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素养评价(一)
(第一章)
(90分钟 100分)
【合格性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018年11月1日23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读图,完成1、2题。
1.“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相比 ( )
A.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
B.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是天体
C.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
D.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是天体
2.“北斗导航卫星”正常工作后,对其电磁监测影响最大的太阳活动是 ( )
A.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台风
【解析】1选A,2选B。第1题,卫星发射前在地面,不属于天体;发射后围绕地球运动,属于人造天体。第2题,耀斑发生时,会产生大量带电粒子,到达地球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导航卫星的工作。
2017年9月15日,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走向它生命的尽头,卡西尼号将冲入土星大气层,然后开始燃烧并且毁灭。这样它就不会意外撞向土星的任何一颗卫星,也是为了避免它从地球携带的细菌污染这些卫星的环境。完成3、4题。
3.“卡西尼号”探测器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4.卡西尼号飞船最大的发现之一就是土卫二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是人类首次在太阳系中发现存在于地球之外的可供生命存在的环境。那么其存在生命最有力的证据可能是( )
A.土卫二自转方向适宜
B.土卫二公转方向适宜
C.土卫二地表下可能存在液态水
D.土卫二距离太阳遥远
【解析】3选D,4选C。第3题,由材料可知,卡西尼号探测器冲入土星大气层,说明其运行空间位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所以卡西尼号探测器位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而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等级相同,不包括太阳系。第4题, 地球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为充足的水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与自转和公转方向无关,距离太阳遥远,会导致气温低,不利于生命生存。
据国外媒体报道,鲸鱼座γ星(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其中“鲸鱼座γ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阅读材料,完成5、6题。
5.鲸鱼座γ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其级别相当于( )
A.木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6.“鲸鱼座γ星e”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因为( )
A.该行星的昼夜温差适中
B.该行星上有厚厚的大气
C.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该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
D.该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
【解析】5选B,6选D。第5题,读材料可知,γ星为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构成的是恒星天体系统,与太阳系级别相当。第6题,有适宜温度,具备存在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
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7、8题。
7.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软流层B.地壳C.地幔D.地核
8.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
【解析】7选B,8选A。第7题,由材料可知,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较薄的大洋底部最薄的地壳也有几千米,因此浅层地能应主要集中在地壳部分 。第8题,由材料可知浅层地能埋藏浅,因此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少量来自地球内部。地面辐射是地球吸收了太阳辐射能后再向外释放能量的表现;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升温后,再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
(2019·通化高一检测)很多科学家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撞击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尘埃,遮蔽天空,使温度骤降,植物大量死亡,恐龙随之灭绝。完成9、10题。
9.恐龙灭绝的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10.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温度骤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到达地面的长波辐射减弱
B.大气吸收的短波辐射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9选B,10选D。第9题,恐龙灭绝,是指约6 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第10题,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尘埃, 遮蔽天空,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导致温度骤降。
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完成11、12题。
11.三叶虫属于(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爬行动物 D.无脊椎动物
12.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
A.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古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解析】11选D,12选B。第11题,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三叶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属无脊椎动物。第12题,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没有进入中生代。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如图)。晴朗的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上海正在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 据此完成13、14题。世纪金榜导学号
13.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
A.太阳能利用 B.岩浆喷发
C.生物的出现 D.海水蒸发
14.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
A.太阳能屋顶可以美化环境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储量大
【解析】13选B,14选C。第13题,岩浆喷发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第14题,太阳能是清洁能源,能改善环境质量和能源结构。
近年来,“燕子石”成为奇石市场的新成员。其实,“燕子石”并非是燕子的化石,而是三叶虫的化石,据此回答15、16题。
15.三叶虫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 )
A.温暖海水里
B.寒冷海水里
C.温带陆地上
D.热带陆地上
16.下列事件与三叶虫生活的地质时期相同的是( )
A.蓝藻大爆发
B.蕨类植物繁盛
C.无脊椎动物繁盛
D.脊椎动物繁盛
【解析】15选A,16选C。第15题,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生活的环境是温暖的海洋。第16题,在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
打超深钻井,钻穿地壳,直接“触摸”到地壳与地幔的边界,这是全世界地球科学家的理想。美国、英国、中国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已登上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准备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打穿地球壳幔边界的一次大洋钻探。据此回答17、18题。
17.苏联科拉超深钻孔,是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所进行的一项科学钻探工作,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达12 262米。该井钻探到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 )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
18.当前科学家仍主要利用地震波的性质对地球内部的结构进行探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其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
【解析】17选A,18选A。第17题,12 262米,仍然位于地壳。第18题,横波传播速度比纵波慢,且只能在固态中传播,若地下有石油,则横波消失。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完成19、20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
19.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0.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解析】19选B,20选D。第19题,在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一般把软流层看作岩浆的发源地。第20题,熔岩所在圈层为地幔,地幔与地壳的界面为莫霍面,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地壳厚度大于洋壳,因此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世纪金榜导学号
彗星主要由冰、各种气体和尘埃凝结而成,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被太阳风吹拂,在彗核后形成长长的彗尾。彗星分裂后碎解为颗粒尘埃,继续在原轨道上运行。1846年11月27日,比拉彗星遵守预测准时造访地球,在比拉彗星接近地球时,仙女座方向当夜爆发了流星雨。1859年11月27日,地球观测者并未在预测轨道观测到比拉彗星,但当夜仙女座方向爆发了大规模流星雨。其后在1872年11月27日、1885年11月27日仙女座方向都爆发了大规模流星雨,从黄昏到黎明,天空中流星连续不断地如火焰般盛放,估计总数达16万颗。而此后仙女座流星雨再也没有大规模爆发,但每当地球通过比拉彗星轨道的时候,仍有一些流星从天而降,但是一次比一次微弱。
(1)推测材料中流星雨的成因。
(2)分析1885年之后仙女座流星雨渐趋微弱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体。流星体是指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大大小小的尘粒和固体块。当它们邻近地球时,受地球引力作用,有些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第(1)题,材料中流星雨是当地球通过比拉彗星轨道的时候产生的,而彗星会分裂碎解为颗粒尘埃,当这些颗粒尘埃冲入地球大气层,就形成了流星雨。第(2)题,仙女座流星雨是由比拉彗星碎解的碎屑尘埃形成的,而彗星主要由冰、各种气体和尘埃凝结而成,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导致彗星越来越小,所以流星雨逐渐微弱。
答案:(1)当地球穿过彗星运行轨道附近时,彗星遗留或碎解的碎屑尘埃大批量、高速度地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燃烧而发光,形成流星雨。
(2)比拉彗星由冰、各种气体和尘埃组成,每次接近太阳,其中的物质就会升华而脱离彗星,导致彗星质量、体积变小,所以流星雨逐渐微弱。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世纪金榜导学号
下图为“各纬度天文辐射的立体模式图”,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时空分布又称天文辐射。
(1)1月份,天文辐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_(纬度),主要原因是___。
(2)6月份,天文辐射纬度变化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纬90°,天文辐射季节变化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这是一幅三维坐标图,水平坐标代表纬度和月份,垂直纵轴代表太阳辐射能的大小。读图可知,1月份90°S值最大,原因是此时南极点发生极昼现象,且太阳高度变化小。第(2)题,读图可知,6月份,天文辐射纬度变化的规律是从北极点向南极点递减(或“从南极点向北极点递增”)。第(3)题,读图,90°N,天文辐射季节变化的规律是冬季最少,夏季最大。
答案:(1)90°S 南极点为极昼,日照时间长
(2)从北极点向南极点递减(或“从南极点向北极点递增”)
(3)冬季最少,夏季最大
23.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圈层:
A_______________圈,B_______________圈,
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图中33 km处为_______________面,地震波自上而下穿过该界面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_______________。
(3)图中2 900 km处为__________________面,该面以下_______________波消失。
(4)生物圈存在于____________圈下部,_______________圈全部和_______________圈上部。
【解析】第(1)题,由图可直接读出,A为大气圈、B为水圈、C为地壳、D为外核。第(2)题,在图中33 km处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莫霍面,地震波自上而下穿过该界面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第(3)题,图中2 900 km处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古登堡面,由于横波只在固态中传播,故在此消失。第(4)题,由图可知,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答案:(1)大气 水 地壳 外核
(2)莫霍 明显增加
(3)古登堡 横
(4)大气 水 岩石
【等级性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019·合肥高一检测)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下图是我国北京、成都、上海、昆明四个城市的太阳辐射年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北京的是曲线( )
A.① B.② C.③ D.④
2.7、8月份④地太阳辐射强度大于①地,是因为④地(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阴雨天气较少
C.白昼时间较长 D.海拔较高
3.①地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夏季,但气温低于夏季,可能是因为春季( )
A.大气逆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弱
C.大气污染重 D.气压较高
【解析】1选B,2选C,3选B。第1题,我国太阳能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四川盆地太阳能最低,故可知④为成都,③为上海;昆明的纬度比北京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大,且白昼时间长,冬季昆明太阳辐射大于北京,故①为昆明,②为北京。第2题,7、8月份成都太阳辐射大于昆明,可能是成都纬度较高,白昼时间较长有关;昆明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成都,且海拔较高;两地夏季降水都较多,阴雨天气都较多。第3题,昆明春季太阳辐射大于夏季,但气温却低于夏季,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于地面辐射,可能是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弱引起的。
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 ℃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 ℃的高温干热岩体。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莫霍面等深度线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世纪金榜导学号
4.干热岩位于( )
A.地壳B.地幔
C.地核D.软流层
5.与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优势是( )
A.受气候影响小
B.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
C.开发技术要求高
D.资源分布范围更广泛
【解析】4选A,5选A。第4题,读图可知,干热岩埋藏于地下3~10千米,而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较薄的大洋底部最薄的地壳也有几千米,因此干热岩应埋藏于地壳中。第5题,“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说明干热岩埋藏深,温度高,因此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受气候的影响小;干热岩与太阳能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要求高;太阳能资源分布范围更广泛。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世纪金榜导学号
材料一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二 新疆正在利用戈壁荒漠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利用基地,将在哈密、吐鲁番等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光伏并网电站以及3~5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区。
(1)读材料一,简述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写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并分别分析原因。
(3)读材料二,简析在新疆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根据等值线数值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出:图中年日照时数大致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增。第(2)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分析,甲地日照时数是3 600~3 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因此晴天日数多,日照时间长,所以日照时数多。乙地日照时数是2 400~2 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脉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所以日照时数较少。第(3)题,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海洋中的水汽难以深入,因此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能丰富;这里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土地廉价。
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 600小时<甲<3 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为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 400小时<乙<2 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脉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3)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能丰富;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荒漠土地租金低廉。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本章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本章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9页。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