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变化教学材料教科版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57906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
展开温度与水的变化
一、单元概述
自然界的物质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存在状态,随着温度或外界压强的变化,物质可能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单元共7课,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温度和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第1课和第2课),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认识到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对一个物体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如果物体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且仅发生热传递),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由此可借助温度计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从而推测该物体是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为后续观察研究物质(水)怎样发生状态变化打下基础。这部分的第2课“测量水的温度”可作为本单元的第一个嵌人式评价内容,通过分组多次测量记录四杯水的温度,检测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水)温度的能力。
第二部分:逐步观察研究物质(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第3课一第7课)。第3课、第4课“水结冰了”“冰融化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第5课、第6课“水珠从哪里来”“水和水蒸气”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则让学生自主探究水在气态和固态之间怎样变化,并总结概括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是本单元又一个嵌人式评价内容。作为单元的第二份嵌人式评价,它不仅要检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活动),同时要对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科学知识进行梳理、加工,以形成知识结构,即对水的三态变化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并能应用于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解释。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过程与方法
.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空气等物体的温度。
.观察水在结冰和融化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观察水在蒸发、凝结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以“玻璃杯壁上的水珠”为探究内容,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一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进行验证。
.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测、记录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初步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
.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4.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4.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共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5.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5.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共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6.水和水蒸气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6.水和水蒸气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