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四川省西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四川省西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1
    【生物】四川省西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2
    【生物】四川省西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四川省西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西昌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人体中大约占体液总量1/3的是

    A. 组织液 B. 血浆

    C. 细胞外液 D. 细胞内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占1/3,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下列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A. 毛细淋巴管阻塞 B. 减肥导致的营养不良

    C. 血浆中蛋白质分子大量减少 D. 夏天大量饮用啤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A.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A错误;

    B.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饮啤酒过多会通过水平衡调节即时排出,不会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D

    3.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B. 外界环境的变化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C. 内环境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D. 正常情况下,健康机体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A正确;

    B. 内环境有自我调节机制,外界环境的变化不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

    C. 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指细胞外液,C错误;

    D. 正常情况下,健康机体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的通透性增大

    B.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C.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双向传递

    D. 细胞膜内外分布均匀是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A正确;

    B、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B错误;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C错误;

    D、细胞膜内外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基础,D错误。

    故选A

    5.具有调节人体呼吸功能的中枢位于

    A. 脑干 B. 大脑皮层 C. 小脑 D. 脊髓

    【答案】A

    【解析】

    【详解】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故调节人体呼吸功能的中枢位于脑干,A正确。

    故选A

    6.下图是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处进行电刺激,则A处将会出现反应

    B. 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

    C. 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 处进行电刺激,则在E处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处进行电刺激,在A处能发生反应,A正确;
    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递质释放、传导兴奋,B正确;
    C、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正确;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B为传出神经,所以在处进行电刺激,在E处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D错误。
    故选D

    7.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

    A. 参与体温调节 B. 参与血糖调节

    C. 感受渗透压变化 D. 释放抗利尿激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参与体温调节,A正确;   

    B、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参与血糖调节,B正确;

    C、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C正确;   

    D、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D错误。

    故选D

    8.与激素调节相比,下列不属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特点的是

    A. 调节速度快 B. 作用时间短 C. 作用范围广 D. 作用部位准确

    【答案】C

    【详解】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特点的是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9.下列有关人脑的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B. 人体所有反射活动都是受人脑控制的

    C. 大脑皮层中与听、说、读、写有关的特定区域称为言语区

    D. 大脑皮层S区受损伤的患者不能讲话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A正确;

    B、人体的一些低级反射活动可由脊髓控制,B错误;

    C、大脑皮层中与听、说、读、写有关的特定区域称为言语区,C正确;

    D、大脑皮层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伤的患者不能讲话,D正确。

    故选B

    10.下图是人体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及其相关调控关系的模式图,图中XY表示相应内分泌器官,序号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是下丘脑 B. 是促甲状腺激素

    C. 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D. XY的作用为负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X是下丘脑,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是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

    CX(下丘脑)合成,Y(垂体)释放,是抗利尿激素,C错误;

    D甲状腺激素对X(下丘脑)和Y(垂体)的作用为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11.恒温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原因是

    A. 机体存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B. 机体产热大于散热

    C. 其体内物质代谢速率比变温动物的快

    D. 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变温动物也存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A错误;

    B、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B错误;

    C、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外界温度越高,物质代谢越快;而恒温动物在寒冷时,物质代谢加快增加产热量,因此两者无法比较,C错误;

    D、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D

    12.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 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

    C. 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 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A.饭后血糖升高时,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然后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即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A正确;

    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经过传入神经传导脊髓,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使手缩回,即通过外刺激→A→B”,使手缩回,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从而使代谢加快,即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C正确;

    D.由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型,即能完成图中H过程,D正确。

    故选B

    13.科研工作者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成年健康小白鼠,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半小时检查该鼠血液中糖的浓度。下表是这项实验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食用糖后的时间(分)

    0

    30

    60

    90

    120

    150

    180

    血糖浓度(毫克/毫升)

    75

    125

    110

    90

    75

    75

    75

    A. 该动物血糖浓度的变化是激素调节的结果

    B. 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在毫克/毫升左右

    C. 食用糖后120分钟,血糖浓度降至毫克/毫升,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的结果

    D. 食用糖后180分钟,血糖浓度依然维持在毫克/毫升,只与胰高血糖素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动物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A错误;

    B、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在毫克/毫升左右,B错误;

    C120min时,血糖浓度降至75×10-2毫克/毫升,主要是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C正确;

    D180min时血糖浓度仍维持在75×10-2毫克/毫升,此时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还有肾上腺素等,D错误。

    故选C

    14.下列对图示曲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饥饿条件下,X代表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B. 饱餐半小时后,X代表肝细胞中糖原的含量,Y代表血液中胰岛素的时间含量

    C. 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X代表血液中乳酸的含量,Y代表血浆的pH

    D. 人体失水过多,食物过咸,X代表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Y代表尿液的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饥饿条件下,血糖降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升高,胰岛素的含量降低,A正确;

    B、饱餐半小时后,血糖升高,促进肝糖原的合成,胰岛素分泌增加,B错误;

    C、剧烈运动后的短时间内,乳酸的含量升高,血浆的pH略微降低,C正确;

    D、人体失水过多、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增加,尿液的量减少,D正确。

    故选B

    15.下列可能属于免疫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

    A.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 呼吸道黏膜对病菌的清除作用

    C.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D. 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有可能属于免疫系统第二道防线,A正确;

    B. 呼吸道黏膜对病菌的清除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B错误;

    C.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C错误;   

    D. 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属于免疫系统第三道防线,D错误。

    故选A

    16.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C. 抗体、淋巴因子均是免疫活性物质

    D. 抗体是由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分泌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

    B. 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

    C.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均是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

    D. 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分泌,D错误。

    故选D

    17.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能够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A. b B. bd C. d D. ab

    【答案】B

    【解析】

    【详解】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主要是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少部分浆细胞也能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该病毒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HIV侵人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B. 蚊子叮咬HIV患者后再去叮咬正常人,会使正常人感染HIV

    C.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感染后有一定的潜伏期

    D. HIV感染初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HIV侵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A正确;

    BHIV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B错误;

    CHIV主要攻击人体T细胞,感染后有一定的潜伏期,C正确;

    DHIV感染初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D正确。

    故选B

    19.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受损引起的

    B. 艾滋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 过敏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 艾滋病感染者常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且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敏没有使浆细胞受损,A错误;

    B、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

    C、过敏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C正确;

    D、艾滋病患者最终由于免疫功能丧失,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D错误。

    故选C

    20.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

    B. 生长素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中分布较多

    C.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受重力和单侧光的影响

    D. 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A项正确;

    B、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分生组织等部位,B项正确;

    C、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受重力和单侧光的影响,C项错误;

    D、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D项正确。

    故选C

    21.桔子成熟后,含量明显增多的激素是

    A. 脱落酸 B. 生长素 

    C. 赤霉素 D. 细胞分裂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脱落酸的主要作用为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的)器言和组织中含量多,A项正确;

    B、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在高等植物体内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而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极少,B项错误;

    C、赤霉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主要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C项错误;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延缓衰老,主要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D项错误。

    故选A

    22.在单侧光照射下,图中胚芽鞘会弯曲生长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长素不能穿过云母片,因此单侧光照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会直立生长,A错误;
    B、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用不透光的纸遮住,再给予单侧光照不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因此,胚芽鞘会直立生长,B错误;
    C、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生长素能穿过琼脂块,因此给予单侧光照,会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弯曲生长,C正确;
    D、尖端产生生长素,本图切去了胚芽鞘尖端,因此无生长素的产生,胚芽鞘不能生长,也不弯曲,D错误。
    故选C

    2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高度会增加

    B. 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C. 在对细胞分裂作用效果上,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相互拮抗

    D. 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A、赤霉菌能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A正确;

    B、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

    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两者在对细胞分裂的作用效果上相互拮抗,C正确;

    D、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24.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A. 调整人口年龄结构 B. 降低死亡率

    C. 提升人口迁入率 D. 改变性别比例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孩政策实施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结构,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A正确;

    BCD二孩政策实施后能增加出生率,但不会降低死亡率,提升迁入率,改变性别比例等,BCD错误。

    故选A

    2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B. “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

    C. 环境容纳量是生物群落在生存环境中的最多物种数量

    D. 农业生产上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环境容纳量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会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A正确;

    B、在实际环境中,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增长,种群数量在K/2时曲线的斜率是最大的,增长速率就最快,B正确;

    C、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空间中所能容许种群数量的最大值,C错误;

    D、田鼠是有害动物,农业生产上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为正常人体心肌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环境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2中所含水分的来源是__________中所含成分可以和_________中的成分相互交换。(用图中标号表示)

    3)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毛细血管运输来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_______________

    4)吃饱饭后,胰岛分泌的_________增加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答案】    (1). ①②③    (2). ②③    (3). ①④    (4).     (5). 胰岛素    (6). 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或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解析】

    【详解】(1)由上分析可知,①②③组成内环境。

    2血浆中所含水分可来源是组织液和淋巴,组织液中所含成分可以和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成分相互交换。

    3)毛细血管运输来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4)吃饱饭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27.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细胞的信号转换过程为_____。图中突触小泡与A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性。

    2)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方式中,甲状腺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与甲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进行调节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调节。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体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少时,甲细胞分泌的_________增多;当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相应激素会_______。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及调节过程中存在的调节机制既有________,又有________

    4)免疫系统的功能是防卫、监控和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电信号化学信号    (2). 流动    (3). 体液(或激素)    (4). 甲细胞中存在合成不同受体的基因,且都有表达    (5).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6). 减少    (7). 分级调节    (8). 反馈调节    (9). 清除

    【解析】

    【详解】(1)图中A处细胞为突触前膜,其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图中突触小泡与A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2)由图可知,对甲细胞的调节方式中,甲状腺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与甲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进行调节的方式属于体液调节。甲细胞表面存在不同受体的根本原因是甲细胞中存在合成不同受体的基因,且都有表达。

    3)若甲细胞为下丘脑细胞,当体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少时,甲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当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甲细胞分泌的相应激素会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及调节过程中存在的调节机制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4)免疫系统的功能是防卫、监控和清除。

    28.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通常,致病菌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____。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细胞和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____

    【答案】    (1). 皮肤、黏膜    (2). 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3). 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    (4). 淋巴因子    (5). B(淋巴)    (6).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

    【详解】(1)通常,致病菌要入侵机体,首先需要穿过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等。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9.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和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为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三组,编号①②③,实验处理及统计的侧芽长度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过程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机理是___________

    2)对比①②组实验,可知激动素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侧芽生长。

    3)有人猜想,组侧芽生长明显是由于激动素能促进侧芽生长。为验证激动素是否具有此功能,还应该增加一个实验组,对该实验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极性运输(主动运输)    (2).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    (3). 解除顶端优势对侧芽生长的影响    (4). 去除顶芽并用蒸馏水涂抹侧芽

    【解析】

    【详解】(1)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

    2)对比①②组实验,其自变量是是否有激动素,说明了激动素能解除顶端优势对侧芽生长的影响,从而引起侧芽生长。

    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对照组,即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

    30.下图表示我国某草原上甲、乙两种小型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采用____________法来调查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若在调查期间,有标志物脱落,则得到的种群数量值会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

    223年,甲动物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死亡率,第3年乙动物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标志重捕    (2). 变大    (3). ≤    (4). 衰退型

    【解析】

    【详解】(1)甲乙两种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可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在调查期间,有标志物脱落,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会减少,故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值会变大。

    223年,甲动物种群数量在减少,故其出生率死亡率,第3年后乙动物的种群数量也在减少,故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