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版-第一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测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966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版-第一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测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966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版-第一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测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
1.传统医学治疗疟疾时将青蒿加水煮沸,但药效很差。改用乙醇控温60 ℃提取青蒿素,药效显著提高。屠呦呦用一种更适宜的物质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种适宜的物质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物质 | 乙醚 | 四氯化碳 | 丙醇 | 煤油 |
沸点/℃ | 34.5 | 76.5 | 97.4 | 180~310 |
解析:选A。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因为温度过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A正确。
2.(2019·赣州模拟)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可向溶液中加入氨水调节pH
B.除去金属离子Cu2+、Hg2+,可向溶液中通入H2S作为沉淀剂
C.除去某溶液中的SO,可向溶液中加入镁盐
D.除去ZnCl2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Zn(OH)2
解析:选C。A项,氨水可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铵,不引入新的杂质,正确;B项,通入H2S,Cu2+、Hg2+易转化为CuS、HgS等沉淀,可用于除杂,正确;C项,硫酸镁易溶于水,无法沉淀SO,应加入钡盐除杂,错误;D项,Zn(OH)2能消耗溶液中的H+,提高溶液的pH,促进Fe3+的水解,使其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3.(2019·肇庆高三模拟)下列对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A.《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相激火生”是指爆炸
B.《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是升华
C.《本草纲目》中“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该方法是蒸馏
D.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以此法提取青蒿素属于萃取
解析:选B。“相激火生”是指撞击后爆炸,A项正确;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鉴别,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为紫色,该方法是焰色反应,B项错误;“蒸令气上”是利用互溶液体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C项正确;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D项正确。
4.(2019·高考北京卷)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A | FeCl2溶液(FeCl3) | Fe粉 |
B | NaCl溶液(MgCl2) | NaOH溶液、稀HCl |
C | Cl2(HCl) | H2O、浓H2SO4 |
D | NO(NO2) | H2O、无水CaCl2 |
解析:选B。A项,Fe粉将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2+,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项,Mg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Mg(OH)2沉淀,多余的NaOH用稀盐酸中和,两个反应均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Cl2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水除去Cl2中的HCl;D项,NO2溶于水生成HNO3和NO,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5.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解析:选B。A项,导管插入水中,不能防止倒吸;C项,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应使用蒸发皿蒸发;D项,没有温度计,不能用于分馏。
6.(2019·沈阳二模)下列除杂与收集气体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X | Y |
A | 除去N2 中的Cl2,并收集N2 | FeSO4 | H2O |
B | 除去CO中的CO2,并收集CO | NaOH | H2O |
C | 除去Cl2 中的HCl, 并收集纯净的Cl2 | NaCl | H2O |
D | 除去NO中的NO2,并收集NO | H2O | H2O |
解析:选C。Cl2与FeSO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2不反应,则可除去Cl2,且N2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正确。CO2 与NaOH反应,CO不与NaOH反应,洗气可分离,B正确。食盐水可抑制氯气的溶解,但氯气中混有水蒸气,应选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的氯气,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C错误。NO不与水反应,NO2 与水反应生成NO,洗气可除杂,D正确。
7.(2016·高考上海卷)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
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解析:选C。KNO3中混有NaCl应提纯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化。操作Ⅰ是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3晶体,故选C。
8.(2019·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检测)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选择试剂 | ① | Na2CO3溶液 | ④ |
实验操作 | ② | ③ | 加热 |
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A.试剂①为Ba(OH)2溶液
B.操作②为结晶
C.操作③为过滤
D.试剂④为稀HNO3
解析:选B。根据题意,可用试剂①Ba(OH)2溶液除去SO、NH和HCO,通过操作②加热除去NH3·H2O,再用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Ba2+,通过操作③过滤除去沉淀,用试剂④稀HNO3除去滤液中过量的OH-和CO,通过加热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CO2。
9.已知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正丁醇合成正丁醛。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 沸点/℃ | 密度/(g·cm-3) | 水中溶解性 |
正丁醇 | 117.2 | 0.810 9 | 微溶 |
正丁醛 | 75.7 | 0.840 0 | 微溶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防止产物进一步被氧化,应将酸化的Na2Cr2O7溶液逐滴加入正丁醇中
B.当温度计1示数在90~95 ℃之间,温度计2示数在76 ℃左右时,收集产物
C.反应结束后,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粗正丁醛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向获得的粗正丁醛中加入少量金属钠,检验其中是否含有正丁醇
解析:选D。Na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继续氧化正丁醛,因此应逐滴加入,控制其用量,故A项正确;温度计1控制反应温度,根据反应条件可知应保持在90~95 ℃,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温度计2控制馏分温度,由产物的沸点数据可知,温度计2示数在76 ℃左右时,收集产物为正丁醛,故B项正确;正丁醛密度为0.840 0 g·cm-3,小于水的密度,故粗正丁醛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C项正确;正丁醇能与钠反应,但粗正丁醛中含有水,水也能与钠反应,所以无法检验粗正丁醛中是否含有正丁醇,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请选择恰当的分离(提纯)方法来分离(提纯)下列各组混合物。
(1)分离KNO3和NaCl的混合物: 。
(2)从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 。
(3)从溴水中提取纯溴: 。
(4)从草木灰中提取可溶物质: 。
(5)除去淀粉溶液中的碘化钠: 。
(6)除去蛋白质中混有的葡萄糖: 。
答案:(1)重结晶 (2)分液 (3)萃取、分液、蒸馏
(4)溶解、过滤 (5)渗析 (6)盐析、过滤
11.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图:
(1)实验室灼烧海藻,需要下列仪器中的 (填字母)。
a.试管 b.烧杯 c.坩埚
d.泥三角 e.铁三脚架 f.酒精灯
(2)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 ,③ 。
(3)提取碘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填字母)。
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 D.汽油、甘油
(4)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有 、 。
(5)小组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在右图的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呈 色;他们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却未见液体流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6)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须经过蒸馏,指出下列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晶态碘在 中聚集。
答案:(1)cdef (2)过滤 萃取、分液 (3)B (4)分液漏斗 普通漏斗 (5)紫红 分液漏斗上口活塞小孔未与空气相通 (6)①缺石棉网 ②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中 ③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 (7)使蒸馏烧瓶受热均匀,控制加热温度不至过高 蒸馏烧瓶
12.(2019·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模拟)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旧黄铜(Cu、Zn合金,含少量杂质Fe)制备胆矾晶体(CuSO4·5H2O)及副产物ZnO。制备流程图如下:
已知: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下表列出了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离子 | Fe3+ | Fe2+ | Zn2+ |
开始沉淀的pH | 1.1 | 5.8 | 5.9 |
沉淀完全的pH | 3.0 | 8.8 | 8.9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ZnO调节pH=a的目的是 ,a的范围是 。
(2)由不溶物E生成溶液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滤液A中加入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溶液D制备胆矾晶体包含的主要操作步骤是 。
(5)下列试剂可作为试剂Y的是 。
A.ZnO B.NaOH
C.Na2CO3 D.ZnSO4
若向滤液C中逐滴加入盐酸直到过量,则产生的现象是 。
解析:向废旧黄铜中加入过量稀H2SO4,过滤后得到的不溶物E是Cu,Cu与稀H2SO4和O2反应得到的溶液D是CuSO4溶液;滤液A中主要含有Fe2+、Zn2+,对比滤液的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加入H2O2将Fe2+氧化为Fe3+,再加入ZnO调节pH使Fe3+转化为Fe(OH)3 沉淀而除去,过滤后得到含Zn2+的滤液B;二是加入试剂Y调节pH>11,使Fe2+转化为Fe(OH)2沉淀,Zn2+转化为ZnO,过滤后得到含ZnO的滤液C。(1)从流程图看,加入ZnO调节pH=a后产生了沉淀并得到含Zn2+的滤液,目的是使Fe3+沉淀而Zn2+不被沉淀,为保证Fe3+完全沉淀而Zn2+不被沉淀,a的范围应是3.0≤a<5.9。(5)由已知不难看出,试剂Y应是NaOH;滤液C中含有ZnO,此离子与AlO性质类似,当向滤液C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时,先后发生如下反应:
ZnO+2H+===Zn(OH)2↓,Zn(OH)2+2H+===Zn2++2H2O,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答案:(1)使溶液中的Fe3+完全沉淀而Zn2+不被沉淀 3.0≤a<5.9
(2)2Cu+O2+2H2SO4===2CuSO4+2H2O
(3)2Fe2++H2O2+2H+===2Fe3++2H2O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B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