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课后复习题
展开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
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乡村的居住区最可能连片分布聚集成块状的是( )
A.成都平原耕作地区的中心
B.沿汉水河道伸展的村落
C.湖北神农架山区的多数村落
D.太湖周围以渔业为主的村落
解析连片分布聚集成块多分布在平原地区,成都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气候湿热,农业发达。在耕作地区的中心,人口和住宅较为集中,容易聚集成块状。
答案A
下列四幅图是村落的四种平面形态图。读图,完成2~3题。
2.乡村规模大、房屋密集呈团块状的村落是( )
A.甲B.乙C.丙D.丁
3.最适合以道路为骨架进行功能分区布局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第2题,甲图表示的是山区,人口较少,乡村规模小;乙图居住区集中分布于两条公路沿线,且呈带状;丙图是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的村落,规模大,房屋密集,呈团块状;丁图是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居住区沿河流分布且呈带状。第3题,乙图所示农业用地、居住区沿道路分布,因此最适合以道路为骨架进行功能分区布局。
答案2.C 3.B
读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完成4~5题。
4.在图中,③区(CBD)( )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B.常住居民最多
C.内部分区明显
D.环境质量最差
5.①②是以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与市中心的距离
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
D.交通通达度
解析第4题,③区为中心商务区,常住居民不多,大多为流动人口,但内部分区明显。第5题,①②两地与市中心距离差别不大,但两地自然环境、交通通达度、基础服务设施的差异可能导致地价的差异。
答案4.C 5.A
读我国某城市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居住区B.工业区
C.商业区D.行政区
7.该功能区( )
A.货物运输量大
B.可以提供购物、金融、保险等服务
C.有向市区边缘和交通干线移动的趋势
D.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功能区早晨人口流出大于流入,黄昏人口流出小于流入,可判断该功能区是居住区。第7题,居住区的功能主要以居住为主,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货物运输量较大,且具有向市区边缘和交通干线移动趋势的为工业区;商业区主要提供购物、金融、保险等服务。
答案6.A 7.D
8.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块地中,最适宜规划为居住区的是 。
(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 ,该问题的主要影响有 。
(3)为保护老城,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处理新老城关系?
解析第(1)题,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D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环境好,交通便利,适合规划居住区。第(2)题,铁路穿城而过,会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和噪声污染。第(3)题,老城区往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反映历史,所以应保护老城,发展新城。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分类分区进行保护,尽量不改变老城原貌。
答案(1)D
(2)铁路穿城而过 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产生噪音
(3)保护老城,发展新城;制定法律或法规;分类分区保护;尽量不改变老城原貌等。(任答两点)
能力提升
金花街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北部,属于广州老城区。下图为金花街土地利用现状与区位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丁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居住区B.商业区
C.工业区D.休闲区
2.影响图示甲功能区的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B.地租C.水源D.环境
解析第1题,丙在图示不同功能区中所占的用地面积最大,为居住区,居住区内人口集中,需要建设休闲公园等配套设施,所以丁功能区为休闲区。第2题,图示甲功能区主要沿城市交通干线布局,所以甲功能区为更加接近消费群体的商业区。商业区一般布局在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街道处,因此影响甲功能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答案1.D 2.A
下图为吉林市某年9月26日17时左右的热力地图(利用手机定位获取人流量制作成的地图,数值越大,人口越密集)。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最高数值出现在甲区域的原因可能是甲区域为( )
A.商业区B.路口
C.医院D.火车站
4.热力地图数据可应用于( )
A.火车站选址B.医院选址
C.居住区规划D.肯德基选址
解析第3题,甲区域人流量远大于其他地方,结合时间可知,最可能是商业区;路口人流量在地图上一般呈现点状,而不是面状;医院人流量一般不会是全市最大的;吉林市火车站并非大型铁路枢纽,人流量不可能为全市最大。第4题,热力地图反映的是人流量状况,同时商业网点最关注人流高峰区域,能够更有效开展商业活动,因此肯德基可以利用热力地图数据进行选址。
答案3.A 4.D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其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域B.乙区域
C.丙区域D.丁区域
6.关于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作为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最差
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功能区以居住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解析第5题,因为中心商务区以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付租能力强,一般位于地租价格最高的市中心附近。乙地土地价格最高,可能位于市中心,最可能是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第6题,甲区人口密度小,因距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发展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较好;乙区地价最高,位于市中心,市场广阔,适合布局商业区;丁区人口密度小,地价低,远离城区,基础设施可能不完善;丙地人口密度最大,以居住用地为主。
答案5.B 6.C
下图表示某城市2000年和2020年距离市中心不同距离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单位:米),据此完成7~8题。
7.该城市在距市中心0~1 km的建筑物平均高度最高,其原因主要是( )
A.交通通达度最高
B.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土地成本
C.居住的人口最多
D.城市的政治服务职能高度集中
8.为适应城市发展,该城市在2015年调整了距市中心3~5 km的主要用地性质,其调整方案最可能是( )
A.居住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B.商业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C.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D.居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
解析第7题,越靠近市中心地租越高,增加建筑物高度可以集约土地从而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成本。第8题,2015年调整后的距市中心3~5km的建筑物平均高度大幅度增加,说明此区域地租高于周边地区,因此该区域范围内的主要用地类型要有较高的付租能力,故调整方案最可能是工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答案7.B 8.C
9.读某城市规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商业区布局的合理条件。
(2)在城市新规划用地中,甲处和乙处最适合的功能分区是哪种?说明理由。
(3)有人建议将重化工业区搬迁,迁出后该处可作为旅游区和休闲疗养区。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商业区的区位主要考虑市场和交通通达度。第(2)题,甲位于城市的河流的上游,又邻近居住区,离市中心较远,只适合布局居住区。结合图中的河流、盛行风、道路等信息分析乙处适合布局工业区。第(3)题,重化工业区对大气、水源有污染,结合风向分析搬迁后可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搬迁后可利用遗址发展旅游业。结合该地的环境、交通分析是否可以发展休闲疗养区。
答案(1)靠近居住区,接近消费人群,交通便利。
(2)甲:居住区,乙:工业区。甲处在河流上游,水质好,适合作为居住用地;乙处在河流下游,靠近新修干道,交通便利,位于盛行风的垂直方向,适合作为工业区。
(3)合理。原重化工业区靠近居住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会对居住区造成污染;原重化工业区搬迁后,该地工业遗址可保留一部分发展旅游业;该地靠近低山、湖泊、森林,环境优美,邻近新修干道,交通便利,可作为休闲疗养区。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测试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属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是,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甲地地租高于乙地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