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随堂练习题
展开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2012年6月21日,中国最南端的地级市三沙市获准成立,市政府驻在西沙的永兴岛。下图是中国的南海诸岛图,据此完成1~2题。
1.按形成原因划分,永兴岛是( )
A.大陆岛 B.火山岛
C.珊瑚岛D.冲积岛
2.下列关于中国南海诸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②我国人民在南海活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③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领土主权 ④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南海诸岛及周围海域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C 2.C [第1题,按形成原因划分,永兴岛是珊瑚岛。第2题,我国人民在南海活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岛屿之争的实质是海洋国土及海洋权益之争。下图是海岛的专属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海岛的专属经济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所有的岛礁都享有专属经济区 ②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最大可获得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 ③不能维持人类居住的岩礁,不享受专属经济区 ④四周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岛屿,可以同陆地一样拥有专属经济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下列国际社会解决岛屿争端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最先发现原则
B.历史习惯原则
C.充分考虑现状原则
D.上述原则出现相互矛盾时可武力解决
3.B 4.D [第3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四周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岛屿,可以同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例如,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最大可获得1500平方千米的领海区和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海洋法公约》还规定:那些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活动的岩礁,不享受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第4题,长期以来,国际社会为解决岛屿争端形成了一些基本原则,即最先发现原则、历史习惯原则、充分考虑现状原则、充分尊重当地居民原则、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上述原则之间存在相互矛盾甚至尖锐对立之处,有些岛屿归属问题往往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或几种方式解决,当事国须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平等磋商。]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5~6题。
5.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
A.人类生活污染
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D.港口建设
6.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干旱面积扩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使水温降低
5.C 6.D [由于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导致海上石油污染,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由于海水蒸发减少,沿岸地区变得干燥,油膜也阻挡了空气流通,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油膜使海水温度日较差、年较差加大,冬季水温降低,夏季水温升高。]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陆地部分)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这里所说的海洋经济是以哪两个海洋为基础的( )
A.渤海、东海B.渤海、黄海
C.黄海、东海D.东海、南海
8.山东省唯一一个在“黄”和“蓝”经济区中完全重合的市是( )
A.济南市B.青岛市
C.东营市D.烟台市
7.B 8.C [第7题,我国自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山东半岛濒临渤海、黄海。第8题,读图可知,东营市在“黄”和“蓝”经济区中完全重合。]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领海基线是根据__________法而确定的,这种领海基线法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
(2)领海基线西侧的海域为该国的__________,东侧为该国的__________。
(3)在图中用平行斜线画出该国“毗连区”的范围。
[解析] 第(1)题,领海基线的划定方式有正常基线法、直线基线法两种,正常基线法是退潮时离岸最远的那条线,直线基线法是连接岛岸基点的直线。如题图海岸线比较曲折的国家,确定领海基线常用的是直线画法。第(2)题,领海基线是内水和领海的界线。第(3)题,毗连区是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的海域。
[答案] (1)直线基线 海岸线比较曲折或沿岸有一系列岛屿
(2)内水 领海
(3)画图略。
[等级过关练]
读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图,回答10~12题。
10.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程度的分布特点( )
A.由沿海向内陆递减B.由陆地向海洋递增
C.由沿海向外海递减D.由沿海向外海递增
11.导致江苏省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
A.石油污染
B.沿海陆地污染物的排放
C.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
D.重金属污染
12.下列保护江苏省沿海生态环境的措施,错误的是( )
A.加强海洋环境监测
B.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
C.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
D.停止实行“伏季休渔制”
10.C 11.B 12.D [第10题,读图,根据图例,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程度在沿海重、外海轻。分布特点是由沿海向外海递减,故C项正确。第11题,根据图中距陆地越近,污染越严重的趋势分析,污染源主要来自沿海陆地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不一定是石油,可能是生产、生活的污水污染,也可能是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故B项正确。第12题,保护江苏省沿海生态环境就是经济、环境等协调发展,而停止“伏季休渔制”必然会造成过度捕捞,鱼类生态环境破坏。]
13.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矿产资源需求仍呈增长态势,石油等大宗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开发海洋石油资源成为必然。图1为我国海上石油沉积盆地分布图,图2为我国石油海洋工程能力达到的水深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我国海上石油沉积盆地分布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海上石油开采量较少,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来我国大规模开发海上石油资源应该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直接据图从先整体后具体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从开采难度、开采成本、开采环境和技术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第(3)题,从预防与保护两方面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1)分布广泛且不连续;集中在大陆架海区;东海、南海面积大
(2)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技术较低;海洋环境恶劣
(3)防止石油泄漏;保护海洋生态;防范海洋灾害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形成原因划分,永兴岛是,有关钓鱼岛的叙述正确的是,3平方千米,从地质上看,钓鱼岛,69平方千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课时训练,共7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国可主张的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我国领海基线的确定方法是,按形成原因划分,永兴岛是,钓鱼岛位于上图中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