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导学案
展开15世纪末,随着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愈加强烈,而奥斯曼帝国建立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阻,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在西欧各国政府的支持下,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完成环球航行。此后,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教材知识梳理】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1)经济因素:15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日益迫切。
(2)社会因素:《马可·波罗行纪》中有关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的描写,促成了大西洋沿岸的西欧人掀起海上探险的热潮。
(3)直接因素:奥斯曼帝国建立后,东西贸易的通道受其控制,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宗教因素: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
2.条件
(1)经验:西欧人相信大地是球形,有关季风和洋流等地理知识日益丰富。
(2)技术: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二、新航路的开辟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1.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1)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
(2)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3)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17世纪初,英国人哈得逊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4)俄罗斯人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2.西欧人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
(1)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2)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3.历史意义
(1)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2)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重点问题探究】
主题 通途变天堑,新路通全球——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新航路开辟
[析史料实证]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是伊比利亚国家发起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行动,但它又是西欧各国以各种方式进行合作的全面扩张,在地理大发现最初的几场重要航行中看起来,起主要作用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但仅凭这两个国家本身是无法完成这项宏伟的事业的。西欧各地的人才和资金,特别是意大利的人才和资金,是地理大发现得以进行的关键性因素。西欧各种资金和人才的这种流动式,是与西欧中世纪竞争性的经济生活分不开的。
——摘编自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题》
[探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地理大发现能够成功的原因。
[提示] 原因:政府的支持;西欧各国合作的推动;大量航海人才的出现;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马可·波罗行纪》是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他的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行纪》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
《马可·波罗行纪》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东西方交通和文化交流。
[探究] 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史实。
[提示] 史实:13、14世纪时中国和东方富庶,社会发达;欧洲人向往东方,掀起探寻东方热;《马可·波罗行纪》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刺激了新航路开辟。
材料三 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欧洲人认为,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这种动因在学界逐渐成为普遍的认识。
[探究] 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看法。
[提示] 材料三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西欧各国对东方商品和黄金的需求,而土耳其阻隔了东西方商路。
这一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全面。
[明历史解释]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动因
(1)经济根源:15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日益迫切。
(2)社会因素:欧洲人渴望得到更多的贵重金属和来自东方的贵重商品。《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亚洲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
(3)政治原因:欧洲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支持开辟新航路,其原因在于:
(4)宗教因素:希望通过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成为欧洲人向外扩张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5)思想因素:人文主义倡导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崇尚冒险精神,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6)直接因素:奥斯曼帝国建立后,东西贸易的通道受其控制,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发财致富。
2.条件
(1)经验:西欧人相信大地是球形,有关季风和洋流等地理知识日益丰富。
(2)技术:中国的罗盘针传到西欧;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的进步。
[练经典小题]
1.在达·伽马、哥伦布及麦哲伦的首次航行中,葡萄牙国王给达·伽马提供了四艘帆船,西班牙国王给哥伦布提供了3艘帆船和100万金币,给麦哲伦提供了5艘帆船。由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
A.离不开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B.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C.得到了西、葡王室的支持 D.受到西、葡两国竞争的影响
解析:选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西、葡两国封建王室的支持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故C项正确。
2.1454年,葡萄牙敦促教皇尼古拉五世发布训令,承认他们对西非海岸的所有权。15世纪末,在西、葡两国展开探险的发现竞赛,并为争夺势力范围而产生冲突时,又得由教皇出面来调停解决。这一现象说明( )
A.宗教是新航路开辟重要的动因之一 B.西葡两国以宗教作侵略的敲门砖
C.资本主义的萌芽促成了欧洲的探险 D.天主教会培养了虔诚的新教信徒
解析:选A 从材料可以看出,教皇出面协调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势力范围的冲突,这有利于协调两国在探索新航路和殖民扩张过程中的矛盾,从而能够说明宗教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故选择A项。
3.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根源是( )
A.西方王室勇于冒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船水平的提高 D.宗教扩张的狂热
解析:选B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指新航路开辟,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
4.15世纪早期,一千克胡椒在印度原产地值1~2克白银,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据此推断( )
A.欧洲人的消费水平远高于亚洲 B.印度已经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C.欧洲的商贸中心已经发生转移 D.西欧具有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力
解析:选D 由材料可知一千克胡椒在原产地、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的价格出现了递增的现象,这表明西欧具有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动力,故选D项。
【课堂知识拓展】
我国学者对哥伦布的评价大致上有四种观点
第一:哥伦布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应当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充分肯定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学者们认为,“其计划之严谨,考虑之周密,经验之丰富,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能不令他的同行们拍案叫绝。”西航中,哥伦布对地磁偏差的发现及对这一发现的成功利用,在利用天文定位确定海上经度的尝试,以及他那出类拔萃的帆船操纵技术是他对人类航海业的伟大贡献,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帆船航海家所应有的大胆而审慎的风格及高超而娴熟的技艺。学者们认为,在人类航海史上,哥伦布之前,无论是规模庞大的郑和下西洋,还是迪亚士向南航行绕过好望角,人类始终都是沿着近海航行,只有哥伦布才是第一位横跨大西洋的远洋航海家。他是第一个对大西洋作了考察记录的人,留下了许多有关大西洋和美洲航海知识的资料,对地理学、海洋学、历史学均有重大影响。
第二:哥伦布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应该全盘否定。
学者们认为,哥伦布最大的“功绩”应是“开创了世界范围内的早期殖民主义历史”。而殖民主义者“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能采取的野蛮和残酷的暴行,是世界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无耻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至于哥伦布本人,他不仅是个“拜金狂”“虚伪的基督徒”,而且是个“殖民主义海盗”。在他整个一生中,“心理状态都有某种混乱”。哥伦布到美洲去就是为了殖民,为了掠夺黄金,他开创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奴隶贸易和奴隶制、贡赋制,是奴役美洲大陆的殖民主义先驱。哥伦布给印第安人带来的灾难和种族灭绝已不是一般的阶级剥削,更没有一般的社会更迭那样的劳动者人身地位的上升,而是滔天罪行。
第三:哥伦布一生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
学者们认为,哥伦布是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但是,正是殖民掠夺大大促进了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而“15世纪的印第安人,只是在以哥伦布为首的西欧第一批殖民者到来之后,他们才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这也在客观上为美洲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这种作用和影响,是先于哥伦布的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当我们断言,哥伦布的活动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的时候,我们面临着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殖民主义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而那些殖民主义的先驱们(哥伦布们)变成了推动历史的先进分子!”
第四:哥伦布功过相当,可以说是功魁祸首。
学者们认为,哥伦布一生所作的主要有两件大事:一是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新航路;一是通过殖民掠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新方式。这就说明,哥伦布既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航海家,又是最早侵入美洲的殖民者。两重身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地统一在资本主义先驱者哥伦布一个人身上,“只看到他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他们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历史人物,在他身上表现着两个时代的特征:他是发现新“大陆”的功臣,又是传播殖民主义的帮手;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保留着对中世纪神权的信仰,但又执着地追求科学知识;他所从事的航海事业虽然是在封建生产方式的支配下完成的,但他的行动却得到了大商人的资助,客观上更多地体现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是个集光荣与罪恶于一身的人物”,可谓“功魁祸首”。时间
航海家
到达地区
1487年
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7~1498年
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
绕过好望角驶达印度
1492年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
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及其同伴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地理条件
都位于大西洋沿岸,有利于开辟新航路
技术条件
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在航海技术上比较先进
政治条件
都建立起中央集权,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航所必需的装备和费用
宗教条件
与两国的宗教情绪有关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导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素养探究,史论阐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名词解释,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知识梳理,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