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业质量标准过关检测6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1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业质量标准过关检测6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1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业质量标准过关检测6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58031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1~2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C )
A.①龙卷风 ②海啸 ③飓风 ④暴风雪
B.①海啸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飓风
C.①海啸 ②飓风 ③龙卷风 ④暴风雪
D.①飓风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美国本土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地区。第1题,①地处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此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及海啸灾害。②地处西北大西洋沿岸,每年的夏秋季节多飓风灾害。③地处美国中部的大平原地区,春夏季节经常发生龙卷风灾害。④地处美国东北部地区,冬季常遭受暴风雪袭击。第2题,飓风常发生于夏秋季节,故A项错误;暴风雪主要发生于冬季,故B项正确;海啸的发生没有时间及季节规律,故C项错误;龙卷风的发生要有对流天气,常出现在白天,故D项错误。
自2012年2月以来,杭州自出现持续1个多月的低温阴雨。2012年3月7日晚上22点30分左右,杭州九溪附近发生黄土土体塌方,滑坡土方占据了之江路2/3路面。据此完成3~4题。
3.诱发这次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C )
A.黄土质地疏松
B.山体因修筑公路被劈,基部失去支撑
C.长期的连绵降水
D.之江路交通繁忙,车流量大引发震动
解析:据题意可知,“出现持续1个多月的低温阴雨”即长期的连绵降水诱发滑坡。
4.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最能体现滑坡地貌的是( C )
解析:根据滑坡的地貌特点——滑坡面坡度较陡,最符合这一特点的是C。
下图示意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5~6题。
5.“帕姆”( B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解析:读图可知,气旋“帕姆”生成于南太平洋,A项错误;南半球气旋为顺时针,B项正确;“帕姆”移动路径受热带西北季风及盛行西风影响,故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而不是西风漂流,气旋移动方向大致由西向东穿过日界线,故C、D错误。
6.该气旋( D )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地理信息技术。夏季进入台风多发季节,而3月9日已是南半球秋季,A项错误;赤潮与气旋无关,B项错误;灾情监测需要RS技术,C项错误;“帕姆”在瓦努阿图地区为热带气旋和强热带气旋,风力大、降水量大,危害最大,D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回答7~9题。
7.图中甲地的自然地貌是( B )
A.河口三角洲 B.山前洪积扇
C.峡谷 D.台地
解析: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及其所处地理位置、沉积物特点等,知甲地的自然地貌为山前洪积扇。
8.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C )
A.地震 B.崩塌 C.山洪 D.干旱
解析:,华北地区7、8月份为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谷由于汇水快,排水通道窄,而在沟谷处易形成山洪灾害。
9.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 D )
A.植树造林 B.拆除库坝
C.禁止开矿 D.抽取地下水灌溉
解析: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而蒸发强,又正值作物生长季节而需水多,故易出现春旱灾害;可通过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减少灾害损失。
图Ⅰ为我国某小学附近等高线图,图Ⅱ为AB线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0~12题。
图Ⅰ
图Ⅱ
10.该小学最可能在( D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东南丘陵
解析:依据海拔数值,可判断该地不可能是高原和平原,故最可能是东南丘陵。
11.最近该地利用GPS对土层进行定位,是为了监测( A )
A.滑坡 B.泥石流
C.洪涝 D.台风
解析:该地地势陡峭,易发生滑坡灾害,故主要目的是为了监测滑坡。
12.该地为了稳固岩层、土层而采取的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C )
A.排水 B.建抗滑挡墙
C.植树种草 D.清除土方减载
解析:该地岩层、土层坡度大、分层明显,陡坡下面有公路和学校等重要人文事物分布,应采取更强制有效的措施来防范滑坡。植树种草是一种基础性的措施,对严重灾害威胁区域效果不明显。
读下图,完成13~15题。
1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 B )
A.东北地区 B.黄淮海平原
C.云贵高原 D.四川盆地
解析:干旱频次越高的地区干旱灾害越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淮海平原地区的干旱灾害最严重。
14.上述地区干旱表现为( C )
A.以伏旱为主
B.全年干旱
C.春旱和春夏连旱
D.冬春连旱
解析:黄淮海平原地区,由于降水变率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常出现春旱和春夏连旱。
15.关于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D )
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出现干旱
B.北方水少、耕地少易造成干旱
C.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
D.人口增长、工农业的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提高
解析: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耕地少与形成干旱无关;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2月28日8时53分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纬38.5°,东经92.4°)发生里氏4.2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下图中黑点处即为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据此回答16~17题。
16.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C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
B.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引起大陆内部次一级板块运动活跃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
解析:此次地震发生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是由大陆内部板块运动引起的。
17.地震发生后,需要重点防范的次生灾害有( B )
①滑坡 ②泥石流 ③台风 ④堰塞湖 ⑤蝗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地震易引发滑坡、泥石流,滑坡体及泥沙、石块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完成18~19题。
18.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 )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B.推断出各地降水状况
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解析: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了解被淹没地区的人口分布,进而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
19.对1950年与2019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叠加,能够( C )
A.计算湖泊蓄水量
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
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
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
解析:不同时代的同一区域的图层叠加,可以知道该区域的变化,在题中是湖泊的面积变化。
20.下列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 D )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
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解析:本题考查洪灾形成的因果关系,选项A、B、C的因果关系与过渡均正确,而D项中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会增加下渗,减弱坡面径流,使流域汇水速度变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21.下图示意某次台风期间海南岛降水量分布,读图回答问题。(15分)
(1)指出台风在甲、乙两地诱发的不同自然灾害,并说明乙地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
(2)说出甲地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
答案:(1)甲地:风暴潮、洪涝;乙地:滑坡、泥石流。原因:乙地地处山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
(2)①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建立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②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民众;加强交通、通信和供电等设施的维护;渔船靠港,船只停开。③加固建筑物和堤坝;建设海防林工程;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解析:(1)图中有海拔、河流、降水量等信息,另外甲位于沿海、乙位于山地,台风对不同地区带来的影响不同。(2)可从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以及应急措施角度分析。
2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我国西北某地粮食种植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
(1)指出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说出该地区为防治旱灾在农业生产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粮食年产量与旱灾受灾面积呈负相关,与水灾受灾面积呈正相关。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旱灾时,作物缺水严重,粮食减产;水灾时,未受灾地区的水分条件改善,粮食反而增产。
(2)加强气象监测预报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或开拓水源、发展集雨工程等);改善灌溉技术(或优化农业结构、推广耐旱的作物品种等)。
解析:(1)注意两幅图分别表示粮食年产量与旱灾、水灾受灾面积的关系;原因要注意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水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预防措施可从监测预报、修建水利工程、适应干旱环境等角度分析。
23.读图列举A国山区常发的一种自然灾害及其灾害链,并分析其多发的原因。(10分)
答案:台风—暴雨—泥石流、滑坡。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易诱发泥石流、滑坡。
或地震—泥石流、滑坡。地处板块(太平洋板块与亚欧版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山地,降水丰富。
或台风—暴雨—洪涝(山洪)。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形成洪峰的速度快。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而多地质灾害,同时位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域的海岛而多台风灾害;另外要注意山地地形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24.瓦依昂水库大坝修建于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总库容1.69亿立方米,坝高265.5米,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超薄拱坝。1963年10月9日2时38分大坝上游峡谷区左岸古滑坡体再次下滑,体积为2.4亿立方米,滑坡体的运动速度约15~30米/秒。左图为瓦依昂水库滑坡区平面图,右图为库区滑坡景观图。
读图说明1963年瓦依昂库区发生滑坡的原因和危害。(10分)
答案:原因:库区地质不稳定;存在古滑坡;地形坡度大;库区蓄水后,浸泡库区山坡,软化岩层(或库区蓄水后,软化岸层)。(必须要有蓄水和破坏滑坡面的稳定性两方面才可得分)
危害:形成涌浪越过大坝,淹没下游地区,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淤塞库区,使该水利工程丧失功能;形成堰塞湖。
解析:滑坡成因可从地质、地形,以及诱发因素(水库蓄水影响稳定性),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回答。危害可从图中滑坡体影响水库和河流,从而造成灾害角度分析。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下图为四川西北部阿坝某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分布图,近年来拦沙坝、排导槽等工程防御灾害的能力不断下降,灾害威胁加剧。
指出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并分析图中拦沙坝防御灾害能力下降的可能原因。
答案:条件:地壳活跃,地表疏松堆积物;坡陡谷长;属(高原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形成泥石流。
原因:拦沙坝泥沙淤积,拦蓄能力消失;坝体被破坏。
解析:首先明确图示地区自然灾害主要为泥石流,其形成条件可从堆积物、沟谷、降水角度回答。拦沙坝的防灾能力与坝内库容及坝体坚实度有关,防灾能力下降可能是坝内已填有较多的泥沙,导致拦蓄能力下降,或坝体出现破坏所致。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风浪小等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植物茂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