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解析版
展开2020-2021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1.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作为判断病毒是生物的依据( )
A.后代容易传播 B.能适应环境
C.繁殖迅速 D.体积微小
2.新冠病毒无法独立生活,进入人体后,利用人体内的营养物质生存并繁殖后代,它几乎可以攻击人体的所有器官并造成毁灭性后果,请分析病毒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
A.竞争 B.寄生 C.共生 D.捕食
3.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成燎原之势,“新冠肺炎的发源地在哪?”成了很多科学家一直探究的问题,有人认为疫情最早爆发于武汉,武汉可能是发源地;也有人认为病毒应该起源于美国。这些猜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哪一环节(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实施计划 D.得出结论
4.在生产和生活中,生物作为各种技术设计和发明创造的原型,给人类启迪,进而发展为仿生学。下列不符合仿生学实例的是( )
A.蜻蜓﹣直升机 B.海豚﹣潜水艇
C.喜鹊﹣房屋 D.鸟巢﹣国家体育馆
5.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探究最基本方法的是( )
①观察 ②调查 ③收集资料 ④实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如图是某女生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动作,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A.
7.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越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多
B.从低倍镜转为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C.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
D.当光线较强时,用反光镜的凹面对光
8.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想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他应转动的是( )
A.转换器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9.在老师带领下,野外观察地面上的植物时,同学们应该( )
A.紧盯老师 B.全班一组 C.独自行动 D.四人一组
10.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C.“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
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
12.小明和同学们在探究“蚕豆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过程中,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组别 | 水分 | 温度 | 光照 | 实验结果 |
A组 | 干燥 | 置于温暖处 | 黑暗 | 未萌发 |
B组 | 放适量的水 | 置于温暖处 | 黑暗 | 萌发 |
根据表格,你能推断出小明和同学们想要探究的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哪一个条件( )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空气
13.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10℃至20℃以内
B.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温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C.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2次
D.实验结论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没有影响
14.某同学在草地上玩耍时裤子上留下很多绿色印迹,以下哪种物质容易帮他洗掉绿色印迹( )
A.洗衣粉 B.酒精 C.沸水 D.肥皂
15.“追肥追得当,谷子堆满仓”,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被称为植物生长三要素的是( )
A.氮、磷、硫 B.氮、钾、磷 C.氮、镁、钾 D.钙、铁、锌
16.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棵重2.3kg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五年后,树苗长成了76.8kg的柳树。下列关于柳树植株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
B.柳树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雨水
C.柳树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毛
D.柳树从土壤里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各个部位
17.图中表示“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遮光处理后需将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
B.部分遮光的实验操作不必要,因为已经进行了暗处理
C.酒精脱色后,大烧杯内的清水呈绿色,小烧杯内酒精无色
D.滴加碘液和显色以后,叶片上用黑纸片遮光的部分呈蓝色
18.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19.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20.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森林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B.校园里的各种花卉
C.麦田里的所有生物
D.池塘及池塘里所有的生物
21.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2.某学习小组对裸地、草地和灌丛的空气湿度进行测量,将得到的几组数据绘制成空气湿度变化曲线图.下面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空气湿度的大小依次是灌丛、草地、裸地
B.灌丛、草地和裸地在晚上的时候空气湿度最大
C.植物能增加空气的湿度
D.灌丛的空气湿度最大是因为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最多
23.下列哪种情况下,细胞是吸水的( )
A.把青菜放在泡菜坛中用盐水浸泡
B.把萎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浸泡
C.把萝卜条用食盐和辣椒腌制
D.糖拌西红柿
24.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沙漠生态系统
25.冬季温室大棚种植蔬果,为了提高蔬菜的产量,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延长光照时间
C.合理密植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二、综合探究题(共25分,“【】”内填序号“______”写名称)
26.(4分)如图为显微镜的结构图,据图回答:
(1)在视野中找到细胞物像后,为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 。
(2)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移动目镜和玻片,污点都不动,污点有可能位于[ ] 上。
(3)一台显微镜有5×、10×、15×三个目镜,有10×、40×两个物镜,这台显微镜的最高放大倍数是 倍。
(4)某学生想把位于显微镜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把装片向 方向移动。
27.(5分)小明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做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甲、乙)。甲烧杯装的是清水,乙烧杯装的30%的食盐水,两个烧杯中各放入一块从同一个萝卜上切下的大小、质地相同的萝卜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烧杯的萝卜细胞处于 (吸水或失水)状态,就如图A和B图中 图的细胞。
(2) 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这是由于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大于或小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而使细胞不断 的缘故。
28.(6分)选一盆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叶肉细胞不含叶绿素),进行如下实验(如图):
①将天竺葵预先放置在黑暗处24小时,再用两片2cm×2cm不透光的黑色纸片夹在绿色部位上(图中C处),然后把植物放在光下照射4~6小时,再剪下此叶片,并用打孔器在叶片A、B、C三个部位打下三个叶圆片。
②把叶圆片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③用清水漂洗经过脱色的叶圆片,再把叶圆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圆片滴加碘液。
④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圆片的颜色。
请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 。
(2)根据光合作用过程所需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尝试完成下面的光合作用反应式:( )+水→叶绿体光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
(3)图中A、B、C三个叶圆片中, 叶圆片会变成蓝色。
(4)通过比较,图中 叶圆片可以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叶圆片可以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29.(4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馒头表面很快会生出霉菌,而在冰箱冷藏室内的馒头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某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验写了一份不完整的“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请你将它补充完整。
实验项目: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温度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
(3)制定计划:①实验材料:2个相同的馒头、两个塑料袋、冰箱、线绳、记录纸、笔。②实验步骤:将两个馒头分别装入塑料袋,用线绳扎紧袋口,一个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冰箱冷藏室里。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5天。并记录看到的现象。
(4)实验:实验结果见表:
时间环境 | 第一天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第五天 |
温暖潮湿 | 没发霉 | 少许霉 | 很多霉 | 非常多的霉 | 长满霉 |
低温潮湿 | 没发霉 | 没发霉 | 没发霉 | 没发霉 | 没发霉 |
(5)实验结论: 。
(6)将两个馒头一个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冰箱冷藏室里为了起到 作用,实验变量是 。
30.(6分)如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生态瓶,回答下列问题:
(1)将绿萍和金鱼藻放在金鱼缸生态瓶中的作用是 (填选项)。
A.增加养料
B.增加氧气含量
C.保持水清洁
D.美化鱼的生态环境
(2)如果要使生态系统维持较长的时间,该生态瓶最好放在 (填“光照处”或“黑暗处”),原因是: 。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那么生态瓶中的绿萍和金鱼藻属于 ,虾、螺蛳属于 。
(4)观察图中的生态系统,至少写出两种非生物成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1.解:A、后代容易传播属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性,该项能作为判断病毒是生物的依据。
BC、生物都能适应环境、生物能繁殖都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故该项能作为判断病毒是生物的依据。
D、体积微小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该项不能作为判断病毒是生物的依据。
故选:D。
2.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因此,新冠病毒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寄生。
故选:B。
3.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其中作出假设是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所以有人认为疫情最早爆发于武汉,武汉可能是发源地;也有人认为病毒应该起源于美国。这些猜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作出假设。
故选:B。
4.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仿生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有的是模仿动物,有的是模仿植物.模仿蜻蜓制造直升机;②模仿海豚制造了潜水艇;模仿鸟巢建筑了国家体育馆。C不正确。
故选:C。
5.解: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观察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故选:C。
6.解: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
故选:B。
7.解:A、物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少,A错误;
B、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所以从低倍镜转为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B正确;
C、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所以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q”,C错误;
D、当光线较强时,用反光镜的平面对光,D错误.
故选:B。
8.解:A、转换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转到可以转换光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B和D、准焦螺旋可以调节镜筒上下幅度,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大,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小;故B符合题意;
C、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两面。凹面镜聚光,可使视野中光线变强。
故选:B。
9.解:A、紧盯老师就不利于自己观察植物,获得知识,A错误;
B、全班一组时,人太多,不可能没课同学都能观察到,B错误;
C、单独行动时遇到困难不容易解决,会造成危险,C错误;
D、四人一组最好,既能观察到植物,又能互帮互助,D正确;
故选:D。
10.解: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故该选项错误。
B、“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错误。
C、“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故该选项正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C。
11.解: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
B、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B正确;
C、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正确;
D、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D正确。
故选:A。
12.解:从表格中看出A组和B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A组干燥、B组放适量的水分),因此小明和同学们想要探究的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一个条件水分。
故选:C。
13.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在“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时,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温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温度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20℃以上;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1次,不是2次;实验结论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
故选:B。
14.解: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同学在草地上玩耍,裤子上留下较多绿色印迹,就是含有叶绿素的汁液。因此将酒精涂在绿色印迹上一段时间后再清洗,即可洗掉绿色。B正确。
故选:B。
15.解: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氮、磷、钾被称为植物生长“三要素”。
故选:B。
16.解:A、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正确;
B、柳树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雨水(水、无机盐)和叶进行光合作用制作的有机物。错误;
C、柳树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根毛是细胞,不属于器官,错误;
D、柳树从土壤里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各个部位,错误。
故选:A。
17.解:A、遮光处理后需将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中,部分叶片进行遮光与见光的叶片形成对照,目的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无光不能产生有机物,B错误。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大烧杯内的清水呈无色,小烧杯内酒精绿色,C错误。
D、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D错误。
故选:A。
18.解:我们知道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目的是充分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如果重叠下面的叶子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制造有机物,只会消耗有机物,所以看出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A。
19.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
故选:D。
20.解:A、森林中的所有动植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和环境部分,A不属于生态系统;
B、校园里的各种花卉,只有生产者,缺少分解者、消费者和环境部分,B不属于生态系统;
C、麦田里所有的生物,只有生物部分,缺少环境部分,C不属于生态系统;
D、池塘及池塘里所有的生物,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D属于生态系统。
故选:D。
21.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故选:D。
22.解:根据图示中的信息,不难得出:裸地没有植物,空气湿度小(早晨、中午、晚上都是最小);灌木丛植物比草地多,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大,而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因此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比草地的大;草地植物比灌木丛的少、但比裸地的多较多,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因此草地的空气湿度比灌木丛的小比裸地的大。因此植物能增加空气的湿度。故只有选项B正确的应该是灌丛、草地和裸地在早上的时候空气湿度最大,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3.解:A、把青菜放在泡菜坛中用盐水浸泡,盐水浓度大于青菜的细胞液浓度,因此青菜失水。故不符合题意;
B、把萎蔫的青菜放在清水中浸泡,青菜的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因此青菜细胞吸水。故符合题意;
C、把萝卜条用食盐和辣椒腌制,萝卜条周围的溶液浓度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所以萝卜细胞失水。故不符合题意;
D、糖拌西红柿,西红柿外面的溶液浓度大于西红柿细胞的浓度,所以西红柿细胞失水。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解: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故选:A。
25.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提高蔬菜的产量,A不符合题意;
B、阳光可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和动力,光照时间越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越长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B不符合题意;
C、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能使植物充分的接受阳光,扩大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产量,C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化肥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多种无机盐,促进植物的生长,但是不能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产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综合探究题(共25分,“【】”内填序号“______”写名称)
26.解:(1)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在视野中找到细胞物像后,为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要调节显微镜的9细准焦螺旋;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移动目镜和玻片,污点都不动,污点有可能位于4物镜上;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这台显微镜的最高放大倍数=15×40=600(倍);
(4)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右下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
故答案为:
(1)9细准焦螺旋;
(2)4物镜;
(3)600;
(4)右下方。
27.解:(1)根据题干可知,甲烧杯装的是清水,清水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吸水,就如同右边A图的细胞。
(2)乙烧杯中放的是盐水,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小于盐水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会失水,所以,乙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
故答案为:(1)吸水; A。
(2)乙; 小于; 失水。
28.解:(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用反应式表达如图:
(3)B叶圆片中的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且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4)该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B和C,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另一组是A和B,实验变量是有无叶绿体叶,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故答案为:(1)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2)二氧化碳;氧气
(3)B;
(4)B和C;A和B
29.解:(1)(2)提出问题:温度会影响霉菌的生活吗?(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 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一定是问句“?”)作出假设:温度会影响霉菌的生活(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3)制定计划: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5)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温度会影响霉菌的生活,霉菌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
(6)将两个馒头一个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冰箱冷藏室里为了起对照作用,变量是温度。
故答案为:(2)温度会影响霉菌的生活;
(5)温度会影响霉菌的生活;
(6)对照;温度。
30.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因此,将绿萍和金鱼藻放在金鱼缸生态瓶中的作用是增加氧气含量。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而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因此,这个密封的生态瓶模拟的生态系统要维持更长时间,最好将它放在光照处。
(3)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因此,绿萍和金鱼藻属于生产者,虾和螺蛳属于消费者。
(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故答案为:(1)B;
(2)光照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3)生产者;消费者;
(4)阳光、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