,①关节囊分泌的滑液进入②关节腔,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4)蝗虫跳跃、飞行的动力来自胸部发达的肌肉,外骨骼的作用是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组织和防止水分蒸发。
故答案为:(1)[C]肌腹;[D]肌腱;(2)乙;丙;(3)②关节囊;③关节软骨;(4)胸部;具有保护和支撑,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32.解:(1)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刚出生的小鼠即可吮吸乳汁。
(2)通过曲线可知:四只小白鼠用的时间随着次数的增加都在减少,说明通过训练可以强化学习行为。该行为的建立,提高了小鼠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3)从神经调节的角度来看,小鼠穿越迷宫取食属于条件反射;该类型的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4)一只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小鼠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选用多只小鼠而不是一只”,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故答案为:(1)遗传物质
(2)缩短;复杂环境
(3)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反射弧
(4)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