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内蒙古包钢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展开内蒙古包钢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注意:
1、本试卷共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和第II卷的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1.5分)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 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 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C. 突变与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3.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 ②是自然选择
C. 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 ④是物种多样性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 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 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 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5.人类的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某血友病高发群体有男女各1000人,经调査,女性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血友病基因的频率为( )
A. l.2% B. 0.9% C. 0.6% D. l.8%
6.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 寒冷时出现寒颤
B. 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减少尿的生成,以减少水的排出
D. 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相应抗体以清除抗原
7.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B. 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
C. 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D. a中细胞种类最多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仅由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
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血红蛋白等物质
C. 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
D.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9.下列关于人体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细胞内、外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血浆渗透压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10.进行较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时,人体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稳定
B. 内环境中的CO2刺激大脑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维持pH稳定
C. 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维持血糖稳定
D. 垂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维持渗透压稳定
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 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 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B.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D.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13.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 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 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C. 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D.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
14.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健康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提高人体内所有细胞的代谢速率
B. 反射活动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C. 下丘脑既能感受渗透压变化又能分泌相应激素调节水平衡
D. 肌糖原不会分解成为血糖,因此不能参与细胞中能量的供应
15.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B. 若该器官为胰腺,则①可能是促胰液素,②可能是胰液
C. 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 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6.将青蛙的后趾皮肤剥掉,再将浸有稀硫酸的小纸片贴在该部位,蛙无反应。这是因为已经破坏了该青蛙反射弧的 (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纤维 C.传出神经纤维 D.效应器
17.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狗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的反射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
B. 兴奋传导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 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
D.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1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
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
19.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B.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D.感染病毒后,通常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病毒
20.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B.在细胞免疫中不需要吞噬细胞
C.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后,能分泌淋巴因子攻击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
D.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21.下图表示人体通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蛇毒的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2、3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B.细胞1、4、5都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C.细胞2、4的高尔基体特别发达
D.物质a有特异性,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2.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T细胞
B.HIV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
C.艾滋病病人死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或肿瘤
D.HIV潜伏期比较长,是一种DNA病毒
23.如图①②③表示三种免疫异常,可引起人体患糖尿病,对此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表示的患病机理不同
B.抗体Y3将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C.某类细胞可代表不同的浆细胞
D.Y1、Y2、Y3的加工场所依次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4.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放出组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介质需要与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过敏原与组织胺和白三烯结合后发生了过敏反应
D.哮喘也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25.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生长素在背光处的分布比向光侧多
B. 脱落酸不能为植物提供营养,但可以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C. 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促进效果可能相同
D.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发生在幼嫩的部位,且极性运输方向与光照无关
2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会消耗ATP
B. 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中2,4-D具有两重性
C. 植物体内生长素对乙烯合成有抑制作用
D. 脱落酸和赤霉素在促进茎的生长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28.甲图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乙图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试分析甲图中A部位和C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分别相当于乙图中的哪一区间( )
A. Ⅰ~Ⅱ区间和Ⅱ~Ⅲ区间 B. Ⅱ~Ⅲ区间和Ⅰ~Ⅱ区间
C. Ⅲ~Ⅳ区间和Ⅰ~Ⅲ区间 D. Ⅰ~Ⅲ区间和Ⅲ~Ⅳ区间
29.如图左侧是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图①②③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那么一段时间后,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
- 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向A侧弯曲
- 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
C. 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
D.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
3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 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
D. 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1.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
A. 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 利用低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的生长
C.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
D. 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32.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 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C. 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
D. 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
33.赤霉素与生长素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色氨酸一般由植物从土壤中主动运输吸收获得
- 赤霉素与生长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C. 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
D.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赤霉素
34.将燕麦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用4种含不同浓度生长素(m1、m2、m3、m4)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销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其中a1>a2>a3>a4,下列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是m1<m2<m3<m4
B. 该实验可以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C. 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位于m3、m4之间
D. 促进胚芽哨生长的最适浓度可能位于m1、m2之间
35.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C.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36.“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如图表示疏于管理的大豆田中,大豆与狗尾草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曲线分别代表大豆和狗尾草两种群
B. t1-t5时间内乙种群呈“S”型增长
C. t2-t3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 如果对该农田进行很好的人工管理,能够增大甲的环境容纳量
37.如图表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导致物种进化
B. 种群数量减少到K2时,曲线II表示蝗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当种群的变化曲线为Ⅲ,则a点后可能是使用相应的杀虫剂引起的变化
D. 若a点变化为干旱且干旱能抑制蝗虫天敌的生长,则该种群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Ⅰ
38.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蝗虫等
B. 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 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 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
39.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 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 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 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40.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 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 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 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 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41.(8分)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 的控制。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 .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 (字母)这四点都可产生兴奋。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形成及与突触前膜融合的细胞器主要是 、线粒体。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42.(8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与小白鼠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问题:
(1)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 ,维持该必要条件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
(2)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有神经联系和血液联系,切断其神经联系后,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没有减少,说明下丘脑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方式是 调节。
(3)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方式相似,由此推测下丘脑通过分泌 激素间接调节性腺的活动。
(4)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 手术处理方法 |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卵巢平均重量(mg) |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子宫平均重量(rag) |
1 | 不作处理 | 68 | 216 |
2 | A | 36 | 93 |
3 |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 | 37 | 219 |
4 |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 | 66 | 218 |
请回答:
①分组时应将健康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
②表中第 组是本实验的对照组。
③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切除 ,同时注射等量的溶解激素溶剂。
④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是切除垂体后, 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 促进了子宫发育
43.(8分)右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免疫为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该过程主要作用的对象可以是 、癌细胞、器官移植的异体细胞。
(2)图中c细胞是 ,d细胞是 ;d细胞的作用是 。
(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b细胞,会使机体 能力下降;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c细胞,会使机体 能力丧失、 能力下降(填下列字母)。
A、体液调节 B、细胞免疫 C、体液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44. (8分)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
(1)HIV是一种病毒,与人体正常细胞中发生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相比,被HIV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特有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是 。
(2)HIV主要感染 (填细胞名称),该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功能是产生 作用于B细胞。
(3)HIV进入人体后,大多数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等的 ,暴露其特有的 ,进而引发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感染HIV初期,患者会表现出口渴、发热等症状,原因可能是HIV一方面刺激位于下丘脑的 ,使其产生兴奋并传递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另一方面引起下丘脑释放 ,从而引起人体产热增加。
(4)AIDS患者进入发病期后,几乎丧失全部免疫能力,其直接死因往往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这体现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 功能。
45.(8分)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右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1)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在这些部位,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2)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运输称为 ,它是细胞的主动运输。生长素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性。
(3)脱落酸的作用是能抑制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 ,则乙、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 。
(5)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①若 则假设成立;
②若 则假设不成立。
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A | B | C | A | A | B | B | D | B | C | B | C | D | D | C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A | B | B | D | A | B | D | B | A | D | A | A | D | B | B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
|
|
|
答案 | C | A | B | D | B | C | B | A | D | D |
|
|
|
|
|
41.(8分每空1分)(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
(2) 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3) 神经中枢 a、c、d、e
(4) 高尔基体
(5) 兴奋或抑制
42.(8分每空1分)(1)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免疫
(2)体液(或激素)
(3)促性腺激素释放
(4)②1 ③垂体 ④促性腺激素 雌激素
43.(8分每空1分)(1) 细胞 ;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
(2) T细胞 效应T细胞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
(3) BCD B C
44.(8分每空1分)(1)逆转录(RNA→DNA)
(2)T(淋巴)细胞 淋巴因子
(3)摄取和处理 抗原 渗透压感受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防卫、监控和清除
45.(8分每空1分)(1) 色氨酸
(2)极性运输 两重
(3)细胞分裂
(4)空白琼脂块 有无生长素
(5)①丙组落叶明显早于甲、乙组 ②三组的叶片几乎同时脱落