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训练题
展开十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合格性考试】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20分,共60分)
1.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 )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B.为“工业帝国”提供市场和资金
C.为“工业帝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D.为“工业帝国”提供技术与资金
【解析】选B。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大帝国,殖民掠夺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且广阔的殖民地刺激了英国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故B正确。
2.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 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材料强调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故A正确;海外市场、殖民掠夺和工场手工业发展均与材料中“政治结构”不符,故B、C、D错误。
3.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根本原因是 ( )
A.工场手工业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B.海外市场的扩大
C.殖民贸易、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D.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选D。注意把握题干中的“根本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根本原因,故选D。B、C都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A属于直接原因。
4.(2019·浙江学业考)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解析】选A。从示意图时间信息判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故A正确。
5.(2019·四川学业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确立的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是( )
A.工场制B.工厂制
C.垄断组织D.跨国公司
【解析】选B。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工厂制度建立,故B正确。A是工业革命前的生产形式,C、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6.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
A.冶炼业 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 阶级产生分化
C.服务业 机器制造机器
D.交通运输业 机器制造机器
【解析】选D。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a与动力蒸汽机、采矿冶金的互动关系,可知a是交通运输业,故A、C错误;b应是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即工厂制使机器制造机器成为必然,故B错误,D正确。
7.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与发明”。以下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汽轮 ④电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记忆基础知识的能力。题目的意思是科学走到生产前面,并开始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可知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特点,符合题意的有汽车、电灯,故C符合题意。蒸汽机和汽轮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补偿训练】
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联系
B.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D.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解析】选A。由题干中的信息“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故A正确;题干中未涉及美国与其他国家科研开发力量的对比,故B错误;经济应为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故C错误;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科技,更取决于经济,且材料与“国力”无关,故D错误。
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出现,其实质是 ( )
A.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区域经济的发展
C.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D.经济联系的加强
【解析】选A。垄断组织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它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故选A。
【深化点拨】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
D.重商主义理论的盛行
【解析】选A。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发展进步,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A。
【补偿训练】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标志着 (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解析】选C。注意题干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材料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0.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史实作为重要论据。该文章论证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B.英国经济的崛起
C.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解析】选D。“巴拿马运河开通”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是商品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是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的表现,“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则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故选D。
【深化点拨】
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动力,世界市场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亚非拉落后国家为附庸。
11.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多达630万人。14 000件展出品如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无限想象力的科技成果……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的优势。(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10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一及所学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回答。第(2)题应全面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据题中要求的三个角度归纳。
答案:(1)优势: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经济: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科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对科技发明的重视。
(2)影响: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或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全球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等级性考试】
(选择题每小题5分,非选择题30分,共40分)
12.(2019·全国卷Ⅰ)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解析】选A。瓦特修理过蒸汽唧筒,进而改良了蒸汽机,正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来自实践经验总结这一特点,故A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错。资金保障并非是决定性因素,C错。“各阶层广泛参与”的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D错。
13.据美国钢铁业统计,1870年,美国有企业808个,工人7.8万人,钢产量320万吨,投资额1 210万美元,到1900年,美国有企业669个,工人27.2万,钢产量2 950万吨,投资额5.9亿美元,这一数据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解析】选B。从材料中看不出行业竞争激烈,故A错误;据材料企业数量减少、工人人数增加、钢产量增加、投资额增加,可知企业规模扩大,产量提高,再结合时间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形成了垄断组织,故B正确;据材料企业数量减少,工人人数增加,可知企业规模扩大,故C错误;劳动生产率提高是现象,并非主要特征,故D错误。
【深化点拨】
尽管垄断组织是资本家为追求更多的利润而出现的,但这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对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的调整,是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标志,是历史的进步。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解答。首先要确定材料的核心观点,本题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在此基础上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
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评析: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
评析: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精练,共9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巩固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