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58153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58153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58153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试卷 31 次下载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试卷 19 次下载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试卷 15 次下载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与测试精品巩固练习
展开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产生巨大的水能,其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山区面积广大D.山脉纵横交错,大致呈见网状分布
2.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象灾害是( )
A.台风B.寒潮C.干旱D.洪涝
3.能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是( )
A.台风B.寒潮C.干旱D.洪涝
4.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 )
A.夏季地下水补给丰富B.流域内夏季降水丰富
C.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D.夏季湖泊水补给丰富
5.我国号称“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
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6.当灾害来袭时,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可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当野外遇到龙卷风,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且远离大树,以免砸伤
B.当地震发生时,应该立刻从楼梯跑到楼下躲避
C.在山区遭遇泥石流时,应沿着泥石流流动方向向下坡跑
D.遭遇洪水袭击来不及撤离时,应在身上捆绑重物,防止被洪水冲跑
7.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但又有一定的规律。根据人口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推断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 )
A.山地B.丘陵C.高原D.平原
8.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对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段①水资源丰富B.河段②支流稀少
C.河段③已成地上河D.图中水利枢纽是三峡
9.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一致的是( )
A.我国一月份10ºC等温线 B.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我国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
10.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该剖面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A.中部低,四周高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D.西部高,东部低
11.影响我国的两种灾害性天气是( )
A.梅雨、冰雹 B.寒潮、台风 C.台风、梅雨 D.降雨、降雪
12.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寒潮不会影响我国的南方地区
B.台风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象灾害
C.干旱只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
D.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节
13.“一江春水向东流”,我国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季风气候显著B.地势西高东低C.地形复杂多样D.地势东高西低
读下面我国某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4.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级阶梯地形以盆地和平原为主B.四川盆地位于第一级阶梯
C.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5.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四川盆地B.横断山脉C.巫山D.长江中下游平原
16.某地区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一般种植小麦和玉米,是我国三大棉区之一,该地区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新疆南部
17.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平坦,很少有山脉分布的高原是( )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
18.台风在我国登陆时,常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但有时也对农业生产产生有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形成大量降水B.带来狂风
C.形成闷热天气D.沿海地区形成巨浪
19.下列关于我国气候叙述正确地是( )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③雨热同期 ④降水只有东西差异没有南北差异
A.④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滚滚河水哺育了沿岸亿万儿女,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读图关于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南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B.黄河②处河段形成“地上河”,易引发洪水灾害
C.长江中游有众多的支流汇入,其中③是湘江
D.长江干流有多座水电站,④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
21.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A.长江B.黄河C.珠江D.塔里木河
读我国主要地理分界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2.关于中国地理事物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线是我国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B.乙线以西地区人口稠密,以东地区人口稀疏
C.丙线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D.丁线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23.关于上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河结冰期长,航运价值高
B.②③两河流经我国三大阶梯,水能资源丰富
C.②河流程长,被誉为“黄金水道”
D.③④两河支流众多,水流量大
24.风云三号D星将帮助人们更早获知未来天气状况,降低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其中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是( )
A.干旱 B.梅雨 C.洪涝 D.台风
25.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中部内陆地区
C.东北地区、西南地区 D.华北地区
26.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A.塔里木河 B.黄河 C.黑龙江 D.额尔齐斯河
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7.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D.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28.海南几乎不受甲类气象灾害影响的主要原因( )
A.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B.纬度较低,远离冷空气源地
C.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较大D.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29.暑假小周从兰州坐火车到拉萨,途中他看见一个湖泊的四周高山环抱,水色青绿,湖泊绿茵如毡,野花竞开,羊群如云。他看到的湖泊是( )
A.青海湖B.鄱阳湖C.洞庭湖D.太湖
30.有关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高原地形坦荡 B.青藏高原沟壑纵横
C.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D.云贵高原雪山连绵
二、解答题
31.阅读材料并结合图甲、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某科学考察队3月12日从黄河上游A点附近出发考察黄河水文特征,沿着干流向中下游考察,4月下旬到达B点附近,考察黄河中游治理情况,5月初到达C点附近考察“地上河”景现,5月中旬到达入海口,考察黄河三角洲变迁。
(1)黄河发源于____山脉北坡,曲折东流,注入____海,上游与中游分界点是____,中游与下游分界点是____。
(2)图乙中,考察队按顺序先后见到的景观依次是____、____、____(填具体名称)。
(3)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到下游沉积形成了 (______)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河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下面一段话是考察队雇员(为考察队服务的人员)记录的部分见闻和感受,请找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写出三处即可)
3月12日我们从兰州出发,一路上先看到了河套平原的小麦长势喜人,即将进入收割期。紧接着的几天,我们看到了黄河包头附近河段出现了
大量凌汛。4月下旬考察了陕北的黄土高原治理情况,只见这里到处都是森林,就好像进入了长白山原始森林一样。5月初到达了黄河下游,考察了“地上河”,只见黄河穿行在峡谷之间,波涛汹涌,河水浑浊不堪。因为此时正值盛夏,暴雨频发,水土流失严重。5月中旬到达了东营附近的黄河三角洲,只见这里芦苇丛生,鸟语花香,环境
保护非常好。
错误①_____;错误②_____;错误③_____。
32.下图为“云南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云南大部分位于______带(温度带),邻国A是________。
(2)图中滇池而和逐渐_______(扩大/缩小),造成其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
(3)B山脉因阻断东西交通被称为_____山,C河流在我国境内称______江。
(4)云南省自然资源丰富,素有“_____”、“动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之称。
33.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为_____水系图, 它是我国流域最大长度最长的河流, 有“___”和“___”之称。
(2)该河流发源于___高原的___山脉。
(3)用图上字母填空:三峡水利枢纽___葛洲坝水利枢纽___。
(4)写出下列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支流、湖泊的名称。支流:①___③___。 湖泊:C___D___
(5)该河上、中游分界是_____,中、下游分界是____。
(6)长江支流众多,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_____以下四季通航。
(7)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河段。
34.读“黄河流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祁连山的走向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湖泊甲是我国最大的湖泊______,乙是___________(海洋)。
(3)图中①和②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们因得益于黄河水的灌溉而成为“塞上江南”,其中②是________平原。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丙_____________(地形区)。黄河下游流水速度减缓,泥沙沉积、河床逐年升高,形成“_________”。治理黄河的关键是____________。
35.读长江水系图答问题。
(1)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__山。
(2)图中长江支流A是________,长江入海口城市B是_________。
(3)图中水利枢纽C的名称是_______,它具有哪些方面的功效?(至少说出两个方面)_______。
36.读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直接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的特点是__________。
(2)我国陆地五种地形中,______面积最大,主要分布于______部,______面积最小,
主要分布于____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丘陵区。
(3)我国平原面积占_____,主要分布于____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3,山区主要包括图中的______、______和崎岖的高原。
(5)请你结合图示内容分析我国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原因_________。
37.读秦岭南北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高大的秦岭像天然屏障阻碍冬季风南下,使秦岭以南属______带,而秦岭以北属______带。
(2)夏季,秦岭以南受夏季风影响_____,降水多,形成______地区,而秦岭以北则属于______地区。
(3)秦岭以南生长的水果以_______为主,以北以_______为主。
(4)秦岭以南的耕地以______田为主,以北则以______田为主。
38.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也称灰霾(烟霞),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
材料二、目前,在我国的部分区域存在着4个灰霾严重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而且,雾霾不仅影响交通安全,持续的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伤害很大.
问题:
(1)联系生活,说说雾霾产生有哪些因素造成的?(至少3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理雾霾,首先要从雾霾的起因想起,减少控制污染源,想想解决的措施有哪些?(至少3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BCBCD
6-10.ADCBD
11-15.BDBDC
16-20.BDADC
21-25.DABAB
26-30.DCBAA
31.(1)巴颜喀拉;渤;河口;桃花峪;
(2)黄河凌汛--黄土高原打坝淤地--黄河大堤;
(3)B;
(4)错误1:3月12日我们从兰州出发,一路上先看到了河套平原的小麦长势喜人,即将进入收割期;
错误2:只见这里到处都是森林,就好像进入了长白山原始森林一样;
错误3:只见黄河流经在峡谷之间,波涛汹涌,河水浑浊不堪,因为此时正值盛夏,暴雨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32.北温 缅甸 缩小 围湖造田或填湖造陆 横断 澜沧江 植物王国
33.长江 黄金水道 水能宝库 青藏 唐古拉山 L K 嘉陵江 汉江 洞庭湖 鄱阳湖 宜昌 湖口 宜宾 上游
34.(1)西北-东南 (2)青海湖、渤海 (3)河套 (4)黄土高原、地上河、治理泥沙。
35.(1)岷江
(2)上海
(3)三峡 防洪、发电
36.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 山地 西 丘陵 东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12% 东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山地 丘陵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小,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37.(1)亚热带,而秦岭以北属暖温带。
(2)大,湿润地区,而秦岭以北则属于半湿润地区。
(3)秦岭以南生长的水果以柑橘为主,以北以苹果为主。
(4)秦岭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以北则以旱田为主。
38.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农民焚烧秸秆等等. 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消费比重;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等等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与测试测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练习docx、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练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